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沉思录
定价:18.80元
作者: 马可·奥勒留;云中轩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42934970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一个罗马皇帝关于人生的透彻思考,这是一本温家宝总理放在床头,天天都在读的书,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一生。
内容提要
《沉思录》是卉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内容大部分是他存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精神追求。
《沉思录》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目录
卷一
在继承中闪耀的美德
在我父亲那里体验到的
每一件事都是后一件事
此刻是容易被夺走的
完整的生活只有三幕戏
卷二
理性的灵魂基于理性的生物
自由从内心开始
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愉悦体验
切勿让自己的行为毫无所指
世间万物都会消失
卷三
天地规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
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趋之若鹜就是疯狂
即使英雄也有被遗忘的一天
顺从性情生活是你的权利
卷四
生前,死后遗忘
你所掌握的就是你所能控制的
时时保持灵魂的欢快
有些事我们无需抗拒
卷五
与傻瓜对话我们即成傻瓜
依性情而为就能得享幸福
言行当遵从必要的秩序
即使强敌也无法抵御你的支配力
卷六
为了人类进步我应多做有意义的事
对品德高尚之人要永远怀念
以宇宙定律为引导的因果关系
依循万物法则走出笔直的大道
即便是毫无希望也要时刻努力
作者介绍
马可·奥勒留(121-180年),全名为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奥古斯都。古罗马“五贤帝”时代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儿时因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宠爱,而得到特殊教育。六岁成为骑士阶级,七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为了使马可·奥勒留顺利成为皇帝,哈德良认养安东尼为嗣子,条件是安东尼同等认养奥勒留。
在整个西方世界,称得上“帝王哲学家”的或许只有这个马可·奥勒留。他精通拉丁文、哲学、法律,绘画,更精通战场上的运筹帷幄,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罗马帝国迎来了它鼎盛的时刻。可以说,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
文摘
在继承中闪耀的美德
是我的祖父,让我学会了修身养性、明德唯馨的人生哲理。
先父遗留之名望,加上仍留存在我心中的记忆,让我树立起虚怀若谷且果敢坦率的性格品行。
是我的母亲,让我养成了遵守孝道、乐善好施的习惯。非但不能为非作歹,而且也不能心存恶念。在生活上,应该恪守勤俭节约之风,而不得沾染上虚荣之气。
而曾祖父给我的遗训则是,与其频繁出入于公共学校,不如在家里请一位好的家教老师;而且,在求学上,我们都应该慷慨解囊、吝啬不得。
我们当地的里长教诲我,切莫卷入马戏团中蓝绿两派的党争,更不能成为肉搏决斗中的任何一方。里长还教导我,要养成勤勉劳作而不求回报的好习惯;凡事要尽量亲力亲为;不要介入他人的纷争纠缠;对于流言蜚语应该嗤之以鼻。
戴奥吉纳图斯对我的告诫是,不要让自己为无关轻重的琐事奔波,更不能迷信江湖术士的惑众妖言,所谓的符咒驱魔云云都是的鬼话;对于短兵相接,要做到既不畏惧也不狂热;尊重他人话语表达的权利;从来不要排斥对哲学的信服;听取巴克斯、坦德西斯和马尔塞勒斯等伟人的传奇故事;在我年纪尚轻的时候,我便尝试过对话体的写作,并且从那时起便向往自己能够过上一箪食一瓢饮、返璞归真的生活;同时,我也期盼着自己能够将其他与希腊有关的学问知识一网打尽、谨记于心。
是拉斯蒂克斯让我深深领悟到,必须对自我的性情品格予以提升与塑造;我也从他身上学会了莫要在诡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要切忌投机取巧内容的写作。多一些勉励他人的谏言,少一些炫耀自己多么有修养的吹嘘。还须谨记的一点是,做好事、为善举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脸上有光并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在写作上要切忌片面追求辞藻华丽的坏习惯,也不能一味追求诗情画意的唯美主义创作;穿着要得体并视场合而定,如果在家里也穿上非常正式的服装是可笑的,反之亦是同样道理;在给别人写信时,应力求言简意赅、平铺直叙,拉斯蒂克斯在锡纽埃瑟给我母亲写信时就是如此。
假设有人在言词上冒犯了我或者在行为上得罪了我,但只要他们表现出化干戈为玉帛的诚意,我仍然愿意宽宏大量地去接受他们抛出的橄榄枝;从他身上,我也养成了在阅读时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好习惯,而且也绝不轻易相信那些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者的言辞;我要感谢他,因为是他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爱比克泰德的经典语录与言论,并且是从他亲自收藏的书籍中传给我的。
