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Python入门经典
中文版累计销量200 000+册
针对Python 3全新升级
本书是经典的Python入门教程,层次鲜明、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特别是后面几章,作者将前面讲述的内容应用到10个引人入胜的项目中,并以模板的形式介绍了项目的开发过程,手把手教授Python编程实践,让读者从项目中领略Python的真正魅力。
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夯实基础,又能帮助Python程序员提升技能,即使是中高级Python程序员,也能从书里找到耳目一新的内容。
本书包括Python程序设计的方方面面:首先从Python的安装开始,随后介绍了Python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包括列表、元组、字符串、字典以及各种语句;然后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一些相对高级的主题,包括抽象、异常、魔法方法、属性、迭代器;此后探讨了如何将Python与数据库、网络、C语言等工具结合使用,从而发挥出Python的强大功能,同时介绍了Python程序测试、打包、发布等知识;z后,作者结合前面讲述的内容,按照实际项目开发的步骤向读者介绍了10个具有实际意义的Python项目的开发过程。
Magnus Lie Hetland
挪威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算法;黑客,喜欢钻研新锐编程语言,是Python语言的坚定支持者。写过很多Python方面的书和在线教程,比如深受读者欢迎的网上教程“Instant Python”。表演专业的业余爱好者,从1985年首次登台至今,已经参演数十部话剧。
译者简介
袁国忠
自由译者;2000年起专事翻译,主译图书,偶译新闻稿、软文;出版译著40余部,其中包括《算法图解》《Head First 程序设计》《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C++ Prime Plus中文版》《CCNA学习指南》《CCNP ROUTE学习指南》《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模式系统》《风投的选择:谁是下一个十亿美元级公司》等,总计700余万字;专事翻译前,从事过三年化工产品分析和开发,做过两年杂志和图书编辑。
“《Python基础教程》非常适合编程新手或者具有中级编程能力的人阅读……在整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易于实践的例子,清晰阐明了所讨论主题的方方面面……强烈建议那些正在尝试学习Python语言的人阅读。强烈推荐给Python初学者。”
——D.B.Mason,Choice杂志,2017年9月号
“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解了Python语言,后面几章介绍的10个项目是亮点。”
——Robert A. Gibson,软件工程师
巨蟒剧团[ Monty Python,英国的一个超现实幽默表演团体,喜剧界的披头士,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Python语言的命名来源于此。——编者注]有首老歌唱道:“又来了一个,它走了又来。又来了一个,什么时候是个头?”自本书第2版面世以来,Python 3的普及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因此这一版完全转向了Python 3。在此期间,还有其他的变化:在Python生态系统中,各种包轮番登场,各种编码实践大行其道后又日渐式微。在必要之处或对读者有帮助的前提下,本书的有些部分完全重写,但z初的痕迹还依稀可见。例如,本书前身Practical Python于21世纪初出版时,Usenet依然应用广泛,可现在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可能从未听说过它。因此,对于第23章创建连接到NNTP服务器的项目,与其说是为了介绍主流编程生涯中将用到的编程技能,不如说是让读者了解一下历史。一些比较古怪的内容也依旧保留,因为它们是很不错的编程示例,也是本书悠长历史的见证。
与以往一样,我要深深地感谢让本书以前各版得以付梓的人。这里我要特别感谢Mark Powers,感谢他在我进度缓慢时极具耐心。还要感谢Michael Thomas,感谢他出色的技术审阅工作(并指出了原稿中所有的Python 2式print语句)。但愿你喜欢全新升级后的这一版。正如Terny Jones在提到那首老歌时所说:“显然,有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会更好。”
第2版前言
新版的《Python基础教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如果算上本书的前身Practical Python,实际上这已经是第3版了。这是我将近10年心血的结晶。在此期间,Python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我也尽力调整了对这门语言的介绍。当前,Python处于长期以来z为翻天覆地的转变期:Python 3推出。编写本书期间,z终版本还未发布,但其包含的功能已确定,还推出了多个可用的版本。这次修订不向后兼容,这是我编写这一版时面临的z大挑战。换而言之,我不能仅仅挑出一些新增的功能进行介绍。另外,它还修改了一些既有的功能,因此有些在Python 2.5中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新版本中已不再正确。
倘若整个Python社区都立即转向Python 3并修改所有的遗留代码,那根本不成问题。我只需介绍Python 3就行!然而,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用Python 2编写的代码,而且大家可能还会继续编写这样的代码,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认为应使用Python 3。
那么我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呢?首先,虽然有些向后兼容的变化,但Python语言本身总体变化不大。因此,如果完全针对Python 2.5,编写的内容对Python 3来说也是大体正确的(对Python 2.6来说更是如此)。至于那些不再正确的部分,我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态度,因为大家完全接受Python 3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一版主要是基于Python 2.5编写的,同时指出将会改变的情形。另外,我还提供了附录D,让你对重大变化有大致的了解。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样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编写这一版期间,有几个人帮了我很大的忙。与前两版(本书第1版以及之前的Practical Python)一样,Jason Gilmore扶我上马,并在项目启动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项目启动后,Richard Dal Porto、Frank Pohlmann和Dominic Shakeshaft不断伸出援手,保证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在确保代码正确方面,Richard Taylor居功至伟(倘若代码依然存在错误,责任在我),而Marilyn Smith出色地完成了手稿润色工作。这里还要感谢Apress出版社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是Liz Berry、Beth Christmas、Steve Anglin和Tina Nielsen。另外,感谢包括Bob Helmbold和Waclaw Kusnierczyk在内的读者提出勘误和宝贵的建议。z后,在本书前两版的出版过程中,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这里衷心地感谢他们。
第1版前言
几年前,Jason Gilmore找到我,让我为Apress出版社写本书。他看了我撰写的Python在线教程,想让我写一本风格类似的书。我受宠若惊,既兴奋又有点紧张。我z关心的是,这需要多长时间、对学业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当时我正在读博士。结果表明,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预期。
所幸这对我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影响,我按时获得了博士学位。
去年,Jason又找到我说,Apress出版社想让我对原书进行修订和扩充,不知道我是否有兴趣。当时我正忙于熟悉新取得的副教授职位,而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扮演Peer Gynt上,因此时间依然是主要的问题。事情安排妥当并有更多业余时间后,我接受了这项任务。你可能猜到了,z终的结晶就是你现在手捧的这本书。本书的大多数内容都来自Practical Python,但基于Python的z新变化做了全面修订,同时新增了几章。另外,根据这一版的组织结构,调整了原来一些内容的位置。很多读者对Practical Python提供了积极的反馈,但愿本版保留了读者喜欢的内容,同时新增的内容也能得到读者青睐。
