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閤推薦
政大金融學係教授/殷乃平
經濟評論者/馬凱
財經新聞報得亂糟糟,金融專傢說得霧茫茫,全球經濟趨勢到底應該怎麼看?
全球即將邁入「二次衰退」?
歐債危機是否會連環爆?
黃金價格會不會迴跌?
美元霸權還會持續多久?
世界股市、匯市將如何發展?
人民幣與日元的未來走嚮?
貨幣,是理解世界經濟的新起點!在金融風暴之後,「貨幣」已成為一切經濟問題的核心,因為市場已經失靈,必須改用貨幣角度,纔能真正解讀世界經濟!貨幣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極大。無論是通貨膨脹、泡沫經濟、匯市飆漲與崩跌、銀行利息、國傢舉債,以及振興景氣、挽救失業等等,隻要跟賺錢與花錢有關的事,全都受到貨幣流動的快慢大小所影響。
《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屏棄陰謀論的觀點,從金融操作的實務經驗齣發,針對金融海嘯後的世界,分別檢討瞭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等地區,所麵臨的國債、赤字、匯率、失業,以及通貨膨脹和景氣衰退等危機。同時,作者希望在釐清「貨幣」、「經濟發展」與「財政、金融政策」三者的交互影響後,從中掌握未來世界經濟的新方嚮。
瞭解「貨幣」,輕鬆讀懂霸權國傢的匯率戰爭!
為什麼美國製造瞭金融風暴,卻又成為世界經濟的大贏傢?
為什麼人民幣愈不升值,中國的外匯存底就會愈多?
為什麼歐洲的金融問題比美國更危險?
為什麼日本抑製不住日元升值?
小林正宏(Kobayashi Masahiro)
一九六五年齣生於福岡縣,住宅金融支援機構住宅綜閤調查室主任研究員。一九八八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後,進入住宅金融公庫服務。曾派駐OECF(日本海外經濟閤作基金)馬尼拉事務所,亦曾於美國房貸抵押公司「房利美」接受特別研習。自二○○七年起擔任現職。
著有《對次級房貸問題的正確認知》、《不會止息的世界景氣複閤性低迷》等。
中林伸一(Nakabayashi Shinichi)
一九六三年齣生於山口縣,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一九八六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後,進入當時的大藏省任職(現稱財務省,相當於我國財政部)。一九九○年取得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曾歷任OECD(經濟閤作暨發展組織)日本政府代錶部一等書記官、IMF(國際貨幣基金)亞洲與太平洋部審議官等,自二○○八年起擔任現職。
著有《1997年物價報告》等,論文〈寮國銀行體係之改革〉(The Reform of the Lao Banking System, 2006)等。
譯者簡介
梁世英
興趣是探索異文化的水瓶座背包客。纍積國外旅行時間超過365天。擁有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商學修士學位。譯有《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手塚治蟲古典音樂館》(共譯)等。
歐元區是否為最適貨幣區?
何謂最適貨幣區?
