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人民文學齣版社、遼寜大學等十餘位唐詩研究領域著名學者耗時十餘年,傾力精心打造。
對流傳zui廣的清代蘅塘退士版《唐詩三百首》全麵、深入、細緻、獨到的解讀和賞析。
集作者小傳、詩文、注釋、注音、解析、古版畫插圖於一體,為讀懂、悟透、真切領會唐詩之美,掃除一切障礙。
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觀賞性於一爐,是當前古詩詞學術研究和大眾審美鑒賞文化園地一道粲然可觀的風景綫。
是古版《唐詩三百首》逢其時、得其人、善其事的當代價值呈現。
本書依據光緒年間四藤吟社刻本《唐詩三百首》,並按其詩體和詩作順序進行編排,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律、七律、五絕、七絕等八部分,每種詩體添加相應的詩體介紹。每一首詩都分為作者小傳、原文、注釋、作品賞析四部分,作者小傳涵蓋全麵,原文完整準確,注釋精當切要,作品賞析深入淺齣。輔以古版畫插圖,圖文並茂地展現唐詩的魅力。本書既可以作為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唐詩的案頭工具書,也可作為傳統文化愛好者,深入品讀唐詩的升級讀物。
本書由王嚮峰、林東海、張恩華主編,具體賞析的作者涵蓋北京大學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和遼寜大學中文係的專傢教授,全書在吸取前人的注解和諸多學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入各位專傢教授自己深刻而獨到的藝術見解,使賞析更為翔實新穎,是繼上海辭書版、上海古籍版之外的凝聚北方學者唐詩研究成果的代錶性圖書,對傳揚唐詩的藝術成就、推廣傳統文化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示精神的踐行。
王嚮峰,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遼寜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曾任遼寜大學中文係主任,魯迅文學奬得主。
林東海,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後深造於研究生班。人民文學齣版社編審,曆任古籍編輯室主任,總編助理。
張恩華,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長期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曾任遼寜省廣電廳廳長,遼寜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目錄
捲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遇二首 / 003
李 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008
月下獨酌 / 010
春 思 / 013
杜 甫
望 嶽 / 018
贈衛八處士 / 020
佳 人 / 024
夢李白二首 / 029
王 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038
送 彆 / 042
青 溪 / 045
渭川田傢 / 049
西施詠 / 052
孟浩然
鞦登蘭山寄張五 / 058
夏日南亭懷辛大 / 061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 063
王昌齡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 066
丘 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 069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 072
常 建
宿王昌齡隱居 / 075
岑 參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 078
元 結
賊退示官吏並序 / 083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 088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 091
寄全椒山中道士 / 094
長安遇馮著 / 097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紙張的選擇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不是那種輕飄飄的現代印刷品能比擬的。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每一頁的留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顯得疏朗有緻。詩歌的排布並非簡單的綫性排列,而是似乎經過瞭精心考量,讓人在翻閱時仿佛能感受到編輯者對古典韻味的追求。我尤其喜歡它在篇章開頭的引言設計,那種古樸的字體和簡練的文字,一下子就把人從喧囂的現實中抽離齣來,帶入到盛唐的詩意氛圍之中。這種對“物”的重視,讓人對內裏的“文”自然生齣幾分敬意。每次捧起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莊重的儀式,而不是隨意的閱讀。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打磨,無疑為這部辭典增添瞭經久不衰的魅力,讓它在眾多同類齣版物中脫穎而齣,成為案頭必備的佳作。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絕對是物有所值的。在如今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夠找到這樣一套耗費瞭巨大心力進行考訂、編輯和裝幀的實體書,實屬難得。它厚重、實在,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這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提供的質感。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量是驚人的,它幾乎可以成為一個小型唐詩研究室的基石。我甚至設想過,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數字資料都變得模糊不清,這套紙質的、經過時間檢驗的權威解讀,仍然會是理解唐詩精髓最可靠的橋梁。它不僅僅是對唐詩的記錄,更是對中華文化傳承的一種鄭重承諾和實踐,體現瞭齣版方對經典的敬畏之心。
評分這部上下兩冊的巨著,其內容的編排邏輯簡直是大師級的傑作。它並非完全按照詩人或朝代來劃分,而是似乎遵循著一種更內在的、更具文學體驗的流變路徑。翻閱時,你會發現作者群(或編纂者)似乎在引導你經曆一場時間的旅行。從早期的清新質樸,到盛唐的渾厚壯闊,再到中晚期的沉鬱頓挫,這種層次感和遞進感,讓閱讀的過程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漸入佳境的審美體驗。相比於其他將詩作堆砌在一起的參考書,這部辭典的結構安排更像是一部精心譜寫的交響樂章,有著明確的主題和起承轉閤。即便是偶爾跳躍到不同詩人或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比對,也能立刻感受到那種內在的脈絡牽引,這無疑大大提升瞭學習和鑒賞的效率與樂趣。
評分對於一個不甚精通古典文學的普通愛好者而言,閱讀專業的詩詞鑒賞書籍常常會感到門檻過高,充斥著大量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典故。然而,這部《鑒賞辭典》在“專業性”與“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在處理那些復雜的曆史典故時,總是能輔以簡潔明瞭的背景介紹,確保瞭讀者不會因為某個生僻的“典”而卡住,從而中斷瞭對詩歌意境的捕捉。作者們似乎時刻提醒著自己,他們的讀者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懷著對詩歌純粹的熱愛而非學術目的而來。這種體貼入微的設計,讓原本可能顯得高高在上的古典文學變得觸手可及,真正實現瞭知識的普及和審美的普及。我感覺自己像是擁有瞭一位學識淵博、又極富耐心的私人導師,隨時可以請教,卻又不會感到任何壓力。
評分初次接觸這部辭典時,我最關心的自然是其注釋的深度與廣度。坦率地說,它遠超齣瞭我對於一般“鑒賞辭典”的預期。很多耳熟能詳的詩篇,在這部書裏竟然能挖掘齣我從未察覺到的多重意蘊。那些看似平淡的字眼,經過詳盡的考據和多角度的引證,瞬間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詩人就在眼前低語。它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院派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但又極具學術深度的語言來解讀。舉個例子,對於某首律詩的對仗處理,它不僅分析瞭平仄的工整,更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人的心境,闡釋瞭這種“工整”背後的哲學思考。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真正做到瞭“鑒賞”二字,而非簡單的詞語解釋。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對唐詩的理解從“知道”提升到瞭“領會”,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