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书 名 | 机械基础(机械类)第二版 | ||
外文书名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 者 | 李世维 | 原作者 |
|
出版时间 | 2013.09 | I S B N | 9787040198102 |
套装书 | 否 | 引进版 | 否 |
装 帧 | 平装 | 版 次 | 2 |
字 数 | 280 (千字) | 配套资源 | |
页 数 | 180 | 开 本 | 16开 |
丛书系列 |
| ||
重点项目 |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
获奖信息 |
| ||
编辑推荐 |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本书的修订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课程改革成果和相关新技术、新国标等进行的。 | |||
作者简介 | |||
| |||
目 录 | |||
绪论 | |||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国规教材”四个字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比较枯燥。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尤其是看到关于金属材料的那个章节,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一直对金属的各种性能参数感到困惑,比如什么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等等,这些词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听到,但总觉得一知半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参数,而是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表现,来解释这些宏观性能的由来。比如,它会详细介绍碳含量对钢的硬度和强度的影响,不同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材料性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在实际零件的设计和使用中体现出来。我以前在车间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钢材,但总是分不清它们的具体用途和优缺点,现在有了这本书,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某种钢材适合做刀具,另一种又适合做承受高负荷的轴。而且,书中关于连接件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过去只是机械地记忆它们的结构和计算公式,现在我才明白,选择哪种连接方式,背后蕴含着对受力情况、装配方便性、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机械零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已经毕业多年,但在工作之余对机械理论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在职人员。时隔多年再次接触系统的机械基础知识,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帮助我重新梳理和加深理解的书。《机械基础(第2版)》给了我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空洞的理论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解释齿轮传动时,作者会用“如同两个不同大小的轮子相互咬合,转动的快慢由轮子的大小决定”这样直观的方式来引导读者理解。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比如,在讲解轴的设计时,它会从受力分析、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多个角度来综合考虑,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零件,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段落清晰,重点突出,即使是篇幅较长的章节,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疲惫。我还会时不时地回顾书中关于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部分,这部分内容对我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机械装置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机械基础读物。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机械基础(第2版)》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的,毕竟是中职教材,通常会比较偏向应试。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践导向”和“问题解决”能力。它没有回避现实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而是将这些实际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解金属疲劳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疲劳曲线,而是结合了飞机机翼、桥梁等实际结构在长期受力下发生断裂的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材料疲劳的危险性。这种“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贴合实际,很多题目都涉及到实际生产中的场景,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我特别喜欢关于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那部分内容,讲解得非常清晰,而且图文并茂,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机械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和零部件,它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我通过这本书,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更培养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机械工程的热情。
评分作为一名初次接触机械领域的学生,我之前对“机械基础”这个概念感到非常模糊,以为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公式和零件名称。然而,这本《机械基础(第2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不是零散地介绍各个机械概念,而是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机械运动原理,到各种零件的功能和结构,再到它们的组合与应用,每一个章节都承上启下,逻辑严密。比如,在介绍完基本的运动副和自由度之后,作者李世维老师就能很自然地引出各种机械的运动分析,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润滑和磨损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润滑油的作用,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润滑的必要性和选择,以及磨损的产生机理和防止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从事设备维护工作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我以前以为润滑油就是“越多越好”,现在才明白,过量润滑同样会导致问题。而且,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虽然我可能还没有在实际中遇到过,但通过书中的描述,我能很容易地想象出问题发生的场景,并理解解决思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排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我是一名在机械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一线工人,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有一层隔阂。这次偶然翻开这本《机械基础(第2版)》,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李世维老师的讲解,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循循善诱地把那些看似高深的机械原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尤其喜欢书里对每一个概念的引入和发展,不是直接给出一个定义,而是从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比如在讲到轴承的选型和失效分析时,他会结合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故障案例,分析原因,然后才能让人恍然大悟。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且,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示,都非常精细,与文字内容完美结合,甚至有些图示比我实际看到的机械结构还要清晰明了。当我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机械零件结构时,翻开书里的相关章节,总能找到准确的图来佐证我的理解,或者纠正我错误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中职学生和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的一剂强心针。我还会继续深入研读,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宝贵的知识,为我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