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與權利配置:個人信息自決權的反思和齣路》引用瞭大量的文獻,詳盡分析瞭國外個人信息保護理論尤其是個人信息自決權的發展曆程。從實際生活齣發,提齣應係統反思個人信息自決權的實踐睏境和理論不足。在對權利群的論證中,澄清瞭個人信息保護不同權利基礎的邊界,對於具體權利界定也提齣瞭較有創新性的觀點。
劉金瑞,男,1987年10月生,山東沂南人,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法學院、網絡安全應用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2.9-2013.8),研究領域為網絡法、信息法、民法。現任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主持或參與互聯網治理、大數據立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食品安全法治、黨內法規製度等方麵數項*課題的研究工作。曾在《環球法律評論》、《東方法學》、《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期刊雜誌上發錶論文多篇。
*章 網絡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挑戰 ……………………………1
*節 網絡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麵臨的挑戰 …………………………1
一、個人信息保護麵臨的挑戰 ………………………………………2
二、對個人信息概念的界定 …………………………………………7
*節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研究的現狀 ………………………………11
一、介紹性文章和著述 ………………………………………………11
二、觀點性文章和著述 ………………………………………………13
第三節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和司法 ……………………………17
一、大陸地區 …………………………………………………………17
二、港澳颱地區 ………………………………………………………26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視角和結構脈絡 …………………………………30
一、本書的研究方法和視角 …………………………………………30
二、本書的研究結構和脈絡 …………………………………………31
*章 個人信息自主控製的曆史與現實睏境 ……………………33
*節 個人信息自主控製模式的簡史 ………………………………33
一、源起和早期發展 …………………………………………………33
二、變化和近期進展 …………………………………………………42
*節 個人信息自主控製的現實睏境 ………………………………50
一、理論與現實的悖論 ………………………………………………51
二、臆想的選擇和同意 ………………………………………………57
本章小結:看上去很美 …………………………………………………62
第三章 個人信息自主控製的理論反思 ……………………………66
*節 德國個人信息自決權理論及反思 ……………………………67
一、德國憲法法院人口普查案判決 …………………………………67
二、反思德國個人信息自決權理論 …………………………………74
*節 美國*法院的信息隱私權理論 ……………………………85
一、*法院的信息隱私權判決 ……………………………………85
二、美國信息隱私權判決的評論 ……………………………………95
本章小結:糾結的法官 ………………………………………………102
第四章 個人信息領域區分及權利配置 …………………………108
*節 個人信息之上的利益 ………………………………………109
一、個人信息之上的人格利益 ……………………………………109
二、個人信息的商業化價值 ………………………………………114
三、個人信息社會公共利益 ………………………………………118
*節 個人信息的領域區分 ………………………………………125
一、反思德國的領域理論 …………………………………………125
二、個人信息的領域區分 …………………………………………132
第三節 個人信息權利配置理論 ……………………………………137
一、信息權利客體利益說 …………………………………………137
二、個人信息的確權規則 …………………………………………142
本章小結:權利的界碑 ………………………………………………146
第五章 個人私密信息與隱私權的重構 …………………………150
*節 反對信息自決的隱私觀 ……………………………………150
一、個人信息自決的隱私觀 ………………………………………150
二、反對信息自決的隱私觀 ………………………………………154
*節 個人私密信息和隱私權 ……………………………………157
一、隱私保護的目的和價值 ………………………………………157
二、個人私密信息和隱私權 ………………………………………165
本章小結:狹義的信息隱私觀 ………………………………………174
第六章 個人特徵信息與財産權的構造 …………………………177
*節 對人格權商品化理論的反思 ………………………………177
一、公開權和人格權商品化 ………………………………………178
二、反思人格權商品化理論 ………………………………………184
*節 個人信息財産利益獨立性證成 ……………………………189
一、財産利益予以獨立保護的必要性 ……………………………189
二、勞動價值理論以及不當得利理論 ……………………………190
三、經濟激勵理論和消費者保護理論 ……………………………191
四、對證成理論的完善及批駁之迴應 ……………………………193
第三節 個人信息財産利益的權利構造 ……………………………196
一、財産利益的獨立性保護 ………………………………………196
二、反思個人信息泛財産化 ………………………………………198
三、財産利益的損害賠償 …………………………………………202
本章小結:雙重權利構造 ……………………………………………205
第七章 個人信息保護與人的自由權利 …………………………209
*節 個人聯絡信息與生活安寜權 ………………………………210
一、既有權利保護觀點的缺陷 ……………………………………211
二、生活安寜權應為權利基礎 ……………………………………216
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嚴謹得如同精密的儀器,每一部分的展開都層層遞進,引人入勝。作者在開篇就拋齣瞭核心問題,然後循序漸進地梳理瞭個人信息自決權的理論淵源,包括其在不同法域下的發展脈絡和不同學派的觀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既有理論的簡單復述,而是大膽地對其進行瞭批判性反思,指齣瞭在現實應用中存在的模糊地帶和潛在的睏境。這種敢於質疑和探索的精神,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高的期待。我特彆關注作者在“反思”部分是如何解構現有理論的,以及在“齣路”部分,他提齣的那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實踐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是相當考究,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沉穩的學術氣息。當拿到手裏時,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又略帶些許磨砂感,翻閱起來不會有廉價的滑膩感,而是帶著一種閱讀的儀式感。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書頁邊緣的處理也非常精細,沒有毛邊,也沒有明顯的膠裝痕跡,這細節之處更能體現齣齣版社的專業和用心。當然,一本好書不僅在於它的外在,更在於其內在的知識深度。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其中的內容,去探索“個人信息與權利配置”這個話題,特彆是書中對“個人信息自決權”的反思和探索,這無疑是一個當下社會非常熱門且亟待深入探討的議題。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作者在梳理個人信息自決權的曆史演變時, references 瞭大量國內外經典文獻和前沿研究,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具體案例時的那種細緻入微的筆觸,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生動的現實情境相結閤,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鮮活起來。他在探討“齣路”時提齣的那些“構建性”的建議,比如關於數據所有權、數據使用權等方麵的設想,都讓我耳目一新,也引發瞭我對未來法律製度走嚮的深入思考。
評分我一直對信息時代下個人隱私的邊界感到睏惑,尤其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個人信息似乎無處不在,而“被告知”和“被同意”的背後,我們真正的“自決”程度究竟有多少?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思考的方嚮。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在技術發展與個體權利之間存在的張力,並給齣切實可行的法律和技術層麵的應對策略。我希望作者能從不同視角齣發,例如從技術倫理、社會治理、個體賦權等方麵,來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個人信息保護體係。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引發我們對自身權利的深刻反思。我們常常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忽略瞭個人信息被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潛在風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審視這個問題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個人信息自決權”的重要性,以及在現實中它可能麵臨的挑戰。作者在最後提齣的關於個人信息權利配置的建議,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前瞻性,也對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信息權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非常贊賞作者在本書中展現齣的那種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學術視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