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修行是Z好的工作
ISBN:9787111582083
作者:樊登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时间:2018-1-1
定价:49元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的焦虑:
有的人把工作视为获得美好生活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有的人期待财务自由,而致富之路却如此漫长。
有的人厌倦于重复机械的工作,亟待解脱。
有的人渴望出类拔萃,却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在人生的漫长之旅中,工作才是*好的修行方式。学会与工作相处,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厚重。
本书汲取了14本畅销书的精髓与智慧,帮您搭建一套在工作中渐进成长的方法,从进入工作到“开疆拓土”,不管你在事业的哪一个阶段,都会有所收获。
目录
目录
序
·第1篇· 正 心
工作是Z好的修炼
荐语3
工作究竟为了什么4
什么才叫“认真”工作6
学会和工作谈恋爱9
做企业的四条“经营秘诀”12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WM主义15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16
结语16
知识地图17
一流的人才必先练就一流的心性
荐语20
工匠的人品比技术更重要21
秋山木工的10条规则22
匠人须知30条24
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34
结语35
知识地图36
·第2篇· 修 术
管理时间,在繁重的工作中泰然处之
荐语41
心无杂念,安于当下42
适度反应43
自上而下的行动管理44
五步骤高效管理时间45
精明的人更容易拖延50
结语51
知识地图52
行动胜于回避,完成胜于WM
荐语55
什么是拖延56
撕掉“我是拖延症”的标签57
克服恐惧,实践“立即行动”的哲学57
从拖延到高效,五步改变法58
践行承诺,终结拖延61
结语62
知识地图63
让改变轻松起来
荐语66
改变为何这么难66
象与骑象人68
指挥骑象人69
激励大象72
营造一个路径75
结语77
知识地图78
·第3篇· 精 进
杰出源于刻意练习
荐语83
天才的真相83
人类的极限85
什么是刻意练习87
在工作中刻意练习90
在生活中刻意练习94
从刻意练习到成为高手的四个阶段96
对天才Z合理的解释96
结语97
知识地图98
关键时刻,焉能掉链子
荐语102
关键时刻,为什么我总是掉链子102
从“心”开始:管好自己的情绪104
建立先导性思维:关注你的真实目的106
掌控情绪:关注谈话的氛围108
开始对话112
结语114
知识地图115
你总能找到双赢之路
荐语118
第3选择:一条双赢之路119
构建“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120
创造协同的步骤125
无处不在的“第3选择”126
结语130
知识地图131
·第4篇· 协 同
新管理者的第一个90天
荐语135
履新,当心这些问题害了你136
第一步,做好心理建设,不打无准备之仗138
第二步,加速学习:欲善其事,先利其器139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141
第四步,主动与上司沟通142
第五步,保障早期成功144
第六步,保持内部的一致性145
第七步,打造你的高效团队145
第八步,建立同盟和自我管理147
结语147
知识地图148
让他人自觉承担成长的责任
荐语154
为什么给他人的建议总是收效甚微155
教练存在的前提:相信人的潜能157
教练与指导的本质区别158
GROW辅导的关键原则160
一次关于教练的实践163
好教练的特征167
结语168
知识地图169
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荐语172
关于悉尼到霍巴特赛事173
“午夜漫步者”号的经历174
十大策略175
结语183
知识地图184
·第5篇· 开 创
培养你的商业直觉
荐语189
你与真实世界脱节了吗190
培养共情的意识193
掌握共情的技巧197
创建企业与员工的共情201
结语203
知识地图204
从0到1,开创伟大的事业
荐语207
什么是“从0到1”208
在潮流中保持独立思考208
成功就是打造垄断的企业210
创业的心态215
创业前的准备217
结语218
知识地图219
激进创新,让你的创意一飞冲天
荐语222
寻找方向:找对浪潮再起步223
准备启航:组建初创团队225
打造产品:爱它,但别太爱229
锁定市场:吃透你的客户232
持续创新:基业长青的秘诀234
高速运转:走在市场的前面235
结语236
知识地图237
参考文献241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前言
工作是Z好的修行
樊登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展示各种放假攻略,算计着怎么能休一个更长的假期。其实这种行为根本无助于提高假期的质量,反而会让放假期间的你更加焦虑,你会像期盼假期一样倒数还有几天上班。当我们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分别心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结果是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海边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在谋划着怎么搞定那个难缠的客户。当然,我遇到过更高级别的分别心拥有者。这个朋友已经是非常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了,他说自己从不抱怨工作,因为他把工作视为一种“必要之恶”。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愿意忍受这种工作的痛苦。想通了,也就不抱怨了,就可以带着职业精神的假面来应付工作中的种种不快。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作“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经过生活的教育,终于学会了用无助的心态来对待难以克服的困难。大象很少去挣脱并不结实的锁链,并不是力气不够,而是从小象的时候就是这条链子锁着它,它已经接受现实了。
前言
工作是Z好的修行
樊登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展示各种放假攻略,算计着怎么能休一个更长的假期。其实这种行为根本无助于提高假期的质量,反而会让放假期间的你更加焦虑,你会像期盼假期一样倒数还有几天上班。当我们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分别心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结果是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海边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在谋划着怎么搞定那个难缠的客户。当然,我遇到过更高级别的分别心拥有者。这个朋友已经是非常高级的职业经理人了,他说自己从不抱怨工作,因为他把工作视为一种“必要之恶”。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愿意忍受这种工作的痛苦。想通了,也就不抱怨了,就可以带着职业精神的假面来应付工作中的种种不快。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作“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经过生活的教育,终于学会了用无助的心态来对待难以克服的困难。大象很少去挣脱并不结实的锁链,并不是力气不够,而是从小象的时候就是这条链子锁着它,它已经接受现实了。
但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大象可以挣脱锁链,我们也可以重新认识工作。分别心让我们赋予每一个当下不同的意义,无论身体在承受什么,我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叫苦叫累了。事实上,坐在办公桌旁写作和坐在咖啡馆里写作有多大差别呢?坐在会议室开会和坐在客厅里聊天又有多大差别呢?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界定让工作变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换个角度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羡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没资格获得这份工作的人。当然,过度地美化工作也是一种分别心,也加入了幻想的成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真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当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当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认真地谈话、写字、思考、行动,这几乎就是修行的全部了。
