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产品 周鸿祎著商业管理商业实践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

极致产品 周鸿祎著商业管理商业实践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鸿祎 著
图书标签:
  • 产品思维
  • 商业管理
  • 创业
  • 周鸿祎
  • 360
  • 商业实践
  • 互联网
  • 产品经理
  • 管理学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瑞景天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
ISBN:9787508682884
商品编码:19669677782
包装:精装
开本:32
用纸:纯质纸
页数:296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图书。

2. 企业家级产品经理,倾囊相授,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爆品打造指南。

3. 系统阐述、细节研讨、案例翔实,好读、好用。


内容简介

周鸿祎作为知名的产品经理之一,一手打造了众多国民级的产品。他关于打造爆款的理念,比如刚需、高频、“小白”思维等,已成为网络热词而被广泛接受。

本书是周鸿祎首次系统总结其20年产品经理的心得,不仅将以往的理念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在与包括各方面创业者、产品经理的碰撞后,将其观念进一步升华,成为迄今为止首部将其产品理念倾囊相授的作品。


作者简介

周鸿祎


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国民级安全产品缔造者,创业黑马学院导师。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超预期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公司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精彩书评

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做产品,*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要从用户反馈中寻找灵感。产品应该追求极zhi而非完美,我很赞同周鸿祎的这一观点,产品*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缺乏亮点。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产品就是要找到用户的一个真正痛点,然后将其做到极zhi。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做天使投资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大的风险往往蕴含着*大的机会。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只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事。周鸿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创业者们树立了一个勇敢者的楷模。


李 丰 /峰瑞资本创始人/

任何时代中,产品都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这个用户选择权得到充分解放的互联网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依靠更好的产品、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技术。简单来说,产品经理们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能竭尽所能地将产品打磨到极zhi。对此,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涂鸿川 /沸点资本创始人/

当年我投资不满一岁的360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告诫我周鸿祎是个不安分的搅局者,不相信他可以成功。但老周的思维非常有前瞻性,不跟风,而且执行力超强。他对产品的极zhi要求并不是单纯为了赚点钱,而是为了不断给用户更多的惊喜。这也是老周成功地把360建设成中国*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源头。


俞敏洪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事实上,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摆脱浮躁,对准一个目标勇往直前并且不断创新,*终将其做到极zhi的一种精神。当前的中国企业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的品牌和产品结构才能得到全面升级,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谁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谁就更容易赢得市场的接纳。因此,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任何不顾用户体验的产品,都不能被称为好产品。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

对于企业而言,挖掘颠覆性的商机,事实上就是一个用户研究的过程。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围绕用户需求,要能够戳中用户痛点。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到*好,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产品体验,就是所谓的极zhi产品。


姚劲波 /58同城首席执行官/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很有感触。我认为选择一个细分领域,然后深挖再深挖,将其做到极zhi、做到第1,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正确的做法。任何时候,满足用户需求都是第1位的,将用户需求做到极zhi都是企业*终所追求的,这一点,和本书中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


目录

推荐序 产品打造第1教材 / VII

序 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 XI


第1 章 极zhi产品的三个关键词 / 001


如果你打算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走下去,打算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务必关注三个关键性要素:刚需、痛点和高频。换言之,你的产品需要符合人性*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户痛点,并拥有较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刚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 003

痛点:在用户的强需求上全力突破 / 012

高频: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 019


第2 章 “小白”思考法 / 027


我们平时所说的“小白”,就是我们的主力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360 公司内部有一个口号叫“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万不可反过来,变成“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像白痴一样去行动”。


打破知识的诅咒 / 029

取舍源自用户 / 035

打造“同理心” / 045

通过用户反馈深度分析问题 / 053


第3 章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 / 061


我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户的角度上,先做用户再做客户。如果一个产品不考虑用户体验,*终一定会失去用户。


