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一个世纪
定价:39.80元
作者:董竹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0802810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81kg
编辑推荐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董竹君
内容提要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目录
自序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章 童年的家庭生活
一 贫困
二 读书才有出路
第二章 初识人世艰辛
一 借贷无门
二 我的新年
第三章 迫入青楼
一 只有这条出路
二 顶用别人的姓名
三 卖唱生涯
四 孟阿姨谈底层女人惨事
第四章 新见闻
一 爱听国事
二 观察来客
三 夏之时简述身世
第五章 梦寻出路
一 苦恼
二 怕玷污,求归宿
三 犹豫
四 我也喜欢他了
逃出火坑
第六章 求学日本
一 逃跑
二 结婚
三 在日本读书时
四 当年我眼里的日本
第七章 国事如斯
一 国内外形势
二 扩大了革命视野
第八章 从日本去四川
一 师友饯行
二 听双亲叙别情
三 到达四川重庆
四 在重庆打抱不平
五 丫头叙述夏家情况
在封建大家庭中
第九章 如此老家
一 回家准备
二 轿夫如牛马
三 拜见家人
四 丈夫的职位
五 复杂而沉重的生活
六 再次婚礼
第十章 四川局势与家庭状况
一 丈夫失兵权·川局的紊乱
二 幸福的幻想·东胜街住宅
三 一副重担在一身
四 将军街住宅
五 使女骊琼的遭遇
第十一章 夫妇思想对立
一 “五四”运动启发了我
二 丈夫意志消沉·戴季陶投长江得救
三 裂痕日深
第十二章 我还想齐家立业
一 官场太太谈官场
二 办女子织袜厂与黄包车公司
三 四川春节的耍龙灯
脱离深渊
第十三章 出走
一 苦劝丈夫
二 国内形势概述
三 丈夫携侄东下
四 营救文兴哲脱险
五 川局紊乱、暂时离川
第十四章 决裂
一 忍无可忍
二 分居
三 在沪正式离婚
摒弃荣华甘自奋斗
第十五章 困境
一 进当铺
二 紧跟真理走
三 上海的“打花会”
四 上海的“”号总会
五 上海的烟馆
第十六章 创办群益纱管工厂
一 苦筹资本
二 艰辛经营
三 在“九·一八”事件时
四 在“一·二八”事件时
第十七章 上海监狱内外
一
二 赴杭州避风
三 火车开了,急哑琼女
四 对女儿教育点滴
第十八章 山穷水尽
一 遇翻戏党
二 失业、母亡、债逼、父病
第十九章 绝路逢生
一 继续奋斗
二 信心百倍岁月苦度
三 父亲逝世义士临门
风雨中创业
第二十章 锦江川菜馆诞生
一 创办动机和目的
二 “锦江”命名与店徽
三 “锦江”开幕
四 扩大发展
五 装修设计、室内布置
六 菜肴改革、菜价
七 培训人员与检查工作
八 职工福利
九 一张A字执照
十 治病
第二十一章 分设锦江茶室
一 动机、装修布置
二 女招待员
三 “锦江”的社会影响
第二十二章 遭波折、遇名人
一 执照问题
二 厨师问题
三 杨虎来锦江·田淑君
四 当时的局势
五 局票、胡琴
六 红人郑毓秀
七 可气、可笑的诬蔑
八 房东敲竹杠
九 忆刘良律师
十 艰苦挣持
十一 两颗炸弹
十二 突然的一件事
第二十三章 革命活动
一 资助、掩护
二 捐献抗日前线
三 独资创办《上海妇女》杂志
四 支援、启发
五 女作家白薇的两三事
第二十四章 在敌伪时期的上海
一 潘三省
二 被迫离沪
战火中飘泊异国
第二十五章 流亡菲律宾
一 到达马尼拉:
二 美丽的菲律宾
三 当年我所知的菲人和华侨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二三事
第二十六章 战火笼罩菲律宾
一 日军侵占马尼拉:
二 我母女逃难
三 困菲日子里
第二十七章 一个机会返国
一 乘所谓难民船离菲
二 在苏门答腊险遭鱼吞
三 困在日本九州
四 险渡朝鲜海峡
五 朝鲜——东北——天津
六 南京——上海
七 琼、瑗女归国叙别情
八 的团圆照
九 空军送狗:
十 德国犹太人
由菲回国之后
第二十八章 整顿两店
一 代理人的贪污
二 五子登科·房东的麻烦
三 交易所的滋味
四 锦江险遭金圆券的吞没
五 所谓“应变费”
第二十九章 回国后的地下工作
一 和杨虎的一次谈话
二 送青年参加新四军
三 启发林有泉医生
四 虎口救出革命同志
第三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地下工作
一 营救儿子大明回家
二 独资创办永业印刷所、协森印刷局
三 田云樵、张执一同志先后到沪
四 租房掩护工作与革命同志
五 邓大姐的关怀、鼓励
六 增资开办美文印刷厂
七 上海发电厂“索夫团”事件
八 独资开办美化纸品厂
九 印《告上海市市民书》
十 合资开办锦华进出口公司
十一 设台湾锦华分公司
十二 营救任百尊同志脱险
十三 “美文”、“锦华”先后停业
十四 投资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及美化服装公司
十五 营救孟秋江、谢雪红同志脱险
十六 策反工作点滴
全国解放前后
第三十一章 迎来了解放
一 黎明之前
二 上海解放
三 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
四 劳资纠纷
五 任职
六 夏述禹来信
七 百思不解的诬告
八 两店奉公,扩为锦江饭店
九 突然被排挤
十 割断锦江前身历史·上海市委的三条决议
第三十二章 到北京看看
一 周总理、邓大姐招宴
二 杨虎离婚、复婚
三 杨虎自投罗网
四 迁居北京
五 上海招商局陈天骏先生
六 上海商务印书馆黄警顽先生
牢狱五年话沧桑
第三十三章 的
一 运动前夕
二 一封上海来信
三 上海起来了
四 在上海的遭遇
五 仓皇返京
第三十四章 回到北京
一 回到家中
二 骇人听闻的消息
三 避居和平里
四 大祸临头
五 被押去公安部
第三十五章 秦城监狱四个月
一 秦城监狱的“号子”里
二 隔离审查罪何来
三 残暴逼供
四 暖情一丝重泰山
第三十六章 功德林监狱九个月
一 功德林印象
二 笑寒无薪火
三 梦寻自慰
四 狱中新友
第三十七章 “半步桥”监狱四年
一 押往“半步桥”监狱
