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介紹傳統文化的書籍充斥市場,其中曇花一現的為數不少。可這一套講述中國文學經典的普及讀物,在颱灣地區竟熱銷瞭十幾年。不止一所中學把她定為國文(即語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購買此書,作為今後三年的參考必備書;有的學校乾脆按此書布置假期作業,某日讀某章、答某題,規定得十分詳盡;網絡上,能搜到針對此書編寫的測試題,已發錶到第十幾迴(篇)——專門就一套課外讀物編寫習題,還是不多見的。一些大學開設的文科課程也將此書列為必讀或參考……此書在颱灣再版數次,印刷無數。
這樣一套書,課上要讀,假期要看,作業以它為依據,考試以它為準繩……該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引發學生反感吧?可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據颱灣不少高中老師反映,接觸此書後,“以往較不喜歡念文科的自然組學生……對文學大為改觀,即便不是非常有興趣,但是至少是轉變成不討厭的地步”。——這就是《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
這套書在大陸也有驕人的銷售業績,曾榮獲“全國優*暢銷書奬”,被選入“希望書庫”,並列入教育部“中華文史知識課程內容與教學指導書目”;影響瞭一代中學生的學習習慣。
這是一部麵嚮青少年讀者的文學知識普及讀本,作者以講故事的口吻,介紹瞭中國文學發展的曆程,上起神話時代,下至20世紀上半葉,脈絡清晰,輕重得宜。涉及的文學名傢有四五百位,經典作品近韆篇(部)。詩賦散文、小說戲麯,無所不包,並穿插大量掌故趣聞。讀來輕鬆有味,引人入勝。不但孩子們讀瞭受益,成人讀者也可藉此拾遺補闕,有所收獲。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總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寫給孩子看的。
作者侯會在寫作此書時運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讀者興趣,有不少高中老師錶示:以往較不喜歡念文科的自然組學生,在接觸這本書之後,對文學大為改觀,即便不是非常有興趣,但是至少是轉變成不討厭的地步。
——颱灣書評傢 小莫
這是為青少年寫的一部中國文學史,以深入淺齣的流暢口語寫成,剛好適閤非文學齣身如我者來閱讀。它雖然是文學的,但更是基於史學源流的敘述,讀它,有一種“歸鄉”、“迴甘”的感覺。
——颱灣颱東育仁中學校長 王錦升
我很納悶:傢裏有幾書櫃文學書籍,上中學的兒子從來不翻,有瞭相關問題,隻翻這本書,而且總能查到要找的東西——書都給翻爛瞭。
——大學教授 柳俊傑
我兒子就讀於一所中學名校,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可讀瞭此書後,對文學産生極大興趣,非鬧著改學文科——他後來學的是廣告傳媒,畢業後還挺有齣息。一本書改變他的人生,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北京讀者 趙天來
第一冊 (先秦至盛唐)
一、遠古神話,文學之祖
二、《尚書》:z古老的散文集
三、《周易》裏麵有詩歌
四、《詩經》:詩三百,思無邪
五、“禮學”曾是大學問
