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序——美国的改革
1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
2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 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7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11 汇总组合
附录A
附录B
如果说市面上的公共政策书籍多半是枯燥的学术论证,那么这本则充满了活力和实验精神。作者似乎有意地在文本中注入了一种“创客文化”的基因,让读者感受到即便是最保守的政府机构,也能够通过小规模的、聚焦的实验来实现突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失败的价值”的强调,这在那个将“零失误”视为最高标准的公共领域是多么具有颠覆性啊。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容错环境”的讨论非常细致,包括如何界定可接受的风险范围,以及如何向公众解释这些风险。这种坦诚和务实的态度,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没有提供万能药,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让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改造,这体现了极高的实操性和普适性。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商业或政策分析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组织变革的“行动指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公共部门员工的深切同情,理解他们身处僵化系统中的无奈,同时也毫不留情地鞭策他们跳出舒适区。书中关于“激励机制重塑”的章节尤为精彩,它揭示了为什么许多优秀的公共服务改革最终会失败——因为激励机制没有跟上。作者提出的那种将“社会回报”与“个人晋升”挂钩的模式,非常具有创新性,它巧妙地绕过了传统的预算限制,转而从人的内在驱动力入手。这种对人性在制度设计中作用的深刻洞察,使得整本书的理论框架显得格外坚实有力。阅读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噢,原来如此”的体验,它不仅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过去没能做到”。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尤其是在这个充满条条框框的时代,它大胆地探讨了如何让那些庞大、沉重的政府机构焕发出生机。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企业家精神”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市场上的初创公司,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思维模式。书中引用的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比如某个城市如何通过引入类似风险投资的机制来孵化公共服务项目,这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实践中遇到的阻力——那些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对失败的恐惧。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从宏观的政策框架到微观的执行细节都有涉及,读起来让人感觉作者对公共部门的内部运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写给政府官员看的,对于任何关心社会效率和创新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它挑战了我们对“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传统认知,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充满活力的前进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流畅,但其思想的深度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看似对立的两个世界:追求效率和创新的私营部门,与肩负社会责任和公平的公共部门。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主张完全照搬硅谷模式,而是主张“借鉴其精神,服务于公共目标”。书中对于“价值导向”的强调,贯穿始终,确保了所有的“改革”都不会偏离公共利益的核心。我特别对其中关于“跨界人才引进”和“组织间的知识流动”的论述产生了共鸣,这指出了打破信息孤岛和能力壁垒的关键所在。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令人振奋的愿景:一个既高效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政府,它不再是民众的对立面,而是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强大催化剂。它激励着我们去质疑现状,并相信改变是可能的,而且这种改变可以从任何一个角落开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公共服务现代化的深度洗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成功地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共管理理论,转化为一系列生动、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细致描摹出传统体制的弊端,时而又像一个激昂的布道者,鼓舞着读者去拥抱变革。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快速原型设计”和“迭代学习”在公共部门应用的论述,这在以往的公共管理书籍中是很少见的深度探讨。它没有回避改革的痛苦——那种来自于文化冲突和利益重塑的阵痛,反而将其视为创新的必要代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衡的视角,既肯定了公共部门的公共使命,又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在效率和创新上的缺失,并给出了如何用市场化的思维去弥补这些缺失的清晰路线图,读完后让人充满干劲,想要立刻在自己的领域内尝试做出一些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