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图解家庭中医养生一点通 | 作者 | 邓月娥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94975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医保健养生法源远流长、效果显著,可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美容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日常中医养生的关键方法。“基础篇”介绍了生命、健康、养生的基本问题;“日常篇”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坐、卧、走、动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包括运动、饮食、四季养生等;“防病篇”针对现代常见病介绍简便易行的防病法和中医特色养生法,如推拿按摩、针灸疗法、导引气功法等。全书围绕中医保健养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人实际生活常见问题展开,读者一看即懂,一学即会。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配合、方便实用,适合广大读者日常养生保健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邓月娥,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教授;多年来开展《中医养生学》选修课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爱。主持1项校管课题,参加2项教授主管的省级课题。近五年发表论文11篇,其中学报以上刊物的论文9篇。 |
| 目录 | |
| 基础篇 |
| 编辑推荐 | |
| 精选300个日常养生的关键问题,围绕日常衣、食、住、行、坐、卧、走、动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养生观点和方法,包含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睡眠养生;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如何保养身体,如何预防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收获健康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拿到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印刷质量和纸张手感。毕竟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品,我对它的装帧设计抱有很高的期待。实物没有让我失望,纸张触感温润,墨色浓淡适宜,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比如,在讲解某些药膳时,它不仅仅列出了食材用量,还细致地标注了烹饪时长和火候控制,这对于厨房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买过一本号称“零基础”的养生书,结果里面的炖煮时间写得含糊不清,导致药材的功效大打折扣。这本书则完全避免了这种失误,体现了作者对每一个步骤的把控都非常到位。此外,书中的“常见病症自查表”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将症状按照“偏寒”、“偏热”、“气虚”、“血瘀”等中医体征进行分类,读者可以对照自己的感受,快速锁定自己可能属于哪种类型,从而对症下药。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让这本书的使用价值远超一般的养生手册,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备的家庭健康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水墨晕染的背景,配上温润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本注重“气韵”的书。我最近刚开始接触中医养生,之前看的那些书要么过于艰深晦涩,动辄就是《黄帝内经》的引用,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太过于碎片化,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性。这本书的标题“图解家庭中医养生一点通”,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痛点——既要“图解”的直观易懂,又要能做到“一点通”的实用有效。我尤其期待它在“家庭”应用上的体现,毕竟养生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需要融入日常柴米油盐的智慧。如果能把一些常见的症状,比如受凉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用图示清晰地讲解如何运用穴位按摩或者食疗方法来调理,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方子,更重要的是能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让读者建立起中医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适中,希望它能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真正做到平易近人,成为我书架上那本随时可以翻开、看完就能用的“家庭小医生”。它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直接决定了它能否在众多养生书中脱颖而出,成为我的首选。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要“硬核”一些,但这种“硬核”恰恰是它最可贵的地方。作者没有过多使用煽情的语言来鼓吹中医的神奇,而是用一种近乎严谨的学术态度来阐述原理。例如,在讲解“脾胃”的重要性时,它引用了现代医学中关于肠道菌群和消化吸收的一些观点进行类比佐证,这种中西医理论的巧妙结合,让原本抽象的中医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和可信服。我特别欣赏它对“情志养生”的阐述。它没有简单地说“要开心”,而是深入剖析了“肝主疏泄”与情绪压抑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系列通过呼吸法和特定音乐来调节情绪的方法。这说明作者深刻理解到,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往往根源于精神压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形”的调养,更注重“神”的滋养。它提供的是一种从内而外的、全面的生命哲学,而不是临时的“救急”妙方。这种深度和广度,使得这本书可以被不同层次的读者反复阅读和品味。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中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种科普读物为了追求销量,内容会变得过于娱乐化,甚至出现一些夸大的宣传。但事实是,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基础上,做到了惊人的可视化。特别是关于经络走向和穴位定位的部分,那些精细到毛孔的插图,简直就像是拿着专业的解剖图在学习,清晰到我第一次不需要对着镜子费力比划,就能准确找到“合谷穴”或者“足三里”。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从宏观的“阴阳五行”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辨证论治”应用,层层递进,毫不拖泥带水。我特别喜欢它加入的“四季养生”章节,它没有笼统地说冬天要进补,而是结合了不同体质的人在秋冬应该如何调整作息、饮食和运动,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比那种“一刀切”的养生指南实用得多。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偏方秘籍,而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家庭健康维护框架。它让我明白,中医养生,不是玄学,而是基于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家中长辈的一些慢性问题,比如关节的酸痛和夜间的睡眠质量不佳。通过翻阅,我发现它在“特定人群养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把所有老年人放在一起讨论,而是根据体质和常见退化症状,分别给出了食疗和艾灸的建议方案。举个例子,对于那位容易腿脚冰凉的老人,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制作温补的药酒,以及艾灸特定穴位的具体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甚至连艾灸的时长和每日的频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去尝试。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介绍每一个疗法时,都会附带一个“禁忌人群/情况”的提示框,这极大地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在家庭养生实践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我的不是一套固定的食谱,而是理解身体反馈、学会自我调整的方法论。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健康接收者,转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家庭健康管理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