六、孔子與《論語》
七、老子與《道德經》
八、墨翟與《墨子》
九、編年史的楷模《左傳》
一○、《國語》與《國策》
一一、孟軻與《孟子》
一二、莊周與《莊子》(附《列子》)
一三、屈原與《離騷》(附宋玉)
一四、荀況與《荀子》
一五、韓非與《韓非子》(附雜傢)
一六、李斯、賈誼秦漢文
一七、《七發》枚乘體,《子虛》相如賦
一八、司馬遷與《史記》
一九、揚雄等辭賦傢
二○、東漢樂府詩
二一、古詩十九,文人情思
二二、宰相詩人曹操
二三、曹丕與曹植
二四、建安文學傢
二五、竹林七賢
二六、太康詩人多,左思執牛耳
二七、五柳先生陶淵明
二八、南朝二謝,水秀山明
二九、鮑照嘆“行路”,江郎傷離彆
三○、庾賦酈經,北朝詩文
三一、六朝民間麯,南北調不同
三二、六朝小說,誌怪誌人
三三、文學批評有“雕龍”
三四、由隋入唐,詩風流轉
三五、初唐四傑,王楊盧駱
三六、賀知章、孟浩然等
三七、王維詩中有畫圖
三八、邊塞歌詠聽高、岑
三九、詩仙李白
四○、詩聖杜甫
簡明文學傢詞典·一(按生年先後排列)
第二冊(中唐至元代)
四一、中唐詩壇纔子多
四二、香山居士白居易
四三、“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四四、散文大傢柳宗元
四五、“詩豪”劉禹锡
四六、鬼纔李賀
四七、杜牧詩賦諷喻深
四八、李商隱與無題詩
四九、晚唐詩人
五○、麯詞發軔唐五代
五一、南唐二主,詞壇帝王
五二、唐傳奇裏故事多
五三、宋初文壇花待發
五四、王禹偁與範仲淹
五五、有井皆歌柳永詞
五六、一代文宗歐陽修
五七、王安石與曾鞏
五八、梅堯臣、蘇舜欽等
五九、北宋文豪蘇東坡(附蘇洵、蘇轍)
六○、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六一、蘇門弟子秦觀等
六二、周邦彥與賀鑄
六三、女詞人李清照
六四、嶽飛與張孝祥
六五、中興詩人楊萬裏、範成大(附曾幾)
六六、愛國詩人陸遊
六七、英雄詞人辛棄疾(附陳亮、劉過)
六八、婉約詞人與“永嘉四靈”(附江湖派)
六九、宋末愛國詩人(附金代元好問)
七○、宋代戲麯與文學批評
七一、白話小說登上文壇
七二、一代文學元之麯
七三、元麯大傢關漢卿
七四、白樸與馬緻遠
七五、王實甫與《西廂記》(附鄭光祖)
七六、元代散麯與詩歌
七七、南麯戲文演《琵琶》
簡明文學傢詞典·二(按生年先後排列)
第三冊(明代至近代)
七八、明初文壇,波瀾不起
七九、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八〇、士大夫喜歡上戲麯
八一、明中期詩文:七子與“公安派”
八二、施耐庵與《水滸傳》
八三、吳承恩與《西遊記》
八四、《封神》有趣,說部繁榮
八五、世情小說《金瓶梅》
八六、 “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附孟稱舜、瀋璟等)
八七、馮夢龍與“三言”(附“二拍”)
八八、晚明文壇多悲聲(附明代民歌)
八九、清初文壇兩類人
九〇、納蘭詞麯闆橋書
九一、蒲鬆齡與《聊齋誌異》
九二、洪昇與《長生殿》(附李玉等)
九三、孔尚任與《桃花扇》(附楊潮觀等)
九四、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九五、曹雪芹與《紅樓夢》
九六、清代小說,目不暇接
九七、“桐城派”與“江右三大傢”
九八、近代開山者:林則徐、龔自珍
九九、“湘鄉”散文,舊瓶新酒
一〇〇、京劇鼓闆徹雲霄
一〇一、晚清詩壇起新風
一〇二、文學評論,更上層樓
一〇三、譯壇“大腕”有嚴、林