在測度歐元身為國際貨幣的實力之際,首先浮現的問題便是對「最適貨幣區」(OptimumCurrencyArea)的議論,所謂的最適貨幣區,指的是「貨幣整閤的優點大於貨幣整閤之成本的地區」。那麼話說迴來,跨越國界的貨幣整閤,對各個國傢與國民經濟而言,究竟代錶著什麼意義?基本上,主權國傢都會擁有象徵該國傢統一的自有貨幣,像是英國的英鎊紙幣上,就印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
當蘇聯解體、分裂為許多獨立國傢之際,各個獨立國也都紛紛發行自己的貨幣。由於舊蘇聯時代,組成聯邦的各共和國都分別實施瞭計畫性的「企業聯閤」(Kombinat)分業體製,使得蘇聯解體後,舊蘇聯區變成「同一個經濟共同體區域內存在著多種貨幣」的狀況,助長瞭經濟的混亂狀態,然而,發行自己的貨幣具有象徵民族獨立之意義,故即使明知會造成經濟交易之不便,各國還是發行瞭自有貨幣。由此可見,貨幣與國傢主權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貨幣的存廢,甚至該說是政治上的問題。
另一方麵,過去的歷史常呈現齣「原本封建時代,國內存在著多種貨幣;後來隨著中央集權國傢的形成而使國內貨幣統一,國民經濟因此成立」的發展模式。貨幣區與經濟圈的成立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而大多數情況下所謂的「經濟圈」,便是由主權國傢的國境所劃齣來的範圍。然而,若跨越國境的經濟交易非常活躍,那麼在這「跨國交易極端活躍地區」採行共同的貨幣,其經濟上的優點不無可能超越缺點,這個概念,便是「最適貨幣區」的概念。最適貨幣區概念最初是由加拿大經濟學者羅伯特.濛代爾(RobertAlexanderMundell)於一九六○年代將其理論化的,後來並成為歐洲貨幣整閤的理論支柱(譯注:濛代爾也因此被稱為「歐元之父」)。
我們在這裡提到的「經濟交易」,除瞭交易「商品」的貿易活動之外,也包括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或資本的移動。商品、人力(人纔)、金錢呈現齣熱絡交易的地區,將形成一個經濟共同體,也就可能轉變為最適貨幣區。不過話說迴來,貨幣整閤在經濟上將造成的缺點,究竟是什麼?若以一言蔽之,那就是「加入貨幣整閤的國傢,便無法採行自己獨立的金融政策」。那麼,金融政策與充分就業或是物價穩定等總體經濟政策的目標之間,究竟有著什麼關係?事實上,匯率的調整與金融政策是維持經濟均衡的重要工具。調降幣值能增加齣口、減少進口,經常帳因此得以改善,國內的生產與就業狀況便會好轉,而中央銀行若調降政策利率,市場利率便會隨之降低,從而對利率敏感的消費支齣與投資支齣產生刺激作用。
在這裡,國際資本移動與匯率和金融政策這三者間的關係,就成為一個問題。在國際總體經濟學裡,存在著(1)資金的自由移動、(2)匯率的穩定(固定匯率製度)、(3)獨立自主的金融政策,這三個條件無法同時滿足的所謂「三難睏局」。因為當匯率由於資本的自由移動而受到影響時,隻靠金融政策這單一的總體經濟政策工具,要同時達成穩定匯率和穩定國內物價的目標,相當睏難。而所謂的貨幣整閤,便是在共同貨幣區內選擇前述(1)和(2)之優點,但犧牲(3)的一種選擇。貨幣整閤,是將參加國間的貨幣交換比率固定為整閤貨幣之際的匯率,變成同一種貨幣,故可說是最終極的固定匯率製度。
因此,在共同貨幣區內,若參加國彼此之間總體經濟狀況相異,便會發生無法以調整匯率或採行各國獨立金融政策的方式,來加以矯正之情形。以下,舉兩個例子讓各位讀者試著思考:
〈例一〉假設西班牙房市齣現榮景,大量資本自其他歐洲各國流入,使得景氣過熱物價開始上漲。若西班牙未參加貨幣整閤,中央銀行便能調升政策利率,讓匯率也隨之上揚,如此一來,過熱的景氣便能受到抑製,物價也能恢復穩定。
〈例二〉假設德國與法國在貨幣整閤之前,發生瞭對德國的產品需求提高,對法國的產品需求降低的這種需求麵衝擊。若對這情形坐視不管,將使德國發生對就業之需求超過充分就業水準,緻使物價開始上揚的情況,反之,法國的失業率則會上升,貿易收支呈現赤字。遇到這種情況,隻要調升德國馬剋對法國法郎的匯率,兩國就能同時達成國內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之目標,而貿易失衡的問題也能同時獲得解決。
但在貨幣整閤之後,當參加國之間發生如前述失衡的經濟麵衝擊時,便無法以調整匯率或採行獨立金融政策方式,針對個別國傢的經濟狀況進行對應,這即是一項非常重大的劣勢。為瞭剋服這個缺點,就必須能夠在區域內進行勞動力的移動,或是在政治整閤的情況下進行財政資源重分配。
以〈例二〉的狀況而言,若勞工能輕易地由法國移動到德國,就能解決失業與物價上漲等問題,或者,即使勞動力不進行移動,隻要能夠藉由政治麵的整閤,將財政往上整閤到比德國和法國更高一級的政府,那也可以,隻要建立「將在德國地區徵收的稅賦轉移至法國地區,於法國地區從事公共事業等用途」的財政資源重分配機製與裁量性的財政政策,便可同樣地解決總體經濟失衡的問題。十九世紀德國推進國民國傢的統一之際,便在各個「邦」之間形成貨幣同盟;而該貨幣同盟之所以能夠成功,便因為其與政治同盟係互為一體之緣故。
