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财经作家吴晓波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可错过的中国当代史。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选取这四十年当中,中国翻天覆地且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和事件,串成一部纵横四十年的中国企业史,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
这四十年,中国和世界发生的这翻天覆地变化,千年未有,值得被大大记录。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共三册。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激荡三十年》(上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目录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 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激荡三十年(上下)
序
第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 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激荡三十年(上下)
序
第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精彩书摘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第一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极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封顶的“ 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首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 大的36岁, 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 大金额将高达4999元。晚会期间,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 任性、 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 高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 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 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高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 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 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高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 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 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 理性的经济行动。”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第一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极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封顶的“ 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首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 大的36岁, 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 大金额将高达4999元。晚会期间,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 任性、 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 高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 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 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高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 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 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高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 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 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 理性的经济行动。”
【全三册】吴晓波《激荡四十年》与《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合集:一部中国企业史诗的深度擘画 作品介绍: 本套珍藏版三册装,汇集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的力作:《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88-2008》以及《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9-2019》。这不仅仅是三本独立的商业书籍的简单叠加,而是构成了一部完整而宏大的、横跨四十余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诗。通过这三部作品的交织与互补,读者得以深入洞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企业家如何摸索、挣扎、腾飞,最终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商业格局。 核心价值与内容深度: 本合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多维、充满细节的视角,去理解“企业家”这一群体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命运沉浮与商业抉择。它超越了枯燥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聚焦于“人”——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弄潮的弄潮儿的故事、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局限,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实质性贡献。 一、《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时代背景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理解中国民营经济原点与早期野蛮生长的关键钥匙。它将时间轴拉回至改革开放的起点,详尽描绘了从“万元户”的萌芽到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崛起的艰难历程。 深度剖析的焦点: 体制的松动与企业家身份的诞生: 探讨了在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完全退场时,第一代企业家如何利用政策的“灰色地带”进行原始积累。这包括对“倒爷”现象的理性审视,以及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系统梳理。 早期资本的积累与道德困境: 吴晓波没有回避早期企业发展中伴随的道德争议和制度套利。他冷静地分析了在规则缺失的环境下,企业家如何平衡生存与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早期商业伦理基础。 关键行业的破局者: 详细记述了家电、汽车、IT等早期支柱产业中,那些开创性的公司是如何在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通过模仿、引进、再创新的方式打破外资垄断的。例如,对“海尔模式”早期探索的审视,以及中国第一批PC制造商的血泪史。 权力与市场的博弈: 剖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中央政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企业家们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88-2008》 从地方走向全国,资本的洗礼与规范化。 如果说《激荡四十年》是描绘了火种的燃起,那么《激荡三十年》则聚焦于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实现爆炸性增长,并开始经历资本市场的初步规范与国际化洗礼。 深度剖析的焦点: 产权制度的明晰化与公司治理的探索: 重点关注了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学习和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激励、董事会制度的建立,都是这一时期企业家们面对的核心课题。 “狼性”与“学徒”的并存: 详细梳理了柳传志、王石、马云等代表性企业家的领导哲学。分析了这些领导者如何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将早期的草莽精神转化为可持续的组织能力。 互联网浪潮的初次冲击: 记录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黎明与动荡。从门户网站的兴起到电子商务的萌芽,展现了高科技企业在资本驱动下的高速扩张与残酷淘汰。 金融工具的应用与风险: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对银行贷款、海外融资的需求增加。本书细致描述了企业如何驾驭信贷杠杆,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为后来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历史注脚。 三、《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9-2019》 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与新商业文明的构建。 本书将视角聚焦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结构转型的加速期。企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商业竞争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优化,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移动互联网和全球化。 深度剖析的焦点: 移动互联网的“降维打击”: 深入分析了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如何重塑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并催生了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等全新的商业物种。探讨了传统行业如何被这些平台“赋能”或“颠覆”。 全球化进程的挑战与反思: 记录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雄心壮志,以及在文化差异、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摩擦中遭遇的真实困境。这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案例分析。 消费升级与品牌重塑: 阐述了中国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到追求“品质与体验”的转变,以及本土品牌如何通过设计、服务和价值观营销来对抗国际巨头。 企业家精神的新内涵: 在监管趋严、社会责任要求提高的大背景下,新一代企业家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本书探讨了技术伦理、社会公平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平衡之道。 合集整体的学术价值与阅读体验: 本三册合集不仅仅是历史回顾,更是一部动态的企业家生存指南。吴晓波以其独特的讲故事能力,将复杂的经济现象还原为生动的人物命运。读者不仅能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对于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它为研究中国当代经济史、企业管理学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深度文本支撑。阅读这套书,如同参与了一场穿越四十年的商业沉浸式体验,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商业文明的诞生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