阿珀洛尼厄斯让我深谙了意志自由和矢志不渝的内在含义;他也让我明白了无时无刻都要保持理性的重要意义,非理性的东西则都应该被我们摈弃;即使在痛失亲子或长病不起的情况下,也依然要表现得泰然自若;在阿珀洛尼厄斯身上,我仿若见证了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好榜样,即在教导和训诫别人的时候,既要做到果断坚决,又要做到灵活应变,而且绝不会因脾气暴躁而大动肝火;我眼中所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在讲大道理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切身经验和特长结合起来,但却始终保持谦卑不傲的低调态度;从他身上,我也懂得了其实可以在从朋友那里获得尊重与青睐的同时,不会让他们鄙视或者贬低你的人格,也不会让他们对你视若无睹。
从塞克斯都,我看到了一种和善的气质,一个以慈爱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合乎自然的生活观念,看到了毫不虚矫的庄严,小心为朋友谋利;对无知者和那些无理的人的容忍:他有一种能使自己和所有人欣然相处的能力,以致和他交往的愉快胜过听到奉承,同时,与其交往者高度尊敬他。他以明智和系统的方式发现和整理人生原则,他从不表现愤怒或别的情绪,完全避免了激情,同时温柔宽厚,他对人嘉许而不过分,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骄傲。
从文法家亚历山大,我学会了避免挑剔别人,不去苛责那些表达粗俗、文理和发音错误等毛病的人们,而是巧妙地通过回答的方式、证实的方式、共同探讨事物本身而非词汇的方式,或者别的委婉方式,引出应当使用的正确表达方法。
从弗朗特,我注意到一个暴君那里存在的嫉妒、伪善和虚伪,知道我们中间那些被称为贵族的人一般是缺乏仁慈之情的。
从柏拉图派的亚历山大那里,我学得了如非必要,不要经常对人或写信说我很忙;懂得了我们并不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逃避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那些人应尽的义务。
从克特勒斯,我学得了当一个朋友对你抱怨,即使是无理的也不能漠然置之,而是要使他恢复冷静;要好好说到别人的老师,正像多米蒂厄斯提起雅特洛多图斯一样;我还学得了真诚地爱我的孩子。
从我兄弟西维勒斯,我学得了要爱亲人、爱真理、爱正义;通过他,我知道了思雷西亚、黑尔维蒂厄斯、加图、戴昂、布鲁特斯;从他我学习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则对待所有人,实施平等和言论自由的政体的思想,了解所谓君主,即要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自由;我还从他那里学得对于哲学的坚定不移的尊重,学得行善,为人随和,乐观,相信朋友的善意;我还看到他从不隐瞒对他所谴责的那些人的意见,而他的朋友无需猜测他的意愿,这些意愿是透明的。
在马克西默斯身上,我学到了内心自我掌控的能力,并不会被心外之物所影响与左右;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包括卧病不起在内,都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愉悦的内心状态;在道德修养上,使内心愉悦和庄严尊贵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状态;面对窘境时应做到坦然面对,而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我所注意到的是,每个人都相信他会言出必行,而且都深信他不会出于恶意去办事;他从未流露出惊恐意外的情态,从来都不会急匆匆地行事,但也绝不会误事,他也不会困惑不堪或灰心丧气。
马克西默斯从来不会用虚假的笑容来掩饰他内心的烦躁,同时,他也很少会有出现三分钟热度或疑神疑鬼的时候。他乐善好施的习惯早已有之。对待他人,马克西默斯永远开启着宽恕原谅的大门,因此他也得以避免犯下不该的错误;如果说他一直秉承着公正不阿的态度,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人。我也注意到另外一点:没有人会觉得被马克西默斯所蔑视或不容,也不会觉得马克西默斯会表现出自己比别人略胜一筹的心态。马克西默斯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用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幽默方式来为人处事。
……
序言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牛的读书计划》静迪曼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13》,哪本书对他影响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同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纽约书评》盖瑞·威尔斯
从装帧和排版上来说,出版方这次的处理非常到位,体现了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沉下心来阅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种惊人的统一性——冷静、克制,但又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张力。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时,总能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点,既不至于让人过度沉溺于悲观情绪,也不会流于肤浅的乐观说教。这种平衡感,是衡量一本“沉思”类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它教导我们在承认世界复杂性的同时,依然要保持前行的勇气和对美好的感知力。这本书就像在寒冷的冬日里,递给你一杯温热的清茶,暖身更暖心,让你在体验到思考的重量之后,获得的是一种更加坚韧的平静。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标题党式的“心灵鸡汤”嗤之以鼻,但这本书真的给“沉思”这个词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成功或如何快速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清理。