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

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靳极苍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旧体诗
  • 诗词
  • 文学
  • 笺注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化
  • 鉴赏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
ISBN:9787805984926
商品编码:164202441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

定价:13.80元

作者:靳极苍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805984926

字数:

页码:10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是注释学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提要


《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内容简介:凡原书征引诗词,均录其全首以便参阅,其太长者则仅标其出处。凡原书所引人名,均略著其姓氏号别籍贯等,其著作之有关文学者,亦略及焉。凡原书所引书名,均著其作者及卷数等,并稍涉内容。凡书中所引,有与原书不合者,亦略为疏通而辨明之。

目录


人间词话笺证/1
鲁迅旧体诗详解/27
前言/29
鲁迅先生自传/39
自题小像/41
无题为了忘却的纪念/45
无题大野多钩棘/48
无题万家墨面/54
赠邬其山/59
无题洞庭浩荡/68
附:史记释例/77
序179
一、两存传疑例/81
二、附记例/82
三、叙事杂论断例/84
四、较量例/85
五、互文相足例/86
六、微词例/88
七、终言例/90
八、引书多非原文例/91
九、说明作意例/94
十、标明取材例/95
十一、繁重例/96
十二、舒愤自解例/98
十三、为文好奇例/100
十四、阙文传疑例/100
十五、一人再见一事两系例/101
附录/102
一、史公所书年代颇有任意出之者/102
二、史公书多不避讳/102
三、史公书不讳恶亦无回护法/103

作者介绍


靳极苍,名德峻,工作后以字行,即极苍。1907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1925年,18岁时报考北师大、北大、北洋大学,以家贫,入了官费的北师大,决心师从大学名教授学好教学方法。当年听了梁启超、胡适、鲁迅三名家的教学,1926年又听了黄侃的课。1927年入中文系,受教于系主任钱玄同和教授黎锦熙。靳先生总结这些大师的教态教法为三热爱,即热爱教学这职业、热爱各自的专业、热爱所教的学生。他的一生的课堂教学和各种讲演都被广泛传说着。靳极苍先生出版的专著分三个时期。一是在校学习期间,包括北师大、北大国学门研究所时,出版有《人间词话笺证》、《校勘学示例》、《史记释例》,二是教授中学时期,出版六书2《国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学简史》、《修辞学概要》、《国语文法》、《古典文学选注》,三是1979年11月,他的右派等被彻底,仍回山西大学,自1982年起出版八书。《唐宋词百首详解》、《李煜李清照词详解》、《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中华爱国诗词详解》、《周易卦辞详解》、《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阮籍咏怀诗详解》、《注释学刍议》。另有二部待印,即《苏轼词详解》、《毛诗词详解》。2002年1月,他在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注释学系列丛书》,作为其创立的“注释学”的总结。

文摘


版权页:



此处当理解作心。“神矢”,许寿裳《鲁迅旧体诗集跋》说:“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这个典故大致是这样的:罗马神话中,有一长翅膀的小孩,就是爱神丘比特,他用箭射中男女双方的心,双方就会相爱的。他是神,是射无不中的,也就是被射中了的,非爱不可的。那么这句的意思在这儿就是:我的心灵,没法逃避爱神射中我心的矢,就是我被射中了,也就是我非爱她不可了,她是谁呢?
风雨如磐黯故园——“故园”,就是祖国。祖国怎么样呢?“黯”,黑暗,而且黑暗得很,黑暗的程度:“风雨如磐。”“风雨”,取于《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都是不好的形象,这儿作危乱解。“磐”,大磨盘,即方且厚的大石。全句意思是祖国危乱得很,如大磐石一样压着祖国,使祖国黑暗,没一点光明。作者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有“黑云如盘”的话。1933年6月28日《悼丁君》诗云:“如磐夜气压重楼。”可见“如磐”是重压和不透光的意思。生在祖国,养在祖国,命定地我必须爱她。“神矢”射中我的心,我非爱她不可。我们是“大中华大国”(粱启超语)却成了这样,比比我们留学的日本,是个小小的岛国,然而却国富民强,相形之下,我真激愤呀!祖国呀!同胞呀!我们必须奋起挽救祖国呀!(驱除鞑虏,重建中华是当时革命者的共同口号。见前梁启超、秋瑾诗)当时留学日本的人,都受着这相形之下的刺激,都认识到了这些!可是生活在重压下祖国土地上的同胞们呢,却尚未觉醒。把这思想告给他们吧!
寄意寒星荃不察——“寄意”,就是把这重建祖国的心意,寄回祖国,告给同胞们。“寒星”,众多的星。秦观诗:“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又吴做诗:“闲扑流萤冲暗树,危稍点点堕寒星。”“寒星”,都指众多之星。这儿是以众多的星,象征祖国同胞。“荃”,取于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哀情兮。”荃,喻楚王,这儿引申为国家的主人,即人民。但也兼指上面寒星。寒星是说同胞多,荃是说同胞们是国家的主人。全句的意思是:我把重建祖国的心意,从日本寄给祖国的同胞们(寒星)。可是这些国家的主人们(荃)却不了解,还安于清廷的压迫,不敢革命。

