| 商品名稱: 圓嶠內篇-道教西派李涵虛內丹修煉秘籍 | 齣版社: 宗教文化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09-05-01 |
| 作者:(清)李涵虛著 | 譯者:陳毓照編纂;盛剋琦校點 | 開本: 16開 |
| 定價: 54.00 | 頁數:381 | 印次: 1 |
| ISBN號:978780254110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首次匯集中國道教內丹西派祖師李涵虛(1806-1856)的內丹修煉秘籍;展現中國道教博大精深的內丹學理論體係、內修思想和實修體驗;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道門印之書,名山深藏之典。經書流通,可輔正道之傳承;道術修煉,能健國民之身心。仙學丹道,攝生要術,最宜普世而利民者也。
本書為“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中的一本。全書首次匯集瞭中國道教內丹西派祖師李涵虛的內丹修煉秘籍。主要包括《道竅談》、《三車秘旨》、《後天串述文終經》、《後天串述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注解》、《黃庭內外景經注解》、《道情詩詞雜著》等。本書展現中國道教博大精深的內丹學理論體係、內修思想和實修體驗。
西派創立於清道光、鹹豐年間樂山李涵虛,是道教內丹諸流派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道竅談;三車秘旨;後天串述文終經;人元大道九層煉心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注解;黃庭內外景經注解;《無根樹詞》注解;道情詩詞雜著。
河北灤縣人,1958年7月1日齣生。全具
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名董崇文,號犬
道子;河北省政協委員、唐山市道教協會會
長、唐山玉清觀住持、唐山市僑商會會長,
研究生學曆(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碩士)。
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喜讀道傢經典,尤其
推崇商祖陶硃公(範蠡);亦好道傢養生文
化,遍遊道教洞天福地,尋仙訪道,拜師學
藝,研習養生術,體悟道教之奧妙精深:荏
苒光陰、人生如夢;世間蕓蕓眾生求財、求
祿、求壽、求平安者,如過江之鯽,然其中
最難求者就是‘‘壽”。而道教之仙學養生文
化(內外丹術)中:服食、服藥、闢榖、導
引、胎息諸術,恰是養生長壽、長視久生之
妙術。遂於經商緻富後,齣巨資復建唐山開
平玉清觀,整理道教聖典,助印道教經典善
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
新編《圓嶠內篇》序
前言
校點說明
李涵虛真人傳
第一捲 道竅談
《道竅談》讀者須知
張序
道竅談
附錄:戊己二土篇
第二捲 三車秘旨
《三車秘旨》讀者須知
三車秘旨
收心法
第三捲 後天串述文終經
第四捲 後天串述文終經
九層煉心道言
附錄:《九層煉心》直講
第五捲 太上十三經注解
序
自序
純陽先生序
題《東來正義》詩
《道德經》注釋
老子真傳
《陰符經》類解
《清靜經》解
《玉樞經》約解
《護命經》約解
《日用經》約解
《大通經》約解
《赤文洞古經》約解
《定觀經》約解
《五廚經》解
《明鏡匣經》
《金榖經》
辯惑論
第六捲 黃庭內外景經注解
太上黃庭經注解
黃庭內景經詳注
《太上黃庭外景經》
《黃庭經》徵驗
仙女徵驗
《黃庭》考紀
第七捲 《無根樹詞》注解
序
張三豐祖師《無根樹詞》注解
三教真經
前三教上聖靈妙真經
中三教大聖靈應真經
後三教大聖靈通真經
第八捲 道情詩詞雜著
道情詩
李涵虛詩序輯錄續編
附錄一:金丹真傳
附錄二:大江西派概考
附錄三: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附錄四:靜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後記
這本《圓嶠內篇-道教西派李涵虛內丹修煉秘秘籍-唐山玉清》的入手體驗,說實話,有點齣乎我的意料。最初是被封麵上那種古樸的道傢氣韻所吸引,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高深莫測的玄學著作。然而,實際翻閱下來,發現它在語言的組織上,雖然保留瞭傳統典籍的韻味,但卻意外地在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上顯得頗為清晰。例如,對於“心腎相交”這一核心環節的描述,作者似乎采取瞭一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不再是那種一筆帶過、需要讀者自行領悟的空洞概念。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導引和吐納的具體操作指南,那些對於呼吸節奏和意守部位的精細描摹,比起我之前接觸的其他幾本入門丹訣,顯得更為具體可操作。當然,道傢修煉本就強調“悟”,但這本書在“引”的方麵做得不錯,讓人感覺到,即便是一個初學者,也能找到一個相對穩妥的參照坐標,不至於像在迷霧中摸索。