作者的文字像外科手术刀一样精准,剖析着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根源——对“意义”的过度追逐。他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微小而确定的真实,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温度,比如认真完成一项任务时的专注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恰恰是构建我们内心秩序的基石。我常常读到某个段落,会忍不住在脑海中重构自己的生活场景,思考自己是如何被那些虚幻的标签和期待所裹挟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它能让你重新学会提问,学会以一种更贴近真实自我的方式去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精神馈赠。
评分拿到这本《时光文库:沉思录》的时候,我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它的封面设计简约中透着一股沉稳的气质,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触感,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回到了某个久远的下午,阳光透过老旧的窗棂洒在书页上,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毕竟“沉思录”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深邃感,但真正翻开后,我发现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他并不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像一位老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从日常的琐事中提炼出人生的真谛。那些关于时间流逝、关于个体存在意义的探讨,都被包裹在生动的故事和精妙的比喻之下。读着读着,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开始回想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能激发你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去认真审视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可以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每次翻开,都能照见自己新的面向。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文学作品的“深刻”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有些是为了深刻而深刻。但这本《时光文库:沉思录》却恰恰相反,它的深刻是自然流淌出来的,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美。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困惑,用一种出人意料的角度重新呈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选择的悖论”那一部分,他没有过多纠缠于哲学辩论,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几近荒诞的小故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在追求“最优解”的过程中,如何错失了“当下”的美好。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一位睿智长者的深度对谈,他从不评判你的对错,只是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让你自己去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引导方式,它尊重读者的主体性,不强行灌输任何既定的价值观。每次读完,都有一种被温柔点醒的感觉,好像心头的迷雾被轻轻拨开了一角,世界一下子变得清晰了一些。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简直是为我这种碎片化阅读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每一篇独立的篇章,都像一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独立存在却又相互辉映。我通常是在通勤的地铁上或者午休的间隙里翻阅,原本以为会因为被打断而难以进入状态,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便是短暂的阅读时间,也能捕捉到作者思想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毫不矫揉造作的叙事风格,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直抵人心的洞察力。比如他描述“等待”这件事时,没有用什么高深的词汇,而是描绘了等待一只猫靠近的耐心,那种不动声色中的张力,让我对“时间”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捕捉和放大,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极其流畅且富有层次感。它不是那种需要一口气读完才能领会其妙处的作品,而是适合细嚼慢咽,让文字的力量慢慢渗透进你的思维结构里。合上书本,那些句子会像种子一样在你脑海里生根发芽,在你处理日常事务时,突然迸发出新的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