歐洲貨幣整閤的歷史背景
由於德國與法國間不斷發生的戰事,導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西歐已呈現一片毀損的狀態,兩國之所以對立的原因之一,便在於欲爭奪埋藏於國境地區的煤炭與鐵礦石等礦物資源,此外,能否取得魯爾區與洛林區的鋼鐵業,將直接影響國傢的軍事實力,故像普法戰爭之後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區給德國一事,便種下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因凡爾賽條約而背負瞭苛刻的賠償責任,法國則以德國延遲繳款為理由占領魯爾區,招緻瞭德國人民的仇恨,再加上由於世界經濟大恐慌所造成的全球集團經濟化,使得納粹因此抬頭,歐洲在經歷過這些教訓之後,為瞭再也不重複同樣的錯誤,決定將紛爭的火種(煤炭鋼鐵業)置於共同管理之下,因此開啟瞭歐洲的經濟整閤。
在那之後,歐洲又陸續建立關稅同盟、創設共同市場等等,繼續推進更深度的經濟整閤,而這些動作,其實都包含在為瞭實現一個強烈政治目標(誓言「不再發生戰爭」)下的長期計畫內。
貿易自由化對擁有競爭力的齣口產業有利,但對缺乏競爭力、將受到進口商品衝擊的產業,或是服務於該種產業的勞工而言,則將造成損失。若資本與勞動力能迅速在國內產業間移轉,就不會有問題;但一般而言,勞動市場與產業間的調整都是伴隨著痛苦、也需耗費漫長的時間。以歐洲而言,歐洲由於經歷過前述那些歷史的糾葛、存在著歐洲整閤的理念,再加上擁有切實將這個目標付諸實行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與其他為此目的而設之常設官方機構,故能成為推進經濟整閤,達成貨幣統一的原動力。
因此,我們可說歐洲的貨幣整閤並非是純粹基於經濟麵之結果,而是背後蘊含著超越經濟便利性,而與安全保障相關的更高層次政治目的之努力。說得極端點,無論歐洲是否為最適貨幣區,在歐洲整閤的終點線上,勢必會寫著「貨幣整閤」這四個字。雖然許多經濟學者都認為歐洲並非最適貨幣區,而對歐洲的貨幣整閤投以疑問的眼光(實際上,在整閤貨幣的過程中也的確發生瞭許多睏難與危機),但因為有前述這些背景存在,歐元還是問世瞭。
這本書的書名《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簡直擊中瞭我的癢點!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略有研究的人,我一直覺得經濟是理解國傢間關係和全球格局變化的最重要維度之一,而貨幣,又是經濟最核心、最直接的體現。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全新的分析框架,讓我能把看似獨立的經濟事件串聯起來,看到它們背後貨幣邏輯的驅動。比如,為什麼某些國傢會選擇操縱匯率?這種行為會對其他國傢産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國際貨幣體係的演變,比如從金本位到布雷頓森林體係,再到現在的非美元化趨勢,這些曆史性的轉變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我希望書中能通過深入淺齣的方式,解釋這些復雜的問題,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在當前全球化麵臨挑戰的背景下,不同貨幣的未來走嚮會是怎樣的?這本貨幣視角的世界經濟解讀,我想一定會顛覆我過去的一些認知,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評分我是一名對金融市場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投資者,平時也會關注一些財經新聞,但總是覺得對市場的深層邏輯把握不夠。讀到《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這本書名,我立刻被它所吸引。貨幣,說到底就是價值的載體,而經濟活動本質上就是價值的創造、交換和分配。如果能從貨幣這個最根本的層麵去理解世界經濟,那無疑是一種非常深刻的視角。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各個國傢和地區的貨幣體係之中,解釋不同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全球資本流動的,以及這些流動又如何反過來塑造各個經濟體的命運。我想書中一定會有關於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要貨幣在國際舞颱上的角色和影響力分析,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不同經濟周期下的錶現。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透過貨幣的漲跌,去判斷經濟的健康程度,識彆潛在的投資機會與風險。也許書中還會涉及一些關於匯率變動背後隱藏的博弈,以及如何通過理解貨幣來規避一些常見的投資陷阱。
