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书法字汇丛书--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好书法研究中心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2307804 | |
| 重量 | 914 | |
A
阿1
埃1
哀1
霭1
艾1
爱2
暧2
隘2
庵2
安2
鞍3
按3
暗3
岸3
案4
昂4
翱4
敖4
傲4
奥5
澳5
B
八6
巴6
拔6
跋6
把6
霸7
白7
百7
柏7
败7
拜8
般8
班8
斑8
版8
板9
阪9
半9
伴9
瓣9
邦10
褒10
暴10
包10
饱10
.....................
不23
部23
卜24
捕24
簿24
C
猜25
才25
材25
蔡25
裁25
财26
採26
彩26
菜26
惭26
参27
餐27
残27
操27
..........
蹉49
挫50
措50
错50
D
怛51
答51
大51
殆51
逮51
带52
....................
多70
惰70
堕71
E
俄72
峨72
蛾72
娥72
额72
鹅73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古代碑帖的学者,我对这类工具书的实用性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它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满足我的学术需求。这套“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在收录的字量和字体的覆盖面上,表现出了令人赞叹的全面性。它不仅仅收录了常见的经典字帖中的字形,更难得的是,对于一些偏僻或者在特定碑刻中出现的异体字,也做了细致的考量和收录。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不同时代、不同书家风格的同一字,做了横向的对比展示,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便利了我们进行风格流派的比较和鉴别工作。我曾花了好几天时间对比不同时期隶书“之”字的写法,在这本书里,我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的不同版本,并清晰地看到它们在点画结构上的细微差别。这种高效率的检索和对比功能,对于撰写论文或者进行专业研究时,是无可替代的,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研究的严谨性。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油墨印刷清晰细腻,即便是那些非常细微的笔画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不同书体的字体排布错落有致,既保持了专业性,又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比如在展示篆书时,那种古朴典雅的氛围立刻就被营造出来了,而转到行书部分,那种流畅灵动的气韵也通过清晰的墨迹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之前买过一些书法字汇集,但往往因为排版过于拥挤或者纸张质量太差,导致一些精妙之处难以捕捉,但这本《中华书法字汇丛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能拥有这样一套印刷精良、装帧考究的工具书,无疑是极大的享受。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视觉和精神上的洗礼,它不仅仅是字帖,更像是一件可以长期珍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要经常拿出来把玩和临摹。
评分我学习书法多年,深知“字汇”类工具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工具性”,即能否快速、准确地解决我在临摹或创作中遇到的“这个字该怎么写”的问题。这套书在设计上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检索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按照笔画或部首进行分类,似乎还兼顾了书体的特点进行交叉索引,这在查找特定书体的字时,特别方便快捷。例如,当我需要一个特定风格的篆书“马”字,我可以直接跳到篆书部分,然后通过结构查找,而不是像传统字典那样,先找到通用汉字,再在其中分辨书体。这种针对书法学习者的优化,体现了编者对目标用户的深刻理解。对于正在苦练某一特定书体的学习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随身携带的专家顾问”,省去了在浩如烟海的原碑帖中逐一翻找的时间和精力,让我的练习能够更专注于笔法和神韵的揣摩。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这套书所传递出的那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严谨态度。在如今很多工具书追求速度和数量而牺牲质量的时代,能够看到如此用心编纂的“中华书法字汇丛书”,实属难得。它没有为了凑数而填充那些缺乏艺术价值的简单字样,而是精选了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字形,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书法审美的引导。对于初学者而言,使用这套书可以有效避免一开始就被一些结构松散或笔法错误的字形误导,建立起正确的审美基础。而对于老手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校准和提升自己字汇储备的平台。总而言之,它是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是每一位热爱并致力于学习中国传统书写艺术的人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重磅工具书,它的存在让我的书法学习之路踏实了许多。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字汇”范畴,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充当了一本微型的“书法史”和“篆刻技法概览”。虽然我主要把它当作字帖来用,但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不同书体的风格演变脉络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例如,在隶书和楷书的过渡部分,你能清晰地看到蚕头燕尾如何逐渐演变成端庄的楷书笔法,这对于理解中国文字的书写规范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提供了极佳的视觉参照。此外,书中对篆刻印章用字的收录和处理方式,也颇具匠心,它不像传统字典那样只提供标准楷书或宋体作为参考,而是直接提供了大量适合入印的、经过艺术提炼的异体字,这对于我们这些偶尔需要自己设计印章的朋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省去了去翻阅专门的篆刻字典的麻烦,实现了多功能的一体化整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