二 新“号子”与大演习
三 频繁换“号子”
四 我的七十岁生日
五 学习、劳动、难友情
第三十八章 又悲又喜
一 泪贺我国合国
二 忧国事——大哭
三 出了什么事
四 悲喜交集
五 回家监外就医
六 家人受害友人受株连
七 正式释放、结论
八 难以理解的政治学习
九 美国和平战士
历尽忧患祖国重光
第三十九章 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一 敬爱的总理逝世
二 七件大事.
三 “四五”运动大悲剧
四 大快人心
第四十章 春回大地
一 鼓舞人心的大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出席公审“”
四 见锦江新老职工有感
五 赴美探亲
六 祝贺国庆三十五周年
七 有意义的音乐会
吃手板心里煎的鱼
第四十一章 兴奋的眼泪
一 国琼钢琴演奏成功
二 国琼在四川学琴情况
三 普希金音乐会国琼钢琴伴奏
四 国琼解放前参加开封市救灾音乐会
五 我的第三、第四代孩子们
六 国璋贺年片中的附言
尾声
第四十二章 感想
一 哀悼邓颖超大姐
二 诗六首
三 接受“东方时空”采访
四 结束语
后记
附录
送董竹君远行范用
我和董竹君女士一起经历的狱中生活川边爱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我的一个世纪》的标题,总让我想起那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人物,他们的生命跨度,恰好见证了一个国家从动荡走向复兴的艰难历程。董竹君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并非全然陌生,但具体的生平事迹,却一直笼罩在一层历史的迷雾之中,等待着被揭开。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的故事,更是试图从个体的视角,去窥探一个宏大时代的脉络。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走进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的纠葛。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我的一个世纪》时,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的一个世纪”,这是多么一种宏大的叙事,仿佛要将一段漫长而充实的人生浓缩其中。董竹君这个名字,虽然不算家喻户晓,但在我的印象里,总与一些关于独立女性、关于时代变迁的讨论联系在一起。三联书店选择出版这本书,足见其价值所在。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一窥一个女性在动荡年代中的生存智慧与生命韧性,也期待着通过她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与多元。
评分《我的一个世纪》这本书,光是书名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暗示着一段跨越漫长时间的人生旅程,一段承载着时代印记的生命故事。董竹君,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总会伴随着一种坚韧、独立的气质。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直是品质的象征,它们出版的书籍,往往都经过精心的打磨和深刻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了解这位女性如何走过她的人生,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自己的篇章,以及她的人生经历,又能带给我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评分这本《我的一个世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史诗感,让我翻开书页之前就充满期待。封面上董竹君女士的面庞,虽已历经岁月,却依然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缩影。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便被它扎实的装帧和沉静的设计所吸引,预感这将是一次深入心灵的阅读体验。三联书店的出品,向来是品质的保证,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更是出版了不少经典之作。我一直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的人物故事深感着迷,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比虚构的小说更能触动人心,更能激发我们对生活、对历史的思考。
评分《我的一个世纪》这个书名,瞬间就让我联想到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前行,却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董竹君,一个在时代变迁中不曾被遗忘的名字,她的故事,想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品味和学术深度,所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毫不犹豫地想要一探究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挣扎、如何奋斗、如何坚持,也期待着通过她的人生故事,去触摸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独有的精神气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