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語錄

2013-語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新周刊 著
圖書標籤:
  • 語錄
  • 名言
  • 2013
  • 經典
  • 人生
  • 感悟
  • 智慧
  • 勵誌
  • 思考
  • 金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泰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43601
商品編碼:2673701220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2013-語錄

定價:32元

作者:新周刊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643601

字數:180000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2013語錄》看點:
  1、新周刊語錄齣版至今,已經是第十個年頭。盤點是新周刊的招牌菜,語錄是原汁原味,已經成為讀者年終盤點不可或缺的讀物,有固定的優質讀者群,有很高的品牌熱度,是一部有滋有味的年度口述史。
  2、這是新周刊一個不以雜誌形式發行的內容讀物,外時事政治,文化生活,娛樂體育,包羅萬象,有趣有種,好看好玩。在熱辣過癮的語錄中,感受2013嘴上風暴。
  3、在資訊碎片化的年代,新周刊的年度語錄圖書所做的,就是經過編輯、篩選,把散落在各大媒體及網絡平颱的、反映本年度各個領域的聲音收入一本書,希望為這個時代補白。因其五花八門、南腔北調、原汁原味,讀者可以將之視為一盤原聲帶,一個簡易記事本,一冊在手,可以迴顧這一年度發生的大事小事。
  4、馬桶讀物。短小精悍,妙語不斷,讓你拿得起,放不下。
  5、因其忠實記錄,年度語錄圖書已經擁有固定讀者群,包括傳媒、創意、廣告等界彆人士。也作為機關一年盤點的參考。
  
  海報:


  

內容提要


《2013語錄》新周刊10年經典品牌。全麵梳理2013年,盤點專傢《新周刊》與知道分子聯手編選。
  把一個年度的時代現場,濃縮在由l000條語錄構成的口述史裏。2013我們一起走過,共同見證。
  迄今為止,新周刊《語錄》已連續多年登上各大城市暢銷書榜,成為具有現場感,個性化、有趣的“中文甜點”。每年年底上市即搶購一空,成為各色人等的案頭和年度珍藏。有話語在《語錄》中遺漏,它來自你的偏愛;但也有聲音從《語錄》中走齣,直接進入你的內心。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經曆和見證的時代。這也是我們共同記憶、感知和聆聽的世界。還原2013,且翻《語錄》。


目錄


作者介紹


  新周刊,“中國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創辦於1996年8月18日,十多年猛進,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新周刊》是讀者眼中暢快淋灕的“觀點供應商”,它始終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撞擊與概念,引導讀者關注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趨勢。閱讀著《新周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如今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

文摘


  時事·政治()
  這是人性復雜的時代。無論你是無奈還是憤怒。今天,我們不得不和這樣的一些人共處於一個國傢,一個時代:販賣嬰兒的醫生,設計誘殺無辜少女的孕婦,帶小學女生開房的校長,一再上演碾壓生命不顧而去的司機,高舉重摔路人懷中女嬰的警察……這個社會的底綫不斷地被突破,每天的社會新聞都在毀三觀,我們無處閃躲。
  ——《新周刊》
  時事·政治(國際)
  大傢還在等待當代那個願意肩負睏難和危險挑戰的人齣現。
  ——《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從明天起,做一個愛國的人,去V,停博,看新聞聯播。
  從明天起,不再關心糧食蔬菜,我沒有一所房子,麵朝七環,一生還貸。
  從明天起,和每個謠言戰鬥,給地溝油和垃圾取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請你愛國,願你有個不堵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給條活路,願你在霧霾中獲得幸福,我隻願麵朝城管,不跑活該。
  ——@耳光趙荒唐
  文化·生活(國際)
  一個人應該有能力換尿布、策劃侵略、殺豬、給輪船掌舵、設計建築物、寫十四行詩、平衡收支、造牆、接骨、安慰臨終之人、寫菜單、發布命令、閤作、獨立工作、解方程、分析新問題、施肥、寫電腦程序、做可口的飯菜、有效地戰鬥、英勇地死去。
  ——羅伯特·海因萊因
  娛樂·體育()
  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傢裏沒有草原。
  ——宋鼕野
  娛樂·體育(國際)
  無須否認,足球是個很難玩的遊戲,有時候它就是一個能帶齣你壞一麵的遊戲。
  ——弗格森
  腹款
  南昌理工的校訓是科學、務實、厚德、創新,讀起來琅琅上口,而哈佛大學的校訓是以柏拉圖為友,以亞裏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讓人有一種同性戀的感覺。
  ——南昌理工學院某社團報一篇名為《我為什麼選擇南昌理工而沒有選擇哈佛大學》的文章從各方麵闡釋該校優於哈佛的原因。
  “網上發言,請不要隨便自稱筆者,畢竟有沒有在用筆在寫一目瞭然。這個詞匯已經要匯入曆史長河瞭,雖然曾經那麼瘋狂存在過,但至少在互聯網上該消失瞭。”“那以後自稱什麼?”“鍵人。”
  ——有人這樣說。還有人說,那用觸摸屏者應自稱“觸生”?
  喝紅酒必須要懂紅酒嗎?我就是光喝不行嗎?就像吃鹵煮需要知道豬的品種和年份,豬圈的土壤和氣候嗎?豬生前的光照時間夠不夠?手掌的溫度會不會影響韭菜花的口感?需要區分哪個産區的肥腸色澤濃鬱,哪個季節的肺頭強勁厚實嗎?你彆走,你倒是告訴我啊!
  ——網民“地下天鵝絨”的一個段子。
  憂國憂民款
  服用過王老吉的老鼠身材相對標緻。彆的要麼長得胖。要麼長得瘦。
  ——王老吉副董事長李楚源再次提齣王老吉有延年益壽作用。“通過對576隻老鼠樣本為期兩年試驗,初步發現王老吉涼茶實驗組的大鼠存活率優於對照品。”
  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瞭幼稚的嬰兒語言,總之,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泛娛樂化傷害瞭誰》,文中引用瞭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這段話。
  ……




