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区块链 数字货币与互联网金融新格局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从零开始学区块链:数字货币与互联网金融新格局 | ||
| 定价 | 65.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黄振东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100 | |
| 字数 | 10 | |
| ISBN编码 | 9787302466703 | |
| 重量 | ||
目录
第1章 区块链概览
1.1 区块链:下一个趋势 / 2
1.1.1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 / 2
1.1.2 公证域 / 5
1.1.3 证券域 / 6
1.1.4 数字货币:区块链应用的典范 / 8
1.1.5 保险域 / 10
1.1.6 审计域 / 11
1.2 区块链的定义 / 12
1.2.1 区块链的定义 / 12
1.2.2 区块链的分类 / 14
1.2.3 区块链是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 / 14
1.2.4 区块链解决了交易的互信问题 / 15
1.2.5 区块链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 / 16
1.3 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 16
1.3.1 区块链产生的背景 / 16
1.3.2 比特币的诞生 / 18
1.3.3 比特币与区块链 / 19
1.4 区块链的发展现状 / 20
1.4.1 区块链在全球的发展概览 / 22
1.4.2 区块链的热点域 / 24
1.4.3 区块链起全球央行的重视 / 25
1.4.4 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26
第2章 区块链技术初探
2.1 比特币运行机理 / 32
2.2 比特币的组成要素 / 45
2.2.1 比特币系统的参与者 / 45
2.2.2 比特币区块的产生 / 46
2.2.3 长链与短链 / 48
2.2.4 比特币的安全性 / 49
2.2.5 比特币挖矿的发展 / 50
2.2.6 比特币交易中的公钥和私钥 / 55
2.2.7 从比特币到区块链 / 61
2.3 区块链的系统框架 / 67
2.4 分布式网络 / 68
2.4.1 分布式网络(P2P网络) / 68
2.4.2 分布式网络的特点 / 69
2.4.3 分布式网络的两种架构 / 70
2.4.4 广播与验证机制 / 73
2.5 共识机制 / 75
2.5.1 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 76
2.5.2 比特币系统的工作量证明过程 / 80
2.5.3 工作量证明机制的优点和缺点 / 82
2.5.4 权益证明机制(PoS) / 83
2.5.5 授权股权证明机制(DPoS) / 89
2.6 区块链的三大类型 / 92
2.6.1 公有链 / 93
2.6.2 私有链 / 94
2.6.3 联盟链 / 96
第3章 区块链技术基础
3.1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 / 101
3.1.1 区块的数据结构 / 101
3.1.2 区块链数据结构的基础 / 102
3.1.3 哈希值 / 103
3.1.4 Merkle根 / 104
3.1.5 时间戳 / 107
3.1.6 难度目标 / 108
3.1.7 随机数 / 109
3.2 数据的加密与降维 / 111
3.2.1 哈希算法概况 / 111
3.2.2 SHA-256算法 / 114
3.3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 121
3.3.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特点 / 122
3.3.2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数学原理 / 123
3.3.3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加密原理 / 129
3.4 区块链运行流程 / 131
3.4.1 区块链的交易流程 / 132
3.4.2 区块链的信息交流流程 / 136
3.4.3 区块链的信息封装流程 / 140
3.4.4 区块链的铸币流程 / 143
3.5 区块数据解读 / 149
第4章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4.1 数字货币概述 / 156
4.2 莱特币 / 158
4.2.1 创建与发展 / 158
4.2.2 特点 / 159
4.2.3 区块链技术应用 / 162
4.2.4 不足 / 170
4.3 瑞波币 / 171
4.3.1 创建与发展 / 171
4.3.2 特点 / 174
4.3.3 区块链技术应用 / 174
4.3.4 关于瑞波币的不同声音 / 179
4.4 狗狗币 / 180
4.4.1 创建与发展 / 180
4.4.2 特点 / 182
4.4.3 区块链技术应用 / 184
4.4.4 不足 / 187
4.5 点点币 / 188
4.5.1 创建与发展 / 188
4.5.2 特点 / 190
4.5.3 区块链技术应用 / 191
4.5.4 不足 / 198
第5章 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5.1 R3 CEV / 202
5.1.1 R3 CEV的创立和发展 / 204
5.1.2 区块链在R3 CEV的应用 / 205
5.1.3 R3 CEV的成果及前景 / 207
5.2 超级账本 / 214
5.2.1 超级账本的创立和发展 / 216
5.2.2 区块链在超级账本的应用 / 217
5.2.3 超级账本的发展前景 / 228
第6章 以太坊与DAO
6.1 以太坊概述 / 232
6.2 以太坊的创立和发展 / 233
6.3 以太坊技术原理 / 237
6.3.1 以太坊与比特币的联系 / 237
6.3.2 以太坊账户 / 239
6.3.3 消息和交易 / 240
6.3.4 燃料(Gas) / 241
6.3.5 合约案例 / 243
6.3.6 合约 / 246
6.3.7 挖矿 / 252
6.3.8 以太坊区块 / 255
6.4 DAO / 267
6.4.1 The DAO的创立及黑客攻击 / 268
6.4.2 The DAO的硬分叉 / 270
6.4.3 大姨太与二姨太 / 272
6.5 以太坊的发展前景 / 274
