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dy 章 引论
1.1 语言处理器
1.2 一个编译器的结构
1.2.1 词法分析
1.2.2 语法分析
1.2.3 语义分析
1.2.4 中间代码生成
1.2.5 代码优化
1.2.6 代码生成
1.2.7 符号表管理
1.2.8 将多个步骤组合成趟
1.2.9 编译器构造工具
1.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1.3.1 走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1.3.2 对编译器的影响
1.3.3 1.3节的练习
1.4 构建一个编译器的相关科学
1.4.1 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的建模
1.4.2 代码优化的科学
1.5 编译技术的应用
1.5.1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
1.5.2 针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优化
1.5.3 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
1.5.4 程序翻译
1.5.5 软件生产率工具
1.6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
1.6.1 静态和动态的区别
1.6.2 环境与状态
1.6.3 静态作用域和块结构
1.6.4 显式访问控制
1.6.5 动态作用域
1.6.6 参数传递机制
1.6.7 别名
1.6.8 1.6节的练习
1.7 dy 章的总结
1.8 dy 章的参考书目
第2章 一个简单的语法制导翻译器
2.1 引言
2.2 语法定义
2.2.1 文法定义
2.2.2 推导
2.2.3 语法分析树
2.2.4 二义性
2.2.5 运算符的结合性
2.2.6 运算符的优先级
2.2.7 2.2节的练习
2.3 语法制导翻译
2.3.1 后缀表示
2.3.2 综合属性
2.3.3 简单语法制导定义
2.3.4 树的遍历
2.3.5 翻译方案
2.3.6 2.3节的练习
2.4 语法分析
2.4.1 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2.4.2 预测分析法
2.4.3 何时使用产生式
2.4.4 设计一个预测语法分析器
2.4.5 左递归
2.4.6 2.4节的练习
2.5 简单表达式的翻译器
2.5.1抽象语法和具体语法
2.5.2调整翻译方案
2.5.3非终结符号的过程
2.5.4 翻译器的简化
2.5.5 完整的程序
2.6 词法分析
2.6.1 剔除空白和注释
2.6.2 预读
2.6.3 常量
2.6.4 识别关键字和标识符
2.6.5 词法分析器
2.6.6 2.6节的练习
2.7 符号表
2.7.1 为每个作用域设置一个符号表
2.7.2 符号表的使用
这本书的内容,从标题来看,给我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编译原理 原书第2版 编译器设计教材书 程序设计编程书籍》,首先“编译原理”四个字就点明了主题,这绝对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之一。然后“原书第2版”,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作者的细致打磨,相比初版,应该在概念的阐述、例子的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修正上都有显著的提升,这对于我这种追求学习严谨性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编译器设计教材书”则直接定位了这本书的用途,它不是一本随意翻翻就能了解的书,而是需要系统学习和钻研的教材。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从源程序到目标代码的完整流程,包括中间代码的表示、优化以及最终的目标代码生成。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一些经典的编译算法和数据结构,比如LR分析、LL分析等,以及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等。能否提供一些实际编译器(如GCC、Clang)的设计思路或者简化版的实现示例,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有点长,但足以吸引我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长期在软件开发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我对编译器这个底层但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机会。市面上关于编译原理的书籍不少,但《编译原理 原书第2版 编译器设计教材书 程序设计编程书籍》这个标题,特别是“原书第2版”和“编译器设计教材书”这两个标签,让我觉得它可能比那些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更深入,也更具学术性,或许能解答我心中一直存在的关于代码如何被机器理解的疑惑。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代码生成等核心概念,并且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例子来辅助理解。对于“程序设计编程书籍”这个补充说明,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结合实际的编程实践,比如提供一些伪代码或者与主流编程语言结合的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帮助我理解编译器是如何工作的,甚至可能启发我优化自己的代码编写方式。
评分当我看到《编译原理 原书第2版 编译器设计教材书 程序设计编程书籍》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本详尽、系统且具有一定深度教材的形象。作为一名对计算机底层运作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深知编译原理的重要性,它构成了我们编写的程序得以在机器上运行的根本。标题中的“原书第2版”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很高,通常经典著作的修订版都会包含更详尽的解释、更丰富的例子和修正过的错误。“编译器设计教材书”则进一步表明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定位,意味着它会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编译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上下文无关文法、抽象语法树的构建与操作、类型检查、作用域规则等核心概念。同时,“程序设计编程书籍”的后缀也暗示了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结合实际的编程实践,或许会涉及一些代码示例或者构建简单编译器的指导。
评分我看到《编译原理 原书第2版 编译器设计教材书 程序设计编程书籍》这个标题,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经典且权威的著作。作为一名对编程底层原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开发者,我一直渴望深入理解代码是如何被计算机执行的。这个标题中的“编译原理”和“编译器设计”直接触及了我的学习目标,而“原书第2版”则暗示了其内容的成熟度和深度。“教材书”的定位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逻辑清晰的,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我期望书中能够包含关于抽象语法树(AST)的构建与遍历、语义检查的各种规则、以及不同类型的代码生成策略。同时,对于“程序设计编程书籍”的描述,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一些与C、Java等语言相关的编译实例,或者指导读者如何使用现有的工具(如Lex/Yacc或ANTLR)来构建一个简单的编译器。
评分标题《编译原理 原书第2版 编译器设计教材书 程序设计编程书籍》给我的感觉是一本严谨且全面的学术著作。我一直认为,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不仅要会写代码,更要懂得代码背后的运作机制,而编译器就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这本书的标题明确了其核心内容是“编译原理”和“编译器设计”,这正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特别是“原书第2版”,让我相信它可能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设计,包括正则表达式、有限自动机、以及各种分析技术(如递归下降、LR分析)。此外,对于程序语义的理解、中间代码表示、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这些更复杂的环节,我也希望能有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图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