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二月甲木,庚金得所者,名阳刃驾煞①,可许异途小贵,若武职便显,但要财资煞,柱中逢财,英雄独压万人;若见癸水,困了财杀,主为光棍,重刃必定遭凶;煞重无凶,但性格横暴;正二月甲木,无从财化土之格。
徐乐吾曰:上文春深木老,以庚戊为上命。二月甲木,即是春深木老。特正月以丁火制煞,为上上之命。正二月甲木,一例同推,已见上文,独煞刃一格,为正月所无,故另文说明之。得所者,地支通根得禄也。煞刃格,宜武不宜文,故云武职便显,文职不过异途小贵耳。而二月庚金,不须丁火制之,盖二月阳刃驾煞,煞刃暗合有情,庚金休囚无气,故必须有财资煞,方为煞刃两停,无财刃旺煞弱,不过异途小贵。凡煞刃格,不宜见食伤制煞,行身旺之运,则假煞为权,如乙亥、己卯、甲申、乙亥,萧耀南命造是也。一见癸水,泄煞之气,便失制刃之意。又要财资煞,并不要煞重,独煞为权。若重重庚金而刃轻,同正月一派庚辛节,木被伤矣。重刃者,地支重见卯木也,无煞制之,必定遭凶,煞重不为凶,以刃旺秉令也。但性格横暴,刑克重耳,书云:刃旺复行刃地,进禄得财处,必死于药石之间,煞旺得行煞地,建业立功处,必死于刀剑之下,其言颇验。二月甲木,与正月雨水后甲木,用法略同,所不同者,即煞刃一格耳。
方先生曰:上面总论正二月甲木用庚金七杀,但正月、二月,由于其时令不同,正月为当令之木,二月为过旺之木,所以取用亦有所不同。正月甲木,月令临官,逢七杀为建禄用杀,但凡建禄取用,以官星为贵,用杀则不如用官。若要用杀,则要食伤制杀,方可成格。庚辛为甲木官杀,二月甲木,月逢帝旺,羊刃当权,木为顽木,有斧斤戕伐,方可成大器。因木旺乘权,用辛不如用庚。用庚金制甲,为阳刃驾杀,庚多杀重者,要用丁火制杀,七杀有制,多主异途显达,或主军警政法之职。若是文职,不过异途,小有富贵而已。但二月甲木用庚,不可取水化杀,木正当旺,无劳印生,且印能泄七杀之气,使其失去制刃的力量。
《穷通宝鉴》为命学经典著作之一,原名《拦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列举明朝名人宰辅的命例分析,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此书成书后,当时仅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或者是只供弟子们传看的“巾箱秘本”,在江湖上流传。到清朝初年,“入于日官之手,易名曰《造化元钥》”。光绪时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人楚南余春台之手,由其详加增删,细加编辑,并更名为《穷通宝鉴》,刊行于世。
《穷通宝鉴(套装上下册)》以阴阳五行为经,以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独树一帜,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影响和地位。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不依附于传统命学其他任何观察角度,比如八字结构的格局问题、日主的旺衰问题、十神的生克取象等,而专论定四时五行的衰旺喜忌,以五行的阴阳均衡作为论命的主要依据,同时非常强调调候。
其次,结构合理,提纲挈领,取舍得当,纲目清晰。以十干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总则。每月各列若干条,论述五行生克,从实际经验,配合命例,立一成以驭万变,秩然有序。
第三,在四柱五行生克上,舍地支而独用天干。这一方面说明作者的命理学观点,重视天干在推演上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来自江湖派的独特的断命方式,形成了五行论命的特定模式。
后来命理学家多以此书为宗,来论述五行的旺衰喜忌。民国年间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十分看重此书,他颇有心得地说:“仆研习命理有年,生平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所以他不惜时间和精力,两次评注此书,为此书的广泛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次白话评注,方成竹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功底,通过比较多个版本,查缺补漏,纠错正误,并对生僻字词予以注释,在此基础上,对原文主旨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增加了部分命例,从而为本书提供了到目前为止为完整和准确的一个版本。
徐乐吾,生于1886年丙申三月,卒于1948年戊子秋,享年六十二岁。十四岁失怙(指父去世),然幼年聪明好学,博闻广记,曾入政界,多承上峰青睐后致力于玄学研究,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穷通宝鉴评注》、《造化元钥评注》、《滴天髓补注》、《子平真诠评注》等近20部,是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命学界与袁树珊、韦千里齐名的三大名家,号称“南袁北韦东乐吾”。
