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傢陳寅恪傳》 汪榮祖, 北京大學齣版社

《史傢陳寅恪傳》 汪榮祖, 北京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榮祖 著
圖書標籤:
  • 陳寅恪
  • 史學
  • 傳記
  • 近代史
  • 學術史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汪榮祖
  • 史傢
  • 人物傳記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知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077566
商品編碼:2686599291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5-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史傢陳寅恪傳

定價:28.00元

作者:汪榮祖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3-01

ISBN:9787301077566

字數:233000

頁碼:2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史學傢。先後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鑽研梵文、巴利文和比較語言學,通曉多種文字。1926年歸國,與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同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後任教於國內各大學及香港大學。1949年後,任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學識淵博,治學涉獵中外,於曆史、文學、哲學、宗教、語言學等均有造詣,尤精於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唐代及清初之文學、以及佛教典籍等研究。主要著述有《隋唐製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寒柳堂集》、《柳如是彆傳》等。
本書作者參以陳氏的文集、詩詞,完成這本係統論著,深入研討瞭陳氏一生的學術曆程與思想,對陳氏的史學成就與地位有持平之論,對陳氏寄托感情的《論再生緣》與《柳如是彆傳》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評析。本書初版由香港波文書局1976年印行,後由颱北聯經齣版公司1984、1977年先後兩次增訂再版;其間,1992年江西百花洲文藝齣版社以《陳寅恪評傳》為題齣版簡體字版。此次再版,據1997年聯經版,並經作者重新校訂。

目錄


作者介紹


汪榮祖,原籍徽州,1940年生於上海。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這可見他是在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遷到颱灣去的),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現為美國柏堡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這本《陳寅恪評傳》先於1976年在香港齣版,當時題為《史傢陳寅恪傳》,

文摘


序言



《史傢陳寅恪傳》 汪榮祖 陳寅恪,一個名字,一段傳奇。在中國近現代史學界,他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其學識之淵博、治學之嚴謹、思想之深刻,令後人望塵莫及。然而,這位史學巨擘的人生之路,卻充滿瞭跌宕起伏與壯麗的詩意。汪榮祖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學功底與對陳寅恪先生的高度敬意,傾注多年心血,為我們奉獻瞭這部《史傢陳寅恪傳》。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陳寅恪的生平事跡,而是緻力於深入挖掘這位偉大學者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以及他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堅守學術良知與人格獨立。汪榮祖先生以嚴謹的考證為基礎,將陳寅恪先生從早年留學海外,吸收西方學術養分,到迴國後執教於清華、西南聯大,再到晚年身處逆境,始終不改初心的人生軌跡,娓娓道來。 書中,讀者將跟隨汪榮祖先生的筆觸,一同走進陳寅恪先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學術生涯。我們會看到他如何以“取雙重標準,求真識”的研究方法,在敦煌學的研究上開闢新徑,其《敦煌辨गुप्त錄》等著作至今仍是該領域的必讀之作。我們會瞭解到他如何將漢學與梵學、濛學融會貫通,在隋唐史、佛教史、中西交通史等領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動體現,他敢於挑戰權威,勇於提齣新說,其學術成果的巨大價值,在中國乃至世界史學界都得到瞭廣泛的認可。 然而,陳寅恪的人生並非坦途。本書同樣深刻地描繪瞭他在政治動蕩年代所經曆的磨難與抉擇。在國傢民族危難之際,他毅然選擇迴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瞭中國的學術事業。在西南聯大時期,即使在物質條件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仍堅持授課,培養瞭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史學人纔。書中對這些曆史細節的呈現,充滿瞭人性的溫度與曆史的厚重感。 更令人動容的是,在晚年,陳寅恪先生身患重疾,視力、聽力均嚴重衰退,行動不便,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在口述與他人代筆的協助下,完成瞭《論再生緣》等重要著作。這其中蘊含的不僅是學術的堅持,更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以及對文化傳承的赤誠之心。汪榮祖先生對這一時期的描寫,更是充滿瞭深切的同情與由衷的敬佩。 《史傢陳寅恪傳》的價值,還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人物傳記,更是一部展現中國近現代史學發展脈絡的生動寫照。通過陳寅恪先生的經曆,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學術追求與精神睏境。汪榮祖先生在書中穿插瞭對當時社會背景、曆史事件以及其他重要學者的論述,使得整部作品更具史學深度與廣度。 本書的文字風格樸實而富有感染力,語言流暢,敘事嚴謹而不失生動。汪榮祖先生在敘述中,既展現瞭史學傢的嚴謹,又不乏傳記的溫情。他善於抓住人物的關鍵節點,深入剖析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學術思想與人生經曆之間的相互影響。字裏行間,流露齣對陳寅恪先生的理解、尊重與崇敬。 閱讀《史傢陳寅恪傳》,如同與一位偉大的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讀者不僅能瞭解陳寅恪先生的學術成就與人生故事,更能從中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與治學之道。它是一部獻給所有熱愛曆史、尊重知識、追求獨立人格的讀者的不朽之作。這部著作,是對陳寅恪先生最好的紀念,也是對中國史學精神的一次莊嚴禮贊。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史傢陳寅恪傳》這本書,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瞭第一頁,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憑書名和作者,我便能感受到這本書所蘊含的學術深度與人文溫度。我猜測,汪榮祖先生以其對曆史研究的深刻理解,定能為我們呈現一個立體而鮮活的陳寅恪。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陳寅恪先生輝煌的學術成就,更是他坎坷而又堅韌的人生經曆。我設想,書中會細緻地描繪他在不同時期所麵臨的學術睏境與思想挑戰,以及他如何憑藉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一次次突破瓶頸,攀登學術高峰。我特彆希望能從中領略到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真正含義,以及這種精神是如何貫穿於他一生治學道路的。我猜想,本書的敘述風格會既有史學傢的嚴謹求實,又不失人文關懷的細膩筆觸,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嚮我講述一段蕩氣迴腸的生命故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給我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陳寅恪先生的學術價值和人格魅力。

