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又是争议很大、难以达成共识的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后,社会各界对其中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总体反应不错,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从研究角度讲,对于这一问题有很多争论的声音,有这么大的分歧,是好事,更能激发我们进行更理性、全面的思考和更客观的分析。作者刘守英很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土地问题的求解,需要认真清理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土改策略和路径,也就是要反思,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是什么?这套逻辑现在碰到了什么问题,是否还行得通?《直面中国土地问题》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刘守英近三年来对中国土地问题的制度与政策分析、相关争议问题的理论思考以及地方创新的调查,以期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推进尽微薄之力。 刘守英 著作 刘守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土地政策研究。负责多项靠前靠前土地研究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与产权经济学、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这本《直面中国土地问题》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以一种极其理性的态度,剖析了中国土地制度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书中对产权模糊、耕地非农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等问题的探讨,严谨而又不失深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来解释土地制度背后的逻辑,例如,关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分,以及它们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复杂情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级差地租”的论述,它清晰地揭示了土地价值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分配。同时,书中也对一些改革尝试进行了评估,比如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以及如何平衡农民的土地权益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炼,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都饱含信息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参加一场严谨的学术研讨会,但又不像纯粹的学术论文那样枯燥,而是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它让我开始思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既能保障经济发展,又能实现社会公平的土地制度。
评分这本《直面中国土地问题》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华丽的图片,但那沉甸甸的纸张和略显粗糙的触感,却透露出一种脚踏实地的认真。我第一次翻开它,就被其中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当下的困境,而是回溯了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土地制度如何一步步演变,哪些决策带来了深远影响,又有哪些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在困扰着我们。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土地问题的复杂性有了初步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阅读关于民国时期土地改革的部分,那种试图在旧有框架下寻求突破的努力,以及最终遭遇的种种阻力,读来令人唏嘘。作者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仿佛我正置身于那些历史事件之中,亲眼见证着土地的归属、农民的命运是如何被一次次重新书写。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流畅,仿佛一条蜿蜒的小溪,将我引向问题的深处,同时又不会感到疲惫。书中对一些关键性政策的解读,更是鞭辟入里,让我对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评分翻开《直面中国土地问题》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呈现的图景深深吸引。它没有回避中国土地问题的尖锐性,而是以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揭示了土地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从中央到地方,在土地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两难。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探讨,它既阐述了集体土地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其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瓶颈。作者用一种近乎口述史的笔触,描绘了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焦虑与抗争,以及地方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压力与考量。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土地问题背后复杂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伦理。书中的案例,有的是我亲身经历或有所耳闻的,有的则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土地的流转与变迁,承载着如此多的故事与情感。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土地问题并非仅仅是经济或法律问题,更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生计与尊严的重大议题。
评分初拿到《直面中国土地问题》这本书时,我正经历着对当下农村发展模式的一些困惑。这本书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作者以一种近乎于田野调查的细致,描绘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从城市扩张的边缘地带,到乡村的耕地流转,再到集体建设用地的盘活,每一个案例都充满了现实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平衡的视角,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其词。他深入剖析了土地产权、征地拆迁、农用地保护等核心议题,并将这些抽象的法律和经济概念,与普通农民、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关于土地财政的讨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加剧社会不公的诱因。作者并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权衡,去理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土地的“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静止的图景,而是充满活力与冲突的动态过程。
评分《直面中国土地问题》这本书,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堪称一股清流。它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土地制度的症结所在。作者并没有沉溺于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具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土地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讨论,它指出了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导致资源错配和腐败滋生的。书中对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审慎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简单地用市场去解决,尤其是在涉及民生与公平的问题上。作者在探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时,所展现的忧患意识,更是令人警醒。他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说明了即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土地管理的一些深层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改革的方向有了更具建设性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问题,更引导读者去思考解决之道,是一种集深刻洞察与理性分析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