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清末1820年-1953年 民初 抗日战争 全国解放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清末1820年-1953年 民初 抗日战争 全国解放到新中国成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地图集
  • 清史
  • 民国史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历史地理
  • 历史地图
  • 中国历史
  • 地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图通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47121238
商品编码:1873568461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书号: ISBN 9787547121238
审图号: JS(2011)01-086
版次: 2015年5月版
页数: 248
开本: 16开
重量: 约1.1KG
定价: 128元

 

        本图集是一部较为系统地反映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近代史参考地图集。图集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一部兼有学术价值和工具书性质的专著,它是史学研究单位、历史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和广大现代史爱好者研究和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近代风云:中国历史疆域变迁的视觉叙事》 本书并非一本详述中国近代史具体事件的史书,而是一部以图像化、空间化的语言,勾勒出中国近代以来国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重要地理节点演变的视觉文献。它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精心绘制的地图,揭示中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内,其政治疆域、民族分布、经济重心以及军事态势如何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发生深刻的调整与重塑。 本书的核心并非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地图这一独特的媒介,引导读者直观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格局。我们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战役细节或政策出台的背景,而是这些事件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射。例如,在讨论某个时期内的边界争端时,我们呈现的是当时清政府、列强或周边国家对特定区域的实际控制线划分;在分析某一经济区域的崛起时,我们则会展示其交通网络的拓展、重要港口的兴衰以及资源分布的变化。 本书的章节编排,将以时间为轴线,但重点在于展示不同历史阶段下中国地理版图的演化特征。 第一部分:晚清的疆域轮廓与挑战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呈现19世纪中叶,即晚清时期,中国广袤国土的基本轮廓。这并非是单纯的行政区划图,而是会综合展示当时的实际管辖范围、边疆民族地区的分布,以及与周边国家接壤的模糊地带。我们会重点关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沿海、内陆及边疆地区的渗透,通过地图揭示租界、不平等条约划定的势力范围如何蚕食原有的国家主权,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在地理上留下的痕迹。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例如东北、西北及西南边疆地区在列强侵略及割让影响下的疆域变化。同时,也会通过地图的形式,标注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铁路修建的初步规划,以及这些地理要素如何成为列强经济扩张的触角。 第二部分:民国初年的整合与动荡 进入民国时期,我们将在地图上呈现中华民国初建时期的国家版图。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面临着北洋政府、南方革命力量的分裂,但整体的国家疆域仍基本保持。本书将重点展示这一时期内,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地理上的体现,以及各军阀割据时期,不同势力控制区域的划分。我们还会通过地图,描绘民初时期,国家对边疆地区,如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管辖力度变化,以及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与中央政府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与疏离。此外,也会关注民初时期,国家在基础建设,如铁路、公路方面的一些初步尝试,以及这些工程在地理上的意义。 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土沦丧与抵抗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疆域变迁最为剧烈、国土沦丧最为严重的阶段。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地图,直观地展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片领土上建立的伪政权控制区域,以及日军占领区与沦陷区的不断扩大。我们关注的是战争对中国地理空间的分割和破坏,例如,日军主要进攻路线、重要城市被占领情况、以及当时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战略要地。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地图,标注当时国民政府及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以及这些根据地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它们是如何在沦陷区中形成星星之火的。 第四部分: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行动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将通过地图,清晰地展示解放军的战略推进路线、重要战役的地理位置,以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地理空间。我们会重点呈现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域的萎缩,以及解放区如何逐步扩大,最终实现全国性的解放。最后,本书将以新中国成立为终点,呈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初步疆域范围,并简要勾勒其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这部分地图将直观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力量,成长为一个能够统一和治理整个中国的国家政权,以及新中国在地理空间上所继承和发展的国家版图。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讲述历史的曲折,而在于通过地图这一独特的视角,让读者能够“看到”中国近代史的地理脉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图像化的信息,激发读者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地理空间演变及其所承载的深层意义的思考。本书是献给所有对中国近代史的地理变迁感兴趣的读者的视觉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拿起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我立刻被它所营造出的历史氛围所吸引。1820年至1953年,这漫长而又充满变革的岁月,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地图,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喜欢书中对清末时期,漕运、运河以及对外贸易路线的地图描绘,它们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经济的脉络和对外联系的早期形态。随后,书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农民起义的地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些运动的发展范围和主要据点,让我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关于洋务运动时期,各地兴建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分布的地图,则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尝试自强过程中,所迈出的艰难步伐。书中对民初时期,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政治斗争的地图描绘,让我看到了民主共和道路上的曲折与反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以及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战役,如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的地图标注印象深刻。这些地图,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历史的脉络和事件的发生地呈现出来,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部浓缩的史诗,将1820年至1953年这段中国近代史的精华,通过地图这一直观的语言,呈现在我眼前。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但自从捧起这本书,我便被深深吸引。我喜欢书中对清末对外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的领土和割让的租界的地图描绘,它们直观地展示了国家主权如何一步步受到侵蚀,那种屈辱感和痛心感油然而生。紧接着,书中的民初时期地图,展示了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以及共和体制下的政治动荡,让我看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是如何在曲折中前进。而关于抗日战争的地图,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每一条战线,每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点,都通过地图得以清晰呈现,配合文字,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书中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更是细致入微,三大战役的部署、军队的行进路线,以及解放区的扩大,都通过地图的力量,让我深刻理解了人民解放军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历史事件,通过空间化的呈现,变得易于理解,也更加具有冲击力。它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苦难与辉煌的视觉史诗。