只有超预期才叫用户体验 / 063

用户体验不能假设 / 070

抱怨是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 / 078

损害用户体验的利益不可取 / 086


第4 章 我的智能硬件产品观 / 091


和软件相比,硬件的探索之路显然更加坎坷,智能硬件更是难上加难。智能硬件虽然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诸多结合,但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都过于强调互联网化服务,而背离了智能硬件的本质。关于智能硬件产品,我颇有些心得想要与你分享。


80% 的智能硬件都是虚假的 / 093

智能硬件+ 云端的人工智能 / 100

智能硬件交互任重道远 / 103

智能硬件不可免费 / 108

不要跟“定位理论”作对 / 115


第5 章 产品经理成长之路 / 123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关注的两大关键点,然而这只是第1步。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产品经理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你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精益求精。


忘掉完美,拥抱极zhi / 125

脸皮要厚,不要怕挨骂 / 131

对老板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 139

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觉” / 143

保持好奇,“折腾”不止 / 151

持之以恒,不要害怕重复 / 157


第6 章 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 163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就有机会在一个创业公司成为一名灵魂人物,同时具备创业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够做出一款几千万人都喜欢的产品,进而影响几千万人的生活和工作,这比挣几千万元的价值还要大。


创业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 165

聚焦,像针尖一样刺破现有格局 / 169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 / 174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 185

用*简单的方法创新 / 193

忘掉估值,回归创业的本质 / 202


第7 章 创业者的“道” / 207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往往成不了大气候。项羽赢了刘邦无数场,战术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却在战略上一败涂地,*后输了一场便只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此为明证,亦是警钟。


创业者的本质是无畏 / 209

不装、不端,有点“二” / 215

人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 222

对失败宽容以待 / 230

调整心态,重新站立 / 235


附录 极zhi产品实验室 / 239


在极zhi产品实验室里,周鸿祎亲自教导学员如何打磨、完善产品,并对学员的产品进行诊断,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周鸿祎还与学员就创业的实战问题进行过多次深入交流。他精辟的点评和独到的观点令大家受益匪浅,也对创业者颇有借鉴意义。


老周问答 / 241

课后感悟 / 258

学员名录 / 274


精彩书摘

曾有员工找我反映:“周总,你太吹毛求疵了,我们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就已经比市面上的其他竞品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一版一版地改进?”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定下一个超过用户预期的标准,而不是比竞品好就满足了。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是用户的体验,因此,标准的确立应该是根据用户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竞品。可能竞品只是三流水平,你做到二流,一看比竞品好了,就觉得行了,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极致。

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


在iOS之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已经有很多了,但为什么直到现在,用户体验最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iOS?用比较粗放的方式看,都是手机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应用,功能相差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但如果拿放大镜看,会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差异。

乔布斯就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早期的iOS系统中,谷歌公司上传了谷歌地图App。乔布斯在将谷歌地图App的图标放大若干倍后,发现第三行某个像素的颜色不对,他认为这严重影响了iOS系统的整体美观,是对苹果产品的一种不负责任。于是,乔布斯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要求谷歌公司立刻修正该像素的颜色,否则便要将谷歌地图的图标从iOS系统中删除。


今天的很多消费者并不理智,他们更多地在意感性的层面。他们选择或抛弃一个产品,往往不是基于对产品本质的了解,更不是基于技术的优劣,而是基于产品点滴细节中的用户体验。在这种认知下,产品拼的不是功能和技术,而是细节体验,这也是苹果能够颠覆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苹果公司的所有战略无外乎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不断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乔布斯的关注点永远是某个图标是否精美、手机用起来是否顺畅。比如,他专门为苹果手机设计了一个图形处理器,以保证苹果手机界面屏幕滚动时会让用户感觉更加顺滑。

与同时期的竞品相比,你的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不会相差太多,而用户感知的往往是产品的细节,这时就需要你用产品经理的敏感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差异。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此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所谓“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精雕细琢、不断完善的产品精神——做任何产品,都要坚持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远超预期的体验。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品质。