序言



《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 作者: [此处可填写作者名,如:张三]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出版社名,如:XX出版社] 出版日期: [此处可填写出版日期,如:2023年X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旧体诗进行系统、深入的笺证与解读。不同于以往仅聚焦于鲁迅小说、杂文等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鲁迅那些鲜为人知却蕴含深意的旧体诗篇。全书以严谨的考据为基础,精选了鲁迅现存的各类旧体诗,包括其早年抒怀之作、中年忧愤之语,乃至晚年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本书并非简单的诗歌选集,而是以“笺证”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对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历史钩沉、字词含义、典故出处、艺术手法以及鲁迅本人可能的情感投射,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辨与阐释。作者深入查阅了鲁迅先生的日记、书信、回忆录以及同时代人的著作,力求还原诗歌创作时的真实语境,揭示诗歌背后鲜为人知的史实与心迹。 在笺证的过程中,本书特别注重与文学史、思想史的关联。鲁迅先生的旧体诗,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动荡时代社会变迁、思想碰撞的生动写照。本书在解读诗歌的同时,也穿插了对当时社会思潮、政治风云的梳理,帮助读者理解鲁迅诗歌中的深刻寓意及其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首先,作者对鲁迅旧体诗的总体创作情况、风格演变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框架。随后,本书逐篇对鲁迅的代表性旧体诗进行详细的笺证。每首诗的解读都包含以下几个重要部分: 诗歌原文: 准确呈现鲁迅先生的诗歌原文,并对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进行校勘。 创作背景考析: 深入挖掘诗歌的创作缘由,包括诗人当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状态、与外界的互动等。 字词句笺释: 对诗歌中可能存在的生僻字词、典故、隐喻进行逐一解释,澄清其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 艺术特色剖析: 分析诗歌的格律、意象、修辞、情感表达等艺术手法,揭示其独具匠心的文学魅力。 思想内涵探微: 结合鲁迅先生的整体思想体系,解读诗歌中所蕴含的时代批判、人文关怀、民族忧思等深层思想。 历史钩沉与互证: 引用相关史料、鲁迅先生的自我评述以及同时代人的回忆,相互印证,使解读更加准确可信。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笺证”的深度与广度。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读,而是力求深入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理解他诗歌创作背后所承载的沉重思考与不屈呐喊。例如,对于鲁迅先生那些意象奇崛、情感激烈的诗篇,本书会仔细追溯其所指代的具体事件或人物,并结合鲁迅先生在其他文体中对同一问题的论述,形成多角度的互证,从而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清晰、立体。 书中对于鲁迅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旧体诗,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读。例如,其早年诗作多显少年意气与读书心得,本书将之置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萌芽期来理解;中年时期的诗作则多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与对革命的渴望,本书会结合鲁迅先生在此阶段的革命经历进行解读;而晚年的诗作,则常常展现出一种历尽沧桑后的沉静与对未来一代的殷切期盼,本书则会从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观察与思考角度进行阐释。 《人间词话笺证:鲁迅旧体诗详解》一书,对于研究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思想演变、乃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能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于喜爱鲁迅先生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更是开启一扇了解其内心世界、感受其诗歌魅力的独特窗口。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考证功夫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必将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乍一看,这本书的书名就显得非常“有料”,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人间词话》是评价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标杆”,其提出的“境界说”更是极具启发性。然而,要将这样一套理论,应用到解读近现代作家的作品,尤其是一位如鲁迅般思想复杂、风格多变的巨匠的旧体诗,难度可想而知。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作者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鲁迅先生的旧体诗,不像他的杂文那样直抒胸臆,而是更加内敛,更加蕴含着一种“言外之意”。我猜测,这本书的写作,一定是对鲁迅先生旧体诗的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细致的“笺证”,也就是说,是对其出处、典故、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考释。而“鲁迅旧体诗详解”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作者很可能借用了《人间词话》的理论,去揭示鲁迅诗歌中那种独特的“境界”。比如,鲁迅诗歌中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或者他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岸,是否也能在《人间词话》的理论框架下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种“笺证”与“详解”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