序言


時事·政治()
看過彩色電視的人不願再看黑白的。
——英國學者曾銳生在點評中國社會和政治未來發展時,打瞭這樣一個比方。

時事·政治(國際)
教室後排無聊的小孩。
——俄羅斯同意庇護斯諾登,美俄關係急劇降溫。奧巴馬取消與普京單獨會晤的計劃,並這樣比喻普京。

文化·生活()
世界長大瞭,我他媽也老瞭。
——“黃永玉九十畫展”開展,這是黃永玉書法作品中的句子。

文化·生活(國際)
404。
——據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M) 的研究顯示,2013 年網絡世界使用頻率高的單詞是404。
娛樂·體育()
這一世,夫妻緣盡於此,我還好,你也保重。
—— 2013 年9 月13 日,王菲發微博宣布已和李亞鵬離婚。

娛樂·體育(國際)
Made iChina。
——《雷神2》熱映,漫威影業在官方微博上提問:雷神之錘上麵鎸刻著哪句話?一位中國網民如此迴答。


《時光的碎語:那些觸動靈魂的片段》 這是一部關於瞬間之美的集結,關於那些如同劃過夜空的流星,短暫卻足夠照亮內心深處的思想碎片。它並非一本厚重的學術論著,也不似連貫的故事那樣有起承轉閤。相反,《時光的碎語》更像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展覽,每一件展品都凝聚著某一個時刻的智慧、情感或頓悟,等待著觀者去細細品味,去從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書中收錄的,是那些來自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領域人物的智慧精華。有哲人對人生意義的深邃拷問,有藝術傢對美的獨特詮釋,有科學傢對宇宙奧秘的驚鴻一瞥,也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閃光感悟。這些話語,或許來自一位曆史長河中的偉大思想傢,或許來自街角一位不為人知的智者,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個包羅萬象的精神畫捲。 翻開這本書,你可能會在某個清晨,被一句關於堅持的箴言點燃內心的鬥誌;在某個午後,因一段關於孤獨的描繪而感到釋然;在某個深夜,又因一句關於愛的深刻洞察而溫暖心房。這些“碎語”並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相互映照,彼此啓發,共同編織齣一張關於人類經驗、情感探索和精神追求的細密網絡。 本書的編排也彆具匠心。它沒有按照主題或年代進行生硬的劃分,而是更側重於一種情感和思想上的流動。你會發現,在翻閱的過程中,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句子,卻能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因為內在的某種聯係而碰撞齣火花。這種“意外之喜”,正是本書想要帶給讀者的獨特體驗。每一頁的停留,都可能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一次對自我認知的深化。 《時光的碎語》適閤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裏閱讀。在通勤的路上,在午休的片刻,在睡前的寜靜時光。它不像一本需要你全神貫注、一口氣讀完的書,而更像是一個可以隨時拾起、隨時放下,但又能在每一次重逢中帶來新收獲的夥伴。它鼓勵讀者慢下來,去感受語言的力量,去思考那些被日常瑣事淹沒的深刻意義。 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種子,情感的觸媒。它希望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拓展讀者的視野,並在忙碌的生活中,為心靈提供一隅安寜的角落。那些被精心篩選齣來的“碎語”,承載著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穿越時空,以最簡潔、最有力的方式,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閱讀《時光的碎語》,就是一場與自我內在的對話,一次對生命體驗的重溫。它邀請你一同走進這些凝練的瞬間,在字裏行間,發現那些未曾被言說,卻早已在你我心中激蕩的迴響。這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看見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看見那些潛藏的深刻,看見那些構築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最根本的品質。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一開始有些好奇,又有些睏惑。“2013-語錄”,這樣的命名方式,感覺像是某種年度集錦,又像是某個特定事件的記錄。然而,當我翻開它,我發現這並不是我最初設想的那種流水賬式的年終總結,也不是簡單羅列名人名言。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窺見瞭2013年那個時代的脈搏,那些在不經意間迸發齣的思想火花,那些在社會角落裏低語的真實情感。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它以一種極其個人化、又極具代錶性的方式,捕捉到瞭那個年份裏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的無奈。我仿佛能聽到遠方的迴聲,感受到曾經的溫度。它讓我思考,那些被淹沒在時間洪流中的碎片,原來也能匯聚成如此動人的篇章。我開始審視自己,在2013年,我又留下瞭怎樣的“語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2013”,更是關於“語錄”本身的力量,關於語言如何承載意義,如何塑造記憶。它提醒我,每一個當下,都可能孕育著未來的經典。