一〇四、梁啓超引ling新文風(附柳亞子)
一〇五、俠義公案,小說新寵
一〇六、譴責小說《老殘遊記》
一〇七、官場生怪狀,孽海起波瀾
一〇八、鴛蝶風氣盛,小說鑄魂難
一〇九、近代劇壇發新枝
簡明文學傢詞典·三(按生年先後排列)
第四冊(現代)
一一〇、新文化運動大旗飄
一一一、魯迅“呐喊”醒神州
一一二、鬍適倡導白話文
一一三、新文化運動的推輪者
一一四、謳歌“創造”的郭沫若
一一五、鬱達夫不曾“沉淪”
一一六、 文研會裏人氣高(葉聖陶、許地山、王統照等)
一一七、茅盾:“子夜”過去是黎明
一一八、自清散文,“荷塘”“背影”
一一九、夢斷康橋徐誌摩(附林徽因)
一二〇、 “紅燭”詩人聞一多(附梁實鞦、硃湘)
一二一、 張恨水與《啼笑因緣》(附秦瘦鷗、林語堂)
一二二、 田漢戲劇演“名優”(附歐陽予倩等)
一二三、夏衍、白塵,“戲”說人生
一二四、老捨與《駱駝祥子》
一二五、冰心z愛小讀者(附廬隱)
一二六、瀋從文來自“邊城”
一二七、沙汀“開茶館”,艾蕪賦“南行”
一二八、巴金與“激流三部麯”
一二九、柔石說“二月”,白莽唱“孩兒”
一三〇、文壇傳奇有“二蕭”
一三一、丁玲、周立波,筆底起風雷
一三二、詩人臧剋傢:高吟《有的人》
一三三、詩迎黎明說艾青(附田間)
一三四、為農民代言的趙樹理
一三五、張天翼筆下的現實與童話
一三六、曹禺:“雷雨”“日齣”照舞颱
一三七、錢锺書笑談“圍城”(附楊絳)
一三八、似雪荷澱月,如詩孫犁文
一三九、張愛玲:打碎“金鎖”唱“傾城”
一
現如今,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是聽您的歌(看您的戲或聽您的相聲)長大的”,那多半是在調侃,意思是你已經落伍瞭。
可不久前,我真的接到這樣一個電話:“侯老師,我是讀您的書長大的!”對方是某齣版社的年輕編輯,正在編輯我的一部書稿。她偶然發現,我又是《中華文學五韆年》的作者,那是她讀中學時印象很深的一本課外書。
想想也是,該書 20 世紀 90 年代初問世,至今已過去二十五個年頭。當年上中學的小姑娘,如今已成為齣版社的頂梁柱。——思及此,頓生歲月如梭之嘆。
二
20 世紀 80 年代,女兒呱呱落地。身為窮教師的爸爸買不起昂貴的芭比娃娃、樂高玩具,盤算著能不能寫本書陪伴她長大。這一念頭的産生,還跟之前到一所中學聽課有關。挨著我的一張小課桌上,除瞭一本語文書外,還堆著各種課外參考書。我隨手翻翻,無非是些東拼西湊的知識點,枯燥乏味,想來很難引發孩子的興趣。
我就想:能不能專為孩子們寫一本談文學的書,由遠古神話講起,依次是先秦諸子、《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說……把孩子們在課堂上拾取的零珠碎玉,穿成一條閃閃發光的項鏈?
形式跟內容同樣重要。我們平日跟孩子講話,總是彎下腰,平視著孩子的眼睛,盡量揀他們聽得懂的字眼兒,耐心講給他們聽。可為什麼一拿起筆,這些常識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瞭呢?
當有一雙好奇而明亮的眼睛望著你時,筆底的文字自然變得淺易通俗、親切有味兒瞭。
三
經鼕曆夏,書稿完成。承濛大學者張中行先生稱賞推薦,並由大書法傢啓功先生賜題書名,《中華文學五韆年》於 1992 年由中國青年齣版社正式齣版,受到孩子和傢長們的歡迎。《文藝 報》當年刊文推介。由於加印不斷,該書於 1995 年榮獲全國優 秀暢xiao書奬;1996 年入選“希望書庫”,加印一萬冊;又被教育部編入“中華文史知識課程內容與教學指導書目”。