当我在书海中瞥见这本书的名字,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便被点燃了。《人间词话》,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经典,其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毋庸置疑,但其本身解读的往往是中国古典诗词。而鲁迅先生的旧体诗,虽然篇幅不多,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那个时代的呐喊和个人独行的思考,对我而言,一直存在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一座桥梁,将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文学领域巧妙地连接起来。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会如何运用《人间词话》中那些精妙的理论,比如“境界”的高下,来解读鲁迅诗歌中的“哀歌”与“战歌”。是会找到鲁迅诗歌中“有我之境”的深沉忧伤,还是“无我之境”的超然物外?我设想,作者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鲁迅先生的每一首旧体诗进行了“笺证”,也就是考证其用典、溯源其含义,然后再将《人间词话》的理论“投射”上去,去分析诗歌所传达出的“境界”之美。这种跨时代的文学对话,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出现,就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先生的学术巨擘,其思想之深邃,见解之独到,早已为无数读者所折服,然而其晦涩的文风和典故的繁复,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在理解的道路上屡屡受阻。而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鲁迅旧体诗详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切入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其杂文、小说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他创作的旧体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却鲜为人知,也未得到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将《人间词话》的精妙理论框架,用来审视和解析鲁迅的旧体诗,这无疑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术尝试,极有可能碰撞出火花。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能够巧妙地运用《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等概念,去揭示鲁迅诗歌中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是会展现出鲁迅诗歌中“境界”的宏阔悲壮,还是会触及他内心深处的“有我之哀”?读到这本书,仿佛就打开了一扇通往鲁迅精神深处的大门,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严谨的学术考证与文学鉴赏的结合,充满了对经典文本的尊重和探索的勇气。我对于《人间词话》的理论体系一直心存敬畏,觉得它是一套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总纲领”,但其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应用”研究,我接触到的相对较少。而鲁迅先生的旧体诗,则是我一直以来觉得“触碰”不到的另一片天地。鲁迅先生以其杂文和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但他的旧体诗,虽然少而精,却也同样能窥见他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这本书将两者结合,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以《人间词话》为“证据库”,细致入微地勘察鲁迅先生每一首旧体诗的“案发现场”,从字词的运用,到意象的选择,再到情感的抒发,一一进行“审问”和“辨析”。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运用“境界”的理论来分析鲁迅诗歌中的“悲凉之美”,或者他诗歌中那种“屹立不倒”的精神力量,究竟是在何种“境界”的营造下得以展现的。这本书无疑是在试图建立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非常有价值。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它的标题便像是一道古朴的符咒,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能仅仅停留在他们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上,而应该深入到他们创作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那些相对“冷门”的部分。鲁迅先生的旧体诗,在我看来,就像是他情感世界里的一片隐秘花园,充满了诗人式的敏感和知识分子的深沉。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说,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确实需要一些专业的引导。而这本书的副标题——“鲁迅旧体诗详解”,本身就承诺了一种深入的解析。更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它与“人间词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以其独特的词学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其“境界说”更是影响深远。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运用了《人间词话》中的一些核心理论,来解读鲁迅先生那些承载着历史沉重和个人思考的旧体诗。这就像是用一把锋利的钥匙,去开启尘封已久的宝藏。我期待作者能够展现出鲁迅诗歌在“境界”上的独特之处,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传达出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又或是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