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前,媽媽要讀的心理學 傢庭教育書籍 兒童教育心理學書籍 如何與孩子溝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13歲前,媽媽要讀的心理學 傢庭教育書籍 兒童教育心理學書籍 如何與孩子溝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傢庭教育
  • 親子溝通
  • 兒童心理學
  • 教育方法
  • 13歲前
  • 媽媽必讀
  • 育兒經
  • 好媽媽
  • 心理學
  • 兒童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人文在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45815
商品編碼:27174616737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2-28
用紙:輕型紙
頁數:22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3歲,是孩子兒童期和少年期的分水嶺。13歲前,孩子如果心智發育成熟,青春期就能夠輕鬆順利地度過,並且在前行的路上保持從容和自信。 
《13歲前,媽媽要讀的心理學》旨在幫助父母瞭解孩子13歲前的心理,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在行為、心理、情緒、氣質、情商、智商等各個方麵都能夠平衡發展,為孩子之後的人生發展夯實基礎。

目錄

1歲之前:孩子的情感發育期2 
1~2歲:孩子的情感依戀期 4 
2~3歲:孩子的一個反抗期 7 
3~4歲: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期 9 
5~8歲:兒童心理成長叛逆期 12 
8~13歲:兒童心理成長過渡期 15 

第2章 兒童行為心理學:知曉孩子行為背後的動因和心思 19 
孩子喜歡說髒話,父母怎麼辦 20 
孩子喜歡撒謊,父母怎麼辦23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父母怎麼辦 25 
孩子喜歡搞破壞,父母怎麼辦 27 
孩子喜歡攀比,父母怎麼辦30 
孩子喜歡追星,父母怎麼辦33 

第3章 兒童情緒心理學:正確理解和引導孩子的情緒 37 
霍桑效應——允許孩子宣泄不良情緒 38 
習得性無助心理——允許孩子犯錯 40 
飛鏢效應——叛逆的孩子需要愛 43 
心理疲勞——彆讓孩子的心太纍 46 
自我肯定感——允許孩子適度撒嬌 49 
情緒宣泄心理——理解孩子的負麵情緒 51 

第4章 兒童氣質心理學:遵循孩子的氣質特點進行教育 55 
父母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何種氣質 56 
如何引導和培養膽汁質的孩子 58 
如何引導和培養抑鬱質的孩子 61 
如何引導和培養多血質的孩子 64 
如何引導和培養黏液質的孩子 66 
彆讓孩子從小就不閤群68 

第5章 兒童個性心理學:引導和激發孩子的性格優勢 71 
“他希望成為蜘蛛俠”——解析領袖型孩子 72 
“孩子總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解析懷疑型孩子 74 
“孩子總是多愁善感”——解析浪漫型孩子 76 
“孩子對什麼都不滿意”——解析完美型孩子 79 
“孩子總喜歡問為什麼”——解析思考型孩子 81 
“孩子總有使不完的勁兒”——解析活躍型孩子 83 

第6章 兒童學習心理學:引導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87 
如何寓教於樂——解決孩子愛玩貪玩的問題 88 
如何交替學習——解決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問題 90 
如何學以緻用——讓孩子明白讀書是為瞭什麼 92 
如何縱嚮比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94 
發揮目標效應——讓孩子自我確立目標和實現目標 96 
發揮興趣效應——找準孩子的興趣點並加以引導 98 

第7章 兒童積極心理學:從小就塑造孩子的陽光心態 101 
賞識教育——好孩子都是誇齣來的102 
引導孩子樂觀地看待生活104 
培養孩子自我反省的習慣107 
挫摺教育——讓孩子正確麵對睏境109 
走入孩子的內心,瞭解他的需求 112 
積極營造和諧溫馨的傢庭氛圍 114 

第8章 兒童的心理障礙:引導和幫助孩子剋服缺陷 117 
孩子,彆怕——引導孩子剋服恐懼癥 118 
孩子,彆鬱悶——幫助孩子解開心中的鬱結 120 
孩子,彆強迫自己——引導孩子剋服強迫癥 123 
孩子,彆一個人玩耍——引導孩子走齣孤獨癥 126 
孩子,彆懷疑——引導孩子擺脫疑心病 129 
孩子,彆憂慮——讓孩子遠離抑鬱癥 131 

第9章 兒童的消極心理:幫助孩子擺脫負麵情緒 135 
孩子遇事總是先害怕——引導孩子戰勝膽怯心理 136 
我就是討厭他——引導孩子擺脫嫉妒心理 138 
孩子看不起自己——引導孩子戰勝自卑心理 141 
孩子不願與人分享——引導孩子擺脫自私心理 144 
他都沒什麼瞭不起——引導孩子剋服自負心理 147 
我偏要這樣做——讓孩子剋服任性心理 149 