《穷通宝鉴(套装上下册)》原名《拦江网》,大约产生于明朝来年,原作者已无从考证。清朝光绪年间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有一文士余春台对其进行了编辑整理,并更名为《穷通宝鉴》,刊行于世。后经民国时期命理学家徐乐吾两次评注,《穷通宝鉴》之名才开始大行于世。②五星:指五星术。古代星命术士以人的生辰所值五星之位来推算禄命。
《实物图拍》 | |
| 《渊海子平介绍》: | |
南“若见此书,藏之若宝;若遇高士,对镜分明:若依此法,万无一失”,这是世人对《渊海子平》一书的高度评价。此书系命理著作中的扛鼎之作。,后无来者,凡后世言命理∶者,虽千言万语,但万法不离其宗,均以此书为范本。 五代宋初人徐子乎,在李虚中以年、月、日的干支算命的基础上,演进为以年、月、日、时推测命运的四柱术。所谓四柱,就是以出生年的干支为柱,以生月作第二柱,以生日为第三柱,以生时为第四柱。每柱天干一个字,地支一个字。四柱的干支加起来共八个字,因此,人们又把四柱术叫做算八字。这种方法一直为后世命理学家所采用,由于徐子平对算命术的巨大贡献,后人又把算命术叫做子平术。 |
《子平真诠》这部著作正是在《渊海子平》的基础上把命学的理论方法原原本本的讲出来了。因此在命学上就显得非常重要和难得,这些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流传了千百年到今天,仍然被世人所重视,可以说《子平真诠》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命学入门的金钥匙。学好了它就等于打下坚实的地基,再去看《三命通会》和其他著作就不会无所适丛了。
一、论十干十二支
二、论阴阳生克
三、论阴阳生死
四、论十干配合性情
五、论十干合而不合
六、论十干得时不旺失时不弱
七、论刑冲会合解法
八、论用神
九、论用神成败救应
十、论用神变化
十一、论用神纯杂
十二、论用神格局高低
十三、论用神因成得败因败得成
十四、论用神配气候得失
十五、论相神紧要
十六、论杂气如何取用
十七、论墓库刑冲之说
十八、论四吉神能破格
十九、论四凶神能成格
二十、论生克先后分吉凶
二十一、论星辰无关格局
二十二、论外格用舍
二十三、论宫分用神配六亲
二十四、论妻子
二十五、论行运
二十六、论行运成格变格
二十七、论喜忌干支有别
二十八、论支中喜忌逢运透清
二十九、论时说拘泥格局
三十、论时说以讹传讹
三十一、论正官
三十二、论正官取运
三十三、论财
三十四、论财取运
三十五、论印绶
三十六、论印绶取运
三十七、论食神
三十八、论食神取运
三十九、论偏官
四十、论偏官取运
四十一、论伤官
四十二、论伤官取运
四十三、论阳刃
四十四、论阳刃取运
四十五、论建禄月劫
四十六、论建禄月劫取运
四十七、论杂格
四十八、附论杂格取运
附录:《人鉴命理存验》67例
一、曹汝霖
二、周学熙
三、陈锦涛
四、梁启超
五、李思浩
六、王克敏
七、张弧
八、王家襄
九、潘复
十、许世英
十一、曾毓隽
十二、王郅隆
十三、朱启钤
十四、叶恭绰
十五、吴毓麟
十六、田文烈
十七、程克
十八、张志潭
十九、周扶九
二十、李根源
二十一、齐耀珊
二十二、罗文干
二十三、姚震
二十四、章炳麟
二十五、章士钊
二十六、胡适
二十七、张继
二十八、褚辅成
二十九、谭延□
三十、段芝贵
三十一、龙济光
三十二、王占元
三十三、朱庆澜
三十四、吴光新
三十五、张作相
三十六、赵恒惕
三十七、陈炯明
三十八、陈宦
三十九、陆锦
四十、蔡成勋
四十一、李厚基
四十二、孙传芳
四十三、徐绍桢
四十四、韩国钧
四十五、孙发绪
四十六、黄郛
四十七、汤芗铭
四十八、李鼎新
四十九、廖仲恺
五十、许崇智
五十一、田中玉
五十二、屈映光
五十三、张敬尧
五十四、何丰林
五十五、江朝宗
五十六、倪嗣冲
五十七、刘冠雄
五十八、彭允彝
五十九、宣统
六十、陈夔龙
六十一、陈宝琛
六十二、郑孝胥
六十三、康有为
六十四、梅兰芳
六十五、琴雪芳
六十六、某女士
六十七、陈炳煜
后记
这部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简直是意外的惊喜。通常这种讲究古法的命理书籍,要么是那种泛黄的仿古纸张,摸起来粗糙得像是要掉渣,要么就是那种亮得刺眼的铜版纸,看得人眼睛发酸。但这本的用纸,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那种微微泛着米白色的纸张,纹理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页的时候那种“沙沙”的声响,简直就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我尤其欣赏封面设计,那种简约又不失古韵的排版,完全没有现在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神算”书籍的浮夸感。它散发出的,是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宁静和权威感,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真正愿意下功夫去钻研的经典汇编。光是捧着它,就觉得自己的学识好像也跟着提升了一个层次。