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為瞭廣泛地適應復雜的經濟業務,條文中有一些原則性要求,在實施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職業判斷。有時,由於職業判斷的角度不同,對於同一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
,可能會存在不同理解。建立該機製,就監管理念與有關經濟業務的重大會計職業判斷進行商討,達成共識,有助於協調立場,共同服務好市場主體。
會計準則是政府規範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各成員單位履行職能,在各個時期對有關市場行為和經濟秩序進行監管時,可能會對會計準則提齣特定要求。會計上應當順時應勢,迅速做
齣反應。
企業會計委員會2017年就《企業會計準則·14號——收入》、《企業會計準則·16號——政府補助》、《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23號——
金融資産轉移》、《企業會計準則·24號——套期保值》、《企業會計準則·37號——金融工具列錶》進行瞭修訂頒布。2017年還增加瞭《企業會計準則解釋·9號》至,《企業會計準
則解釋·12號》。
《企業會計準則2018年版》包含瞭企業會計準則委員會·新頒布和修訂的42個企業會計準則,以及12個企業會計準則解釋。
目錄
企業會計準則目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4年修改)
企業會計準則·1號——存貨
企業會計準則·2號——長期股權投資(2014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3號——投資性房地産
企業會計準則·4號——固定資産
企業會計準則·5號——生物資産
企業會計準則·6號——無形資産
企業會計準則·7號——非貨幣性資産交換
企業會計準則·8號——資産減值
企業會計準則·9號——職工薪酬(2014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10號——企業年金基金
企業會計準則·11號——股份支付
企業會計準則·12號——債務重組
企業會計準則·13號——或有事項
企業會計準則·14號——收入(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15號——建造閤同
企業會計準則·16號——政府補助(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17號——藉款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18號——所得稅
企業會計準則·19號——外幣摺算
企業會計準則·20號——企業閤並
企業會計準則·21號——租賃
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23號——金融資産轉移(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24號——套期保值(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25號——原保險閤同
企業會計準則·26號——再保險閤同
企業會計準則·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企業會計準則·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企業會計準則·29號——資産負債錶日後事項
企業會計準則·30號——財務報錶列報(2014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31號——現金流量錶
企業會計準則·32號——中期財務報告
企業會計準則·33號——閤並財務報錶(2014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34號——每股收益
企業會計準則·35號——分部報告
企業會計準則·36號——關聯方披露
企業會計準則·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7年修訂)
企業會計準則·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39號——公允價值計量(2014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40號——閤營安排(2014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2014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産、處置組和
終止經營(2017年發布)
附錄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1號(2007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2號(2008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3號(2009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4號(2010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5號(2012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6號(2014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7號(2015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8號(2015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9號(2017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10號(2017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11號(2017年發布)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12號(2017年發布)
關於保險公司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有關過渡辦法的通知(2017年)
拿到這本《2018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指定用書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8年版》,我最先想到的是它是否能夠幫助我解決一些長期睏擾我的會計難題。比如,在進行長期資産減值測試時,如何更準確地識彆和計量減值損失,以及在編製現金流量錶時,如何更有效地處理與投資活動相關的項目。我一直覺得,會計準則的理解和應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業務實質的把握,以及對財務風險的預判。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工具或方法,能夠幫助我提升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當我開始閱讀其中關於資産負債錶和利潤錶部分的內容時,我發現它更多的是對準則條文的梳理和解釋,對於如何將這些準則有效地應用於復雜的財務報錶編製過程中,例如,如何更精準地進行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如何閤理地進行會計估計的變更,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財務風險披露,我感覺這部分內容可以更加豐富。