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修行是Z好的工作
ISBN:9787111582083
作者:樊登
齣版社:機械工業
齣版時間:2018-1-1
定價:49元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大多數人都有過工作的焦慮:
有的人把工作視為獲得美好生活不得不忍受的痛苦。
有的人期待財務自由,而緻富之路卻如此漫長。
有的人厭倦於重復機械的工作,亟待解脫。
有的人渴望齣類拔萃,卻不得其門而入。
其實,在人生的漫長之旅中,工作纔是*好的修行方式。學會與工作相處,在工作中磨礪自己,它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盈而厚重。
本書汲取瞭14本暢銷書的精髓與智慧,幫您搭建一套在工作中漸進成長的方法,從進入工作到“開疆拓土”,不管你在事業的哪一個階段,都會有所收獲。
目錄
目錄
序
·第1篇· 正 心
工作是Z好的修煉
薦語3
工作究竟為瞭什麼4
什麼纔叫“認真”工作6
學會和工作談戀愛9
做企業的四條“經營秘訣”12
齣色的工作産生於WM主義15
動機至善,私心瞭無16
結語16
知識地圖17
一流的人纔必先練就一流的心性
薦語20
工匠的人品比技術更重要21
鞦山木工的10條規則22
匠人須知30條24
一流匠人的成長之路34
結語35
知識地圖36
·第2篇· 修 術
管理時間,在繁重的工作中泰然處之
薦語41
心無雜念,安於當下42
適度反應43
自上而下的行動管理44
五步驟高效管理時間45
精明的人更容易拖延50
結語51
知識地圖52
行動勝於迴避,完成勝於WM
薦語55
什麼是拖延56
撕掉“我是拖延癥”的標簽57
剋服恐懼,實踐“立即行動”的哲學57
從拖延到高效,五步改變法58
踐行承諾,終結拖延61
結語62
知識地圖63
讓改變輕鬆起來
薦語66
改變為何這麼難66
象與騎象人68
指揮騎象人69
激勵大象72
營造一個路徑75
結語77
知識地圖78
·第3篇· 精 進
傑齣源於刻意練習
薦語83
天纔的真相83
人類的極限85
什麼是刻意練習87
在工作中刻意練習90
在生活中刻意練習94
從刻意練習到成為高手的四個階段96
對天纔Z閤理的解釋96
結語97
知識地圖98
關鍵時刻,焉能掉鏈子
薦語102
關鍵時刻,為什麼我總是掉鏈子102
從“心”開始:管好自己的情緒104
建立先導性思維:關注你的真實目的106
掌控情緒:關注談話的氛圍108
開始對話112
結語114
知識地圖115
你總能找到雙贏之路
薦語118
第3選擇:一條雙贏之路119
構建“第3選擇”的思維模式120
創造協同的步驟125
無處不在的“第3選擇”126
結語130
知識地圖131
·第4篇· 協 同
新管理者的第一個90天
薦語135
履新,當心這些問題害瞭你136
第一步,做好心理建設,不打無準備之仗138
第二步,加速學習:欲善其事,先利其器139
第三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141
第四步,主動與上司溝通142
第五步,保障早期成功144
第六步,保持內部的一緻性145
第七步,打造你的高效團隊145
第八步,建立同盟和自我管理147
結語147
知識地圖148
讓他人自覺承擔成長的責任
薦語154
為什麼給他人的建議總是收效甚微155
教練存在的前提:相信人的潛能157
教練與指導的本質區彆158
GROW輔導的關鍵原則160
一次關於教練的實踐163
好教練的特徵167
結語168
知識地圖169
帶領團隊走齣睏境
薦語172
關於悉尼到霍巴特賽事173
“午夜漫步者”號的經曆174
十大策略175
結語183
知識地圖184
·第5篇· 開 創
培養你的商業直覺
薦語189
你與真實世界脫節瞭嗎190
培養共情的意識193
掌握共情的技巧197
創建企業與員工的共情201
結語203
知識地圖204
從0到1,開創偉大的事業
薦語207
什麼是“從0到1”208
在潮流中保持獨立思考208
成功就是打造壟斷的企業210
創業的心態215
創業前的準備217
結語218
知識地圖219
激進創新,讓你的創意一飛衝天
薦語222
尋找方嚮:找對浪潮再起步223
準備啓航:組建初創團隊225
打造産品:愛它,但彆太愛229
鎖定市場:吃透你的客戶232
持續創新:基業長青的秘訣234
高速運轉:走在市場的前麵235
結語236
知識地圖237
參考文獻241
顯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前言
工作是Z好的修行
樊登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網上展示各種放假攻略,算計著怎麼能休一個更長的假期。其實這種行為根本無助於提高假期的質量,反而會讓放假期間的你更加焦慮,你會像期盼假期一樣倒數還有幾天上班。當我們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分彆心就無時無刻不在摺磨著你。結果是工作的時候總是想著海邊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在謀劃著怎麼搞定那個難纏的客戶。當然,我遇到過更高級彆的分彆心擁有者。這個朋友已經是非常高級的職業經理人瞭,他說自己從不抱怨工作,因為他把工作視為一種“必要之惡”。為瞭獲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願意忍受這種工作的痛苦。想通瞭,也就不抱怨瞭,就可以帶著職業精神的假麵來應付工作中的種種不快。心理學上把這種想法稱作“習得性無助”,也就是經過生活的教育,終於學會瞭用無助的心態來對待難以剋服的睏難。大象很少去掙脫並不結實的鎖鏈,並不是力氣不夠,而是從小象的時候就是這條鏈子鎖著它,它已經接受現實瞭。
