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 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 | ||
| 定价 | 199.00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0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英)朱丽,于海江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60095592 | |
《英汉词典》的词条结构
《汉英词典》的词条结构
英语音标及其读音
汉语拼音及其发音方法
英语、汉语语用信息框一览表
《英汉词典》正文
英语不规则动词表
信函范例
打电话
短信息中的缩略语
电子邮件和互联网
英国历史年代简表
美国历史年代简表
英国各郡名称
美国各州名称
英美节日及假期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文化事件年表
中国各民族
中国节日及假期
中国百家姓
属称谓
汉语量词
音节表
部shou检字表
《汉英词典》正文
本词典英汉部分共收录词目65,000条,汉英部分收录词目80,000余条,覆盖面广,查得率高。此外,本词典力争与时俱进,收录了数千条*新涌现的科技、人文社科等领域的新词,同时还提供大量典型例证,其中英汉部分的例证及语法结构近80,000条,汉英部分的例证70,000余条。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士,我深知词典的“双向”功能是否均衡,是衡量其专业水准的试金石。很多英汉词典在英译汉时表现出色,但一到汉译英就显得捉襟见肘,给出的中文释义对应的英文单词选择面窄,或者不够精准到位。但这部作品在汉译英的部分,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深度和广度。它对于一个中文词汇的不同细微差别,能够提供多组英文对应词,并且清晰地标注了这些英文词在正式度、情感色彩和适用语域上的区别。举个例子,表示“理解”的词汇,它能区分出“comprehend”、“grasp”、“apprehend”和“see the point”在语境上的微妙差异,并给出清晰的例句佐证。这种对翻译难点的精准把握和细致入微的区分,极大地降低了翻译过程中“信、达、雅”难以兼顾的风险,真正做到了为专业人士服务,让我在面对复杂文本时,信心倍增。
评分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便携性和耐用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虽然它内容量庞大,分量不轻,但它的装订工艺非常扎实,即便是高频率地在不同书桌间携带,或者在图书馆里反复翻阅,书脊和内页都保持得很好,没有出现松散或掉页的现象,这对于需要长期依赖一本书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笔长期的投资。此外,查找效率也是一个关键。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首字母查询、部首查询,还是特定语境的快速定位,反应速度都非常快。我甚至发现它在特定词条下,还附带了该词汇在不同时期使用频率的微小提示,这种大数据层面的信息融入,虽然不显眼,但却体现了编者对语言动态的深刻洞察。总而言之,这是一次远超预期的购买体验,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词汇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系统、严谨的学习方法的同步提升。
评分我之前用过好几本号称“权威”的英汉词典,但总感觉在一些地道的表达和最新的网络热词上总有些力不从心,查了半天也找不到那种“感觉”。然而,这本词典在收录新词和俚语方面的表现,让我大为惊艳。它明显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很多我以为只有在最新的英美剧里才能听到的口语化表达,竟然都能在这里找到准确的汉语音译和语境解释。比如,某些表示赞许或否定的新潮用法,它不仅仅给出了直译,还加入了“口语中常用”或者“特定圈层流行”的标注,这对于我理解当下的文化语境至关重要。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策略,极大地提升了词典的实用价值,让我感觉手中的不再是一本静态的工具书,而是一个鲜活的语言数据库。对于需要紧密关注英语世界动态的译者和深度学习者而言,这种“活的”词汇收录模式,绝对是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词典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分量十足。内页纸张质量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查阅资料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布局上,横向和纵向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个词条都显得井井有条,查找起来丝毫不拖沓。特别是那种复杂的、包含多重义项的词汇,编者运用了小号字体和不同的符号来区分释义的侧重和语境,清晰度极高,即便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到最需要的那个意思。而且,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为了塞入更多内容就让版面显得拥挤不堪,这本词典显然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效率。我尤其欣赏它在例句上的精选,那些句子既贴合现代英语的使用习惯,又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查一个单词,而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语言沉浸。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打磨上的匠心独运,这绝对是桌面常备的良心之作,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这类工具书的“工具性”——它是否能有效帮助我攻克考试难关。特别是针对那些要求极高的资格考试,词典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上限。这本词典的编纂逻辑,似乎就是围绕着提高语言的“精确控制力”展开的。它不仅收录了大量基础词汇,更在科技、法律、金融等专业领域的术语解释上做了大量的细化工作,确保我们在专业翻译时不至于出现低级错误。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某些容易混淆的同义词对比中,它还加入了“易混淆词辨析”的栏目,这在考场上能直接避免因概念模糊而失分。这种带有明确的应试导向和专业深度的设计,让它超越了一本普通查阅工具的范畴,成为了我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库”,每当遇到拿不准的表达,翻阅此书总能找到最坚实可靠的支撑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