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CODE COMPLETE代码大全 第2版 计算机编程实践书 软件开发技术书 计算机

现货 CODE COMPLETE代码大全 第2版 计算机编程实践书 软件开发技术书 计算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戈汤凌陈硕张菲 译
图书标签:
  • 代码大全
  • 软件开发
  • 编程实践
  • 计算机
  • 技术书
  • 代码质量
  • 软件工程
  • 编程技巧
  • 经典书籍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清风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22982
商品编码:26135361583
丛书名: 代码大全(第2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具体描述

C1 

书名:代码大全

定价:128.00元

作者:迈克康奈尔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121022982

字数:1000000

页码:944

版次:1

代码大全(第2版)是、《IEEESoftware》杂志前主编、具有20年编程与项目管理经验的SteveMcConneU十余年前的著作的全新演绎:第2版做了更新,增加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包括对新语言、新的开发过程与方法论的讨论,等等。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软件构建手册,涵盖了软件构建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强调提高软件质量的种种实践方法。
作者特别注重源代码的可读性,详细讨论了类和函数命名、变量命名、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代码布局等编程的基本要素,也讨论了防御式编程、表驱动法、协同构建、开发者测试、性能优化等有效开发实践,这些都服务于软件的技术使命:管理复杂度。为了培养程序员编写高质量代码的习惯,书中展示了大量高质量代码示例(以及用作对比的低质量代码),提高软件质量是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本书归纳总结了来自专家的经验、业界研究以及学术成果,列举了大量软件开发领域的真实案例与统计数据,提高本书的说服力。
本书中所论述的技术不仅填补了初级与高级编程实践之间的空白,而且也为程序员们提供了一个有关软件开发技术的信息来源。本书对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技术带头人、自学的程序员及没有太多编程经验的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只要您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想成为一名的程序员,阅读本书都不会让您失望。

