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06年,汪培珽的第—本书《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上市——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美好生活书奖、“金石堂网络金书奖”亲子类年度榜首、博客来百大畅销书也看得到它,台湾的几乎每一个图书排行版,它都登上了榜首……目前印行40刷!从《喂故事长大的孩子》问世的那一刻起,可爱的汪妈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没有看过这么有爱的教育书”这是读者们的Z普遍的夸赞。《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已出版韩文版。另外,此两本图书,台湾包括小s在内的很多名人父母都向大众推荐。
阅读故事给孩子,是Z为无忧并倾注爱意的教育方式。布什家族的“早读会”传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从小阅读……诸多名人的成功,都证明这是Z好的早教方式。现在大陆存在“读什么书给孩子的困惑”,有的专家提倡经典抛弃低趣味,有的提倡照顾兴趣为佳,但目前还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阐述这种道理。
汪妈妈也说:如何和孩子亲密互动?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希望孩子养成好品格、大能力?不用讨好、不用说教,只要念故事书就好!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告诉你如何为孩子念书、选书,并提供私房书单,别错过这段和孩子分享爱与智慧的幸福时光!
内容简介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上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养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建立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孩子Z直接真诚的回馈。
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中,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经由亲身体验和积极研究,提醒父母如何藉由“念故事书给孩子听”,陪伴孩子的充满爱、智慧与生命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并提供使用技巧与私房书单,建议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理想读物、培养一生的阅读爱好。请付出爱心、耐心与实践,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几个精彩故事,让他们的童年更加欢乐、人生更有滋味!
作者简介
汪培珽,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汪培珽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孩子的喜悦与感动。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Z珍贵的资产,汪培珽相信,“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Z需要的东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错过这个与孩子亲密互动、贴心交流的宝贵机会。
目录
自序
第—章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让我很放心的一对儿女
儿子没学注音,就“敢”上小学
女儿自动自发,表现学习热忱
大手牵小手的亲子之爱
第二章 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
故事书VS好品格
故事书VS大能力
故事书VS专注力
故事书VS阅读习惯
第三章 念故事时间,就是爱的时间
打开故事书,和孩子分享“爱的时间”
好故事,让孩子的人生更有滋味
故事书的插图,是美育的Z佳教材
第四章 怎么为孩子念故事书?
怎么为婴儿念故事书?
如何把握让孩子爱上书本的黄金时期?
怎么为好动期的孩子念故事书?
怎么念,Z能让孩子接受?
念的时候,父母自己也要听
不要强迫孩子听故事
孩子比较大了怎么办?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式
第五章 选故事书的心法
零~一岁怎么选?
一岁以后怎么选?
孩子喜欢,自己也要喜欢
不以孩子的喜好为选书依据
可以先从得奖作品挑起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怎么选才不会低估孩子的能力?
冒险故事,是孩子的Z爱
买套书或一次买几十本好吗?
让孩子和书本做好朋友
把故事书当成传家之宝
不要贪小便宜,轻易相信推销介绍
不以辅导或管教目的为导向
第六章 我的私房书单
Q1我的孩子六岁了,但你的书单只开到五岁,怎么办?
Q3这份书单是看过大部分童书后,再从中挑选出来的吗?
Q4在这份书单里,好像很少有自然科学类的书?
Q5在哪些地方,可以买到这些故事书?
Q6私房书单上加注的“**”记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我的私房书单
◆一岁~二岁
◆ 二岁~三岁
◆三岁~四岁(也会吸引小学任何年级的孩子)
◆ 四岁~五岁
第七章 让孩子爱上书的秘诀
打造到处都是书的生活环境
在家里设置书本展示区
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给孩子“不必睡觉、可以看书”的特权
父母自己也要多看书
花“超出想象的钱”帮孩子买书
第八章 写给双职工的父母
答应孩子,每天一定要念一本
爸爸也要念故事书
请爷爷、奶奶一起来念!
准备一些没有故事书的故事
用爱的声音录制故事录音带
第九章 父母Z想知道的Q&A;
Q1孩子很喜欢故事录音带、录像带,这些东西可以取代父母念故事书吗?
Q2国小一、二年级才开始为孩子念故事书,这样还来得及吗?
Q3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具或是手拿玩偶,来为孩子说故事吗?
Q4孩子只看图、不看字,而且翻得很快,这样他有吸收进去吗?
Q5光是听故事,孩子的语文能力、作文能力要如何提升?
Q6孩子对侦探类的书特别有兴趣,但其他的书都不碰,该怎么办?
Q7可以让孩子看漫画吗?
Q8上小学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再看儿童绘本、而要看章节故事了?
Q9念完故事,一定要做延伸讨论和问问题吗?
Q10孩子不喜欢我念故事书,甚至会摀起耳朵,这该怎么办?
Q11我天生就很不会念故事书,念得很单调、无聊,这样该怎么办?
