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精)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行健 编
图书标签:
  • 现代汉语
  • 异形词
  • 规范
  • 词典
  • 语言文字
  • 参考工具
  • 第二版
  • 精装
  • 汉字规范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31612
商品编码:23591566885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1-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精)
  • 作者:李行健
  • 定价:38
  • 出版社:上海辞书
  • ISBN号:978753263161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1-02-01
  • 印刷时间:2011-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20
  • 字数:748千字

编辑**语

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为“现代汉语规范字(词)典”系列之一种,以整理、规范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异形词为主要目的。原书出版于2002年,属**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项目。本书在原书基础上修订,共收异形词1448组,给出**词形和非**词形,并提供词频统计的数据,客观反映了语言实际,是广大语文工作者的**用书。

目录

异形词的整理和汉语词汇的歧异现象(代序)
序言
前言
凡例
正文
附录:
**批异形词整理表
教育部 **语委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和信息产业、广告业试行《**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
“象”与“像”在名词义上的用法有新界定——关于“象”与“像”用法研讨会会议纪要
词目笔画索引


好的,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专著的简介,与您提到的词典无关。 --- 《宋代理学思潮探源与演变:以朱熹、陆九渊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简介 《宋代理学思潮探源与演变:以朱熹、陆九渊思想为中心的考察》是一部深入剖析宋代儒学复兴运动,即“理学”(或称“道学”)形成、发展及其内部张力的学术力作。本书旨在超越传统上对理学概念的简单归类,力求从历史语境、哲学基础及思想嬗变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这一对后世中国社会、文化乃至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潮。 第一部分:理学的历史脉络与思想准备 本书的开篇部分,首先着眼于理学兴起前的思想背景。宋代,在经历了唐末五代的分裂与动荡之后,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儒学(尤其是汉学和唐代的义疏之学)已难以提供应对时代挑战的有效思想资源。本书详细探讨了早期儒家(如韩愈、李翱)对“性命”问题的重拾,以及佛学(尤其是禅宗的“直指人心”)和道家思想对宋代理学家们的隐性影响。 我们尤其关注了北宋前期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先驱者的贡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如何构建了早期理学的宇宙生成论基础;邵雍的“象数学”如何尝试为儒家思想赋予数理结构;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抱负,则为整个理学运动确立了其以道德实践为核心的价值旨归。本书强调,理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对历史遗产的批判性继承与时代性回应。 第二部分:朱熹理学的集大成与体系构建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朱熹的哲学体系。朱熹被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程朱理学”构建了一个精密而宏大的二元论哲学框架。 一、“理”与“气”的本体论: 本书细致分析了“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朱熹如何将“理”视为万物存在的终极依据和道德的最高原则,而“气”则是实现“理”的具体载体。通过对《近思录集注》、《四书章句集注》等核心文本的梳理,本书揭示了朱熹如何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将形而上的“天理”落实到对具体事物的体察之中。我们考察了“格物”的实践维度,探讨了它如何从认识论层面转化为道德实践的起点。 二、心性论的深化与存养工夫: 针对心性问题,朱熹区分了“心”与“性”,强调性是天之纯善之理,心则是禀赋于人者的精神主宰。本书重点阐述了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工夫论。这不仅是个人道德完善的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我们对比了朱熹对“敬”的理解,以及他如何通过对“四书”的注释,将这种工夫论系统化、普及化。 三、政治与教化的融合: 朱熹的理学并非纯粹的玄学思辨,它深刻地介入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实践。本书探讨了朱熹在福建、江西等地推行的“社仓”、“义学”制度,分析了理学如何通过地方精英的道德实践,渗透到基层社会的教化和治理之中,形成了儒家实践伦理的新形态。 第三部分:陆九渊的“心学”转向与对朱熹体系的挑战 与朱熹的“格物穷理”路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陆九渊(陆象山)所倡导的“心学”路径。本书将陆九渊的思想视为理学内部一次关键的转向,预示了后世阳明心学的兴起。 一、心即理的宣言: 本书详细阐释了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核心命题。这种主张彻底将本体论的“理”与主体的心性体验合而为一,极大地凸显了主体的能动性和直觉性。我们通过分析陆九渊与朱熹在鹅湖之会上的辩论,来展现双方在认识论起点上的根本差异——是向外求索天理,还是向内体认本心。 二、致良知的前奏: 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主张通过“发明心之本体”来达到对真理的把握,这被视为一种比朱熹的渐进式格物更为直接和迅猛的修养方法。本书考察了陆九渊如何通过“静坐”等方式,来体悟天赋的良知,并将其与朱熹的“格物”在实践层面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理学的分流、影响与历史评价 宋代理学最终并未形成铁板一块的学说。本书的第四部分探讨了理学在南宋后期的发展趋势,包括朱熹学派的门户之争,以及理学如何应对来自民间和异端思想的挑战。 一、理学对科举与教育体系的固化: 我们分析了理学思想在元明清三代如何被官方意识形态所采纳,并逐渐演化为僵化的科举标准。这种“学以致用”的初衷在后期被异化为八股取士的教条,束缚了思想的创新性。 二、理学在士大夫群体中的精神塑造: 尽管存在僵化的一面,但理学依然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人格模型和宇宙秩序感。本书通过对明代士大夫群像的分析,展示了理学如何内化为他们的处世哲学、伦理规范和审美趣味。 三、对后世的影响与反思: 最后,本书将视角投向元代以后的哲学史,简要梳理了理学内部的分化(如对“理”与“气”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明代心学(王阳明)的催化作用。本书总结认为,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回归与重塑,它成功地将形而上学思辨与入世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其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 本书特色: 1. 文本细读与史料钩沉: 广泛征引《宋史》、《朱子语类》、《象山语录》等一手史料,对关键概念进行精确考证。 2. 动态比较研究: 不将朱熹和陆九渊视为对立的两端,而是将其置于同一历史场域中,考察他们思想的内在张力与相互启发。 3. 跨学科视野: 结合社会史、思想史和文献学方法,力求描绘出一部有血有肉的宋代思想图景。 本书适合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学者、高校师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很枯燥的工具书,毕竟“异形词”这个主题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说教的味道。但拿到手后,我发现我错了。它的内容编排非常有章法,让人在学习规范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汉语文字结构的迷人之处。我尝试着随机抽取了一些词条来阅读,比如关于一些古代地名或人名中常见的异形处理,词典的处理方式非常灵活,既遵循了现代规范,又不失对历史背景的尊重。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而且,它的释义简洁明了,不会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去解释另一个规范问题,这一点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的门槛。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撰写面向大众的科普文章的人来说,这本书保证了我的用词既准确又易懂,避免了因为追求冷僻规范而导致内容晦涩的窘境,实用性极强。