前言
鸣谢
核对表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1部分 打好基础
第1章 欢迎进入软件构建的世界“
1.1 什么是软件构建
1.2 软件构建为何如此重要
1.3 如何阅读本书
第2章 用隐喻来更充分地理解软件开发
2.1 隐喻的重要性
2.2 如何使用软件隐喻
2.3 常见的软件隐喻
第3章 三思而后行:前期准备
3.1 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3.2 辨明你所从事的软件的类型
3.3 问题定义的先决条件
3.4 需求的先决条件
3.5 架构的先决条件
3.6 花费在前期准备上的时间长度
第4章 关键的“构建”决策
4.1 选择编程语言
4.2 编程约定
4.3 你在技术浪潮中的位置
4.4 选择主要的构建实践方法
第5章 软件构建中的设计
5.1 设计中的挑战
5.2 关键的设计概念
5.3 设计构造块:启发式方法
5.4 设计实践
5.5 对流行的设计方法的评论
第6章 可以工作的类
6.1 类的基础:抽象数据类型(ADTs)
6.2 良好的类接口
6.3 有关设计和实现的问题
6.4 创建类的原因
6.5 与具体编程语言相关的问题
6.6 类:包
第7章 高质量的子程序
7.1 创建子程序的正当理由
7.2 在子程序层上设计
7.3 好的子程序名字
7.4 子程序可以写多长
7.5 如何使用子程序参数
7.6 使用函数时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7.7 宏子程序和内联子程序
第8章 防御式编程
8.1 保护程序免遭非法输入数据的破坏
8.2 断言
8.3 错误处理技术
8.4 异常
8.5 隔离程序,使之包容由错误造成的损害
8.6 辅助调试的代码
8.7 确定在产品代码中该保留多少防御式代码
8.8 对防御式编程采取防御的姿态
第9章 伪代码编程过程
9.1 创建类和子程序的步骤概述
9.2 伪代码
9.3 通过伪代码编程过程创建子程序
9.4 伪代码编程过程的替代方案
第3部分 变量
第10章 使用变量的一般事项
10.1 数据认知
10.2 轻松掌握变量定义
10.3 变量初始化原则
10.4 作用域
10.5 持续性
10.6 绑定时间
10.7 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之问的关系
10.8 为变量指定单一用途
第11章 变量名的力量
11.1 选择好变量名的注意事项
11.2 为特定类型的数据命名
11.3 命名规则的力量
11.4 非正式命名规则
11.5 标准前缀
11.6 创建具备可读性的短名字
11.7 应该避免的名字
第12章 基本数据类型
12.1 数值概论
12.2 整数
12.3 浮点数
12.4 字符和字符串
12.5 布尔变量
12.6 枚举类型
12.7 具名常量
12.8 数组
12.9 创建你自己的类型(类型别名)
第13章 不常见的数据类型
13.1 结构体
……
第4部分 语句
第5部分 代码改善
第6部分 系统考虑
第7部分 软件工艺
参考文献
索引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时序与设计》(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 一、核心理念与价值 在软件开发的长河中,代码的演进如同生命体的成长,初期的“粗糙”与“脆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需求的变更,代码库会逐渐积累“技术债务”,变得难以理解、修改和扩展。此时,重构(Refactoring) 便成为了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与科学。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时序与设计》(以下简称《重构》)一书,便是重构领域的奠基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代码技巧的书籍,更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系统性地、安全地改善现有代码设计,使其更易于维护、扩展和理解的实践指南。作者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揭示了重构的本质——在不改变代码外部行为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可操作的重构手法。这些手法并非零散的技巧集合,而是被组织成一套严谨的流程,确保在进行代码改进时,不会引入新的缺陷,从而保障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介绍的方法,开发者可以有效地应对代码老化、设计僵化的问题,使软件系统能够更长久地保持健康和活力。 二、本书的独特之处与深刻洞见 与许多侧重于“如何写出完美新代码”的著作不同,《重构》将视角聚焦于“如何拯救和优化已有的代码”。在软件开发的实际场景中,我们很少能从零开始编写每一个模块,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维护和修改现有的代码库上。因此,掌握有效的重构技巧,对于提升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软件生命周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书的深刻洞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构的“为何”与“何时”: 书中不仅介绍了“如何”重构,更深入地阐述了重构的意义和价值。它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重构是必要的,例如提高代码可读性、降低复杂性、促进代码复用、使代码更容易扩展等。同时,也指出了何时应该进行重构,比如在添加新功能之前、在修复Bug之后、在代码审查时,以及当代码开始变得难以理解时。这帮助开发者建立起对重构的正确认知,避免盲目或过度的重构。 2. “小步快跑”的重构哲学: 《重构》提倡一种“小步快跑”的重构哲学。它鼓励开发者将大型重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微小的、可管理的步骤,每一步都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不会破坏代码的功能。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重构的风险,使得开发者能够更自信地对复杂代码进行改造。 3. 清晰的“重构目录”: 本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便是提供了一个结构清晰、分类详尽的“重构目录”。这个目录按照重构的目标和作用,将各种重构手法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从“提取方法”、“移动方法”、“重命名”等基础手法,到“将类搬入”、“隐藏委托”等更高级的模式,每一项重构都配有详细的描述、动机、步骤以及代码示例。这使得读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快速找到最适合的重构方法。 4. “坏味道”的识别与化解: 另一大亮点是本书对“代码坏味道”(Code Smells)的深刻剖析。作者将代码中那些预示着潜在设计问题的模式称为“坏味道”,如“重复代码”、“过长方法”、“大类”、“过长的参数列表”等等。本书详细描述了各种常见的代码坏味道,并针对每一种坏味道,提供了相应的重构手法来化解。这就像医生诊断疾病一样,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识别代码中的“病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5. 与测试的协同作用: 《重构》强调了测试在重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书中反复强调,在进行任何重构之前,都应该确保有可靠的自动化测试覆盖。测试是重构安全的“安全网”,它能够及时发现重构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错误。这种对测试的重视,与现代敏捷开发理念不谋而合。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览 《重构》一书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重构的开端(The Beginning of Refactoring): 什么是重构? 明确重构的定义、目标和益处。 为什么重构? 探讨重构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等。 两种类型的重构: 介绍“添加功能前的重构”和“理解代码后的重构”。 何时重构? 列举进行重构的时机。 重构的风险: 分析重构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强调测试的重要性。 重构的节奏: 强调“小步快跑”的重构原则。 2. 重构的清单(The Catalog of Refactorings): 这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作者将重构手法按照其作用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示例。