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保护代码
主要内容:
目前国内还少有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几部分整合考量的学前儿童教育图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空白。而事实上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完整的科学核心经验应该包括: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与技术、数学这五个块面,或者说他们的科学知识就是这几部分有机整合的统一体,任何一项都不能偏废。
该书用活动案例的方式展示了不同STEM的教育方式,并清晰地总结了各个活动所涉及的科学核心经验,内容深刻、可读性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帮助教师将活动与已有的教学经验联系起来,不断推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它包括以下七个基本部分:1.STEM教育概述;2.STEM学习中心;3.课堂里的STEM;4.户外的STEM;5.项目课程中的STEM;6.快捷的STEM活动;7.实地考察中的STEM。
读者对象:
幼儿园一线教师及其他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人员,特别是对STEM教育有兴趣的人员。
本书特色:
该书用活动案例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场域下STEM的教育方式,基本涵盖了现今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各种形式。具体到每个活动而言,作者仔细而又周到地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描述,事无巨糜。例如在哪里可以买到相关材料,如何准备材料经济实用,如何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的废旧材料等等。除此之外,作者还清晰地总结了各个活动所涉及的STEM核心经验,内容准确深刻、可读性强。值得一提的是,基本每个活动后都附有帮助教师促进儿童思维的提问和点评方式,这些问题和点评切中活动要害,用语精当,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示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帮助教师将活动与已有的教学经验联系起来,激发教师反思,不断推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这本书对于读者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实践层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以实施或借鉴的活动;二是从思维方式层面为初次接触STEM教育的读者提供了全面而生动的启蒙,有助于读者形成STEM意识。
作为一名长期在幼教一线工作的老师,我深知教材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这本书在这两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排版布局非常友好,图文并茂,很多示例图片的质量很高,能直观地展示活动现场的氛围和孩子们的投入程度。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给出了“做什么”,还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被巧妙地融入到活动解析中,使得教师在执行任务时,心中有数,行动有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过程性评价”的部分,它强调记录和观察孩子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看最终成品是否符合标准。这种对过程的珍视,极大地解放了教师,让我们能更自然、更真实地介入到孩子的学习情境中去,成为引导者而非评判者。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我们对早期STEM教育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评分坦率地说,很多专业书籍读起来总是让人觉得有些“高冷”,生怕自己领会不到其深层含义。然而,这本《早期STEM教学》却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专业理论与幼儿园日常实践的桥梁,语言平实而精准,没有丝毫故作高深的痕迹。它对如何激发低龄儿童的工程思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将复杂的工程设计流程,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和操作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例如三岁与五岁)的活动难度适配和目标设定都有清晰的界限划分,这对于我们规划学期课程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让你感觉到,即使你不是STEM领域的专家,也能凭借这份详尽的指南,自信满满地带领孩子们踏上探究之旅。它散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优质的STEM启蒙,不是少数天才儿童的专利,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化、趣味化的课程设计,惠及每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普遍权利。这本书,是送给所有致力于培养未来思考者的幼教工作者的宝贵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活泼又严谨的气息,色彩搭配既吸引眼球又不失专业感,让人立刻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原本以为这种主题的教材会枯燥乏味,充满了理论术语,但翻开第一页就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它不像那种老生常谈的教学指南,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在跟你耳语,分享着如何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孩子们日常的游戏和探索中去。书中那些活动的描述,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仿佛能看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眼睛里闪烁着探索的光芒。尤其是对材料选择和环境创设的建议,非常实用,完全可以落地执行,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空谈。它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让教育的本质回归到激发孩子天性好奇心的初衷。这种注重实践和情境创设的理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新颖的思路了。它给予的不是教条,而是激发创意的火花。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刻板印象。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侧重于简单的感官探索,比如闻闻花香、摸摸沙土。但这份教材则大胆地将一些更具探究性和建构性的活动引入到小龄段。它并不害怕孩子会失败,反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学习如何修正设计,如何调整策略。比如书中关于“制作一个能漂浮的小船”的尝试,书中详细记录了几种不同的尝试路线,每一种失败都导向了更深入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韧性”(Grit)至关重要。这种鼓励探索、容忍试错的教育氛围,正是现代创新人才所必需的早期基础。阅读时,我感受到的不是一套死板的教案集合,而是一整套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哲学,它鼓励我们相信孩子天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并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富有挑战性的平台让他们去实践这份潜能。
评分这份教材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对“整合”二字的深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把STEM的四个领域割裂开来,教孩子认识数字是数学,观察植物是科学,搭积木是工程,但这本书成功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无缝连接的。例如,书中设计的一个“建造一座小桥”的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力学应用,它要求孩子们先测量河流的宽度(数学),观察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科学),设计桥梁的结构(工程),最后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搭建(技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路径,真正培养的是孩子们的系统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知识点的堆砌。我特别欣赏它对“提问”的重视,它引导老师如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去驱动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规律、验证假设,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范式转变,对于提升幼儿园阶段的思维品质具有长远的意义。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盛宴,每一种设计都蕴含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