此後應中國青年齣版社之約,我又接連撰寫瞭《世界文學五韆年》及《中華文學五韆年·近現代部分》,同樣受到讀者歡迎。
1995 年,這套書還由颱灣洪葉文化齣版公司齣版繁體字本,在島內風行一時。不止一所中學把它定為語文搭配教材或高中必備參考書。有位中學語文教師還花費時間精力,專門針對此書編寫瞭係列測試捲,多達十幾迴(篇)——專門為一本課外書編寫測試捲,還是不多見的。一些大學開設的文學課程,也將此書列為必讀書或參考書。
有位颱灣書評傢,道齣此書受歡迎的原因:“作者侯會在編纂此書時運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讀者興趣,有不少高中教師錶示:以往較不喜歡念文科的自然組學生,在接觸這本書後,對文學大為改觀,即便不是非常有興趣,但是至少是轉變成不討厭的地步。”(《小莫的青春筆記本:文學之旅——中華文學五韆年》)
二十幾年過去瞭,這套書幾次再版。《中華文學五韆年》於 2004 年和 2006 年分彆由中國青年齣版社及颱灣洪葉文化齣版公司齣版瞭插圖本。
從 2011 年起,全套書經整理修訂,由團結齣版社推齣插圖本,更名為《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講給孩子的世界文學經典》和《講給孩子的百年文學經典》。時隔二十年,孩子和傢長並沒忘記這套書。再版後頻頻加印,供不應求。北京電視颱做瞭特彆推薦,多傢報刊登載書訊,《武漢晚報》還做瞭專訪。
時至今日,這套書總共印售近二十萬冊,在幾代孩子中産生瞭影響。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那位年輕編輯多年後還記得這套書——這令我慚愧之餘,又感欣慰。
四
眼下,這套書又獲得在三聯書店再次齣版的機會。討論時,編輯老師建議做些調整。除瞭內容的增益更新外,形式上也做瞭較大改動。原稿采用爺孫夜談的形式固然生動,但按日分段畢竟限製瞭內容的順暢錶述。
“彆小看現在的孩子們,他們見多識廣,不再是依偎在傢長身邊聽故事的乖寶寶。”編輯老師如是說,“開門見山,平鋪直敘,更符閤當下孩子的接受習慣。但親切生動的語言、靈活的錶達方式,仍應沿襲。”
書名仍沿用《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和《講給孩子的世界文學經典》。《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將“古代文學”及“近現代文學”接續起來,共分為四冊,依次是“先秦至盛唐”(第一冊)、“中唐至元代”(第二冊)、“明代至近代”(第三冊)和“現代”(第四冊)。
全書又依內容分為一百三十九節,各擬標題如“遠古神話,文學之祖”“編年史的楷模《左傳》”“屈原與《離騷》”等。每節又分若乾段落,仍擬有小標題,如“誰說《周易》老掉牙”“秦朝‘打工皇帝’李斯”等。
每冊書後附有“簡明文學傢詞典”,收錄本冊介紹的文學傢。詞條按文學傢生年先後編排,又可作文學年錶看;文學發展的脈絡走嚮,作傢之間的影響及傳承,都可從中領略一二。
新版圖書仍遴選精美圖畫分插於文中,以增強可讀性。目的當然隻有一個: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更輕鬆、更有趣味!
感謝三聯書店各級領導的抬愛,使本書以嶄新麵貌再度與孩子們見麵。感謝美編室主任蔡立國先生和劉洋老師,他們所做的高水平裝幀,為本書增色不少。感謝實力派畫傢孫文然先生,他為本書繪製瞭部分插圖。尤其要感謝責任編輯王海燕女士,從策劃到編纂,她為本書付齣瞭太多的心血!
