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1760 9787122303929 9787122242242 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第二版)
本书对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润湿、分散/聚集等主要作用及机理、膜技术和泡沫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工业、日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水泥工业、金属加工工业、农业的高新技术领域、纳米科技、环境科学、医药和生物技术、化学研究方面中的应用。同时,基于作者在该领域的长期研究成果,深入介绍了氟、硅、硼等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特殊应用。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相关研发、应用和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章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概述001
一、表面活性剂增溶技术002
二、表面活性剂乳化技术、乳化剂及破乳剂003
(一)乳化剂004
(二)乳化剂的选择方法006
(三)破乳剂009
(四)微乳状液011
三、表面活性剂润湿技术及润湿剂013
(一)润湿作用013
(二)表面活性剂对润湿过程的作用014
(三)润湿剂016
四、表面活性剂分散/聚集技术及分散剂/絮凝剂018
(一)表面活性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作用018
(二)分散剂020
(三)聚集作用与絮凝剂022
五、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024
参考文献025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膜技术及应用026
一、不溶性两亲物的单层膜026
(一)不溶物单层膜的形成及研究方法026
(二)单分子膜的π�睞等温线028
(三)单层膜的应用举例028
二、LB膜031
(一)LB膜的制备及类型031
(二)LB膜的一些性质与应用032
三、双层脂质膜(BLM)034
(一)BLM的制备035
(二)BLM的一些性质035
(三)BLM与脂质体(囊泡)036
(四)BLM、脂质体及囊泡的应用036
四、自组装膜038
(一)自组装膜和自组装技术038
(二)单层自组装膜的制备038
(三)多层自组装膜的制备038
(四)自组装膜的性质及应用举例039
参考文献040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泡沫技术及其应用042
一、泡沫概述042
(一)泡沫的分类和结构042
(二)泡沫的形成044
(三)泡沫性能的表征045
(四)泡沫性能的测量045
二、泡沫的不稳定性和破裂机制047
(一)泡沫的排液048
(二)泡沫中的气体扩散048
三、泡沫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050
(一)表面张力的影响050
(二)表面黏度的影响051
(三)液体黏度的影响051
(四)液膜弹性的影响——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052
(五)表面电荷的影响054
四、起泡剂和稳泡剂055
(一)表面活性剂的起泡、稳泡性能055
(二)稳泡剂057
(三)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泡沫性能058
五、抑泡和消泡作用059
(一)消泡剂的消泡机理059
(二)影响消泡剂效力的因素063
六、消泡剂065
(一)消泡剂的选择065
(二)消泡剂066
七、泡沫的应用069
参考文献071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工业中的应用072
一、油田化学和油田工业072
(一)石油和油田气072
(二)油田化学和油田化学品076
二、三次采油与提高采收率077
(一)三次采油技术077
(二)三次采油术语和重要参数078
(三)油藏及驱油过程的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084
(四)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089
三、化学驱090
(一)聚合物驱090
(二)表面活性剂驱091
(三)碱水驱094
(四)复合驱096
(五)泡沫驱和泡沫复合驱098
(六)交联聚合物调剖技术099
(七)微生物采油100
(八)稠油开采技术——乳化降黏101
四、油田工业中的表面活性剂102
(一)钻井领域中的表面活性剂102
(二)采油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103
(三)集输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106
(四)油田污水处理用化学剂106
(五)油砂分离剂107
(六)蠕虫状胶束在油田中的特殊应用107
参考文献109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10
一、洗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11
(一)洗涤作用111
(二)污垢的类型111
(三)固体污染垢的去除111
(四)液态油污的去除113
(五)影响洗涤作用的一些因素115
二、洗涤剂119
(一)洗涤剂配方原则119
(二)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120
(三)洗涤剂中用的助剂121
(四)纺织工业中用的净洗剂123
(五)金属表面清洗剂123
(六)干洗124
三、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25
(一)化妆品的定义、作用及分类125
(二)化妆品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126
(三)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127
(四)化妆品的原料128
(五)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29
(六)护肤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31
参考文献137
第六章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39
一、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分类139
二、健康食品及加工工艺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140
三、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140
(一)作为食品工业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140
(二)作为增稠稳定剂的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的作用144
(三)食品及食品加工中的稳泡剂、消泡剂与疏松剂145
四、表面活性剂在烘烤食品中的应用148
(一)面包乳化剂的多种作用148
(二)蛋糕乳化剂149
五、表面活性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150
(一)冰淇淋的乳化剂150
(二)冰淇淋的增稠稳定剂150
六、表面活性剂在乳制品中的应用151
(一)人造奶油的乳化剂151
(二)酸奶、牛奶冻和乳酪用乳化稳定剂152
(三)速溶奶粉的乳化润湿剂152
七、表面活性剂在巧克力和糖果中的应用153
(一)巧克力乳化剂153
(二)糖果乳化剂、稳定剂和脱模剂153
八、表面活性剂在酒类和饮料中的应用154
(一)酒类和饮料的消泡、稳定剂及澄清剂154
(二)饮料和酒类的稳定剂和乳化剂154
九、表面活性剂在豆腐制作中的应用155
(一)作为消泡剂的作用156
(二)作为豆腐凝固剂的作用156
参考文献156
第七章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157
一、纺织工业中的各种表面活性剂类助剂157
(一)净洗剂157
(二)润湿剂与分散剂158
(三)渗透剂与匀染剂160
(四)抗静电剂160
