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夷待訪錄 | ||
| 定價 | 15.00 | |
| 齣版社 | 嶽麓書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5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黃宗羲<撰> 著;李偉 譯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29 | |
| 字數 | 144000 | |
| ISBN編碼 | 9787553804866 | |
| 重量 | 195 | |
老實說,我並非專業的曆史或哲學研究者,我更像是一個對“人如何在不公的時代裏保持清醒與良知”這個問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因此,我對書籍的要求是,它必須能夠“對話”,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宣講。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結構嚴謹,邏輯遞進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明末清初思想史的讀者,也能大緻把握住作者論證的脈絡。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求真精神,他不會迴避現實的殘酷,而是選擇直麵它,並試圖從人類的良知和曆史的教訓中,尋找一綫齣路。這種勇氣和擔當,在如今這個追求“速成”和“淺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這個時代對“理想社會”的集體失語,激勵著我們去追問更深層次的價值。
評分購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對“啓濛”精神的嚮往。我們常常談論西方的啓濛運動,卻常常忽略瞭中國本土也曾有過如此激昂澎湃的思想解放浪潮。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思想光芒,往往誕生於最黑暗、最絕望的時刻。那些對“民”的關懷,對“法治”的渴望,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對無數生命苦難的深切同情。這種帶著人文關懷的政治哲學,是我在很多教科書中難以體會到的溫度。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先賢的私密對談,讓我對“中國傳統”這個宏大概念有瞭更具批判性和人性化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標簽化處理。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那種低調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隸書字體,乍一看,還以為是什麼清宮廷的秘檔呢。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比如扉頁上那幾頁泛黃的仿古宣紙質感,讓人在翻閱時,仿佛真的穿越迴瞭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親身感受先賢們的掙紮與思考。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舒服,字號適中,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裝訂工藝也相當紮實,即便是像我這種喜歡把書攤得很大很平的讀者,也不擔心書脊會輕易損壞。拿到手後,我先是繞著書架找瞭個最顯眼的位置供著,生怕磕著碰著,這可不是一般的“愛不釋手”,簡直是“珍之惜之”瞭。這本書的實體書價值,光憑這份用心製作的工藝,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作為一名對思想史有輕微潔癖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一個文本的“純粹性”和“版本可靠性”。市麵上關於這類經典的版本太多,魚龍混雜,注釋可能五花八門,很容易讓人迷失在各種解讀的迷霧中。而這本《明夷待訪錄》,似乎在盡可能地還原那個時代的聲音。它的注釋精準而剋製,沒有過多地用現代的術語去生硬套解古文,而是引導讀者迴歸文本本身去理解作者的語境和時代背景。這種尊重原著的態度,對於我們理解思想的演變軌跡至關重要。讀它,就像是在品一杯年代久遠的茶,初品微澀,但迴甘悠長,每一口都能品齣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知識分子內心深處最真實、最炙熱的期盼。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古典文獻情有獨鍾的人,總覺得隔著厚厚一層現代的濾鏡去看古代思想,總有些隔靴搔癢。而這本《明夷待訪錄》給我的感覺,卻像是直接被拉進瞭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親耳聆聽黃宗羲對世局的呐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讀時可能會讓人感到有些晦澀,畢竟是那個時代的文白夾雜,但一旦你沉下心來,抓住核心脈絡,那種直擊時弊的犀利和對未來圖景的渴望,簡直是噴薄而齣,讓人拍案叫絕。特彆是他論述君臣關係那幾章,那種對權力異化的深刻警惕,即便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振聾發聵。它不是那種溫吞水式的說教,而是帶著血性和火藥味的真知灼見,讀完後勁十足,讓人久久不能平靜,一直在思考,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是否真的已經擺脫瞭古人所擔憂的那些窠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