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烏閤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共3冊

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烏閤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社會心理學
  • 群體行為
  • 政治心理學
  • 大眾傳播
  • 社會運動
  • 群體認同
  • 政治變遷
  • 曆史
  • 文化
  • 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全程在綫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63043
版次:1
商品編碼:1591822573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5-01-01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定價:39.00+39.00+43.00

目錄3冊:

 

狂熱分子

烏閤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歐洲人做過這樣的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60年來,地球上沒有戰爭的日子隻有26天。

美國人《群氓之族》作者發現,從1945年到1967年,因族群、宗教、信仰等造成的衝突,已經導緻750萬人死亡,而且迄今未止(按:這還不包括激烈的巴以衝突、伊拉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係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麵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本書作者從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宗教、民族、曆史起源、新多元主義等多種角度探究族群的本質,討論群體認同在政治變遷壓力下的自我塑造,縷析民族主義對世界格局的改變,以及認同問題對個人心理的巨大衝擊。作者返迴源頭,從人性的基本麵,考察群體認同的各種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糾纏扭結,以緻我們以各自的形態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世界抹平的今天,人類各種族間的衝突卻呈愈演愈烈之勢,現代人對歸屬感的需要也變得空前迫切,焦慮感與孤獨感成為心頭的夢魘,揮之不去。閱讀本書,既像是在讀曆史,又像是在讀預言。讀曆史,是作者30多年前所點名的族群衝突點已經一一爆發;讀預言,則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進行式的和未來式的族群衝突。

作者介紹

 

作者哈羅德伊羅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躍於中國,曾任職《大陸報》,後主辦《中國論壇》雜誌。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執行委員,與魯迅等人關係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65年以後任政治學教授,1980年曾到中國訪問,拜訪宋慶齡、丁玲與茅盾等人。28歲即寫成探索1925—1927年中國革命的經典作品《中國革命的悲劇》,其間曾赴挪威訪問托洛茨基。此外著有《亞洲殊無和平》、《心影錄: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和印度形象》、《以色列的美國猶太人》等。

譯者介紹

 

鄧伯宸,颱灣成功大學外文係畢業,曾任報社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現為《新觀念》雜誌專欄作者。曾獲時報文學奬附設鬍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奬。譯作包括《丘吉爾的黑狗》、《時間等候區》、《說謊:揭穿商場、政治、婚姻中的騙局》、《覺醒風:東方與西方的心靈交會》等。


《帝國落日:大英帝國的解體與新生》 內容梗概: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深入剖析瞭二十世紀中期,曾經“日不落”的龐大帝國,如何一步步走嚮解體,又如何在新的國際格局中尋求並最終實現轉型與再生的復雜曆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國傢衰落史,而是一部關於權力真空、民族覺醒、意識形態衝突以及全球秩序重塑的史詩。 故事的起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曾經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爭的巨大消耗下,國力已然大不如前。然而,昔日的輝煌留下的帝國疆域依然廣闊,但統治的閤法性卻在內外交睏中搖搖欲墜。本書將細緻描繪二戰後英國所麵臨的嚴峻挑戰:一方麵,國內經濟凋敝,社會矛盾重重,重建傢園與福利國傢成為迫切任務;另一方麵,被壓抑已久的殖民地民族主義思潮如同燎原之火,在印度、非洲、亞洲各地熊熊燃燒,要求獨立和自決的呼聲此起彼伏,成為帝國解體的強大內在動力。 作者並非簡單地將帝國解體歸咎於外部壓力或內部衰弱,而是辯證地展現瞭這場曆史巨變的內在邏輯。書中將深入探討,在民族主義浪潮的衝擊下,英國政府是如何在“不流血的和平過渡”與“武力鎮壓”之間掙紮,又是如何一步步在曆史的洪流中調整其殖民政策。我們將看到,那些曾經被視為“蠻夷”的殖民地人民,是如何在戰後政治氣候的影響下,從被統治者轉變為爭取國傢獨立的積極行動者。書中將穿插大量真實的曆史事件和人物,如甘地的非暴力不閤作運動在印度引發的獨立浪潮,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的國際風波,非洲大陸波瀾壯闊的獨立進程,以及東南亞地區復雜的政治變局。 《帝國落日》將重點關注帝國解體過程中,那些關鍵的決策者、重要的談判、以及決定曆史走嚮的轉摺點。我們將窺探唐寜街的密室政治,瞭解首相們在麵對帝國崩塌時的焦慮與權衡;我們將走進殖民地的街頭巷尾,感受人民在爭取解放時的激情與犧牲;我們將審視國際舞颱上的角力,見證超級大國崛起對舊帝國秩序的衝擊。 然而,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記錄一次帝國的終結。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帝國解體如何催生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新的獨立國傢紛紛登上曆史舞颱,國際關係進入瞭一個多極化、多元化的新時代。本書將深入分析,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在獨立後麵臨的挑戰,如國傢建設、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等,以及它們如何在新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同時,作者也會探討英國在失去帝國後,如何重新定義其在世界上的角色,如何從一個殖民帝國轉型為一個在文化、經濟和外交上依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傢。 書中還將觸及帝國解體背後深刻的意識形態變遷。曾經盛行的“白人的負擔”理論在人權意識和民族自決原則的衝擊下顯得蒼白無力。全球範圍內,民主、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的傳播,深刻地改變瞭人們對統治與被統治的認知,也為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提供瞭道義上的支持。 《帝國落日》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它以生動的敘事、鮮活的人物和詳實的史料,將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娓娓道來。讀者將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二十世紀的關鍵時期,感受曆史的厚重與變革的力量。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一個時代的結束,往往是另一個時代的開端,而曆史的演進,從來都不是直綫式的,而是充滿瞭偶然與必然,希望與挑戰。通過對大英帝國解體的深度剖析,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當今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民族國傢的形成機製,以及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與演變。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權力、民族、獨立和國際秩序演變的重要窗口,其對於理解現代世界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本書特點: 宏大敘事與微觀洞察相結閤: 既有對宏觀曆史進程的把握,又能深入到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細節,使敘事更加生動立體。 多角度審視: 從英國本土、殖民地以及國際社會的角度,多維度展現帝國解體的復雜性。 史料翔實: 引用大量珍貴史料、檔案文獻、親曆者迴憶錄等,確保內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深刻的理論反思: 在史實梳理的基礎上,對民族主義、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等重要概念進行深刻的理論探討。 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 語言生動,情節跌宕,能夠吸引普通讀者,使其在閱讀中獲得深刻的曆史認知。 與現實的關聯性: 通過對曆史的梳理,為理解當今世界格局中的一些復雜問題提供曆史的維度和深刻的啓示。 適閤讀者: 對二十世紀曆史,特彆是英帝國史、殖民地解放運動、國際關係史感興趣的讀者;對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後殖民主義等概念有探究欲望的讀者;希望通過曆史學習理解當今世界格局形成原因的讀者;以及所有熱愛曆史、追求深度閱讀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理解人類社會運作方式的一扇窗戶。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涉及群體行為和政治風波的事件,都有瞭一種更深刻、更冷靜的洞察力。我們總以為自己是獨立的思考者,但實際上,我們太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和情緒所裹挾。這本書毫不留情地揭示瞭這種脆弱性,它讓你意識到,在群體壓力下,即使是最堅定的信念也可能瞬間瓦解。作者們似乎對人性的弱點有著近乎病態的精準把握,他們沒有美化我們,而是把赤裸裸的心理機製擺在瞭颱麵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信息傳播和情緒感染力的分析,那簡直就像是給現代社交媒體的躁動找到瞭一份詳盡的“診斷書”。看完之後,我走路都更小心瞭,生怕自己不自覺地就成瞭“群體”中的一個盲目執行者。它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就覺得“我知道瞭”的書,而是一本會讓你不斷反思自己過往行為的警示錄,那種被醍醐灌頂的感覺,真是久違瞭。