(五)防水剂165...........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相当的“沉浸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通过一种非常“讲故事”的方式,将枯燥的化学原理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变得引人入胜。作者在讲解每个概念时,都会先从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切入,比如讨论起泡剂时,会先描绘出洗发水丰富泡沫带来的舒适感,然后才逐步深入到其背后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这种“由果溯因”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原理时,始终能够感受到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小贴士”和“专家建议”,这些内容往往是教科书上难以找到的,却对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比如如何避免乳液破乳,如何处理表面活性剂的废水等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问题解决”部分的着墨。它并非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提供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方式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传授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和如何应用知识,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化工生产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我最近在处理一项关于聚合物分散的课题,一直对此感到有些迷茫。偶然间翻阅了这本书,它就像及时雨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关于“分散剂”的部分,内容非常翔实,从基础的静电稳定和空间位阻稳定理论,到各类高效分散剂的结构特点和选择原则,都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用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类型分散剂在聚合物粒子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有效阻止粒子聚集。我以前一直认为分散剂的作用就是简单地“隔开”粒子,但读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分散剂的作用机制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不同聚合物体系(如颜料、填料、乳液聚合物)的分散实例,并分析了不同分散剂在该体系中的表现。其中关于“添加剂的协同效应”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揭示了如何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和助剂,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分散效果。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聚合物分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对课题的进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收到这本《包邮 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第二版) 化工生产工艺书籍》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没想到它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将理论原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我在学习抽象概念时,能够立刻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讲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时,书中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理论解释,还列举了大量不同HLB值对应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甚至还配有精美的插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配方下产品的质地和性能差异。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惊艳,它打破了传统教科书的刻板印象,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此外,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时,采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亲水基团比作“渴望水的拥抱”,将疏水基团比作“抗拒水的排斥”,这种拟人化的描述一下子就拉近了技术与读者的距离,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整本书在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对读者的用心,无论是目录的清晰度,还是索引的实用性,都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传授知识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奇妙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信息量确实是让我印象深刻。刚拿到手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本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基础入门读物,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才意识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想象。书中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性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剖析,不仅涵盖了经典的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还涉及了一些新型的、功能性的表面活性剂。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各种具体的工业生产场景。比如,在讲到乳化技术时,书中不仅讲解了乳液的稳定性理论,还详细介绍了不同行业(如医药、食品、涂料)对乳液的特定要求,以及如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来实现这些要求。书中提供的配方示例和工艺参数,更是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性能优化”的部分,它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配比以及与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来达到特定的产品性能,比如提高发泡力、改善润湿性、增强分散性等等。这本书就像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一本“闭门造车”式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显然是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工业生产案例,并从中提炼出了普遍适用的技术原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的章节。它不仅仅局限于讲述已有的技术,而是着眼于如何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去创造新的产品和改进现有的工艺。例如,在讨论“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应用时,书中介绍了一些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的研发进展,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来生产表面活性剂,这让我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质量控制”和“失效分析”的实用建议,例如如何通过表面张力、粒径分布等关键指标来监测产品质量,以及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如何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原理进行故障排查。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确保产品稳定性和解决突发问题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技术书籍,它既有严谨的科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任何从事表面活性剂相关工作的人都值得拥有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