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憲宗與萬貴妃之間的姐弟戀,為何讓小太子在六歲以前都不見天日?
正大光明匾後的小木盒,真的決定瞭清代皇儲的天命嗎?
你知道清末的紫禁城中曾齣現時髦的水族館世界上最精密的自鳴鐘嗎?
故宮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曾是光緒帝瑾妃的嫁妝,她和妹妹珍妃最後的下場如何?
看百傢講壇大師、知名清史學者閻崇年
解開紫禁城重重宮闈五百年的秘密
接續《大故宮Ⅰ》中對紫禁城三大殿作為政治中樞的介紹,《大故宮Ⅱ》的焦點延伸至紫禁城內廷各殿,包括瞭後三宮、東西六宮、養心殿、甯壽宮等區域。
《大故宮Ⅱ》共分二十二講,每一講從一座宮殿齣發,在介紹地理位置、建築設施的同時,娓娓道齣明清兩朝後宮帝後的日常起居、傳世文物、精神生活與人生悲喜。
雍正自乾清宮移居養心殿,此舉在體製上、在中樞權力的轉移上有什麼指標性的意義?
酷愛文物的乾隆皇,為何選擇瞭三希堂這個大小隻有一張雙人床左右的空間做為書房。這樣的選擇,與他在三希堂中擺設的文物如何反映瞭他為君的心境?
坤甯宮作為皇後的居所,如何在清代同時扮演著後宮薩滿信仰的活動中心,支持著滿洲皇族的精神傳統。又如何在明清兩朝見證瞭正宮皇後們身不由己、悲多於喜的命運。
明清兩代的宮廷婚姻、後妃選拔是如何完成的,真實的後宮世界中是否真的存在著戲劇電影裡帝王佳麗相互傾心的愛情?而在中國帝製最後的歲月中,慈禧太後在深宮內廷中所留下的生活軌跡,如何與她左右中國命運的政治生涯環環相扣。閻崇年在《大故宮Ⅱ》中不斷舉證說明,以實例引領讀者進入當時的歷史現場。
明清兩朝中皇室內廷的鬥爭傾軋、奪權爭寵的題材,嚮來是近代文學作品、影視戲劇改編喜愛的題材。閻崇年的《大故宮Ⅱ》以史實為本,從紫禁城內廷的生活空間齣發,帶領讀者一窺兩朝帝後最真實的婚姻生活、人生故事,而一代代皇族貴冑的命運縱使除去瞭戲劇效果、稗官野史的渲染,依舊擺蕩在繁盛與衰微的兩極,帶著深深的傳奇色彩,令讀者時而欽慕,時而唏噓。
作者簡介
閻崇年
著名清史專傢,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崇煥研究會會長、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傢講壇2012年年度主講人。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皇帝列傳》等25部。論文集有《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滿學論集》共4部。主編有《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1到7輯等14部。先後發錶明史、清史、滿學論文200餘篇。聯經已齣版有:《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上、下)、《努爾哈赤》、《清宮十大疑案正解》、《康熙大帝》、《大故宮I》等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二十一講 正大光明
一、匾的來歷
二、匾後故事
三、匾外思考
第二十二講 交泰乾坤
一、交泰特色
二、交泰報時
三、交泰寶璽
第二十三講 坤寧大婚
一、大婚皇帝
二、大婚準備
三、大婚典禮
第二十四講 坤寧不安
一、正統皇後
二、嘉靖皇後
三、同治皇後
第二十五講 坤寧不寧
一、明宮皇後
二、清宮皇後
三、坤寧之鏡
第二十六講 坤寧張後
一、皇後挑選
二、皇後命運
三、皇後悲局
第二十七講 坤寧薩滿
一、坤寧改建
二、坤寧神杆
三、坤寧祭祀
第二十八講 養心帝居
一、雍正搬傢
二、殿區格局
三、帝後寢宮
第二十九講 養心新政
一、雍正風暴
二、設軍機處
三、解放賤民
第三十講 養心懲貪
一、高恒之案
二、王亶望案
三、國泰之案
第三十一講 養心三希
一、堂名三希
二、書壇三傑
三、法書三絕
第三十二講 養心輓歌
一、四位幼帝
二、三位太後
三、兩位親王
第三十三講 東西六宮
一、六宮佈局
二、選妃選秀
三、後妃管理
第三十四講 景仁禍福
一、燕姞夢蘭
二、不幸後妃
三、順治佟妃
第三十五講 承乾寵妃
一、崇禎寵妃
二、順治寵妃
三、道光寵妃
第三十六講 鐘粹懸案
一、崇禎太子
二、道光貶妃
三、慈安之死
第三十七講 延禧永和
一、延禧水宮
二、雍正生母
三、翠玉白菜
第三十八講 景陽鹹福
一、馬後練衣
二、王妃冷宮
三、宮廷藏寶
第三十久講 永壽之奇
一、萬妃奇緣
二、紀妃奇遇
三、靜妃奇冤
第四十講 啟祥長春
一、啟祥故事
二、鹹豐改建
三、長春慈禧
第四十一講 翊坤儲秀
一、翊坤鄭妃
二、兩宮一體
三、儲秀慈禧
第四十二講 慈禧西逃
一、倉皇齣逃
二、廢大阿哥
三、圖新憾晚
精彩書摘
第二十三講 坤寧大婚
坤寧宮是明清皇後的正宮,是皇帝和皇後大婚的喜房,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新婚洞房。
一、大婚皇帝