评分

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1820年到1953年,这133年的风云变幻,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书中的每一张地图,都不仅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更是一段段历史的生动注脚。我沉浸在对清末时期,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图中,看到了国家主权是如何被一步步蚕食,民族危机如何一步步加深。那些标注着“租界”、“炮台”、“重要口岸”的地理标记,都像一道道伤痕,刻在中国近代史的版图上。随后,书中对民初时期,各地的政治势力分布图,让我看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所经历的动荡与分裂,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及国家统一的艰难。而当目光转向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密密麻麻标注着战役地点、部队行进路线的地图,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所爆发出的巨大抵抗力量。从东北的抵抗到正面战场的殊死搏斗,再到敌后战场的星星之火,每一寸国土都凝聚着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与汗水。最后,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则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人民解放军如何以雷霆万钧之势,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这幅壮丽的图景,通过地图的力量,变得更加清晰和震撼。这本书,是理解中国近代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得以窥探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182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隆隆,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巨变,再到1949年新中国的巍然屹立,书中的每一页都凝聚着那个时代鲜活的印记。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精美的地图,它们不仅仅是地理的展现,更是历史事件的缩影。看着清朝疆域的变迁,看着租界的割裂,看着革命党人活动区域的扩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地图旁边配以详实的文字解读,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晚清时期列强入侵的地图所吸引,它们清晰地标示出每一场战役的发生地、战线的推进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家版图的割让,让我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同时,书中对清末改革的图示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努力,虽然最终未能挽救清王朝的覆灭,但其思想的火花却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了种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让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也让我在阅读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它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族记忆。

