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海外研究中国丛书)
定价:25.00元
作者:(美)艾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214011336
字数:280000
页码:27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海内外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 论
章 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自杀、成圣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 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 梁漱溟在探索一个纲领,1922--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第十章 南京10年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察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被主流叙事略过的重要侧面。它不仅仅是对梁漱溟思想的梳理,更是对“文化主体性”这一宏大命题的深刻反思。作者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悖论和张力的思想世界。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理解有了一个更扎实、更具层次感的基座。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浏览的书,它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对历史、对文化、对人的尊严的复杂思考。
评分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结构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全书的节奏把握得极佳,它不是线性地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多维度的考察方式。我们既能看到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脉络,也能看到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思潮对他的冲击与塑造。这种交织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而不是一个扁平的符号。书中对具体史料的运用,更是展现了深厚的功力,每一个引文、每一次事件的引用都像是精心挑选的拼图碎片,最终汇集成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读者仿佛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和作者一起进行一场细致入微的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地挖掘出被时间掩盖的深层含义。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着实引人入胜,它不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冷峻刻板,反而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者在叙述复杂的思想嬗变时,总是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将人物的挣扎、时代的洪流,以及那些纠缠不清的文化冲突,描摹得栩栩如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那种深沉的关怀所打动——这种关怀不是对某一特定立场的盲目拥护,而是对一个民族在寻求自我定位时所经历的阵痛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探讨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时,作者没有给出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将我们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去感受梁漱溟先生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坚守。那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权衡的“两难”境地,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在脑海中回味那种历史的重量感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现代化”这一概念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解构。在许多讨论中,“现代化”往往被简化为一个单一的、西化的模式,但在这里,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梁漱溟试图在其中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努力。这种努力本身,就充满了悲剧性的张力。书中对这种“挣扎”的描绘,避免了简单的褒贬,而是深入探究了其内在的逻辑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迫使读者反思,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究竟牺牲了什么?我们所继承的文化遗产,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未来的发展?这种对核心价值的拷问,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成为了一份面向未来的精神遗产的“体检报告”。
评分从笔调上来说,这本书呈现出一种既冷静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风格。它不像某些西方汉学研究那样,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感,反而流露出一种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同情。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为克制但又充满情感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在时代巨变中被撕扯的心灵。特别是处理到梁漱溟晚年的心境变化时,那种“壮志未酬”的苍凉感,透过文字的缝隙渗透出来,令人唏嘘。这种将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使得即便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