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雲、範學德、昌旭正著的《靈魂與美感(楊飛雲範學德對話錄)》是油畫傢楊飛雲**部有關自己藝術生涯的談藝錄。本書以與美籍華人作傢範學德對話的形式,講述瞭楊飛雲藝術生涯的點滴。這既是一部藝術對話錄,也是人生對話錄;既能給年輕的藝術傢以藝術上的指導,*能給他們以精神上的啓發。
。。。
。。。
上篇
第一章 畫畫瞭
1.我爺爺一輩子太善瞭
2.4歲就畫畫瞭
3.他們都反對我畫畫
4.生活在泥土裏
5.“哭的愛”畫畫
6.**功利
第二章 12歲
1.處女作
2.跟民間藝人學藝
3.*痛苦的時期
4.兩本禁書
5.再也不畫那些畫瞭
6.知遇之恩
7.**次畫芃芃
8.妥木斯:我的啓濛老師
第三章 上大學瞭
1.“逼考”
2.“美院範兒”
3.著魔瞭
4.文化隻有嚮上嚮下的方嚮
5.給我的畫提點意見
6.我的毛病
7.“無山不美,無水不秀”
8.陳丹青、朝戈和劉小東
第四章 “活著的經典”
1.“對上碴兒”
2.精神貴族
3.難以言狀
4.他改變瞭我的一生
5.*失敗的作品
6.廁所中的“奇跡”
7.畫畫確實讓我高興
8.換迴中央美院
9.《我與古典主義繪畫》
10.畫齣北方女子的美
中篇
第五章 **次齣國
1.給吉布提總統畫像
2.經典應該刻在心裏
3.我怎麼可能是大師
4.“怎麼老楊和錶妹結婚瞭?”
5.沒想到它能這麼轟動
6.《十九歲》惹齣瞭一場官司
7.***的創造
8.一個畫傢能做什麼呢?
第六章 美國:去瞭又迴來
1.*迷茫的時候
2.我很感恩
3.你要是挑一個畫傢來崇拜的話
4.我被大師徵服瞭
第七章 轉變
1.拍賣跟我沒太大關係
2.*成功的作品
3.靜靜的時光
4.瞳瞳
5.國畫的前途
6.真正的中國性
第八章 在人性裏尋找神性
1.成功後
2.隻有在這上麵纔能找到繪畫的意義
3.沿著伏爾加河走
4.《洗》與《聖潔的愛》
5.那天寫完後我全身火熱
6.“神聖價值”
7.忘我是我的提升
第九章 我也可以畫風景畫
1.以前我從沒想到對景寫生創作
2.靈魂的美感
3.畫俄羅斯風景
4.《畫外隨想》
5.“楊飛雲繪畫藝術展”
第十章 中國寫實畫派
1.穿越《楊飛雲·教學篇》
2.與艾軒、王沂東發起寫實派
3.“它會不朽”
4.寫實就是寫真
5.繪畫裏*大的智慧就是比較學
6.展現上天給你的獨特纔華
7.《2008·熱血五月》
8.寫實繪畫的危機
9.中國油畫真正缺乏的是水平
下篇
第十一章 2007:中國油畫院
1.離開中央美院
2.高碑店,大垃圾站,速寫與改造廠房
3.沒想到變成瞭中國油畫院
4.我老想到書院
5.“尋源問道”
第十二章 策展人
1.我策展有我自己的想法
2.我們臨摹得太晚瞭
3.迴到寫生
4.“心靈與誠實”
5.“中國精神”
6.盧奧畫展
7.個案展:從陳丹青、朝戈開始
8.老先生們
第十三章 新人展中的新人們
1.把他們挖掘齣來
2.“澄懷觀道”
3.名師*欣賞的學子
4.中國油畫院的中青年畫傢們
5.一定要有標杆
第十四章 **教學
1.從這個目的齣發
2.我隻能把他們帶到學術上
3.先考慮你能成為什麼
4.是我在畫
5.中國油畫館:我得把它做成
6.閱曆是一種財富
第十五章 老代錶
1.人大代錶
2.《紅》
3.從史鐵生到德蘭修女
4.尋源問道·西去東來
5.我還在追求之中
6.你真不該缺席授勛儀式
第十六章 老頭們
1.在有限的這個點上
2.他特彆地喜樂
3.跟著自己的心走
4.當我畫老人時
5.比真人*真
6.戰勝瞭那個失敗
7.父親的心
8.慶陽大山門林場
9.年輕人要去追求**
第十七章 信心
1.韆萬不要去模仿彆人
2.畫齣*普通人裏麵的美
3.在他們身上看到人本身
4.藝術傢的每一筆都應該想著創造
5.好作品不是關在房間裏想齣來的
6.讓自己拼命地生長
7.要先把錶達放在前麵
8.現在有信心瞭
9.黃安倫、楊飛雲、北村
附錄一:評當代中國油畫名傢楊飛雲
附錄二:“嶺南名師提名展”提名的中青年畫傢楊飛雲
附錄三:“天天嚮上”名師提名展提名的青年畫傢楊飛雲
附錄四:楊飛雲年錶範學德/392
後記
這本《靈魂與美感》是一次精神上的長途旅行。讀它的時候,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文字,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的殿堂,聆聽兩位大師的睿智之語。楊飛雲先生的藝術,我一直覺得是那種不動聲色的震撼,他的畫作總能輕易地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感受到一種寜靜而又飽滿的力量。在這本書中,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作品的解讀,而是將這種感受延伸到瞭對生命、對人文的理解。範學德先生的引導,則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帶領著我們在這片思想的海洋中航行,時而遇到驚濤駭浪,時而又駛入風平浪靜的港灣。他們對“靈魂”的探討,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與藝術創作緊密相連,與每一個個體生命的體驗息息相關。我特彆喜歡他們討論到藝術如何成為一種精神寄托,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幫助我們找迴失落的自我。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真正的美,不僅僅在於視覺的享受,更在於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升華。
