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辽宁大学等十余位唐诗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耗时十余年,倾力精心打造。
对流传zui广的清代蘅塘退士版《唐诗三百首》全面、深入、细致、独到的解读和赏析。
集作者小传、诗文、注释、注音、解析、古版画插图于一体,为读懂、悟透、真切领会唐诗之美,扫除一切障碍。
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观赏性于一炉,是当前古诗词学术研究和大众审美鉴赏文化园地一道粲然可观的风景线。
是古版《唐诗三百首》逢其时、得其人、善其事的当代价值呈现。
本书依据光绪年间四藤吟社刻本《唐诗三百首》,并按其诗体和诗作顺序进行编排,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八部分,每种诗体添加相应的诗体介绍。每一首诗都分为作者小传、原文、注释、作品赏析四部分,作者小传涵盖全面,原文完整准确,注释精当切要,作品赏析深入浅出。辅以古版画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现唐诗的魅力。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唐诗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深入品读唐诗的升级读物。
本书由王向峰、林东海、张恩华主编,具体赏析的作者涵盖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辽宁大学中文系的专家教授,全书在吸取前人的注解和诸多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入各位专家教授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艺术见解,使赏析更为翔实新颖,是继上海辞书版、上海古籍版之外的凝聚北方学者唐诗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图书,对传扬唐诗的艺术成就、推广传统文化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的践行。
王向峰,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辽宁大学中文系主任,鲁迅文学奖得主。
林东海,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深造于研究生班。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历任古籍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
张恩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曾任辽宁省广电厅厅长,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目录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二首 / 003
李 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008
月下独酌 / 010
春 思 / 013
杜 甫
望 岳 / 018
赠卫八处士 / 020
佳 人 / 024
梦李白二首 / 029
王 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038
送 别 / 042
青 溪 / 045
渭川田家 / 049
西施咏 / 052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 058
夏日南亭怀辛大 / 061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063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066
丘 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 069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 072
常 建
宿王昌龄隐居 / 075
岑 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078
元 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 / 083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088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091
寄全椒山中道士 / 094
长安遇冯著 / 097
初次接触这部辞典时,我最关心的自然是其注释的深度与广度。坦率地说,它远超出了我对于一般“鉴赏辞典”的预期。很多耳熟能详的诗篇,在这部书里竟然能挖掘出我从未察觉到的多重意蕴。那些看似平淡的字眼,经过详尽的考据和多角度的引证,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诗人就在眼前低语。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院派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但又极具学术深度的语言来解读。举个例子,对于某首律诗的对仗处理,它不仅分析了平仄的工整,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心境,阐释了这种“工整”背后的哲学思考。这种深入骨髓的解读,真正做到了“鉴赏”二字,而非简单的词语解释。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唐诗的理解从“知道”提升到了“领会”,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能比拟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显得疏朗有致。诗歌的排布并非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似乎经过了精心考量,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感受到编辑者对古典韵味的追求。我尤其喜欢它在篇章开头的引言设计,那种古朴的字体和简练的文字,一下子就把人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带入到盛唐的诗意氛围之中。这种对“物”的重视,让人对内里的“文”自然生出几分敬意。每次捧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而不是随意的阅读。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无疑为这部辞典增添了经久不衰的魅力,让它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这部上下两册的巨著,其内容的编排逻辑简直是大师级的杰作。它并非完全按照诗人或朝代来划分,而是似乎遵循着一种更内在的、更具文学体验的流变路径。翻阅时,你会发现作者群(或编纂者)似乎在引导你经历一场时间的旅行。从早期的清新质朴,到盛唐的浑厚壮阔,再到中晚期的沉郁顿挫,这种层次感和递进感,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渐入佳境的审美体验。相比于其他将诗作堆砌在一起的参考书,这部辞典的结构安排更像是一部精心谱写的交响乐章,有着明确的主题和起承转合。即便是偶尔跳跃到不同诗人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对,也能立刻感受到那种内在的脉络牵引,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学习和鉴赏的效率与乐趣。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一套耗费了巨大心力进行考订、编辑和装帧的实体书,实属难得。它厚重、实在,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这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提供的质感。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是惊人的,它几乎可以成为一个小型唐诗研究室的基石。我甚至设想过,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数字资料都变得模糊不清,这套纸质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解读,仍然会是理解唐诗精髓最可靠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对唐诗的记录,更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郑重承诺和实践,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评分对于一个不甚精通古典文学的普通爱好者而言,阅读专业的诗词鉴赏书籍常常会感到门槛过高,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典故。然而,这部《鉴赏辞典》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历史典故时,总是能辅以简洁明了的背景介绍,确保了读者不会因为某个生僻的“典”而卡住,从而中断了对诗歌意境的捕捉。作者们似乎时刻提醒着自己,他们的读者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怀着对诗歌纯粹的热爱而非学术目的而来。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让原本可能显得高高在上的古典文学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普及和审美的普及。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富耐心的私人导师,随时可以请教,却又不会感到任何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