评分

这本书以地图为线索,串联起了1820年至1953年中国近代史的宏大叙事。当我翻阅此书,如同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我被书中关于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的通商口岸和被强占的岛屿的地图所吸引,它们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是如何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但这种进程却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屈辱。书中对清末民初,各地兴起的近代工业、交通设施(如铁路、矿山)的分布地图,让我看到了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尝试,也看到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而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各省宣布独立的地图,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变革的力量在涌动,旧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的地图解读,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复杂国际关系中的挣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以及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重要战役的地图描绘印象深刻,这些地图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标注,更是一次次生死搏杀的见证。最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进攻和重点区域攻克的地图,让我直观地理解了人民解放军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改变中国政治版图,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本书,通过地图这一独特的视角,让历史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1820年至1953年那段跌宕起伏的中国近代史。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清末时期,各地遭受水旱灾害频发区域以及人口迁移路线的地图,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和人民生活的艰难。书中对晚清时期,官办、商办的近代企业分布图,让我看到了中国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试图发展近代工业的努力和局限性。而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各地宣布独立的省份以及革命党人的活动范围地图,则让我看到了推翻帝制的革命浪潮是如何席卷全国的。书中对民初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范围以及各地军阀势力范围的地图,清晰地展示了中央权威的衰落和国家的分裂。我被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以及重要战役的地图标注所吸引,这些地图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是如何成为支撑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最后,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则描绘了一幅人民解放军如何通过战略决战,改变中国命运的宏伟画卷,从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再到淮海战役,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通过地图得以清晰呈现,让我深刻理解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辛与伟大。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地图视角,将历史事件与地理空间紧密结合,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途径。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时,我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力量所裹挟,瞬间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1820年,一个相对平静却潜藏着巨大危机的开端,到1953年,新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四分之三的世纪,是中国人民承受磨难、奋起抗争、最终走向新生的历程。书中以地图为载体,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切割成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空间节点。我会被一张标示着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脉络的地图深深吸引,看着那蜿蜒的战线,感受着那股席卷半壁江山的农民起义的洪流;紧接着,一张关于洋务运动的地图又会让我看到,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一批有识之士如何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富国强兵,尽管最终的成效有限,但其探索的精神却弥足珍贵。而关于抗日战争的地图,更是触目惊心,那些标注着日军侵略路线、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的区域,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血与火的记忆,每一次战役的名称都仿佛在耳边回响,让我不禁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肃然起敬。书中对解放战争的地图描绘同样细致入微,从战略决战的指挥中心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军路线,都一一呈现,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人民的力量,最终赢得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地图册,更是一部活生生的、用空间语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

评分

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以1820年至1953年为时间轴,用地图这种直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巨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清末时期,中国海疆防御体系、重要港口以及对外战争中,中方与外方力量对比的地图描绘,它们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在军事上的落后和被动。书中对民初时期,北洋政府与南方革命政府的对峙形势以及重要政治事件发生地的地图标注,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走向共和过程中的艰难探索。我被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所深深吸引,那些标注着日军侵略路线、中国军队反攻作战的区域,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到敌后战场的艰苦卓绝,这些地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是如何在强敌压境之下,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的。最后,书中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部署、重点进攻区域以及解放区不断扩大的地图描绘,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是如何以不可阻挡之势,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地图信息和详实的文字解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近代史深处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

评分

手捧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1820年至1953年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通过一系列精心绘制的地图和详实的文字注解,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被书中关于清末时期中国海关和对外通商口岸的地图所吸引,它们清晰地揭示了列强如何一步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将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当我看到关于各省铁路、矿产和工厂分布的地图时,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初步尝试和巨大潜力,尽管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部力量影响和内部矛盾制约的。而关于辛亥革命时期,各地的起义和革命党人的活动范围地图,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摆脱封建统治,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详细标注了日军占领区、我军抗日根据地以及重要的战役遗址,每一次看到这些地图,我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在亡国灭亡的危机面前,是如何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这本书让我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逻辑,感受历史变迁的深刻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评分

当我翻阅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1820年到1953年,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自主的伟大历程。书中关于清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对外战争的地图,清晰地标示出战役的发生地点、双方的兵力部署以及战线的发展,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是如何在军事上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我被书中关于民初时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各地军阀割据的地图所吸引,它们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国家分裂的严峻形势。书中对北洋政府时期,各地政治力量的消长以及重要政治事件的发生地,也有详细的地图标注。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感和巨大的抵抗决心。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每一场战役,每一个战略要地,都通过地图得以呈现,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最艰难的时刻,团结起来,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最后,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军队,最终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的壮丽画卷。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将中国近代史的宏大进程,展现在我的眼前。

评分

棒棒的

评分

棒棒的

评分

商品满意

评分

给孩子买的,还满意,很好

评分

没事时翻翻,开卷有益,历史不敢忘记

评分

评分

棒棒的

评分

棒棒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