主要分类包括: 修改函数声明(Changing Function Declarations): 重命名函数(Rename Method) 修改参数顺序(Chang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移除参数(Remove Parameter) 添加参数(Add Parameter) 拆分参数列表(Split Parameter List) 将参数变成函数(Turn Parameter into Function) 移除设值方法(Remove Setting Method) 封装字段(Encapsulate Field) 字段对自身使用取值与设值函数(Replace Method with Method Object)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移除中间人(Remove Middle Man) 以查询取代参数(Replace Parameter with Query) 移除拥有内部类(Remove Having Internal Class) 将临时变量变成参数(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 将参数变成临时变量(Preserve Whole Object) 提取函数(Extract Method) 内联函数(Inline Method) 内联方法体(Inline Class) 替换方法体(Replace Temp with Query) 用查询取代临时变量(Extract Variable) 引入解释性变量(Introduce Explaining Variable) 删除过时代码(Remove Dead Code) 提取超类(Pull Up Method) 提取子类(Push Down Method) 提取接口(Extract Interface) 折叠超类(Collapse Hierarchy) 提取超类(Superclass) 替换类型码为常量(Replace Type Code with Class) 替换类型码为查表法(Replace Type Code with Subclasses) 替换类型码为状态/策略(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 移除条件逻辑(Remove Conditional Logic) 替换嵌套条件逻辑为if/else(Decompose Conditional) 合并重复的条件片段(Consolidate Conditional Expression) 以多态取代条件表达式(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 空对象(Null Object) 强调特定语言的特性(Special Case) 对象替换(Object Pointers) 组合递归(Compose Method) 递归(Recursion) 封装字段(Encapsulating Fields): 封装字段(Encapsulate Field) 字段对自身使用取值与设值函数(Replace Access with Method) 封装集合(Encapsulate Collection) 创建值对象(Creating Value Objects): 将值对象(Introducing Value Object) 替换普通值(Replace Value with Object) 比较值对象(Compare Value with Object) 类(Classes): 移动方法(Move Method) 移动字段(Move Field) 提取类(Extract Class) 内联类(Inline Class)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移除中间人(Remove Middle Man) 引入外籍方法(Introduce Foreign Method) 引入内部类(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 将类搬入(Move Class In) 将类搬出(Move Class Out) 组合(Composites): 提取超类(Pull Up Method) 提取子类(Push Down Method) 提取接口(Extract Interface) 折叠超类(Collapse Hierarchy) 条件表达式(Conditional Expressions): 分解条件表达式(Decompose Conditional) 合并重复的条件片段(Consolidate Conditional Expression) 以多态取代条件表达式(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 空对象(Null Object) 强调特定语言的特性(Special Case) 迭代与递归(Iterations and Recursion): 替换迭代(Replace Loop with Pipeline) 组合递归(Compose Method) 递归(Recursion) 消息传递(Messages):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移除中间人(Remove Middle Man) 引入外籍方法(Introduce Foreign Method) 引入内部类(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 长方法(Long Methods): 提取函数(Extract Method) 替换临时变量为查询(Replace Temp with Query) 用查询取代临时变量(Extract Variable) 引入解释性变量(Introduce Explaining Variable) 大类(Large Classes): 提取类(Extract Class) 将类搬入(Move Class In) 将类搬出(Move Class Out) 神秘的命名(Mysterious Names): 重命名(Rename) 对象(Objects): 封装集合(Encapsulate Collection) 替换临时变量为对象(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 将参数变成临时变量(Preserve Whole Object) 将值对象(Introducing Value Object) 继承(Inheritance): 提取超类(Pull Up Method) 提取子类(Push Down Method) 提取接口(Extract Interface) 折叠超类(Collapse Hierarchy) 替换类型码为常量(Replace Type Code with Class) 替换类型码为查表法(Replace Type Code with Subclasses) 替换类型码为状态/策略(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 递归(Recursion): 组合递归(Compose Method) 递归(Recursion) 对象(Objects): 对象替换(Object Pointers) 封装集合(Encapsulate Collection) 全局数据(Global Data): 限制全局数据(Encapsulate Global Data) 参数传递(Pass Parameter) 局部化全局数据(Introduce Local Parameter) 霰弹枪手术(Shotgun Surgery): 将类搬入(Move Class In) 将字段搬入(Move Field In) 内联类(Inline Class) 富领域模型(Feature Envy): 移动方法(Move Method) 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 将类搬入(Move Class In) 过长的参数列表(Long Parameter Lists): 将参数变成临时变量(Preserve Whole Object) 将参数编成对象(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 移除参数(Remove Parameter) 过长的函数(Long Methods): 提取函数(Extract Method) 替换临时变量为查询(Replace Temp with Query) 用查询取代临时变量(Extract Variable) 引入解释性变量(Introduce Explaining Variable) 过大的类(Large Classes): 提取类(Extract Class) 将类搬入(Move Class In) 将类搬出(Move Class Out) 过度的简单化(Primitive Obsession): 替换普通值(Replace Primitive with Object) 将值对象(Introduce Value Object) 封装集合(Encapsulate Collection) 重复代码(Duplicated Code): 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 提取超类(Pull Up Method) 提取子类(Push Down Method) 提取公共接口(Extract Interface) 过长的消息链(Message Chains):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移除中间人(Remove Middle Man) 中间人(Middle Man): 移除中间人(Remove Middle Man) 隐藏委托(Hide Delegate) 过多的参数(Too Many Parameters): 将参数变成临时变量(Preserve Whole Object) 将参数编成对象(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 移除参数(Remove Parameter) 3. 重构与模式(Refactoring and Patterns): 本书还探讨了重构与设计模式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指出,许多设计模式的引入或应用,都可以通过一系列重构手法来实现。反之,在重构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引入某些设计模式来优化代码结构。 4. 重构的后续(Further Refactoring): 讨论了重构的更深层次的应用,以及如何将重构融入日常的开发流程中。 四、读者对象与阅读建议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时序与设计》一书,适合所有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阅读,尤其推荐以下人群: 初级和中级开发者: 帮助建立正确的代码编写习惯和重构意识,避免“写一次,用一生”的代码。 高级开发者和技术负责人: 提升代码质量管理能力,带领团队进行有效的代码改进。 软件架构师: 深入理解代码演进与设计优化的关系,为系统设计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项目经理: 了解重构的价值和风险,更好地规划项目周期和资源分配。 阅读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本书时,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积极动手实践。选择一个你熟悉但存在一定“坏味道”的代码库,尝试应用书中的重构手法。 循序渐进: 从基础的重构手法开始,逐步掌握更复杂的技巧。不要试图一次性掌握所有内容。 结合测试: 务必在实践中强调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确保重构的安全性。 持续学习: 重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重构的思想融入日常开发,让代码保持健康。 