后记 区块链重塑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个广阔领域的“导览图”,而不是一个“深度挖掘报告”。在前半部分,它对区块链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从“零”开始,确实为初学者打开了一扇门。例如,关于“从零开始学区块链”的部分,它梳理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它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让我能够对其核心价值有所认识。但是,当我试图从书中找到关于“互联网金融新格局”的深度分析,或者对“比特币挖矿”的未来趋势进行更详尽的了解时,我发现信息量似乎有些分散。书中的确提到了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一些新的金融模式的雏形,但这些描述更多的是一种可能性和概括,缺乏对具体商业模式的剖析,也未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上的差异化对格局产生的影响。因此,虽然它成功地让我对整个领域有了宏观的认识,但在对未来格局的预测和具体金融实践的解读上,它似乎更倾向于提供一个框架,而不是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使得我无法获得更深入的启发。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对“从零开始学”这几个字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像一本教科书一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书的前半部分,特别是关于区块链的起源和基本运作方式的介绍,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诸如“区块”、“链”这样的概念,并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类比,这让我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障碍。然而,当内容深入到“数字货币与互联网金融新格局”和“比特币挖矿的发展”时,我感觉有点跟不上了。虽然书中提到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也简单提及了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一些概念,但整体而言,对这些领域的探讨似乎显得有些浅尝辄止。特别是对于“新格局”的分析,我期待能有更深入的行业洞察,比如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监管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创新等,这些方面的内容稍显不足,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前瞻性的预测,这让我觉得在金融格局的描绘上,这本书的深度还有待提升,未能完全满足我对“格局”的期待。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数字货币”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它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书中对数字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作为一种新型资产的特性进行了探讨。我比较喜欢的是它对“比特币挖矿”过程的描述,虽然不是特别技术化,但它解释了挖矿的动力学,以及算力竞争的本质,让我对这个被很多人视为“神秘”的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关于“数据的加密”这一章节,作者也花了不少笔墨,阐述了公钥私钥、哈希算法等加密技术在数字货币中的应用,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数字货币交易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当我看到“互联网金融新格局”这一部分时,我感觉这本书的落脚点似乎有点模糊。它提到了区块链技术可能重塑金融业,但具体的“新格局”在哪里,它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区块链在支付、借贷、保险等具体金融场景的应用案例,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打破现有金融体系的壁垒。书中对这些方面的描绘比较笼统,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完全展现出互联网金融在区块链赋能下的具体面貌,这让我感觉在理解“新格局”方面,这本书还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即便它并没有完全达到我最初的预期。我一直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潜力感到好奇,这本书的标题《新书现货 从零开始学区块链 数字货币与互联网金融新格局 比特币挖矿的发展 数据的加密 金融》听起来就非常全面,承诺了从基础到前沿的讲解。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确实在许多方面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入门视角。作者对于区块链的底层原理,比如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虽然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算法),都有比较清晰的阐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它成功地将一些复杂的概念简化,让我能够理解数字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能够实现去中心化。此外,关于比特币挖矿的部分,它解释了挖矿的过程,以及算力、难度调整等概念,让我对这个过程有了具象化的认识。书中还涉及到了数据加密在区块链中的作用,比如公钥私钥的原理,这让我意识到安全性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支柱之一。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将这些技术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格局联系起来,描绘了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新景象。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涵盖范围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它将“比特币挖矿”、“数据的加密”和“金融”这些相对独立的议题整合到一起。在阅读关于“数据的加密”部分时,我感到非常受益。作者详细解释了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等加密技术是如何保证区块链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的。他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示和类比,让我对这些看似高深的密码学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了解了数据是如何被加密,并且如何通过数字签名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我才真正体会到区块链技术在构建信任机制方面的强大之处。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非常扎实,逻辑清晰,让我能够从技术层面理解为什么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安全性。当然,我也有一些疑问,比如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加密技术是否会面临新的挑战,或者是否存在被破解的风险,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但总体而言,我对加密部分的阐述是满意的,它为我理解区块链的安全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