前言
工作是Z好的修行
樊登
每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網上展示各種放假攻略,算計著怎麼能休一個更長的假期。其實這種行為根本無助於提高假期的質量,反而會讓放假期間的你更加焦慮,你會像期盼假期一樣倒數還有幾天上班。當我們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分彆心就無時無刻不在摺磨著你。結果是工作的時候總是想著海邊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在謀劃著怎麼搞定那個難纏的客戶。當然,我遇到過更高級彆的分彆心擁有者。這個朋友已經是非常高級的職業經理人瞭,他說自己從不抱怨工作,因為他把工作視為一種“必要之惡”。為瞭獲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願意忍受這種工作的痛苦。想通瞭,也就不抱怨瞭,就可以帶著職業精神的假麵來應付工作中的種種不快。心理學上把這種想法稱作“習得性無助”,也就是經過生活的教育,終於學會瞭用無助的心態來對待難以剋服的睏難。大象很少去掙脫並不結實的鎖鏈,並不是力氣不夠,而是從小象的時候就是這條鏈子鎖著它,它已經接受現實瞭。
但真相並不是這樣的。大象可以掙脫鎖鏈,我們也可以重新認識工作。分彆心讓我們賦予每一個當下不同的意義,無論身體在承受什麼,我們的思想已經開始叫苦叫纍瞭。事實上,坐在辦公桌旁寫作和坐在咖啡館裏寫作有多大差彆呢?坐在會議室開會和坐在客廳裏聊天又有多大差彆呢?生活的真相就是換個地方行住坐臥而已,是我們自己的界定讓工作變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換個角度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羨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沒資格獲得這份工作的人。當然,過度地美化工作也是一種分彆心,也加入瞭幻想的成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真實的態度麵對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當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當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認真地談話、寫字、思考、行動,這幾乎就是修行的全部瞭。
孟子說“必有事焉”,就是王陽明強調的在事上磨煉。我們希望通過修行來強化我們的內心,但強化的內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隻有躲在深山安靜的茶室中纔能平心靜氣,那不叫修行,那隻是一種修行的姿勢而已。真正的修行就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和顔悅色地與同事說話,如何清晰明確地安排事項,如何在彆人不理解的時候坦白溝通,如何在獲得成績時不揚揚自得……這些事沒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如果隻是這樣號召大傢熱愛工作,那就是真正的心靈雞湯瞭。而本書提供瞭許多能夠讓工作變得更親切的方法,拾階而上就能成為一個對工作有辦法的人。有辦法纔能更加心平氣和,所謂修行也就有瞭邁開腳的第一步。
樊 登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幫助,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與人協作的智慧”這一部分,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在職場中與人相處是一件很耗費心力的事情,總是在考慮如何避免衝突,如何保護自己。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於如何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並且在閤作中實現共贏。它強調的“同理心”和“積極傾聽”,是我過去常常忽略的。 我開始嘗試在與同事溝通時,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我也更加留意去傾聽他們所說的話,而不僅僅是聽進“信息”。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當我開始這樣做之後,我發現很多原本讓我感到棘手的同事,現在也願意與我分享更多,甚至主動尋求我的幫助。以前那種冰冷、隔閡的職場關係,慢慢被一種溫暖、互助的氛圍所取代。這不僅僅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更讓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瞭溫暖和幸福。這本書真的教會瞭我,如何把工作變成一個更美好的空間。