評分

我必須說,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具有侵入性的。它不是讓你感到愉悅的“爽文”,而是一劑苦口的良藥,讓你不得不麵對人性中那些陰暗、易受操縱的一麵。它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社會敏感度”,以前那些模棱兩可、界限模糊的社會現象,現在在我的腦海裏被清晰地歸類和標注瞭。比如,當你看到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時,你不再僅僅關注口號本身,而是開始分析現場的情緒溫度、信息來源的可信度,以及個體是如何在匿名性和群體認同感中找到釋放壓力的齣口。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領導群眾,而在於教你如何不被群眾所“領導”或支配。它是一份嚴肅的“自我防衛手冊”,讓你在復雜多變的公共生活中,保持一份批判性的、獨立的靈魂。

評分

如果說以往讀曆史,我們關注的是“發生瞭什麼”,那麼讀瞭這套書,我們關注的則是“為什麼會發生”。作者們用跨越不同時代的案例,構建瞭一個關於“人類集體心智”的宏大圖景。我發現,無論是古老的宗教狂熱,還是現代的金融泡沫,其內在的驅動機製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這套書的敘事風格很獨特,它不是空泛地談論概念,而是用大量的細節和案例來佐證那些看似反直覺的結論。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讓人欲罷不能。它迫使你正視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我們個體看似強大,但在群體麵前,很容易退化成一種更原始、更易受暗示的狀態。這種對群體潛意識的深度挖掘,是其他很多社會科學讀物難以企及的。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一種“學術研究”的心態去翻閱這幾本大部頭,沒想到,它們讀起來居然有一種禁忌的、引人入勝的魔力。它不像那種枯燥的社會學著作,而是像偵探小說一樣,一步步地剝開“大眾”這個神秘的麵紗。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領袖”和“追隨者”之間那種病態共生的關係所吸引。那些被曆史銘記的運動,無論其初衷多麼崇高或邪惡,其背後驅動力往往都是相同的心理引擎。書裏對“非理性”的描繪,讓我聯想到瞭很多現實中的場景:那些在網絡上瞬間點燃的怒火,那些盲目支持某個口號的狂熱,甚至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做齣的很多衝動決定。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的“透視鏡”,讓你在喧囂的錶象之下,看到那股潛藏的、驅動曆史車輪的原始力量。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開始主動去解構信息背後的心理動機瞭。

評分

這三本書的組閤拳,徹底顛覆瞭我對“理性人”假設的認知。過去,我總相信邏輯和證據能戰勝一切,但閱讀完這些關於群體心理的經典論述後,我不得不承認,人類在集體狀態下錶現齣的智力水平,可能遠低於平均個體水平。那種從個體理智嚮群體非理性的墮落過程,被描述得細膩而殘酷。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它不隻是停留在描述現象,而是深入探討瞭這種非理性如何被組織、被利用,並最終導嚮重大的社會甚至政治後果。對於任何關心社會治理、政治傳播或者僅僅是想保護自己不被“帶節奏”的普通人來說,這套書都是一種必要的“反洗腦”教育。它讓你在麵對那些聲勢浩蕩的口號和情緒宣泄時,能夠保持一份珍貴的清醒和距離感,不輕易被捲入那場情緒的洪流之中。

評分

OKOK

評分

評分

很好

評分

OKOK

評分

很好

評分

包裝完好,速度也很快,好評

評分

收到還沒看

評分

OKOK

評分

收到還沒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