前言/序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2016年,创业黑马的牛文文让我和他们的学员多交流交流,我觉得和创业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轻创业者有活力、有想法,他们能不能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不太确定,但是我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之后,创业黑马就为我办了一个创业实验室,邀请了15位创业者,我们一起做了几次交流。本书的很多内容,是我和创业实验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内容。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极致产品》,但并不是具体教你怎么使用产品经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适合创业者看。而且我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虽然我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观点,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当你发现一个需求之后,去实现它,这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养长大的,我们生于70年代的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手机、电脑,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就自己做过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院是如何被小孩复制出来的呢?其实就是用毛笔和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上各种图案,然后再用手电筒进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现在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小伙伴们用这些幻灯片编成故事,有人拿着手电筒,有人负责换玻璃,有人负责在旁边照看着,有人在旁边讲故事。

我小时候也利用木头线轴、橡皮筋等物品做过自动小汽车,还用钢丝做弹弓枪。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的观点又有局限性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一点我在书里写得比较详细了,刚需、痛点以及高频,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词。

发现产品的这些特性是产品经理的优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经理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对的。但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站在产品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时候,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第一次创业我做了一款硬件产品,用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设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当时这个产品需求是有的,虽然中间遭遇各种曲折,但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并且在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中获了奖。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推向

市场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场景。当时我们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始销售“Master防病毒卡”,

仅仅卖出去几十份之后,我们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发现防病毒卡在用户电脑上的表现与我们测试时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买回去插在他们的电脑上之后,不仅有软件冲突,还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甚至导致一些用户的电脑无法开机。

这对当时一心想做个“产品疯子”的我可以说是天大的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最初的测试是在学校的机房,机器配置几乎没区别,然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设备配置千差万别,用户的使用场景远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复杂得多,因此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做产品,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我当时的那种彻底崩塌的情况,但依然有很多不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很多产品经理相当固执,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反病毒卡失败之后,我原本是有机会转向做软件反病毒的,但由于自己的固执,最终错过了。

紧接着,我又犯了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不够专注。我选择了切入另一个行业,做了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产品,而是一个把国外软件汉化后与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性产品。

可以说,当时这个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竞争,在后来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挤压时,几乎也没有反手之力。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踩坑、爬出来又跌进去的过程。回首做过的产品,最让我骄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钢丝做的可以发射纸团的手枪了。因为当时的那个小孩,做产品的心是纯粹的,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极致的玩具。

重要的是,当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不仅明白自己的需求,还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发现了用户(也就是我)的真需求,并且能够保持好奇,不断折腾。