五、结语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时序与设计》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工具箱,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对代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掌握和运用本书介绍的重构思想和技巧,开发者能够有效地对抗代码的腐蚀,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从而构建出更健壮、更易于维护、更具生命力的软件系统。它将帮助你将“脏乱的代码”转化为“优雅的设计”,让开发过程更加顺畅,也让维护工作事半功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软件工程师,这本书就像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刚开始接触编程的时候,我总是被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框架所吸引,觉得只要学了它们,就能成为一名“大神”。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软件开发的本质。它没有过多地纠结于某个具体语言的细节,而是深入探讨了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等一系列核心概念。比如,书中关于“代码重构”的章节,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代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的。我以前总觉得代码写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很少会回过头去审视和修改。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在不改变代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让代码变得更清晰、更高效。这本书还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在现代软件开发中,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的默契配合和统一的规范更是不可或缺的。它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知道在技术学习的汪洋大海中,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罗盘”和“航海图”。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编程就像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天赋。但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它更像是一门精密的工程,需要严谨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和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我一直以来写代码,更多是凭着感觉走,遇到问题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考虑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以及长期的复用性。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代码是写给人看的,顺便还能让机器执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些具体的编程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比如,书中提到的“避免过早优化”,我以前总以为越快的代码越好,结果往往是自己挖坑,写出了一堆难以理解的“神仙代码”。读完这部分,我才明白,有时候清晰、简单的代码比那些为了微小性能提升而牺牲可读性的代码更有价值。而且,书中对错误处理、调试技巧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在代码写完后才开始调试,效率低而且容易陷入僵局,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更早、更有效地发现和修复bug,大大提升了我的开发效率。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也很到位,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终身学习”的底层逻辑。我一直以为,只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就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一套普适性的编程思想和工程方法。书中对于“代码的意图”和“高内聚、低耦合”等原则的阐述,让我对如何设计出优雅、可维护的代码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前写代码,总是在追求“功能实现”,却忽略了代码的“内在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优秀的代码不仅要能工作,更要能清晰地表达其设计意图,并且各个模块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高度自治的。书中还对“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理解了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部署和维护的整个过程,并认识到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籍”,它不仅仅教授了我各种“招式”,更重要的是,它传授了我一套“内功心法”,让我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在未来的编程生涯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不断突破自我。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秘籍,让我从“招式”层面的学习,跃升到了“心法”层面的领悟。我过去一直沉迷于学习各种编程语言的语法和库,觉得只要掌握了这些“招式”,就能写出优秀的代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优秀代码,是建立在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套良好的工程实践之上的。书中对“设计模式”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代码组织和复用的更高境界。我以前写代码,往往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缺乏整体的架构思考,导致程序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难以维护。通过学习设计模式,我开始理解如何将复杂的系统拆分成更小的、可管理的模块,以及如何通过抽象和封装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此外,书中对“测试驱动开发”(TDD)的介绍,也彻底改变了我对软件测试的看法。我以前觉得测试是开发完成后才做的事情,而且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现在我明白,TDD 是一种在编写代码之前就思考如何验证代码正确性的方法,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写出更健壮的代码,还能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需求和设计。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我洗髓伐经,让我对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宏观的视野。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代码大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深,我担心自己会看不懂,或者读起来过于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虽然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专业的概念,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让我这个编程小白也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尤其是书中关于“命名规范”、“代码注释”以及“模块化设计”的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写代码,变量名随意起,注释更是可有可无,导致自己后来回顾代码都感觉像是看天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良好的代码规范不仅能帮助别人理解我的代码,更能帮助未来的我更好地维护和修改它。书中还强调了“ DRY 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代码中的重复劳动,并尝试用函数和类来解决。这种“化繁为简”的思路,让我觉得编程不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一种“造物”的过程,需要精心设计和打磨。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我入门,他不仅告诉我怎么开,还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开,以及开得更快更好的秘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