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
定价:39.00元
作者:肖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第2版 2014年12月第23次印刷
ISBN:9787300018195
字数:656000
页码:55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70X228
前言
第一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在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第五章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第二节 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第四节 原因与结果
第五节 偶然与必然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
第八节 可能与现实
第六章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量变质变规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七章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第二节 人的本质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第八章 物质生产
第一节 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九章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第十章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第十一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 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章 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 现代科技苦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第十三章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第四节 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第十五章 思维方法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十六章 真理和价值
第一节 真理
第二节 价值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第十七章 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第十八章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人的价值
第三节 人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内容简介为: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和跃进,哲学教育改革的任务也就明确地提了出来。1985年,国家教委确定“马史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改革”作为“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翌年又被提升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点共同承担,课题组由十余位博士生导师和著名教授组成。这部教科书就是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精密的思想体系,每一个章节都不是孤立的模块,而是紧密相连、相互支撑的。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导读性质的书籍,这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它对辩证法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而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事物内部矛盾的生成、转化和扬弃的过程,那段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论述,我足足读了三遍才算勉强抓住其神韵。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西方哲学史脉络的梳理,清晰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遗产,这种放在宏大思想史背景下去定位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这本书更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它要求你付出努力,但回报绝对超乎预期。
评分我很少对一本哲学书写如此详细的评价,但这本《原理》确实值得。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辩证统一性,没有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割裂开来,而是展示了两者之间那种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作者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的贯穿和强调,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温度,而不是纯粹的冰冷逻辑推演。我特别欣赏它对认识论发展阶段的梳理,从对感觉经验的依赖,到科学抽象的形成,整个过程描述得极其流畅且富有说服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强大的工具箱,帮助读者去拆解和分析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它不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更是一部培养深度思辨能力的绝佳教材。如果想真正理解这部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这本书是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硬核”哲学读物,绝非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快餐读物可比拟。它对“感性活动”的探讨,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实践”这个词的肤浅理解,作者将其提升到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层面,强调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才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全书的论证结构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逻辑环环相扣,毫不拖泥带水。虽然有些段落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理解了那个核心论点,就会感到豁然开朗。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书中的框架去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消费主义的本质、阶层固化的原因等等,这本书赋予了我一种“批判的眼光”,这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有价值。我建议所有对社会科学抱有严肃探究精神的读者,都应该将其列入必读书单。
评分这本大部头简直是哲学思想的百科全书!我花了整整一个暑假才啃完,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被彻底重塑了一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那种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宏大叙事,将那些抽象的社会现象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不再是雾里看花。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尤其是在分析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时,那种层层剥笋般的逻辑推演,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我以前总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遥远,是教科书里刻板的教条,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回到文本”,深入挖掘了原著的精髓,同时又结合了当代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那种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能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理论体系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解释力和穿透力。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质量很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这种需要反复研读的学术著作来说,实在是一份贴心的设计。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为我理解现代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窗户。
评分老实讲,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有些望而却步,它那厚度简直可以当枕头用了!但是一旦真正沉浸进去,那种被知识的洪流裹挟着前行的快感就难以言喻了。特别要提一下关于“异化劳动”的章节,作者的处理角度非常新颖,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学批判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人的主体性丧失的心理学和存在主义维度进行剖析,这让我对人与工作、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既有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又在关键节点上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图解,避免了读者在复杂的概念迷宫中迷失方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注释中引用的那些早期德文或俄文文献的对比分析,这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问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及读物,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参阅的研究工具书。对我这个非专业出身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