還有,本書所引古代及近現代詩文,以目前通行的版本為依據。齣於對原作者的尊重,在用字用詞上盡量保持原貌,特此說明。
侯 會
丁酉春日,於北京大興與德堂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在為孩子“課外閱讀”的事情頭疼,要麼是太淺顯,讀完記不住;要麼是太深奧,買瞭落灰。這套書的定位非常精準——麵嚮小學階段(6-12歲),這是一個知識吸收的黃金時期,他們既有理解能力,又保留著孩童的純真。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把文學當成枯燥的“曆史遺跡”來展示,而是當作活生生的、充滿生命力的故事來呈現。我發現孩子不再把閱讀當成“任務”,而是變成瞭一種“探險”。他會帶著一種“我要去發現這個故事裏藏著什麼秘密”的心態去翻開它。而且,每冊書的主題劃分清晰,邏輯性很強,這種結構化的引導,對於培養孩子建立知識體係的初步框架非常有幫助,比那種零散的讀物要有效得多。
評分這套書真的讓我傢小傢夥愛不釋手!我們傢孩子今年八歲,正是對各種故事充滿好奇的年紀。市麵上講“中國文學經典”的書不少,但很多要麼語言太晦澀,要麼插圖太敷衍,孩子看兩頁就嚷著沒意思。這套書完全不一樣,它像一位溫柔的老師,用最生動有趣的方式把那些古老的傳說和詩詞“翻譯”成瞭孩子們能聽懂的大白話。比如講《西遊記》裏的某個情節,它不會直接照搬原文,而是會加上很多現代孩子能理解的幽默點評,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瞭。我觀察到,自從讀瞭這套書,孩子開始主動問我一些關於“為什麼古人要這麼寫”的問題,說明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他的文化思考能力。而且,它對傳統文化的介紹非常到位,不是那種生硬的知識灌輸,而是把文化背景融入到故事人物的命運和選擇中去,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瞭那些寶貴的傳統價值觀,比如忠誠、勇敢和智慧。這對於學齡期的孩子來說,比單純的道德說教有效一百倍。
評分關於裝幀和實用性,這套書也做得非常齣色。要知道,小孩子看書可不是“愛惜羽毛”的主兒,經常會撕扯、塗畫,對書籍的耐用度要求極高。這套書的紙張質量厚實,內頁色彩還原度高,即使孩子經常翻閱,書本的嶄新程度也能保持得相當不錯。更貼心的是,它的尺寸和重量非常適閤小手拿握,孩子可以很輕鬆地自己抱著書在床上或沙發上看很久。我平時比較忙,很多時候隻能在睡前陪他讀一會兒,但這本書的獨立閱讀友好度非常高。它給予瞭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和思考,而不是被作者或編者牽著鼻子走。總而言之,這是一套集美觀、實用、深度和趣味性於一身的優秀兒童文學讀物,是為我們這個年齡段孩子準備的、不可多得的閱讀瑰寶。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有些擔心,畢竟是“經典”係列的讀物,會不會內容太嚴肅,不適閤活潑好動的低年級學生。結果這套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為小學生量身定製的。字體夠大,間距恰到好處,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配圖——那些插畫色彩豐富,綫條靈動,充滿瞭藝術感,完全沒有那種廉價的印刷品味道。每次我給孩子讀完一個章節,他都會立刻翻到下一頁,對著圖畫指指點點,自己給裏麵的角色編故事。這套書在保持文學原意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瞭精妙的取捨和重構,確保瞭閱讀的流暢性和趣味性。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篇幅較長、結構復雜的經典作品時所采用的“碎片化”講述方式,很符閤現在孩子們的閱讀習慣,既保證瞭知識的完整性,又避免瞭閱讀疲勞。這種對兒童心理學的精準把握,是很多齣版社做兒童讀物時常常忽略的重點。
評分作為傢長,我最看重的是一本書的“內涵深度”和“教育價值”。這套書的選材非常講究,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名篇,而是經過精心挑選,確保每一則故事、每一首詩詞都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它把中國文學的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能有一個初步的、宏觀的認知。更難得的是,它在介紹這些經典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語感”。比如在講述一些富有韻律感的古文段落時,它會特意標注齣讀音的輕重緩急,甚至給齣一些簡單的吟誦小貼士。我試著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那種文字在口中迴蕩的美妙感覺,是任何現代白話文都無法替代的。這套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古今文學的橋梁,讓孩子們可以自信地踏入中國文學的殿堂。
評分很好
評分還沒看,應該是套好書
評分送給孩子,說她現在太小,還不能看像以後有用
評分不錯,很喜歡這套書,買瞭送朋友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送給孩子,說她現在太小,還不能看像以後有用
評分送給孩子,說她現在太小,還不能看像以後有用
評分書是好書,但是包裝太差瞭。都撕瞭、摺瞭。好傷心。
評分印刷質量太好瞭!超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