第10章 親子溝通心理學:引導孩子遠離成長叛逆的怪圈 153 
父母教育思路統一,孩子成長更順利 154 
瞭解自己的孩子,判斷孩子彆片麵 156 
微笑和鼓勵是開啓孩子心門的鑰匙 158 
順應孩子的特點,肯定孩子的優點 161 
理解孩子的夢想,引導孩子實現目標 163 
平等溝通,不妨嘗試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165 

第11章 習慣養成心理學:引導孩子養成規矩,管好自己 169 
好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170 
主動性原則——邀請比要求更重要172 
糖果效應——拒絕浪費需要自製力 174 
贈人“玫瑰”效應——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177 
拒絕“融閤效應”——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179 
盧維斯定理——讓孩子學會謙虛181 

第12章 減壓教育心理學:彆讓孩子的心靈長期負重 183 
挫摺心理——培養孩子戰勝睏難的能力 184 
恐懼成績排名——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186 
成長中的“逆境”——孩子也有煩惱 188 
失敗定律——引導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190 
情緒蔓延——父母需要自我減壓192 
望子成龍心理——降低期望值就是為孩子減壓 195 

第13章 智商開發心理學:超凡的智商需要有意識地開發 197 
關注孩子的新發現——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198 
找準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00 
讓思維長齣翅膀——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203 
神奇的思維創意——鼓勵孩子突破常規思維 206 
思維的嘗試——鼓勵孩子多探索208 
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孩子的耐力 210 

第14章 性教育心理學:彆讓性的睏惑害瞭孩子 213 
父愛缺失,引導女兒性心理健康發展 214 
在不同時期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 216 
如何對男孩進行針對性的性教育 218 
如何對女孩進行針對性的性教育 221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對異性的眷戀 223 
孩子早戀瞭,父母怎麼辦225 
孩子是否真的有同性戀傾嚮227 
參考文獻 230

精彩書摘

孩子總是纏著要媽媽,開始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在每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小腦瓜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呢?為什麼他們的言行如此奇怪呢?實際上,行動上的抗拒來源於心理上的對峙。不是因為孩子不懂,而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心理需要。 
寶寶纔6個月大,但年輕的張媽媽已經體會到做母親的煩惱瞭。孩子總是要自己一個人抱,哪怕是孩子的奶奶也抱不去。一到彆人手裏,孩子那靈敏的鼻子似乎就嗅到不好的東西,馬上就“哇哇”大哭起來。 
張媽媽很無奈,盡管自己目前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帶孩子。但是,孩子總親近自己一個人,也讓她感到疲憊。對此,婆婆分析說:“平時主要是你一個人在帶孩子,他除瞭你之外再也沒接觸其他人,所以他總是膩著你,彆人抱抱都不行。”真的是這樣嗎?張媽媽陷入迷茫,怎樣纔能讓彆人幫自己帶孩子呢? 
案例中這個寶寶錶現齣嬰兒時期的依戀狀態。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他與母親或親近的人的身體聯係的一種傾嚮。當然,嬰兒的依戀主要是通過啼哭、笑、喊叫、咿呀學語等行為方式展現齣來的。同時,這是嬰兒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積極、充滿深情的感情維係。 
一般情況下,1歲之前的嬰兒基本的情感錶現就是哭泣,他們通常會由於飢餓、生氣、疼痛而發齣哭泣的聲音。這時年輕的父母若發現嬰兒經常啼哭,就需要對他(她)做齣應有的反應,而不是置之不理。當然,有時嬰兒也會錶現齣傷心、厭惡、生氣、驚訝、難過、開心的情緒。 
而4~18個月的孩子已經能錶達齣許多種情緒瞭,他們時而喃喃自語,時而大哭,時而小聲啜泣,這錶示他們處於高興、恐懼、失望等情緒狀態中。甚至他們還會展現踢踢小腿、揮揮手、搖搖頭、微笑等動作,以此來錶露他們的情緒。 
2第1章 孩子成長心理學: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18個月以上的孩子漸漸有瞭自我意識,他們開始從喜歡照鏡子,並知道鏡子中的那個就是自己,開始想要掙脫父母的手臂去獨行。孩子在這一階段有著豐富的情緒,有時在上一刻他們還高興地玩著,但是下一刻就傷心地大哭起來。對此,父母需要有耐心,應該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對於自我意識漸漸增長的孩子而言是很正常的。 
對此,作為父母需要注意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情緒發育情況。 
1. 培養孩子的依戀情緒 
嬰兒在兩歲前這段時期,會非常依賴照顧自己的人。不過這個人並非隻是母親,假如是父母之外的某個人照顧孩子,孩子也會對其産生同樣的依戀情緒。可以說,依戀是孩子與照顧她的人之間的維係紐帶。而對於父母而言,培養孩子依戀情緒的好方法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例如,當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需要做齣及時的反應,那麼孩子就會更加依戀父母,對父母會建立起強烈的信任感。假如孩子無法建立信任感,那麼他(她)就難以在成長過程中再去信任彆人。 
2. 孩子對陌生人産生恐懼或害羞情緒 
一般而言,孩子5~7個月時會對陌生人産生“恐懼”或“害羞”情緒。父母不要認為孩子性格會有內嚮的傾嚮,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孩子在這一階段會悄悄地躲在父親或母親身邊,不想讓陌生人觸摸自己。通常情況下,孩子的這種怕生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到上學的年齡,大概在兩歲半以後消失。假如父母想幫助孩子擺脫這種情緒,就需要讓孩子放鬆,並避免迫使孩子接近陌生人。父母需要明白,孩子認生是很正常的,這錶示他(她)對父母有深深的眷戀,所以父母要拿齣自己的耐心。 
3. 正常的交流 
盡管孩子較小,但他(她)對身邊的人是有反應的。他們可以認齣許多人的聲音,例如父母,還有那些母親懷孕期間常常接觸到的人。他們還能夠以母親特殊的氣味來認齣她的乳房。通常孩子在6周大時開始學會微笑,或許在這之前父母有發現孩子微笑過,不過通常而言,偶然的臉部歪扭隻是內部身體機能的一種自然反應,是一種先天性反射的結果。3個月大的孩子開始會笑,有的孩子並非真正的笑,而有的孩子每次笑時還會發齣聲音,不同孩子錶現不一。

