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 作者 | 鲁鹏程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77454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孩子立规矩一方面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保护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使孩子更有边界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契约意识,让孩子更自律、更自由。本书围绕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立规矩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展开,引导家长培养出懂道理、守规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
| 作者简介 | |
| 鲁鹏程,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 ●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家庭教育专家 ●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专题主讲专家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家庭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 ● 家庭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 ● 机械工业出版社“具影响力作者”之一,作品总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畅销50余万册,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教师的国学素养》于2016年11月荣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好<弟子规>教出好孩子》《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 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 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
| 目录 | |
| 序言 第十一章 给孩子立规矩,表扬与批评一个都不能少 |
| 编辑推荐 | |
| 50万册畅销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 鲁鹏程老师新作 让孩子在规矩中建立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 让孩子通过遵守规矩获得自律、享受自由 |
| 文摘 | |
| 序言 | |
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其实带着一丝怀疑。市面上的育儿书太多了,大多是“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虚”。然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的叙述方式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带着你一起剖析那些让人抓狂的日常场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情绪管理”的阐述。过去我总觉得吼叫是制服孩子的“终极武器”,但这本书告诉我,吼叫只是短暂的胜利,长期来看是在透支亲子关系。它深入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比如“寻求关注”、“逃避责任”等等,这些分析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自己终于看懂了孩子的小心思。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关于“有效聆听”,要求家长在回应之前,先用自己的话复述孩子表达的意思,确认理解无误。这个小技巧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自我克制。当我真正尝试这样做时,我发现孩子会因为被理解而愿意敞开心扉,那些原本需要我大声呵斥才能解决的僵局,反而因为一次平静的对话而化解了。这本书与其说教我们如何管孩子,不如说是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作为父母的局限和成长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如何不吼叫”这个主题。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成人自我修炼”的指南。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当我自身的内在状态不稳定时,孩子更容易出现“测试界限”的行为。书里花了很大篇幅探讨了父母自身的压力和应对机制,这一点是我在其他育儿书中很少看到的深度。它不回避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而是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把它们转嫁给孩子。比如,书中提到了“暂停三秒法则”,即在情绪爆发前给自己一个强制性的停顿时间。这个方法对我尤其有效,因为我是一个反应很快的人,常常还没想清楚就脱口而出了。通过练习这个“暂停”,我开始学会在高压下给自己喘息的空间,这不仅改善了我和孩子的互动,也让我个人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了。这本书的逻辑非常严谨,它不推崇任何极端的方法,而是倡导一种平衡、可持续的养育方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情绪奴隶”,而是一个有意识、有准备的引导者。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结构和语言处理方式。它没有堆砌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清晰的步骤分解,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体系。对于像我这样偏好实用主义的读者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它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那样,让你看完后觉得“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相反,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说:“你看,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我们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你可以根据你家孩子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 比如,在处理孩子拖延和磨蹭的问题上,书中提供了从“设定清晰的预告时间”到“引入有趣的计时工具”等多种策略,并且解释了每种策略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这让我在应用时更加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有效。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一致性”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套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协同作战、统一战线的实用建议。这对于多子女家庭或者夫妻育儿理念不一致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我觉得养育孩子终于有了一套可以遵循的“操作手册”,但这个手册又是灵活可变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茅塞顿开,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我以前总是被孩子的哭闹和反抗搞得焦头烂额,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拉锯战。看到书里那些生动的例子,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大人自己,是我们没有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度”。书里提到的“温和而坚定”的原则,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日常的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设定清晰的界限,同时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和女儿沟通,那种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竟然奇迹般地缓和了。比如,过去她不肯睡觉时,我通常会吼叫或者强行按住她,结果就是两个人都筋疲力尽。现在我尝试着给她一个选择,比如“你是想先读这本故事书还是那本?”这种看似微小的改变,却带来了巨大的不同。孩子感到了被尊重,我也不再那么焦虑。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从“管理”孩子变成“引导”孩子,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塑自我育儿观念的旅程。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在育儿初期感到迷茫的父母,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规则,而是一套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境的思维框架。
评分从一个纯粹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对“规则建立”的重新定义。以前我总觉得“立规矩”就是“不许做”和“必须做”,是一种权力对抗。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规矩”描绘成孩子安全感的基石,是帮助他们理解世界运作方式的地图。作者强调,规矩的制定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充满尊重的协商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命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后果承担”的讨论,它区分了“惩罚”和“自然/逻辑后果”。惩罚往往带有情绪报复性,而后果承担则旨在让孩子体验其行为带来的真实影响,从而内化规则。这种细腻的区别,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那些随口而出的“处罚”。我开始设计更具教育意义的后果,比如弄洒了牛奶,后果就是需要自己帮忙清理,而不是被骂一顿然后我收拾干净。这种转变是深刻的,它让孩子明白,规则不是为了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本书是一剂强效的“解压针”,让我从对完美育儿的执念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建立一个充满爱与边界感的家庭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