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啓功詩詞日曆2018 | ||
| 定價 | 198.00 | |
| 齣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啓功先生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303229949 | |
| 重量 | ||
啓功先生是著名的書畫傢、教育傢、文物鑒賞傢和詩詞大傢,不僅精於傳統格律詩詞的創作,更在背詩、論詩、解詩、改詩等方麵堪稱獨絕。
《2018啓功詩詞日曆》以啓功自作詩詞和前賢詩句為主綫,將日曆日期與詩詞創作、書畫欣賞巧妙融閤,共收錄書法作品 269幅,繪畫作品
96幅,集中體現瞭啓功先生對詩詞格律的駕馭能力和對書畫創作的嫻熟技巧,使讀者在欣賞書畫的同時感受詩詞博大精深的魅力,是集實用
性日曆與啓功先生詩書畫為一體的藝術珍品,值得品鑒和收藏。
啓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滿族。著名教育傢、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傢、書畫傢、文物鑒定傢、詩人,
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傢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我這個人對“實用性”和“收藏價值”看得比較重,這本日曆在這兩個維度上都超齣瞭預期。作為日曆,它的版式設計非常清晰,即便是那些信息量很大的月份,也不會顯得擁擠。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收藏基因”。如今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快消品”,但這種帶有明確藝術傳承價值的物件,是會隨著時間增值的。啓功先生的學術地位毋庸置疑,這套作品的匯編,無疑是對他藝術成就的一種有力證明。我甚至開始思考,在未來幾年,如果能找到一套完整的不同年份的啓功日曆,那將是一個多麼有趣的收藏係列。它不像那些昂貴的裝裱畫作,讓人望而卻步,而是用一種最親民、最日常的方式,將國粹帶入生活,讓藝術不再是高懸的殿堂之物,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陪伴。
評分這本日曆拿到手,首先被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給震住瞭,裝幀設計上看得齣是下瞭真功夫的,絕對不是那種一年一換就扔掉的“消耗品”。我一直對民國以來的文人藝術有著莫名的情結,而啓功先生作為泰鬥級的人物,他的字跡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翻開內頁,那種墨香仿佛穿透紙麵撲鼻而來,即便是印刷品,也能感受到原作的筆觸變化和力道收放的微妙之處。我特意留意瞭那些書法作品的排布,不是簡單地將日期塞進去,而是似乎每一頁的留白都經過精心考量,讓字帖本身成為瞭一種獨立的、可以欣賞的藝術品。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每天對著這樣高質量的臨摹對象,簡直是最大的享受。它不僅僅是用來查詢日期的工具,更像是案頭常備的一方硯颱,隨時可以取用,品味其中的學問和風骨。而且,那種對傳統文化一絲不苟的敬畏感,從這本冊子的每一個細節都能清晰地捕捉到,讓人對新一年的生活都充滿瞭對雅緻的期許。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種“文人生活藝術”的範疇一直很感興趣,它不僅僅關乎藝術技巧,更關乎一種生活態度。這本日曆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它用啓功先生的詩詞和藝術作品作為載體,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生活美學係統”。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看字,更是在學習一種取捨之道——如何在一張紙上做到繁而不亂,如何用最少的筆墨錶達最豐富的情感。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的書寫習慣,甚至連寫便簽時的落筆姿態都變得更謹慎瞭一些。這本日曆的價值,已經超越瞭“藝術品賞”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優雅地度過每一天”的實踐手冊,對於任何追求生活品質,又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值得細細品味的饋贈。
評分我購買過很多不同藝術傢的年曆,但很多都存在一個通病:要麼是印刷質量跟不上原作神韻,要麼就是內容編排過於機械化,缺乏“人情味”。這本啓功日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那種恰到好處的“溫度感”。你看那些書法,有的是小楷的精微,有的是行書的瀟灑,完全不是那種流水綫齣來的統一風格,而是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筆墨間流淌齣的情緒。我不是科班齣身,但光是看著那些細節,就能體會到什麼是“筆法”和“氣韻”。特彆是那些畫作,寥寥數筆,勾勒齣的意境,常常讓人在忙碌的工作間隙,猛地停下來,深吸一口氣,仿佛被拉迴到一個更寜靜、更講究的舊時光裏。這種對傳統文人生活方式的溫柔提醒,是現代生活中極為稀缺的“精神補給”。
評分說實話,最初是衝著“啓功”二字來的,但翻閱過程中,驚喜地發現這本東西的“信息密度”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詩詞展示,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個人藝術史的速覽。我尤其欣賞它在選擇詩句時的那種平衡感,既有他老人傢標誌性的那種灑脫雋永,又不乏晚年沉澱下來的那種淡泊寜靜,每一句詩詞的背後,似乎都藏著一段人生況味,讓人讀來深有感觸。更妙的是,那些穿插其中的畫作,雖然數量上不及書法占絕對主導,但每一幅都像是點睛之筆,為那些清瘦的筆鋒增添瞭一抹靈動的色彩。我常常在想,一位詩人、一位書法傢,他眼中所見的風景,與常人有何不同?這本日曆,就是在無聲地迴答這個問題,通過他親手勾勒的綫條和意境,讓我們得以一窺大師的內心世界,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比任何實物都更寶貴的東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