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第3版)

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鍩錫 著
圖書標籤:
  • 颱灣古建築
  • 古建築裝飾
  • 傳統建築
  • 文化資產
  • 建築史
  • 裝飾藝術
  • 颱灣文化
  • 修復保存
  • 建築細部
  • 第三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貓頭鷹齣版社
ISBN:9789862622636
商品編碼:16077998
包裝:精裝
開本:25開
齣版時間:2015-10-08
頁數:25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 73座颱灣本島及外島古厝廟宇建築
◎ 141件代錶性裝飾作品
◎ 463張第一手現場古蹟專業攝影
◎ 詳細介紹每個裝飾的故事、意義、技法、價值
◎ 《颱灣古建築裝飾圖鑑》2015全新修訂版

「古建築中不同的題材、豐富的裝飾意涵,皆是數韆年來生活的纍積。」
--康鍩錫

你認得鄉下老傢牆上的幾何圖案嗎,卍字紋、迴字紋、壽字紋?
傳統建築裡金璧輝煌的雕刻、彩繪、交趾陶,曾讓你目眩神迷嗎?

《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是颱灣第一部以圖鑑方式介紹傳統建築裝飾的專書,將最常見的裝飾題材分成動物、植物、圖紋、文字、器物、人物六大類,並精選全颱佳作、名匠師代錶作和罕見有趣的特殊題材,帶領讀者認識傳統建築最華麗精緻之處。

本書由古蹟界全纔康鍩錫先生撰文攝影,書中圖片均精選自二十年來走訪拍攝的數萬張照片。版麵編排獨樹一格:大幅去背圖讓讀者能仔細欣賞每件裝飾作品精湛的雕工、流暢的筆勢、繁複的構圖、細膩的色彩。拉線說明帶領讀者辨識圖形與背後意涵,從此踏齣瞭解傳統建築的第一步,參觀古蹟不再走馬看花!

颱灣第一部圖鑑式傳統建築裝飾專書
一本書讓你變成古建築解說專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康(金若)錫
文史工作者、社區大學講師。1985年起從事颱灣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至今。曾任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研究助理、颱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有多種古建築及裝飾相關研究與著作:《颱灣古厝圖鑑》、《颱灣古建築裝飾圖鑑》、《颱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颱灣門神圖錄》(以上均為貓頭鷹齣版),以及《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裝飾》、《新竹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摘星山莊》、《雕刻之美——林本源園邸》、《桃園景福宮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闆橋接雲寺建築藝術與歷史》、《泥塑剪黏之美—林本源園邸細賞係列》。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如何使用本書 

概論 
颱灣古建築的裝飾藝術 
裝飾所在的建築部位 

動物篇 
雲龍 
盤龍 
雙龍戲珠 
蒼龍教子 
蟠龍柱 
羅金龍柱 
雙龍搶珠 
螭虎團爐 
螭虎栱 
螭虎栱與棟架 
螭虎團囍 
螭虎對 
飛魚 
椒圖 
飛鳳 
丹鳳朝陽 
麒麟 
三王獻瑞 
瑞獅 
石獅 
風獅爺 
劍獅 
雙獅戲球 
猛虎下山 
象 
螃蟹 
雙兔 
鶴壽鬆齡竹青 
雙鶴 
八駿馬 
鯉魚 
富貴白頭 
花鳥堵 
公雞 
蝙蝠 
蝴蝶、蝙蝠 
祥獅戲磬 

植物篇 
四季平安 
梅蘭菊竹 
紫藤八哥 
菊花 
瓜果 
國色天香 
花鳥柱 
喜上眉梢 
瓜瓞綿綿 
三絲品蓮 
如意捲草 
書捲竹節 
瓜果含香 
本固枝榮 

圖紋篇 
兩儀八卦 
太極八卦 
河圖洛書 

文字篇 
春鞦又八韆 
龍飛鳳舞 
忠孝節義 
螭虎團福、螭虎團祿 
萬壽囍 
卍字綿延 
雙喜 
囍字趖瓜筒 
福祿壽 
書捲橫批 
螭虎團聯句 
富貴玉堂春 

器物篇 
葫蘆拐杖 
旗、球、戟、磬 
香花燈果 
博古、花瓶 
書劍江山 
柱珠 
花瓶、綬帶鳥 
葫蘆 
琴棋書畫 
刀劍屏 
垂花吊籃 
大船入港 
鈔票 
國旗 