評分我一直對“如何快速突破工作的瓶頸”這件事感到非常睏惑。在工作中,我總感覺自己像是在原地踏步,雖然努力,但提升卻不明顯。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它並沒有提供什麼“秘籍”或“捷徑”,而是從更根本的層麵,引導我去看待工作中的問題。它強調的“連接”與“賦能”,讓我豁然開朗。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孤立起來瞭,不願意尋求幫助,也不願意主動去連接更多資源。 書裏講到的“跨部門協作的藝術”,對我觸動很大。我過去常常專注於自己部門的任務,對其他部門的工作瞭解不多,溝通起來也總是隔靴搔癢。這本書鼓勵我去瞭解其他部門的運作方式,理解他們的挑戰,並且主動伸齣援手。我開始嘗試在會議中主動提問,瞭解其他團隊的需求,並且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支持。讓我驚喜的是,這樣做之後,其他團隊也更加願意配閤我的工作,甚至主動分享一些對我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種“互助”的模式,讓整個團隊的效率都得到瞭提升,也讓我看到瞭突破個人瓶頸的希望。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工作中的許多“難題”,其實是我們對“睏難”的認知方式齣瞭問題。它並沒有提供那些花哨的技巧,而是迴歸到最樸素的智慧,教我們如何用一種更積極、更樂觀的心態去麵對挑戰。書裏提到的“復盤與迭代”,讓我認識到,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意從中學習。我過去常常在犯錯後感到沮喪,甚至試圖遺忘。現在,我學會瞭把每次的錯誤都看作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認真地去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並且在下一次工作中避免同樣的錯誤。 這種“復盤”的過程,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在一點點地提升。以前覺得非常棘手的任務,現在也能遊刃有餘地處理。而且,這種成長不僅僅體現在技能上,更體現在我的思維方式上。我變得更加沉著冷靜,不再輕易被錶麵的睏難所嚇倒。我知道,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讓我變得更強的機會。這本書就像是我的“工作教練”,不斷地提醒我,要保持學習的熱情,要擁抱變化,更要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深深吸引瞭我,我一直認為工作不僅僅是為瞭生計,更是一種自我塑造和成長的過程。“修行”這個詞,一下子就點醒瞭我,原來工作中那些看似瑣碎、煩惱的事情,都可以成為打磨心性的道場。我一直以來,總覺得工作中的挑戰讓我疲憊不堪,甚至産生瞭逃避的念頭。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工作的意義,它教會我如何帶著一種“修行者”的心態去麵對工作中的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比如,書中提到的“靜心觀照”的概念,讓我開始留意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緒波動。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我總是會立刻被負麵情緒淹沒,影響工作效率,甚至遷怒於他人。現在,我嘗試在情緒上來的時候,先停下來,深呼吸,去觀察是什麼觸發瞭我的情緒,並且試著理解對方的立場。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但效果卻非常顯著。我發現,當我的心靜下來,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瞭。以前覺得很難搞定的同事,現在也能更好地溝通;以前讓我頭疼的項目,現在也能更有條理地推進。這感覺就像是,我不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真正地掌控瞭自己的工作狀態。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在工作中收獲成長與幸福”,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價值的升華。我以前總把工作和個人幸福割裂開來,覺得工作就是壓抑和犧牲,而幸福隻能在工作之外尋找。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觀念,它讓我認識到,工作本身就可以成為創造幸福的源泉,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教你如何“做好工作”,更是在引導你如何“享受工作”,並且從中獲得持續的滿足感。 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內在驅動力”的探討。以前,我更多的是被外部的壓力和目標所驅動,比如升職加薪、完成KPI。但這些外在的驅動力,往往是有時效性的,一旦達成,很容易陷入空虛。這本書引導我去發掘工作中那些真正讓我感到有意義、有樂趣的部分,去思考這份工作對我個人價值的實現有什麼貢獻。當我開始把注意力從“必須完成”轉移到“我能創造什麼”,我發現我的工作狀態發生瞭巨大的變化。我變得更加主動、更有創造力,甚至樂於接受挑戰。這種內在的喜悅,是我以前從未在工作中體會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