評分

剛開始對《2013-語錄》這個書名並沒有太大的期待,覺得大概是那種比較刻闆、信息量大但缺乏溫度的書。然而,打開之後,我被它所呈現齣的細膩和真實深深吸引瞭。這本書並沒有刻意去雕琢文字,也沒有試圖構建什麼宏大的理論體係,它就像是在悄悄地觀察著世界,然後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下那些最觸動人心的瞬間。我從中讀到瞭生活的酸甜苦辣,讀到瞭人們在麵對睏境時的堅韌,也讀到瞭在平凡日子裏的溫情。它不是那種需要你集中精力去分析的書,更像是一杯溫水,在不經意間溫暖瞭你的內心。我發現,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不完美”,在於它所捕捉到的那些真實的情感流露。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微小的細節,反而比韆言萬語更能打動人心。它讓我意識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點點滴滴,其實都蘊含著不容忽視的生命力。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2013年的眾生相,也照齣瞭我曾經的影子。

評分

最初,我對《2013-語錄》的期望值並不高,以為會是那種充斥著陳詞濫調和空泛議論的書。但事實證明,我的判斷大錯特錯瞭。這本書以一種齣人意料的真誠和深刻,展現瞭2013年那個特定年份裏,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對世界的看法。它不像傳統的書籍那樣有明確的章節劃分或者連貫的敘事,而是像是一係列散落的、卻又彼此呼應的“語錄”,它們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雖然彼此獨立,卻共同描繪齣一片璀璨的星河。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各種各樣的聲音,有對社會現象的犀利評論,有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也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盼。它的語言風格極其樸實,卻又充滿瞭力量,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經常在閱讀的過程中,突然停下來,迴味某個句子,思考它所蘊含的深層含義。這本書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份,也讓我更加理解瞭當下。它不是一本用來消遣的書,而是一本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去體悟的書,它像是一位智者,在默默地與你進行一場關於人生和時代的對話。

評分

《2013-語錄》這個名字,老實說,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不知所雲,像是某個活動産生的附加産品,充滿瞭商業氣息。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纔發現它的內在深意遠超我的想象。這本書並非簡單地堆砌文字,而是將2013年那個時間段裏,那些值得被銘記的思想、情緒、以及對現實的觀察,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齣來。它沒有固定的主題,沒有清晰的邏輯綫,卻像是一幅用無數細小筆觸勾勒齣的時代群像。我從中看到瞭時代的變遷,看到瞭人們的思考方式,看到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裏,那些真誠的、未經修飾的聲音。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多樣,有時是尖銳的批判,有時是溫和的慰藉,有時是充滿哲思的洞察。這種多樣的錶達方式,反而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和真實。它不是讓你去“學習”什麼,而是讓你去“感受”什麼。我讀到瞭一些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內容,也讀到瞭一些讓我忍俊不禁的段落。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時間的膠囊,打開後,裏麵充滿瞭各種各樣的人生片段,等待著你去解讀。

評分

我必須承認,當初拿起《2013-語錄》純粹是齣於一種“書荒”的無奈,又加上書名那種模糊的、難以捉摸的吸引力。我曾預設過它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著作,或是某種懷舊情緒的堆砌,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展現瞭一種意想不到的敘事方式,它像是將無數個微小的、匿名的、卻又飽含深情的瞬間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關於2013年的獨特畫像。我從中看到瞭普通人的掙紮與堅持,看到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也看到瞭在喧囂中依然閃爍著的人性光輝。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尤其喜歡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它們就像是散落在路邊的寶石,需要你彎下腰去細細品味,纔能發現其中蘊含的獨特光芒。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沉思,迴想自己在那個時間點上的狀態,那些未曾說齣口的話,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感受,似乎都在這本書中找到瞭某種共鳴。它像是一個老朋友,在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而我,則是一個認真的聽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