本书编写期间,有几个人不断地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本书根本不可能付梓。这里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本书编写期间直接与我协作的团队:Jason Gilmore让这个项目得以上马并确保不偏离方向;Beckie Stones整理各种材料;Jeremy Jones和Matt Moodie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见解;Linda Marousek对我极具耐心;还有其他成员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如果没有Practical Python打下的基础,本书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里要感谢Jason Gilmore和Alex Martelli出色的技术编辑工作(Jason负责全书,Alex负责前半部分)以及本职之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感谢Erin Mulligan和Tory McLearn一路上领我前行,并在需要时让我调整方向。感谢Nancy Rapoport对手稿进行润色。感谢Grace Wong回答他人无法回答的问题。感谢Pete Shinners就项目10的游戏提供宝贵的建议。感谢多位读者的来信,这些来信给了我极大的鼓励!z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尤其是女朋友Ranveig在本书编写期间给予的宽容。
当我翻开这本Python教材时,我被它那股“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所吸引。它没有追求花哨的排版或者时髦的图示,而是以一种非常传统、扎实的方式呈现内容。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它对每一个Python的特性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例如在讲解列表推导式时,它不仅给出了用法,还解释了其背后的性能优化原理。对于字符串操作,它罗列了几乎所有常用的方法,并对它们的适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文本数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Python内部机制的探讨,虽然有些深奥,但对于理解Python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就能立马写出复杂程序的书,而是更像是在为你打下坚实的地基,让你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建造任何你想要的建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又不至于难以理解,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的细节和深入理解的读者,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拥有。
评分拿到《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实的体量和丰富的章节内容所吸引。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语法的讲解,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多个大型项目的实战,让你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感受到Python的强大应用能力。从基础知识的铺垫,到数据可视化、Web开发、甚至简单的游戏开发,每一个项目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引导你逐步掌握相关的库和技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据可视化项目的讲解,它一步步带领我使用Matplotlib和Plotly来创建各种精美的图表,让我清晰地看到数据背后的故事。还有Web开发部分,它介绍了Django框架,虽然是入门级的,但已经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Web应用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边学边做”的学习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即使是初学者,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也能很有成就感。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整体感觉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Python入门书籍。
评分刚收到《Python基础教程 第3版》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扎实,内容详尽,我特别喜欢它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变量、数据类型开始,到条件语句、循环,再到函数和模块,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晰透彻,而且配有大量贴近实际应用的例子。我之前断断续续接触过一些Python的零散知识,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看过这本书后,感觉整个知识体系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特别是关于面向对象编程的那一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类和对象的概念,让我这个之前对OOP望而却步的人也豁然开朗。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常用的库,比如NumPy和Pandas,虽然只是初步介绍,但已经足够让我了解它们在数据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没有为了追求“速成”而牺牲深度,而是真正地在打牢基础。对于想要系统学习Python,或者希望巩固Python基础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包装也很到位,纸质挺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印刷清晰,排版也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灵程序设计丛书》中的一本Python相关书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侧重于从一个更抽象、更本质的层面来探讨编程思想。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Python的语法,而是更深入地讲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编程范式。书中对算法的讲解非常有条理,让我对递归、分治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还讨论了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方面,这对于提升我的编程素养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一些高级概念时,能够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类比来阐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堆砌。虽然这本书可能不适合完全没有编程基础的初学者,但对于已经掌握了一些Python基础,并希望提升自己编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开发者来说,它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意识到,编写优雅、高效的代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启发性,每次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Python简明教程》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用一种非常直接、高效的方式带领你快速入门Python的世界。这本书的篇幅相对精炼,但内容却一点不含糊,直击核心。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干练,开门见山,很少有冗余的废话,让你能够迅速理解Python的关键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列表、字典等数据结构时,直接给出多种操作的简洁写法,并且解释得很到位,让我一下子就掌握了这些常用数据结构的精髓。对于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Python基本编程技能,以便快速投入到实际项目中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它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解释一些可能在实际开发中用得不那么频繁的细节,而是聚焦于最实用、最核心的部分。例如,在介绍文件I/O时,它直接展示了如何高效地读写文件,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写出更“Pythonic”代码的启发,让我意识到代码风格和效率同样重要。它的排版也比较紧凑,信息密度很高,适合喜欢快速吸收知识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