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心沥血献给读者的传世之作。 《丹道法诀十二讲》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倾毕生学力,以现代科学和中西哲学、精神分析学、中西医学的视角破译内丹学和禅宗、密宗修炼的奥秘,并将与其相关的社会人生问题作了剖析;后一部分则阐述各派丹道具体修持方法,并将丹家秘传的抄本附录于后。
胡孚琛,1945年生于河北吴桥。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曾在地方的医疗卫生、化工部门工作。1979年相继在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读书和教学,l984年考入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通论》,著有《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道藏与佛藏》、《道教志》、《道教与丹道》、《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丹道法诀十二讲》、《新道学引论》等,译有(俄)凯德洛夫《科学发现揭秘》。
【上卷】
引言
三家四派**讲
理事兼备第二讲
**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节 形、气、神三层次功法要点
净化身心第三讲
附录:丹道之防危虑险
补亏正法第四讲
辟谷胎息第五讲
**节 辟谷简论
第二节 胎息概说
行功语要第六讲
**节 丹道行功的姿势
第二节 建筑心灵堤防
第三节 虚寂恒诚及"忘"字诀
第四节 丹道之火候
第五节 修阴神功法
两重天地第七讲
**节 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道
第三节 道的宇宙论
第四节 两重天地的发现
第五节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第六节 “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
双修漫谈第八讲
**节 双修功法的秘密
第二节 闭固之法
第三节 男女相恋之真谛
第四节 肉体返还之功
开悟禅定第九讲
**节 禅法略论
第二节 何谓开悟
第三节 何谓禅定
第四节 入定的证量
第五节 开发灵性思维
第六节 自己作得了主
究竟境界第十讲
**节 丹道的究竟义
第二节 内丹学的根本修持法诀
第三节 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
第四节 真人的境界
第五节 有关丹道生活化的法诀
第六节 新道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可行的文化战略
【中卷】
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章 丹道之调研
第二章 丹道之修真辨难和答疑
**节 三家四派丹法之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丹道对灵界的设定
第三节 积德通灵,集义生气,唯道集虚
第四节 丹道形、气、神之修炼要义
第五节 丹道铸剑功略说
第六节 为学与为道
第三章 丹道筑基功
**节 无食、无念、无息
第二节 填髓法和抗寒功
第三节 藉众术而共成长生
第四节 自发声与自发功
第五节 站桩功再探
第六节 丹道入手功
出生入死第十二讲
**章 人是什么
**节 人的宇宙原理
第二节 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三节 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四节 人是多种生命的共生体
第五节 人和自然环境共存
第六节 人与社会历史同步
第七节 人是文化的载体
第八节 人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体
第二章 人的基本生命活动
**节 生与死
第二节 病与老
第三节 过激行为
第四节 性活动
第五节 睡眠与梦
第三章 人为什么活着
**节 人生不过是几句话
第二节 人生的需要和瞬间的觉受
第三节 人生之问
第四节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下卷】
附录一
自身阴阳清净丹法程序
附录二
Ⅰ 金火丹诀
Ⅱ 知几子《悟真篇提要》
附录三
添油接命金丹大道
附录四
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程序
附录五
女子丹法传真
附录六
黄元吉丹诀
附录七
Ⅰ 王重阳诗词秘传丹诀集要
Ⅱ 李涵虚真人西派丹法搜奇
附录八
Ⅰ 《青华秘文》丹诀钩玄
Ⅱ 崂山道教金山派丹法存抄
附录九
Ⅰ 精校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Ⅱ 陈朴先生九转金丹秘诀
附录十
Ⅰ 三丰真人天元丹法秘传
Ⅱ 王重阳《五篇灵文注》导读
附录十一
Ⅰ 明师指路
Ⅱ 陈国符先生和《道藏源流考》
Ⅲ 为人师表教泽广布
附录十二
道学文化的***观
跋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仿佛是清晨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却又蕴含着穿透石头的力量。它很少使用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去渲染气氛,而是用一种极其冷静、近乎于科学报告的笔调,去描述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超凡体验。比如在描述如何“破除心魔”时,作者没有用煽情的笔触去描绘斗争的残酷,而是用一种解剖学的角度,分析心魔产生的根源、传播路径及其瓦解的关键节点,冷静得令人信服。这种冷静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口号都更有说服力。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人类潜能开发”的尖端学术专著,而非传统的修真典籍。这种将玄学与理性分析结合的独特叙事手法,极大地拓展了我对传统修行观念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密的修炼世界,作者对“道”的理解极其深刻,不仅仅停留在术法的层面,更是触及到了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初读之下,便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信息流涌入,仿佛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突然间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清晰可辨。尤其是在讲解基础的“气感”与“凝练”部分时,作者并未采用平铺直叙的枯燥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富画面感的比喻和精妙的口诀,让初学者也能迅速捕捉到内息流动的细微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宝贵之处在于其对心态的强调,它反复提醒修炼者,心正则法灵,外物的再精妙,终究是服务于内心的锤炼。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尝试书中提到的“静坐观想法”,效果之显著,远超我以往阅读其他同类书籍的体验。那种仿佛触手可及的能量感,让我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值飙升,这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引导你跨入那道充满玄机的门槛。
评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是顶尖的。它对不同阶段的修行者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和阶段性目标,避免了新手因目标过高而产生的挫败感,以及老手因瓶颈期而产生的迷茫。作者在书中特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剖析了“瓶颈期”的成因,并提供了四套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的深刻体察。我尤其欣赏它对“辅助修炼”的重视,书中介绍了许多药理知识和环境选择的心得,这些都是教科书式的理论中常常被忽略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教会你一个立竿见影的法术,而在于为你打造了一套完善的、可自我修正和迭代的修行操作系统。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一张详尽的、经过验证的地图。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深度爱好者,我常常在寻找那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籍,而这本厚重的卷册,恰恰满足了我多年的探寻。它的叙事风格,老辣而沉稳,充满了古老的智慧沉淀,读起来有一种沐浴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厚重感。书中对于“法诀”的拆解,细致入微到了每一个手印的微调和每一次呼吸的深浅,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似乎拥有俯瞰历史的视角,在阐述某一特定法门时,总能旁征博引,对比不同流派的优劣,并给出极具洞察力的批判性分析,让人在学习招式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辨识能力,不至于盲目崇拜或误入歧途。很多细节的描述,如不同时辰下采撷天地灵气的最佳时机,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功法微调方案,都显示出作者绝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下苦功夫、亲身实践过的智者。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秘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充满了夸张的辞藻和不切实际的承诺。然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论证逻辑,却出乎意料地严谨和科学(以其自身的体系而言)。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建立了一套自洽的能量运行模型,从宏观的宇宙磁场影响,到微观的细胞层面共振,都有详尽的论述。尤其是在讲解“心神御物”的基础原理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类比和数学模型的解释,虽然晦涩,但一旦理清思路,便会发现其内在逻辑的完美闭环。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拿出笔记本梳理那些复杂的层次关系图,这是一种非常需要投入精力的阅读体验,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速成,而是如何构建一个扎实的、能够抵抗时间考验的修炼根基,这对于追求长远发展的同道而言,是无价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