孟子说“必有事焉”,就是王阳明强调的在事上磨炼。我们希望通过修行来强化我们的内心,但强化的内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只有躲在深山安静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静气,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种修行的姿势而已。真正的修行就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和颜悦色地与同事说话,如何清晰明确地安排事项,如何在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坦白沟通,如何在获得成绩时不扬扬自得……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如果只是这样号召大家热爱工作,那就是真正的心灵鸡汤了。而本书提供了许多能够让工作变得更亲切的方法,拾阶而上就能成为一个对工作有办法的人。有办法才能更加心平气和,所谓修行也就有了迈开脚的第一步。
樊 登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帮助,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协作的智慧”这一部分,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在职场中与人相处是一件很耗费心力的事情,总是在考虑如何避免冲突,如何保护自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并且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它强调的“同理心”和“积极倾听”,是我过去常常忽略的。 我开始尝试在与同事沟通时,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我也更加留意去倾听他们所说的话,而不仅仅是听进“信息”。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当我开始这样做之后,我发现很多原本让我感到棘手的同事,现在也愿意与我分享更多,甚至主动寻求我的帮助。以前那种冰冷、隔阂的职场关系,慢慢被一种温暖、互助的氛围所取代。这不仅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更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如何把工作变成一个更美好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在工作中收获成长与幸福”,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价值的升华。我以前总把工作和个人幸福割裂开来,觉得工作就是压抑和牺牲,而幸福只能在工作之外寻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观念,它让我认识到,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创造幸福的源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实践。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更是在引导你如何“享受工作”,并且从中获得持续的满足感。 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内在驱动力”的探讨。以前,我更多的是被外部的压力和目标所驱动,比如升职加薪、完成KPI。但这些外在的驱动力,往往是有时效性的,一旦达成,很容易陷入空虚。这本书引导我去发掘工作中那些真正让我感到有意义、有乐趣的部分,去思考这份工作对我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什么贡献。当我开始把注意力从“必须完成”转移到“我能创造什么”,我发现我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变得更加主动、更有创造力,甚至乐于接受挑战。这种内在的喜悦,是我以前从未在工作中体会过的。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其实是我们对“困难”的认知方式出了问题。它并没有提供那些花哨的技巧,而是回归到最朴素的智慧,教我们如何用一种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挑战。书里提到的“复盘与迭代”,让我认识到,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从中学习。我过去常常在犯错后感到沮丧,甚至试图遗忘。现在,我学会了把每次的错误都看作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地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且在下一次工作中避免同样的错误。 这种“复盘”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在一点点地提升。以前觉得非常棘手的任务,现在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而且,这种成长不仅仅体现在技能上,更体现在我的思维方式上。我变得更加沉着冷静,不再轻易被表面的困难所吓倒。我知道,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让我变得更强的机会。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工作教练”,不断地提醒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要拥抱变化,更要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一种自我塑造和成长的过程。“修行”这个词,一下子就点醒了我,原来工作中那些看似琐碎、烦恼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打磨心性的道场。我一直以来,总觉得工作中的挑战让我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逃避的念头。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工作的意义,它教会我如何带着一种“修行者”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比如,书中提到的“静心观照”的概念,让我开始留意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波动。以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总是会立刻被负面情绪淹没,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迁怒于他人。现在,我尝试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先停下来,深呼吸,去观察是什么触发了我的情绪,并且试着理解对方的立场。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非常显著。我发现,当我的心静下来,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前觉得很难搞定的同事,现在也能更好地沟通;以前让我头疼的项目,现在也能更有条理地推进。这感觉就像是,我不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真正地掌控了自己的工作状态。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快速突破工作的瓶颈”这件事感到非常困惑。在工作中,我总感觉自己像是在原地踏步,虽然努力,但提升却不明显。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并没有提供什么“秘籍”或“捷径”,而是从更根本的层面,引导我去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它强调的“连接”与“赋能”,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不愿意寻求帮助,也不愿意主动去连接更多资源。 书里讲到的“跨部门协作的艺术”,对我触动很大。我过去常常专注于自己部门的任务,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不多,沟通起来也总是隔靴搔痒。这本书鼓励我去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方式,理解他们的挑战,并且主动伸出援手。我开始尝试在会议中主动提问,了解其他团队的需求,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支持。让我惊喜的是,这样做之后,其他团队也更加愿意配合我的工作,甚至主动分享一些对我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互助”的模式,让整个团队的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也让我看到了突破个人瓶颈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