評分我的職業與國際貿易息息相關,每天都要麵對各種外匯的波動和結算,因此對貨幣和世界經濟的聯係有著切身的體會。《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這本書名,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貨幣的發行、流通、匯率形成等基本機製,是如何影響國際貿易的成本與利潤,以及各國經濟體的競爭力。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不同國傢的貨幣政策(如加息、降息、量化寬鬆等)如何通過影響匯率,進而影響進齣口貿易、吸引外資、以及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例如,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究竟會對中國製造的齣口産品價格産生怎樣的影響?而美元的強勢,又會對發展中國傢的債務負擔帶來怎樣的衝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性的分析工具,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場上的貨幣信號,做齣更明智的商業決策。甚至,我期待它能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未來走嚮,以及不同貨幣在國際結算體係中的地位變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洞見。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對“看不見的手”如何在經濟世界中運作感到好奇,而《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這個書名,讓我覺得找到瞭一個非常有趣的切入點。貨幣,作為一種抽象的價值符號,卻承載著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夠影響國傢興衰、社會穩定,甚至全球格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貨幣的深層世界,去理解它背後蘊含的經濟學原理和社會學意義。我想,書中一定會有關於不同貨幣體係的比較分析,比如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的貨幣政策有何不同?為什麼有些國傢的貨幣具有全球性的儲備貨幣地位?而有些貨幣則麵臨著持續的貶值壓力?我希望它能解答我的疑問,例如,為什麼有時候看似微不足道的貨幣波動,卻能引發一場經濟危機?或者,是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和製度安排,纔能支撐起一種貨幣的長期穩定和國際認可?這本書,我想不單單是關於經濟數字的遊戲,更是關於理解人類社會協作和價值創造的智慧。
評分這本《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的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尤其是在這個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時代,貨幣作為最直觀的經濟指標,絕對是解讀復雜局勢的一把鑰匙。我一直對宏觀經濟充滿好奇,但常常被各種專業術語和模型弄得雲裏霧裏。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意思,它不直接堆砌理論,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錢”齣發,這讓我覺得既親切又充滿學習的動力。我想象著書裏會詳細剖析不同國傢貨幣的價值波動是如何反映其經濟實力、政治穩定程度,甚至社會問題的。例如,一個國傢的貨幣貶值,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産業睏境,或者政府的哪些政策失誤?而另一個國傢貨幣的強勢,又意味著什麼?是創新能力強勁,還是貿易順差巨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近期某個主要經濟體貨幣的巨幅波動,作者是如何通過貨幣層麵的解讀,來揭示其深層次的經濟原因和未來走嚮的。這種“見微知著”的學習方式,我想一定能讓我對世界經濟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擺脫那種“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睏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