人物篇 
天官賜福、祈求吉慶 
福祿壽三仙 
仙翁敬桃 
麻姑獻壽 
壽翁、麻姑 
蟠桃壽宴 
八仙鬧東海 
八仙綵 
秦叔寶、尉遲恭 
韋馱、伽藍 
四大天王 
宮娥門神 
文官門神 
閤境平安 
招百福、掃天災 
四海龍王 
和閤二聖 
伯牙學琴 
李鐵拐臥禪 
李太白醉寫番錶 
三娘教子 
郭子儀厥孫最多 
王羲之弄孫自樂 
望月乞巧 
鍾馗迎妹迴娘傢 
鳳儀亭呂布戲貂蟬 
孫權計破曹操 
水淹金山寺 
甘露寺 
鴻門會 
劉關張破黃巾賊 
舜耕歷山 
交戰圖 
三顧茅廬 
太白醉酒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六國封相、衣錦榮歸 
狄青對刀 
封神演義之九麯黃河陣 
封神演義之孔宣兵阻金雞嶺 
孔明徵南蠻 
大拜壽 
木蘭從軍 
硃仙鎮八鎚大戰陸文龍 
忠孝節義 
白蛇傳人物 
宇宙鋒之金殿裝瘋 
百忍堂 
虎溪三笑 
渭水聘賢 
空城計 
畫龍點睛 
巾幗英雄 
劉海戲金蟾 
漁樵耕讀 
仙女騎鳳 
蕭史弄玉 
郊遊記趣 
居傢和樂 
仕女圖 
憨番夯廟角 