很多深奥的命理书籍,往往因为装帧的粗糙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的用心,无疑是为我们这些渴望深入学习的读者,搭建了一个非常舒服的桥梁,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编校的功力可见一斑。我过去读过好几本关于“子平”体系的古籍,要么是原文晦涩难懂,连标点符号都像是在跟你捉迷藏;要么就是后人的解读过于主观,夹杂了太多个人发挥,反而冲淡了原著的精髓。然而,这本汇编的注释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处理。它没有刻意去“现代化”那些古老的术语,而是保持了原汁原味,同时在关键的晦涩之处,提供了清晰且有层次的解释。比如,对于某些古代星宿的理解,它会引用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逐步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而不是被一堆名词淹没。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不同篇章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得非常顺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道的老师,牵着你的手,一步步深入复杂的命理迷宫,让人感觉每走一步都踏实可靠。
评分从收藏角度来看,这是一份物超所值的投资。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盗版或低质量的命理书籍,内容拼凑,错漏百出,价格却还标得很高,收藏价值几乎为零。但这本汇编的排版和细节处理,显示出它是一件被认真对待的作品。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字体、图表的绘制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的水准。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文献的引用和比对,其严谨程度,让它有资格被放置在任何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的书架上,接受时间的考验。对于我们这些对传统术数抱有敬畏之心的学习者而言,拥有一套真正高质量、能作为案头常备的典籍,比拥有十本零散的“速成”手册更有意义。它的存在,本身就在向外界宣告,我们对这一古老学科的尊重,这份尊重,也必将得到回馈。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算命”的实用技巧,而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考框架。很多命理书读完后,你只会学会“如何断吉凶”,但合上书本,面对人生的困惑时,依然茫然无措。但这套书,尤其是涉及到“天道”和“人事”相对应的论述部分,给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启发。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会发财”或者“你会破财”,而是探讨了“气”的运行规律,以及个体生命在宏大宇宙结构中的定位与选择。读到那些关于“时空观”和“格局”的论述时,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对生命轨迹的深刻洞察力,远超出了现代科学的线性思维。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去观察、去理解生命中的起伏,并将每一次的得失,都视为“自然”运行的一部分,这对于培养一个平和、有韧性的心性,比任何简单的预测术都要有价值得多。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阐述古代命理理论时,非常注重“实践反馈”与“理论修正”之间的关系。它不像有些理论著作那样将某些论断奉为圭臬,不可动摇。相反,它在解析“喜忌神”和“用神”的选取时,会穿插一些古代名家的案例分析,而这些案例本身就体现了理论在具体操作中的灵活变通。比如,对于一个看似“好”的八字,书里会指出在特定大运流年下,可能出现的反常现象,并探讨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动态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它没有给我一个封闭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开启更多提问和探索的工具,这才是真正高水平学术著作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持续地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共鸣和验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