《极致产品》:一场关于“为用户而生”的商业思辨之旅 在波诡云谲的商业世界中,产品的生命力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怎样的产品方能称之为“极致”?它又该如何从概念走向市场,最终俘获人心?这些关于产品本质的追问,早已成为无数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心中挥之不去的迷思。周鸿祎,这位在互联网浪潮中叱咤风云的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其二十年的产品实战经验,首次系统地梳理并阐述了他的“极致产品”理念。本书并非对市面上已有的成功案例进行简单罗列,更非照搬理论框架,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以用户为中心,以极致为追求,打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 本书的诞生,源于周鸿祎对产品本质的深刻洞察与不懈探索。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家,而是实打实的“产品疯子”。二十年来,他亲手操盘了无数款产品的诞生与迭代,经历了市场的残酷检验,也见证了用户需求的不断演变。正是在这样的跌宕起伏中,他逐渐凝练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产品哲学。这套哲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一线市场,历经风雨洗礼,最终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他所倡导的“极致产品”,绝非简单的功能堆砌或华丽包装,而是一种对用户价值的极致挖掘,对用户体验的极致打磨,以及对商业逻辑的极致考量。 本书的篇幅,将围绕几个核心命题展开,层层递进,构建一个关于“极致产品”的完整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产品的初心——“用户价值”是丈量一切的标尺。 在信息爆炸、选择过剩的时代,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一款产品能否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超越用户的预期。周鸿祎在本书中,将重点强调“用户价值”的定义与衡量。他将从“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价值?”这一根本性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剥离产品表面的浮华,直击用户内心深处的渴望。这不仅仅是对市场调研的精细化,更是对人性洞察的深刻理解。他会分享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识别那些用户自己可能都未曾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并将之转化为产品创新的源泉。 在此基础上,他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将“用户价值”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策略。这包括如何进行用户画像的精准描绘,如何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如何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始终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例如,在功能设计上,他会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而非盲目增加功能。一款极致的产品,往往聚焦于核心用户需求,将核心功能做到极致,而非面面俱到。他还会探讨如何平衡用户需求与商业利益,如何在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增长。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也是产品能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第二部分:产品的打磨——“极致体验”是通往用户心中的捷径。 产品价值是内核,而用户体验则是触达用户的桥梁。周鸿祎深知,即使拥有再好的价值定位,糟糕的用户体验也可能让产品功亏一篑。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着重探讨“极致体验”的打造。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指界面的美观或操作的流畅,更包含了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最终离开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感受。 他会详细剖析“极致体验”的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易用性与高效性: 用户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精力,完成他们的目标?如何通过简洁明了的设计,让用户轻松上手,并快速掌握核心功能? 情感连接与愉悦感: 产品能否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带给用户情感上的愉悦?例如,通过巧妙的交互设计、个性化的推荐,亦或是温暖的文案,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 稳定可靠性: 这是产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属性。任何bug或故障,都可能瞬间摧毁用户的信任。周鸿祎将强调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如何建立严谨的测试流程,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持续的优化与迭代: 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极致的产品绝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持续地进行优化和迭代,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他将分享如何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改进的动力。 在这一部分,周鸿祎会用大量的实战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他会深入分析360集团旗下某些产品的成功经验,以及在产品打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些案例,将是枯燥理论的生动注脚,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极致体验”的实际落地过程。 第三部分:产品的落地——“商业逻辑”是产品持续生存的保障。 再好的产品,如果无法转化为商业价值,也难以长久存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聚焦于“商业逻辑”的构建。周鸿祎认为,一款极致的产品,必须能够支撑起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他将探讨如何将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巧妙地融入到商业模式的设计之中。 这部分内容将涉及: 盈利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不同的产品形态,需要不同的盈利模式。周鸿祎将分享在广告、增值服务、会员订阅等多种盈利模式中,如何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户群体,做出最优选择。他还会强调,盈利模式的设计,不应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而应是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变现。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战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周鸿祎将深入分析如何通过深刻的市场洞察,发掘竞争的蓝海,并制定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策略。他会强调,差异化并非简单的模仿或微创新,而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在用户最关注的环节,提供独特且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规模化与用户增长: 极致产品需要有足够的用户基础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周鸿祎将分享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并构建强大的用户生态。这包括病毒式传播的设计、社群运营的技巧,以及如何将用户转化为忠实的品牌拥护者。 组织的赋能与文化建设: 产品是团队的产物,而团队的效率和创造力,则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和健康的企业文化。周鸿祎将探讨如何打造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组织,如何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以及如何建立一种鼓励试错、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为“极致产品”的诞生提供土壤。 《极致产品》一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产品方法论的书籍,更是一次关于商业智慧的深度对话。周鸿祎以其坦诚、直接的语言,将自己二十年的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他鼓励读者去思考,去实践,去挑战,去创造。他所倡导的“极致产品”理念,是对所有渴望在商业浪潮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企业家和产品人的有力号召。这本书,将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关于“为用户而生”的商业思辨之旅,发掘产品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最终打造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极致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周鸿祎的新书《极致产品》,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作为360集团的创始人兼CEO,周鸿祎的商业传奇在中国互联网界可谓家喻户晓。他所倡导的“免费安全”模式,一度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这本书是他首部系统阐述20年产品理念的著作,这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我迫切想知道,在这20年的漫长产品探索中,他对于“极致”的理解是如何演变的?是始终如一的追求,还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360的众多产品,从最初的安全软件到现在的数字安全,其背后一定有着一套独特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逻辑。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对这些产品决策的深度解读,了解它们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又是如何在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生命力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在产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会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技术驱动等方面的论述,因为这些都是构成“极致产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商业领域深耕的读者来说,能够直接从一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产品领袖那里学习,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