我渴望看到一些具體的賬務處理流程、報錶編製的模闆,甚至是與其他科目之間的關聯分析,這樣纔能夠真正幫助我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係統梳理和查漏補缺的契機。我一直認為,會計準則的學習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不斷更新和深化的過程。尤其是隨著企業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很多時候,僅僅理解準則條文本身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應用場景。因此,我希望這本《2018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指定用書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8年版》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解讀,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以及“在什麼情況下”纔需要應用。我比較關心的是,對於一些容易引起會計政策選擇差異的科目,比如固定資産的摺舊方法、無形資産的攤銷年限等,書中是否有提供一些衡量和選擇的標準,或者是一些不同選擇帶來的財務影響的分析。此外,在閤並報錶層麵,如何處理不同子公司之間的交易,以及如何進行股權收購和處置的會計處理,都是我一直希望能夠深入學習和理解的重點。目前看來,這本書更多的是在介紹和解釋基本的準則內容,對於我這種希望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應對復雜業務挑戰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實操指導,來幫助我真正地將知識內化並應用於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當下會計領域信息更新的一大貢獻,尤其是在2018年這個節點,準則的調整和完善是必然的。我拿到這本《2018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指定用書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8年版》後,最先吸引我的是其“應用指南”的副標題,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法規的堆砌,更是對實務操作的有力補充。我個人在處理一些復雜的金融資産減值問題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與準則條文錶述不完全一緻的情況,或者說,準則的錶述比較原則性,而實際業務韆變萬化,如何將原則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我一直覺得很頭疼。因此,我寄予厚望於這本書中的“應用指南”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披露要求,甚至是一些財務報錶附注的範例,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最新的會計準則。我迫切想看到的是,針對那些在實務中經常引發爭議的科目,比如與長期股權投資相關的公允價值計量,或者收入確認的時點判斷,是否有更詳盡的講解和指導。雖然目前我還未深入研讀,但從目錄和整體框架來看,這本書的齣發點是好的,它試圖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鴻溝。不過,我個人更傾嚮於那些能夠用圖錶、流程圖來清晰地展示復雜概念的書籍,或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來佐證理論的適用性。
評分拿到這本《2018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指定用書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8年版》的時候,我以為終於找到瞭我急需的、能為我指點迷津的“寶典”。畢竟,在當下這個會計準則日新月異的時代,及時掌握最新的規定和應用技巧,對於我們這些在實務一綫摸爬滾打的會計人員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瞭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厚重而嚴謹的封麵,仿佛預示著裏麵蘊含著無數寶貴的知識。我仔細地閱讀瞭目錄,希望能快速找到我最關心的幾個部分,比如新的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租賃的最新變化,以及一些在閤並報錶中容易遇到的疑難雜癥。然而,當我開始深入閱讀第一章時,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與我的預期有些偏差。它更像是一本理論框架的介紹,對於具體的實操案例和常見問題的解析,我的感覺是相對比較欠缺的。當然,理論是基礎,這一點我完全理解,但作為一個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我更渴望看到那些能夠指導我如何一步步操作、如何規避潛在風險的詳細解析。尤其是對於那些邊界模糊、判斷空間較大的準則條文,我期待能有更具象化的解釋和不同情境下的應用示例。目前看來,這本書更適閤作為初學者建立起一個宏觀的知識體係,對於我這種已經有一定基礎、希望解決具體難題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配閤其他更側重應用的書籍來閱讀。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財務從業者,我深知會計準則的更新換代對於企業財務報告質量的重要性。這本《2018企業會計準則培訓指定用書 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18年版》的齣現,讓我對梳理和更新知識體係有瞭新的期待。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對於一些新興業務和交易的處理方式,例如,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虛擬商品、平颱經濟等帶來的新型交易如何納入到現有的會計框架中,以及相關的風險提示。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收入確認和金融工具的部分,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啓迪我思考的案例,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我突破現有思維定式的分析。然而,我感覺到,這本書在對某些前沿性、創新性業務的探討上,顯得相對保守,更多的是對現有準則的解釋和應用,而對於那些尚未被明確納入準則體係,但在實踐中已經普遍存在的業務,則缺乏深入的討論和前瞻性的指引。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如何做”,更希望能夠有一些“為什麼這麼做”的邏輯和“未來可能如何發展”的思考,這樣纔能真正提升我們對會計準則的理解深度和應用水平,並能更有效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