評分

初次翻開《史傢陳寅恪傳》,汪榮祖先生的名字便給予瞭我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我素來對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精神和學術造詣心嚮往之,也讀過一些關於他的零散資料,但總覺得意猶未盡。這本書如同一扇厚重的門,邀請我走進這位史學巨匠的內心世界。從書名便可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傳記,它承載著作者對陳寅恪先生深厚的敬意,更可能是一次對曆史人物精細入微的剖析。想象中,本書會帶領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感受陳寅恪先生從童年時代的天資聰穎,到留洋求學的艱辛磨礪,再到迴國後在烽火連天中堅持學術的堅韌。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展現陳寅恪先生在學術研究上的獨闢蹊徑,如何將史料的考據與思想的洞察融為一體,又如何麵對時代的巨變,始終守護著學術的純粹。汪榮祖先生作為史學研究的翹楚,其筆觸必然細膩而深刻,定能將陳寅恪先生復雜而又輝煌的一生,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娓娓道來,讓我得以窺見這位“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的學者,其人格的魅力與學術的深度。

評分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汪榮祖先生在《史傢陳寅恪傳》中,將如何描繪陳寅恪先生那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我猜想,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生平敘述,更可能是一次對陳寅恪先生學術思想形成過程的深度探尋。譬如,他早年在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是如何吸收不同學術流派的精髓,又如何在傳統史學基礎上,開創齣自己獨樹一幟的學術範式。我特彆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細緻地呈現陳寅恪先生在不同曆史時期,麵對的政治壓力、學術爭鳴以及個人睏境時,是如何以其堅定的信念和超然的態度來應對的。尤其是在他晚年,身體抱恙,視力衰退,但仍然堅持口述史學巨著《論再生緣》的講義,這份精神力量,究竟是如何支撐著他度過那段艱難歲月的?汪榮祖先生是否會通過詳實的史料,結閤對陳寅恪先生人格特質的深刻理解,來解讀他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真正內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陳寅恪先生學術生涯中的那些關鍵節點,以及這些節點如何塑造瞭他偉大的學術成就。

評分

我對《史傢陳寅恪傳》的期待,更在於其能否勾勒齣陳寅恪先生那復雜而又充滿魅力的精神世界。汪榮祖先生的傳記,我預感不會流於錶麵,而是會深入挖掘陳寅恪先生作為一個“人”的多重維度。我好奇的是,他如何能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保持學者的獨立思考?他的政治立場、個人情感,以及對國傢民族的深沉熱愛,又是如何在他嚴謹的學術研究中有所體現的?我設想,本書可能會通過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獻、書信往來,甚至是陳寅恪先生的親友迴憶,來立體地還原他的人物形象。我希望從中看到,陳寅恪先生在學問之外,他對生活、對藝術、對人生的獨特見解。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史學傢的傳記,更可能是一部關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精神高貴、如何在浮躁的世界裏堅守學術理想的教科書。汪榮祖先生的筆力,我相信足以駕馭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帶領我走進陳寅恪先生的內心深處,去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

評分

在閱讀《史傢陳寅恪傳》之前,我便已對其充滿瞭濃厚的興趣,這來源於我對陳寅恪先生學術境界的無限景仰。我推測,汪榮祖先生筆下的這位史學大傢,絕非僅是紙上談兵的學者,更是一位在時代洪流中砥礪前行的風雲人物。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陳寅恪先生在學術上的“橫絕”風采,他如何從宏觀的視角審視曆史,又能洞察細微之處的史料價值。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他是如何將個人經曆與曆史敘事巧妙地融閤,在字裏行間流露齣深沉的人文關懷和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我設想,本書的敘事風格可能並非一味地堆砌史實,而是帶有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仿佛一位資深的朋友,在嚮我講述陳寅恪先生的故事,時而激昂,時而沉思。我希望能夠從中讀齣陳寅恪先生非凡的治學態度——那種嚴謹、求實、不媚俗的精神,以及他對於學術真理的執著追求。這本書,我期待它能是一次心靈的滌蕩,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一位偉大史學傢的內心世界,以及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