周鸿祎这本《极致产品》刚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拜读,但仅从其书名和封面设计,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360式”务实与锐利。周总作为360集团的灵魂人物,其20年的产品征程无疑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互联网史诗。我尤其期待他如何将“极致”二字融入到产品思维的方方面面,是关于用户体验的极致打磨,还是商业模式的极致创新,抑或是技术实现的极致突破?360一路走来,从免费安全到导航,再到后来的浏览器、手机助手,乃至如今布局的数字安全领域,每一步都充满了争议与魄力,也无不体现出一种“不服输”的极致精神。这本书会不会剖析那些曾经饱受争议的产品决策背后的逻辑?那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360是如何一次次找到突破口,化危机为转机的?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渴望从周总的产品哲学中汲取养分,学习如何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清醒,如何将用户的真实需求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如何在快速迭代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对“极致”的追求。书中的案例分析,想必会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教科书式的商业案例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周鸿祎式”洞察。

评分

对于《极致产品》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既好奇又期待的审视态度。周鸿祎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几乎是绕不开的传奇。他身上那种“颠覆者”、“搅局者”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这本书声称是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著作,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信息量。我尤其关注的是,他将如何界定“极致”?是功能的完美无缺,还是用户体验的顺滑流畅,亦或是商业模式的不可复制?360的产品,从早期的安全软件,到后来的各种应用,再到如今在国家安全层面的布局,其背后一定蕴含着一套独特的、不断演进的产品方法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这种方法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的,如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又如何不断自我革新。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关于“为什么”的解答——为什么360会选择某个方向,为什么会放弃另一个方向,为什么会在某个时刻做出那个决定。这些决策背后的逻辑,往往比最终的成果更能揭示一个产品领袖的智慧。同时,我也很好奇,周鸿祎将如何看待互联网产品发展的未来趋势,他所倡导的“极致产品”理念,又将如何适应未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用户需求的演变。

评分

还未翻开《极致产品》的扉页,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一位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的产品大师形象。周鸿祎,这个名字在商业管理和互联网实践领域,几乎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符号。他不仅是360集团的缔造者,更是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这本书以“20年产品理念”为核心,这无疑是一个金矿。我最想了解的是,在他长达二十年的产品实践中,究竟是如何定义“极致”的?这“极致”是否仅仅是技术的领先,还是更深层次的,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商业价值的深度挖掘?360的产品线之广,涉及领域之多,常常让人惊叹。我想知道,在这众多的产品背后,是否存在着一条贯穿始终的“产品基因”,一种无论面对何种市场挑战,都能坚守的“初心”?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窥探到周鸿祎在产品战略制定、团队管理、市场竞争以及创新突破等方面的真知灼见。那些在360发展历程中,看似不可思议的决策,在本书中是否会有详尽的解读,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道”与“术”?对于渴望在产品领域有所建树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从一位真正的“实战派”手中,直接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评分

周鸿祎著《极致产品》这本书,从书名和作者的身份来看,就预示着它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是一部充满实战智慧的“干货”集。周总作为360集团的灵魂人物,其20年在中国互联网浪潮中的产品实践,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商业史。我尤其好奇的是,他将如何解读“极致”这一概念?是纯粹追求功能的完美,还是在用户体验、商业价值、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上的平衡与超越?360的产品线之广,从最初的安全卫士到如今的数字安全,其背后必然有一套不断迭代、自我优化的产品哲学。我想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了解这套哲学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的,又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360在不同时期推出的那些引发行业震动的产品的背后逻辑?那些成功的案例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挑战和突破?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互联网产品发展充满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教父”那里,汲取实用的经验和深刻的洞见,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得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