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 |
| 作者 | 汪大海,何立軍,甄磊著 |
| 定價 | 29.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5701337 |
| 齣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數 | 157000 |
| 頁碼 | 198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內容簡介 | |
300多年來世界究竟有哪些重大金融危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這些重大金融危機的發生?為何每次金融危機都使受害國麵臨著衝擊和睏境?誰又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和有關組織又是怎樣應對和博弈的?這些問題本書通過深刻透視、解析,都有詳盡的解答。 |
| 作者簡介 | |
| 汪大海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這個書名,宛如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勾起瞭我對經濟發展中那些“暗礁”的好奇心。金融危機,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經濟數據上的波動,更是人類欲望、貪婪、恐慌以及製度性弱點交織作用下的復雜産物。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從浩瀚的曆史中精選齣這“14次”的?它們是否代錶瞭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典型危機?我更關心的是,書中是否能夠深入剖析每一次危機爆發的具體路徑——從最初的信號捕捉,到風險的纍積,再到最終的爆發,以及危機過後如何“止血”與“重建”。是否能看到那些曾經被譽為“奇跡”的經濟繁榮,是如何在瞬間化為泡影?又是哪些製度性的設計,或者說是疏忽,為危機的産生埋下瞭伏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解剖學”式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像醫生一樣,去診斷每一次金融危機的“病因”,並從中學習如何預防下一次的“病情”復發,從而對我們所處的金融世界有更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如同一個時代的棱鏡,摺射齣資本主義世界跌宕起伏的曆史進程。我之所以對金融危機這個話題如此著迷,或許是因為它不僅僅是經濟學上的冷冰冰的數字和理論,更是無數個體命運的交織與改變。讀這本書,我期待能夠深入探究每一次危機爆發的根源,那些被隱藏在繁榮錶象下的暗流湧動,以及危機過後,世界經濟格局如何被重塑。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挑選這“14次”重大危機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係,或者說,它們是否勾勒齣瞭一條清晰的、不斷演變的金融風險軌跡?是1929年的大蕭條,還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亦或是更早期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每一次危機,背後都可能蘊藏著深刻的社會學和政治學意義,不僅僅是金融體係的崩潰,更是權力結構的調整,社會思潮的變遷。我希望書中能有足夠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具體的事件是如何一步步走嚮失控,那些決策者們當時的心態又是怎樣的,是貪婪,是無知,還是某種製度性的缺陷?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周期”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風暴。
評分讀到《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聯想到瞭許多驚心動魄的金融事件。從曆史上那些著名的泡沫破裂,到近現代的全球性金融動蕩,每一次危機都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席捲瞭無數個人和企業,也深刻地改變瞭世界經濟的走嚮。這本書的作者是汪大海、何立軍、甄磊,由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齣版,這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和深度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這14次危機各自的獨特性,同時也能找齣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共性。例如,是否每一次危機都始於某個特定的金融創新或監管漏洞?在危機爆發後,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是如何應對的?這些應對措施又産生瞭怎樣的長期影響?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現危機對普通民眾生活帶來的真實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瞭解這些曆史上的教訓,無疑是規避未來風險、做齣更明智決策的重要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這標題本身就充滿瞭一種宏大敘事感,仿佛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審視人類經濟史上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我一直對曆史的“意外”和“必然”之處充滿好奇,而金融危機無疑是其中最能體現這兩點的領域。我想瞭解,在這些看似偶然爆發的危機背後,是否存在著一些反復齣現的模式和規律?作者們是如何將這14次危機進行篩選和梳理的?它們是隨機選取,還是具有某種代錶性和啓示性?我尤其希望能看到,在對每一次危機的“透視”中,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其發生的“前奏”,那些在繁榮時期被忽視的信號,以及“高潮”時的恐慌蔓延,還有“餘波”中的痛苦調整。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孕育瞭這些危機?是監管的缺失,是過度投機,還是全球化帶來的不可控風險?這本書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想要去理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或許,這也正是我們應對當下復雜經濟形勢的關鍵所在。
評分讀到《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機透視》的書名,我內心湧現齣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金融危機,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般的震撼力,它像一個周期性的“暗物質”,總是在不經意間攪動著全球經濟的平靜。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篩選齣這“14次”足以載入史冊的金融重創的?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係,抑或是各自獨立的、具有警示意義的案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份詳盡的“危機報告”,不僅僅是對事件本身的陳述,更重要的是對其“病理”的深入分析。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經濟土壤,孕育瞭這些危機?是金融工具的創新失控,是監管的滯後,還是人性中難以抑製的貪婪與恐懼?我想瞭解,在每一次危機爆發時,那些身處漩渦中心的決策者們,他們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以及危機過後,世界經濟秩序是如何被重新劃分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種探索人類經濟發展規律、理解風險本質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