附錄 
收錄建築一覽錶 
索引 
參考書目 
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第3版) 內容簡介 《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第3版)》 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颱灣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專著。本書不僅僅是圖錄式的彙編,更是一部結閤歷史脈絡、工藝技術、文化意涵與空間美學的綜閤性指南。在第三版的修訂過程中,作者群基於過去十餘年的田野調查積纍,對既有內容進行瞭係統性的增補與更新,特別強化瞭對裝飾母題的象徵解讀以及工藝技術演變的詳盡闡述。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讀者穿越古建築的錶層結構,直抵其裝飾語彙背後的深層文化密碼。颱灣古建築的裝飾藝術,是閩南、客傢、原住民文化與荷蘭、西班牙等異域影響交織碰撞的結晶體,呈現齣獨特且複雜的多元麵貌。 --- 第一部:歷史脈絡與地域分化 本部分追溯颱灣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源流,釐清不同歷史時期與族群遷徙對裝飾風格的決定性影響。 第一章:時光疊影——颱灣建築裝飾的歷史斷代 詳細梳理自十七世紀以降,從早期簡樸的草構造,過渡到清領時期閩南式、客傢式建築的鼎盛,直至日治時期風格的轉摺與新材料的引進。重點分析每個歷史階段,官方意識形態(如儒傢倫理、地方仕紳的榮耀追求)如何轉化為外顯的裝飾主題。例如,清初的裝飾相對保守,多著重於風水與趨吉避凶的符號;而到瞭清末民初,地方望族競爭激烈,裝飾趨於繁複華麗,對精緻工藝的需求達到高峰。 第二章:地理的印記——南北與東西的裝飾差異 颱灣島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物產與族群分布,形塑瞭地域性的裝飾偏好。 南部(閩南語係為主): 著重於石雕與剪黏,色彩運用大膽飽和,對海洋文化、福祿壽三星等主題偏愛有加。例如,在嘉南平原,由於靠近主要的石材產地,齣現瞭大量氣勢恢宏的石柱與石堵裝飾。 北部(閩南與客傢混雜): 裝飾風格相對內斂,尤其客傢地區的泥塑與木雕,更強調結構的實用性與象徵寓意的含蓄錶達。彩繪的筆觸也較為細膩柔和。 東部與原住民影響區: 探討外來裝飾語彙與在地文化的交融。雖然傳統漢式建築在東部相對較晚成熟,但當地的彩繪中常可見到受原住民圖騰影響的線條與色彩結構,這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部分。 --- 第二部:裝飾工藝的精微解析 本章節是本書的技術核心,旨在揭示構成颱灣古建築錶皮的各類精湛工藝,並分析其製作流程、工具傳承與工匠體係的延續。 第三章:鑿與刻——木作的雕樑畫棟 詳述木雕的幾種主要技法:高浮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透雕(鏤空結構、光影變化)、以及陰刻(線條簡潔、寓意深遠)。特別關注樑枋結構上的「看榫」與「鑿花」的關係,以及不同部位(如樑頭、門楣、窗櫺)所選用的圖案語彙差異。探討如「三國演義」等歷史故事場景在木雕中的視覺敘事手法。 第四章:塑與貼——泥作與剪黏的繽紛世界 著重於泥塑(如泥塑神祇、動物)與剪黏(將陶片剪碎後拼貼齣立體圖像)的異同。分析剪黏藝術在颱灣的發展如何從早期的閩南風格,逐漸融閤齣如「交趾陶」般更精細的燒製與著色技術。探討屋脊上的「燕尾」與「翹脊」的力學與裝飾功能,以及其上的剪黏人物造型如何體現時代的審美標準。 第五章:繪與彩——壁畫與彩繪的色彩哲學 係統梳理傳統建築彩繪的顏料來源(礦物與植物性顏料的運用)、底土處理與層層上色的技法。本書深入剖析瞭「金箔的運用」——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光線的導引體;以及「對場彩」(對稱佈局)的繪畫結構。探討花鳥魚獸、仙佛人物在不同區域的「臉譜」與「姿態」的程式化錶現。 第六章:石與磚——構造的藝術化轉化 專門探討石材(如花崗石、青石)與磚塊在裝飾中的應用。包括: 石雕: 柱礎、壁堵(如「知印堵」、「腰堵」)上的螭龍、獅子、捲草紋的雕刻細節。 磚雕: 在閩南建築中常見的「拚場磚雕」,如何通過不同顏色的磚塊拼砌齣複雜的圖案,及其在門樓上的結構性裝飾作用。 --- 第三部:裝飾母題的象徵解讀與空間語境 本章節跳脫工藝層麵,進入符號學與文化詮釋,解析這些裝飾圖案在特定空間中的意義。 第七章:趨吉避凶的符號矩陣 全麵解析颱灣古建築中最常見的吉祥符號及其層級: 1. 神祇與聖人: 關公、媽祖、福祿壽三星、八仙的空間定位(如福祿壽三星通常位於正廳博古架上方或樑枋中央)。 2. 動物象徵: 龍、鳳、麒麟、蝙蝠、鯉魚的文化意涵(權力、吉祥、多子多孫)。特別是「看獸」的選用,與屋主社會地位的對應關係。 3. 植物與紋飾: 牡丹(富貴)、蓮花(清廉)、竹(氣節)、暗八仙(道教法器)在不同結構上的隱喻。 第八章:敘事場景與道德教化 探討那些「說故事」的裝飾: 戲文故事: 諸如「郭子儀壽宴」、「三顧茅廬」等場景,如何通過木雕、彩繪或剪黏呈現在建築的主要視線範圍內,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歷史典故: 對於強調科舉與功名的傢族,如何通過裝飾突齣「及第」、「立功」的主題。 第九章:裝飾與空間的相互建構 分析裝飾元素如何強化建築的空間功能與層級: 外觀的展示性: 門樓、屋脊、墀頭作為嚮外界展示傢族實力的界麵。 內部的私密性: 內井(天井)、房間內部裝飾如何體現傢族成員的倫理秩序與個人的精神追求。例如,書房與正廳在裝飾主題上的明顯區隔。 --- 第四部:當代視角與保存維護 第三版新增內容,關注當代文化語境下,古建築裝飾所麵臨的挑戰與傳承。 第十章:傳承的斷裂與工藝的復興 討論戰後工業化進程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以及當代對「仿古」與「維修」的爭議。分析當代保存運動中,如何重新發掘與記錄瀕臨失傳的工匠技藝(如特殊比例的調膠、傳統礦物顏料的重製)。 附錄: 颱灣重要古建築裝飾藝術分佈地圖(含GPS座標)。 核心術語中英對照及工法圖解。 推薦參考書目與文獻。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第一手田野照片(第三版新增大量高解析度細節圖),力求成為建築史學者、文史工作者、設計師,乃至熱愛颱灣文化的公眾,最權威且詳盡的視覺與知識參考書。它不僅是記錄過去的文獻,更是理解颱灣人精神世界與審美取嚮的關鍵鑰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認為這本《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第三版)的最大突破,在於它完美地平衡瞭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的可讀性。許多專業書籍在試圖深入的同時,往往犧牲瞭易讀性,但這本書做到瞭難得的兼顧。書中穿插瞭許多首次公開的早期測繪圖與文獻資料,這些一手資料的引入,大大提升瞭內容的權威性,也讓一些歷史懸案得到瞭新的解釋線索。對於長期關注颱灣文資保存議題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展示瞭如何以最高標準去解構和記錄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個人已經開始計畫下一趟的建築採風之旅,因為手邊有瞭這份詳盡的「地圖」與「密碼本」,相信接下來的每一次觀察,都會比以往更加深入和有所體會。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對颱灣的傳統建築美學產生瞭一種近乎「朝聖」般的情感。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書中的排版設計極具巧思,從磅礴大氣的廟宇屋脊到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樑枋上的紋飾,層層遞進,結構清晰。最讓我驚豔的是,作者對於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例如如何區分不同年代的石材紋理、彩繪顏料的演變,甚至連屋頂瓦片的鋪設方式都詳述不遺,這份嚴謹度,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導覽」書籍的預期。它真正做到瞭「深度」二字,將裝飾背後的文化意涵與社會背景緊密結閤,讓我明白為何這些圖騰和符號會齣現在特定的位置,它們所承載的,是先民對庇佑、繁榮和傢族延續的樸素願望。對於想深入探究颱灣建築藝術的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必備的案頭寶典。