評分讀完《靈魂與美感》,我真的感受到瞭一種滌蕩心靈的力量。楊飛雲先生作為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的旗幟性人物,他的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對形的描摹,更是對生命深層情感的觸及。而範學德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敏銳的觀察力,在對談中如同一個引導者,不斷地將藝術的邊界嚮更廣闊的精神領域延展。書中,他們關於“何為美”的討論,沒有落入空泛的理論,而是結閤瞭楊飛雲先生的創作曆程,從他對人體的獨特理解,到他對色彩、光影的精妙運用,再到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這一切都讓我看到瞭美感是如何從具象走嚮抽象,又如何從抽象迴歸到生命本身。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楊飛雲先生談到自己如何透過畫筆去捕捉瞬間的情緒,那種對藝術極緻的追求,以及範學德先生如何將這種追求上升到哲學層麵,探討藝術與真理、與存在的關聯。這不僅僅是一場藝術傢的對話,更是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度挖掘,讓我重新審視瞭藝術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讓我對“美”有瞭更豐富、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對於我這種對藝術門外漢來說,藝術總是帶著一種神秘的光環,讓人望而卻步。《靈魂與美感》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藝術世界的窗戶,而且是一扇能讓我看到裏麵最真實、最動人景象的窗戶。楊飛雲先生,作為一位中國寫實油畫的大傢,他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貫耳,但總覺得他的藝術是高高在上的。然而,在這本書的對談中,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楊飛雲。他毫不迴避自己創作過程中的迷茫和對藝術的探索,這種坦誠讓我倍感親切。而範學德先生的提問,更是精準地抓住瞭我作為讀者的好奇點,他引導著楊飛雲先生去闡述那些我一直想要理解但又難以言說的東西。我尤其喜歡他們關於“美感”是如何在細微之處體現的討論,比如人物眼神的流轉,比如衣服褶皺的光影變化。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兩位大師的對話中,被賦予瞭深刻的意義,它們共同構成瞭藝術作品的靈魂。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並不是離我們很遠,它就蘊藏在生活之中,也蘊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思想的及時雨。我一直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不夠通透。楊飛雲和範學德先生的對談,就像一把鑰匙,一下子就打開瞭那層厚重的帷幕。我曾以為藝術創作是天賦異稟者的專屬,是遙不可及的殿堂,但通過書中的交流,我看到瞭藝術背後那種日復一日的堅守、對細節的極緻打磨,以及藝術傢內心深處那份對美的永恒的渴望。範學德先生的提問非常有啓發性,他總是能從一個看似平凡的角度切入,然後將話題引嚮人性的深處,引嚮藝術與社會、與時代的碰撞。楊飛雲先生的迴答則坦誠而真摯,他分享瞭自己創作過程中的睏惑、掙紮,以及最終如何剋服睏難,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他們討論到藝術傢的孤獨感,以及如何在這種孤獨中尋找力量。這種真實而赤裸的錶達,讓我看到瞭藝術傢的另一麵,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睏擾的普通人,隻是他們用畫筆承載瞭比常人更深沉的思考。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寫實”的藝術錶現形式抱有某種敬畏感,覺得它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似乎顯得有些“不閤時宜”。然而,翻開《靈魂與美感》這本書,我被楊飛雲先生的藝術理念和創作實踐深深吸引。他並沒有將寫實視為一種僵化的模仿,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探索現實、挖掘人性深度的有力工具。而範學德先生的對談,則為這種探索提供瞭更廣闊的哲學視角。他們關於“人物的靈魂”如何在畫布上得以呈現的討論,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肖像畫”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通過對人物神態、錶情、姿態的細緻捕捉,去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起伏與波瀾。書中,楊飛雲先生分享瞭許多關於創作的細節,比如他對光綫的偏愛,他對色彩的敏感,以及他如何通過這些“技術”層麵的東西,去傳遞更深層的情感信息。範學德先生則適時地將這些創作實踐提升到對人類情感、對社會現實的觀察,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單純的藝術評論,成為一本關於人生、關於哲學思考的讀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