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理論的宏大敘事與實踐的微觀執行,這對於緻力於探求內丹真諦的同道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指引,讓修煉之路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編排,體現齣一種非常古典的“漸修”理念。它並非一上來就拋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上乘心法”,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打磨基礎,從養生、調息、入靜這幾個看似平淡的環節入手,循序漸進。我對比瞭自己過去嘗試的幾種功法,發現這本書對“築基”的重視程度是空前的。作者似乎深知,內丹修煉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根基是否紮實。例如,書中關於“意守玄關”的論述,反復強調瞭在未達純熟之前,切忌“用力過猛”,提倡“如貓捕鼠,如雞孵卵”的自然狀態。這種對“火候”的精微把握,展現瞭作者對修煉過程深刻的洞察力。它不是一本追求速成的“速效藥典”,而更像是一部詳盡的“田園耕作指南”,告訴你如何鬆土、如何播種、如何等待,纔能最終收獲真正的道果。對於那些追求穩健、不急不躁的修煉者來說,這種紮實的教導方式,比任何浮誇的承諾都來得更為珍貴和實在。
評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局限於對李涵虛西派丹法本身的闡述,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哲學思辨和實踐指南的綜閤性典籍。書中對“人與天地之交泰”的理解,融入瞭大量的古代哲學思想,特彆是對“太極”和“無極”的論述,既有理論上的深度,又與實際的煉功體驗緊密結閤。每當功法進行到某個瓶頸期時,作者總能適時地引用古訓或哲理來開解,幫助修行者在心性上找到突破口。這種將“術”與“道”完美結閤的處理,使得整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它不隻是教你如何煉氣,更是教你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與周遭的世界和諧共處。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內丹修煉來提升生命質量、尋求精神超越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多維度的,它引導人們認識到,真正的修煉,是身心的全麵重塑,而非僅僅身體上的某種技術操作。它給予的,是智慧,是長遠的指引。
評分從文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值得稱道。它成功地在保持“秘籍”應有的莊重感和神秘感的同時,避免瞭陷入過度晦澀的泥沼。書中對一些高階境界的描述,沒有采用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誇張辭藻,而是用瞭一種近乎詩化的、充滿禪意的語言來錶達。比如描述“虛極靜篤”時,那種“萬籟俱寂中,一息定乾坤”的意境,讀來讓人心神為之一震,瞬間就能感受到那種超越語言的寜靜。這種“以文載道”的技巧,是很多現代修行書籍所欠缺的。很多當代作者急於將復雜的概念簡化,反而喪失瞭原有的味道,但這部作品卻將原汁原味的古韻保存瞭下來,同時又通過精妙的結構安排,讓現代讀者能夠逐步滲透進去。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浸潤和提升,它引導你的心神自然而然地進入到那種清靜無為的狀態中去,功法在其中,靜默中自成。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強烈的“地域性”和“傳承性”。與那些泛泛而談、仿佛從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都能摘錄齣來的丹書不同,這部作品明顯帶有鮮明的地域烙印,尤其是關於“唐山玉清”的提及,讓整個修煉體係顯得有根有據,仿佛能觸摸到那些曆代先師們在特定山川河流間吐納的身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功法流變時所展現的嚴謹態度,它沒有簡單地將某一個流派奉為圭臬,而是巧妙地將“西派”的精要熔鑄其中,同時又對不同階段的修行心境變化做瞭細緻的描摹。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不僅是功法的傳授,更像是一部修行者的心路曆程記錄。它讓我對道傢修煉的整體脈絡有瞭更立體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知識點的堆砌。這種融閤瞭地方風物、特定門派精髓以及個人體悟的敘事方式,賦予瞭這部秘籍一種難以言喻的厚重感和真實感,仿佛是傢族傳承下來的珍貴手稿,而非印刷廠裏批量生産的教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