評分

這套書的編排邏輯,給瞭我極大的閱讀舒適感。它並非僅僅按照地理位置或時間順序排列,而是巧妙地將裝飾主題化,例如專闢章節討論「龍鳳的變形與詮釋」、「花草樹木的象徵意義」等。這種「主題式」的切入點,極大地豐富瞭我們解讀這些裝飾符號的層次。作者對於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工藝師的風格差異掌握得爐火純青,甚至能透過一塊磚雕的刀法判斷齣可能是哪位匠師的作品,這種「指紋式」的辨識能力著實令人佩服。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東西長什麼樣子」,更進一步探討瞭「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背後牽涉到社會階層、宗教信仰的變遷,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識上的樂趣和發現的驚喜。

評分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類書籍內容會比較枯燥,充斥著學術術語,但這第三版顯然在敘事風格上做瞭極大的優化。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活潑,即使是介紹繁複的榫卯結構或複雜的交趾陶燒製過程,也能用非常口語化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娓وه娓道來。書中收錄瞭大量近年來修復完成的重要古蹟案例,這對於經常走訪老建築的人來說,是非常及時且有價值的資訊更新。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地方風格差異」的對比分析,像是颱南的華麗與淡水的素雅,彰化鹿港的精緻雕工與宜蘭的樸實厚重,這種地域性的對話,讓這本書的立體感十足。它成功地將冰冷的建築構件賦予瞭生命力,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瞭走訪這些地方實地考察的衝動。

評分

這部新版的《颱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光是翻開書的前幾頁,那些精緻的圖版和詳盡的考證就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作者顯然是下瞭苦功,將颱灣從北到南,從閩南到客傢,乃至於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各種建築風格,做瞭一次徹底的梳理。特別是對於那些隱藏在尋常巷弄間的宮廟、老宅的細部裝飾,書中用瞭大量的特寫鏡頭和線條圖,讓即便是對古建築略有耳聞的讀者,也能立刻分辨齣交趾陶、剪黏、泥塑、木雕之間細微的技法差異和地域色彩。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工匠傳承脈絡時的細膩,不隻是冰冷的技術分析,更融入瞭對地方文化情感的捕捉,讓我彷彿能聽到那些雕刻鑿痕背後,工藝師傅們的呼吸與心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瞭一份詳盡的圖鑑,更在於它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理解颱灣歷史與美學觀的窗戶,讓人對日常所見的古蹟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