坤寧宮是皇後的正宮,坐北麵南,正麵九個開間,算上兩側的小間,現在看到的是十一個開間。坤寧宮與交泰殿、乾清宮坐落在同一高臺上,平麵呈長方形,兩層屋簷,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在建築結構上,後庭大院的門比較多:東西廡牆各有五座門,其中乾清宮各兩座門,交泰殿各一座門,坤寧宮各兩座門——主要是為帝後、妃嬪、宮女、太監等齣入內廷方便。
實際上,皇後並不都住坤寧宮。明代皇後住在坤寧宮,清代皇後大都住在東西六宮,但坤寧宮作為皇後正宮的地位始終沒變,所以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還是在坤寧宮。正如東西六宮雖為妃嬪所居,但皇太後、皇帝、皇後也有居住的;同樣,坤寧宮為皇後寢興之所,但妃嬪也有在此居住的。黃宗羲《棗林雜俎》記載:湯溪(今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戴氏選侍,曾住坤寧宮,三次被禦幸。弘治十年(一四九七年),太監甯某來縣,宮人手書寄問母、弟安否,離別思憶之情淒然滿紙。遊客到故宮坤寧宮參觀,導遊會指給大傢看:這裡是坤寧宮東暖閣,就是皇帝皇後大婚的喜房。於是,一般遊客都認為,明清北京皇宮二十四位皇帝結婚的洞房都是在這裡,其實不然,為什麼呢?
先說「大婚」。現代許多青年結婚叫「大婚」,結婚典禮時,主持人常說:「今天某某先生與某某小姐舉行大婚!」在古代,「大婚」一詞不能隨便使用。《中文大辭典》解釋:「天子、諸侯之婚禮,謂之大婚。」明清隻有天子結婚纔可以稱「大婚」,親王、郡王結婚都不可以稱「大婚」。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在坤寧宮舉行大婚的天子,簡直沒有幾位。明朝十六位皇帝,在南京登極的洪武帝和建文帝,他們登極之前已經結婚,沒有舉行「大婚」之典。明朝在北京的十四位皇帝,算來算去,隻有兩位皇帝在紫禁城舉行大婚典禮——一位是明英宗正統皇帝,九歲繼承皇位,他結婚時已經是「天子」,可以稱作「大婚」;另一位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十歲繼承皇位,他結婚時也已經是「天子」,也可以稱作「大婚」。
清朝呢?清朝十二位皇帝,隻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位君主,是當皇帝後纔結婚的,他們結婚可以稱作「大婚」。至於溥儀,結婚時已經退位,所以他和婉容的結婚,隻能算平民的婚禮,從禮製上說,不能稱作「大婚」。然而,清朝四位「大婚」皇帝,順治帝大婚在位育宮(保和殿),不在坤寧宮。因此,在坤寧宮舉行「大婚」的皇帝,明朝兩位、清朝三位,共有五位,約占明清二十八位皇帝的百分之十八。
皇帝大婚同民間結婚有相似之處,沿襲《儀禮.士昏禮》中的「六禮」,就是成婚的六道手續,或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迎娶,但沒有親迎禮。「六禮」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一)納采,男傢請媒人到女傢提親。
(二)問名,男傢請媒人到女傢,問女子的姓名和齣生年月日時(生辰八字)。
(三)納吉,男傢將女方情況進行占蔔: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傢,同意締結婚姻。後來民間請人看皇曆、算八字。現代已經不怎麼用這一套瞭,但年齡、生日還是要看的,好比現在有些人看「星座」。
(四)納徵,也稱「納幣」,就是男傢以聘禮(采禮)送給女傢。女傢接受聘禮,就是訂婚。
(五)請期,男傢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傢,求其同意,定下婚期。
(六)迎娶,新郎到女傢迎娶新娘,也就是結婚。皇帝大婚同民間雖有相似之處,同樣要經過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迎娶,但有不同之處,如皇帝不親自到皇後傢迎娶新娘,而是派正使、副使代錶皇帝前去迎娶。
明清時期在北京坤寧宮舉行「大婚」典禮的五位皇帝中,以同治帝和光緒帝大婚的文獻和檔案記載比較詳細,特別是光緒皇帝,《大婚典禮紅檔》有完整係統記載,〈光緒帝大婚圖〉有細膩精彩描繪,還有德國皇帝恭賀大婚典禮國書,所以我講坤寧大婚,以光緒帝大婚為例。光緒帝(一八七一—一九○八年),名載湉,四歲進宮,做瞭皇帝。光緒帝結婚的年齡,按照清廷的傢法和慣例,應當在虛歲十四歲,因為順治帝是十四歲大婚的,康熙帝也是十四歲大婚的,所以光緒帝理應是十四歲大婚。但慈禧太後不同意,一年一年地拖,一直拖到不能再拖,纔懿旨準許載湉在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這一年,光緒帝十九歲,皇後二十二歲。先看光緒帝大婚是如何準備的。
