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集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繁体字,竖排一开始不太习惯,但书纸质很好~~
评分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问题。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情绪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可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的因果互变,万有的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此,与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相近。所以后来佛学输入中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了。
评分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例 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掉,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 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 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 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 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评分繁体字,竖排一开始不太习惯,但书纸质很好~~
评分南怀瑾讲解的老子生动有趣
评分但在《老子》这一节的文言里,要注意它“几于道”的几字,并非说若水的德 性,便合于道了。他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 已。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 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孔子观 水,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 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 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 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 自知、自处。
评分首先了解了这些用字,那么,当我们看到古书的“道”与“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时把它当动词或形容词用,有时又把它当名词用,就不会混淆不清了。
评分第三次世****
评分南师的TW原版,原汁原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