评分

作为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收录范围和详尽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过去使用的旧版词典在面对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用语和一些不断变化的语言现象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第二版显然做了大量的更新和修正。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异形词时的细致入微,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正写”和“误写”的简单标记,而是会追溯词源,分析不同形体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使用习惯,这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动态发展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有些词语的异形之争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语音或语义侧重,这本书恰当地指出了这一点,这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它的排版逻辑清晰,检索起来非常顺畅,即使是厚厚的一本工具书,需要查找的内容也能很快定位,这在赶论文截稿日期时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每次翻开它,都能感觉到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写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精装本《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简直是文字爱好者的福音,装帧设计得非常典雅大气,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无可挑剔,能感受到编纂者对这部工具书的用心良苦。我平时写东西,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历史文献或者引用古代文本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异形词”问题,那些看似熟悉却又写法各异的词汇总是让人拿不准主意。有了这本词典,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定海神针”。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不同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阐明了规范的标准和演变的过程。那些曾经让我犹豫不决的词条,现在都能迎刃而解,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文字处理的准确性和专业度。可以说,它对于任何追求严谨文字表达的人来说,都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棒,让人对现代汉语的丰富性和规范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部《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简直是治愈“选择困难症”的良药。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词被写出三四种不同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久而久之,标准的边界就变得模糊不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当前略显混乱的用词环境投下了一枚“定心丸”。精装本的设计让它更适合长期摆放在书桌上,方便随时取阅,这比手机上的查询工具更具仪式感和权威感。它不仅仅是记录既有规范,更是在积极地引导未来的书写趋势,让标准化的用词习惯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个人最欣赏它对“约定俗成”和“法定规范”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梳理,这种深入的思辨让这部词典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哲学的探讨。每次合上它,都感觉自己的“文字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评分

我家里有一位退休的资深编辑,他对文字的较真程度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我给他买了这本词典后,他爱不释手,连连称赞。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在书写上越来越随意,很多约定俗成的写法都被忽略了,而这部词典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语言体检表”。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专业领域内需要精确用词的场合,比如法律文书、学术报告,一个错误的异形词可能导致整个文本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个权威且统一的“标准答案”。我看到他老人家甚至开始将一些他以前凭经验判断的词汇,拿来与词典进行核对,很多他认为“可以接受”的写法,在这本规范词典里都被明确指出了其非规范性。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正是这部作品最宝贵的地方,它维护了汉语书写体系的整齐划一,让人感到踏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