好的,以下是一本內容與《大故宮Ⅱ》無關的圖書簡介: --- 書名:《星辰的低語:宇宙深空的秘密與人類的探索》 內容簡介: 人類凝視夜空,自古以來便被那無垠的黑暗與點綴其中的光點所深深吸引。自伽利略將第一颱簡陋的望遠鏡指嚮蒼穹,人類對宇宙的理解便如同潮水般奔湧嚮前。本書《星辰的低語:宇宙深空的秘密與人類的探索》,並非聚焦於地球的某個角落,而是將視野投嚮瞭最宏大、最神秘的領域——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層層遞進地揭示瞭當代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前沿發現,同時穿插瞭人類文明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太空探索曆程。 第一部分:起源的火焰——恒星的誕生與死亡 我們從宇宙的基石——恒星開始。恒星不僅僅是夜晚的裝飾品,它們是宇宙的熔爐。本部分詳細介紹瞭恒星的生命周期:從分子雲的引力塌縮到原恒星的形成,再到主序星階段的氫核聚變。我們深入探討瞭不同質量恒星的命運,包括紅巨星的膨脹、行星狀星雲的絢爛消散,以及最終的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特彆是對於超新星爆發(Supernova)的描述,我們將解析這些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如何將構成生命的重元素播撒到銀河係之中,論證瞭“我們都是星塵”這一科學事實的深刻內涵。書中運用瞭最新的觀測數據,展示瞭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捕捉到的恒星形成區——例如獵戶座星雲——的驚人細節。 第二部分:時空的織錦——引力、黑洞與時空幾何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瞭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本部分緻力於解析引力如何成為塑造宇宙結構的主導力量。我們詳細闡述瞭黑洞的理論基礎,從史瓦西半徑到事件視界,再到奇點。不同於一般的科普讀物,本書探討瞭近年來LIGO和Virgo探測器捕捉到的引力波事件,它們是時空漣漪的直接證據。通過對雙黑洞並閤、中子星並閤的分析,讀者將能直觀地感受到引力在宇宙中最極端環境下的強大作用。此外,我們還將觸及對“蟲洞”和“時間膨脹”等前沿理論物理概念的探討,但一切都建立在堅實的觀測和數學基礎之上。 第三部分:島嶼與海岸綫——星係與宇宙網 我們的太陽係隻是銀河係數韆億顆恒星中的一員,而銀河係本身也隻是宇宙中數萬億個星係之一。本部分聚焦於星係的結構、分類及其演化曆史。從不規則星係到螺鏇星係,再到橢圓星係,我們將追溯星係如何通過碰撞和並閤,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裏成長為我們今天所見的宏偉結構。更重要的是,本書將介紹“宇宙網”的概念——星係是如何分布在巨大的縴維狀結構和空洞之中,形成宇宙的骨架。暗物質和暗能量作為塑造這一結構的關鍵“隱形”成分,也將被詳細介紹,解釋它們如何通過引力效應影響著可見物質的運動,並決定著宇宙的最終命運。 第四部分:遙遠的信使——係外行星與生命的探索 人類從未停止對“我們是否孤獨”這一終極問題的追問。本部分匯集瞭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和TESS任務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韆顆係外行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分類討論瞭超級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位於宜居帶(Habitable Zone)的類地行星。本書不僅僅羅列數據,更深入分析瞭尋找係外生命信號(Biosignatures)的科學方法,包括對係外行星大氣層光譜的分析,試圖在遙遠的星光中捕捉到氧氣、甲烷等生命活動的化學痕跡。這一部分充滿瞭希望與科學的嚴謹性,探討瞭火星殖民計劃的技術瓶頸與倫理考量。 第五部分:時間的盡頭——宇宙學的宏大敘事 最後,我們將目光投嚮宇宙的整體曆史和未來。本書係統地迴顧瞭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的證據鏈條,從哈勃定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到輕元素豐度。CMB作為宇宙“嬰兒期”的快照,被細緻解讀,揭示瞭宇宙在極早期所經曆的暴脹(Inflation)過程。在展望未來時,我們將權衡不同的宇宙學模型:是熱寂(Heat Death)、大撕裂(Big Rip),還是大擠壓(Big Crunch)?最終的命運取決於暗能量的性質,本書將呈現目前主流物理學對這些可能性的建模和預測。 《星辰的低語》力求以精準的科學語言,結閤震撼的視覺描述(書中配有大量最新的天文圖像),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數十億光年、穿越數十億年時間的思想旅行。它不僅是對已知的宇宙的梳理,更是對人類探索精神的頌歌。閱讀此書,你將不再僅僅是地球上的一個居民,而是宇宙浩瀚圖景中的一個清醒的觀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