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炮製傳統技術
定價:198元
作者:曹暉,吳玢,王孝濤 編著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3215268
字數:318000
頁碼:31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中藥炮製技術”雖為guojia級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但受“口傳心授”傳承模式的影響,一直以來都頗感神秘。本書由首批中醫藥guojia級非遺代錶性傳承人王孝濤研究員及其弟子,從國內外圖書館保存的多部古代本草著作中精心挑選齣380佘幅具有代錶性的炮製彩繪圖譜,配以名稱、齣處、炮製方法等說明文字,詳細介紹瞭古代中藥炮製技術,填補瞭國內外中藥傳統炮製技藝圖典的空白。本書不但適宜國內外中醫藥學者、企業人士參考,也適閤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閱讀,實為欣賞與鑒賞的上乘之作。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更新中................
作者介紹
曹暉,第二屆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傢(王孝濤)學術經驗繼承人(2000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奬。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guojia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製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專傢組副組長,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編輯推薦
從多部館藏本草善本中精心輯選,380餘幅中藥炮製古圖原味呈現。
目錄
總 論
章 中藥傳統炮製技術的傳承和創新
第二章 中藥炮製相關古籍簡介
◎節 炮製專著
◎第二節 本草古籍
◎第三節 醫方古籍
第三章 中國古代製藥(炮製)工藝圖選
各論
第四章 水部
◎節 天水分部
雨水類
雪水類
◎第二節 地水分部
井水類
泉水類
花水類
第五章 土部
東壁土
梁上塵
……
參考文獻
我必須承認,我過去對中藥炮製的瞭解非常有限,可能隻停留在“把藥材烘乾碾碎”的初級印象。但這本書徹底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細緻的微觀世界。尤其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在同一種藥材炮製上的差異性對比,展現齣瞭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特色。比如,描述到某幾種常用飲片的炮製差異時,圖示中的顔色、顆粒大小的微小變化,都體現瞭匠人們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這種對比非常具有啓發性,讓我開始思考,原來中藥的“道地藥材”概念,不僅在於産地,更在於其後續的“道地炮製”。這種對“道”的追求,滲透在每一個環節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這些原本隻存在於專業圈子內部的秘密和技巧,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卻又不失權威性的方式呈現瞭齣來,極大地降低瞭普通人瞭解和接觸這一精深技藝的門檻。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用紙質量也體現瞭對內容本身的尊重。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實感,這與書中承載的那些古老、厚重的技藝相得益彰。我翻閱瞭一些關於“特殊炮製法”的部分,比如涉及到礦物類藥材的“煆燒”和“煆淬”,那些圖解非常直觀地展現瞭材料在高溫處理後的質地變化,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熱烈的氣息。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不僅僅停留在“怎麼做”,還在探索“為什麼這麼做”。在某些關鍵步驟的旁邊,總會穿插一些簡短的文字說明,解釋這種炮製方式對於提升藥效、降低毒性或改變藥性的原理。這種由錶及裏的探討,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深度。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傳統經驗和現代科學的視角,讓讀者在欣賞傳統工藝之美的同時,也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支撐。這對於我們重新審視和推廣傳統中醫藥體係,是非常有力的佐證。
評分老實說,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充滿晦澀難懂的術語。畢竟,中藥炮製本身就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既涉及化學變化,又關乎曆史傳承。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編排邏輯清晰得令人贊嘆,更重要的是,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做到瞭極佳的普及性。那些精美的插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我特彆喜歡其中對“蒸、煮、炙、煆”等核心技法的分步解析,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人,也能通過圖文並茂的對照,迅速建立起正確的概念框架。圖注部分用詞精煉,沒有過多的冗餘,直擊要害。這讓我意識到,好的技藝展示,圖勝於文,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人來說,能夠有一本如此清晰、直觀、且能沉下心來細讀的實體書,簡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它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書,而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學”手藝。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的“尋寶地圖”,對於任何一個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醫藥領域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份無可替代的珍寶。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來細細品味,那種感覺就像是無意中翻開瞭一本塵封已久的古籍,卻發現裏麵的內容比想象中更加鮮活、更具操作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每一種炮製方法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尊重和敬畏。這不是簡單的文字羅述,而是將韆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經驗和智慧,用現代的、清晰的圖示進行瞭完美的轉譯。比如,對於一些看似簡單的“炒”製過程,書中不僅展示瞭火候的細微變化,還通過對比圖展示瞭不同階段藥材形態的微妙差異,讓人真切體會到“火候”在傳統中藥裏的哲學意義。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記錄,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領略到炮製過程中那種“毫厘之差,天地之彆”的精妙。我甚至開始想象,在古代那些簡陋的作坊裏,那些老藥師是如何憑藉著手感和經驗,完成這些看似神奇的轉化過程的。這本書不僅僅是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匠人精神的史詩,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被深深地觸動。
評分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排版疏密有緻,色彩的運用非常考究,既要突齣藥材的本色,又要清晰地標識齣炮製過程中的變化。我尤其注意到瞭那些手工繪製或精修的細節圖,它們精準地捕捉瞭藥材在熱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的瞬間,那些焦斑的分布、縴維的斷裂,都處理得極具錶現力。翻閱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審美享受,它將枯燥的工藝流程變得富有詩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的書籍,更是一部關於“時間、火候與材料”的哲學探討。它讓人感受到,真正的傳統技藝,是與自然規律的和諧共處,是對原材料最大的尊重。讀完之後,我感到對傳統文化多瞭一份敬意和親近感,它讓我看到,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依然有這樣一群人,默默守護著這份需要耐心和專注纔能傳承的寶貴技藝。這本書,無疑是現代人瞭解和傳承這些“隱形非遺”的絕佳入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