Q12我是小学老师,很想用课暇帮学生念故事书,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吸引孩子?
推荐书目
100部必读绘本
100部选读绘本
50套系列书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细腻且富有画面感,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家庭生活纪录片。不同于那些动辄搬出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这本书更像是汪培珽女士从她自己的育儿“第一视角”提供的观察记录。我最欣赏的是,她对“小学生课外书籍”的选择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们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到了小学就应该从绘本“毕业”,转向更“有营养”的纯文字章节书。但这本书提醒我们,好的故事依然是最好的桥梁。作者在书中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一些看似简单的冒险故事,引导孩子去思考更宏大的人性主题或者社会现象。我最近按照她的建议,给正在经历友谊困扰的儿子选了一本关于“合作与竞争”的桥梁书,阅读过程中,我不再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引导讨论的“提问者”。书中的引导性提问技巧非常高明,它们能自然而然地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把书本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观点。这种从“听故事”到“思考故事”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量身定制的!我承认,我过去总觉得“早教”这个词听起来就挺功利的,无非是各种闪卡、点读笔堆砌起来的流水线教育。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家庭指南,而不是冷冰冰的教学手册。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气,她没有高高在上地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姐姐,分享她自己真实、生动的故事和感悟。比如,书中提到关于如何挑选真正适合孩子认知水平的书籍,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名著”或者“热门”。那一段我看得非常仔细,甚至做了笔记。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教育焦虑”,却忽略了孩子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心才是最好的驱动力。自从我们开始调整选书策略,严格遵循“孩子喜欢”这一条金科玉律后,我发现我家那个原本只爱看汽车图鉴的孩子,竟然开始主动要求听一些关于自然和动物的绘本故事了。那种眼神中的专注和沉浸感,是任何高科技早教产品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重塑了我们家庭的阅读氛围,让“听故事”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全家人都期待的温馨仪式。
评分作为一名白天要忙于工作,晚上还要处理家务的职场妈妈,我对于“睡前故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只是草草了事,甚至有时会直接跳过,用电子设备应付了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精神上的巨大鼓舞。它没有指责我“不够努力”,而是用一种非常理解和体谅的口吻,强调了睡前故事的“质量”远胜于“数量”。书里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快速导入”和“平稳过渡”的技巧,帮助我们在疲惫的状态下,依然能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记得有一次我工作特别累,状态很差,但还是硬着头皮按照书中的建议,先是安静地抱着孩子,用非常低沉平缓的语调念了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然后才进入正文。那种氛围的营造,比我以往生硬地朗读效果好太多了。孩子立刻就安静下来了,那种被温柔包裹的感觉,我甚至都能从他的呼吸中感受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家庭教育,不是要我们牺牲自己,而是要我们找到更有效、更省力、更能带来正向反馈的方式。这本书提供给我的,就是一套在有限精力下实现优质陪伴的“高性价比”方案。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对“汪培珽”这个名字并不算特别熟悉,但冲着“亲子读本”和“家庭教育”这两个标签,我还是决定买回来试试看。我希望找到的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能立刻在我家应用起来的“实操手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真的提供了非常多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都建立在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之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的章节。我之前总是觉得很烦躁,觉得孩子缺乏新鲜感,但作者的解读让我豁然开朗——重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加深理解和构建逻辑思维的绝佳方式。我们家那个小家伙,对恐龙故事的迷恋程度堪称疯狂,以前我都会敷衍了事,但现在我学着像对待新故事一样,去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甚至尝试用不同的声调去演绎,效果出奇地好,他能从中捕捉到更多的情感层次。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读”,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听”——倾听孩子在故事中投射出的潜意识需求和兴趣点。这种深度对话的建立,比单纯的阅读时长重要一万倍。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导书,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亲子关系的“心灵地图”。我关注这本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解决孩子对“电子屏幕”的过度依赖问题。过去,我总是在对抗,试图用“不许看手机”来赢得战争,结果总是两败俱伤。这本书提供的策略是“替代与吸引”。它没有把电子产品妖魔化,而是强调用更强大、更具吸引力的“阅读磁场”来稀释屏幕的诱惑力。书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关于如何用“悬念”来对抗短视频的即时满足感。我们家尝试后,效果立竿见影。我开始在每晚睡前故事中设置一个“待续”的钩子,这让孩子第一次开始期待“明天晚上”。这种期待感,大大削弱了他对白天电子娱乐的执念。这本书的语言很温暖,它告诉我,教育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充满耐心的、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它教会我,最好的早教,就是让孩子在爱和故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学习和生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幼儿园老师推荐的,还没仔细看
评分幼儿园老师推荐的,还没仔细看
评分女儿很喜欢,不错的绘本!!!
评分还可以,物流也很快,与宣传的基本一致,值得一买。
评分东东不错,家里人喜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女儿很喜欢,不错的绘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