前言/序言

13歲,往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這不僅是因為從此以後他們即將告彆小學階段,進入中學,而且孩子在13歲以後,其已經成型的個性、習慣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麵往往比較難以改變。 
13歲,意味著孩子即將結束小學的學習生活,進入中學繼續求學;意味著孩子已經結束兒童期,進入少年期,並即將踏入青年的初期;意味著孩子即將跨入一個高速成長的階段——青春期。大量事實證明,孩子在13歲以前,可塑性是極強的。在這一階段,假如給孩子大腦裏輸入“樂觀”“勇敢”“人生是美好的”等關鍵詞,那麼這些優良的品質與思想,必將伴隨著孩子的一生,令其終身受益;反之,在這一階段,若將“狹隘”“自私”“懶惰”等關鍵詞輸入孩子的大腦,那麼這些不良的品質與思想,必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終生。 
心理學傢利希特曾經指齣:“對孩子來說,他一生中重要的時期是童年時代,在這個時期,他開始通過和彆人的交往給自己的生活添加色彩,效仿彆人的生活,任何一個新上任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都不會超過他的前任。”如何塑造齣更優秀的孩子?這是一個備受父母關注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不過真正實踐起來,卻不如想象中那般容易。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父母意識中所謂的教子經驗,並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傢指齣,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為。作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就要從改變孩子的“心”開始。如果能夠做到瞭解孩子的心理並因勢利導,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孩子13歲以前的成長階段,即從幼兒期開始到小學階段,這是孩子個性形成和矯正的關鍵時期。假如在這個階段,父母可以將心理學融入傢庭教育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的個性以及行為習慣就會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反之,假如錯過瞭這個“有效的教育期”,或者教育方法不當,那後即便付齣再多的努力,也極有可能是無效的。 
本書主要介紹瞭針對孩子13歲之前的傢庭教育,引導父母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而有效地教育孩子。具體錶現在對孩子的情商教育、習慣培養、溝通教育、性格塑造、智商開發、學習教育、成長教育、交往教育、財商教育、網絡教育、減壓教育等方麵,以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式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希望所有閱讀此書的父母共同努力,一同傾力打造孩子更加美好的未來!
《育兒的智慧:開啓孩子潛能與幸福的秘密》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成為孩子靈魂引路人的父母的著作,它深入探索瞭兒童成長的心理規律,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傢庭教育策略。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育兒指南,而是一次關於如何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深刻連接、並最終幫助他們成為獨立、自信、快樂個體的深度對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麵臨無數的睏惑:為什麼孩子會突然發脾氣?如何纔能讓孩子願意傾聽我們的建議?麵對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們又該如何引導?本書將為您一一解答這些疑問,並提供一套全新的育兒視角。 理解孩子的心靈花園:認識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在邏輯 本書首先將帶領您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深入剖析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從嬰兒期對安全感的渴求,到幼兒期自我意識的萌芽,再到學齡期對規則和社交的探索,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心理需求和發展規律。 新生兒與嬰兒期:建立愛的基石 本書會詳細闡述這個階段孩子最核心的需求——安全感。通過對依戀理論的深入解讀,您將明白,父母的及時迴應、溫暖的懷抱和穩定的陪伴,是如何為孩子構建起一座堅實的愛的港灣。這種早期的安全感,將成為他們未來探索世界的勇氣和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基礎。您將學習到如何捕捉孩子的信號,理解他們的哭泣、微笑和肢體語言背後的含義,從而做齣最恰當的迴應。 幼兒期:自我探索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當孩子進入幼兒期,他們開始展現齣強烈的自我意識,對“我”和“我的”的概念愈發清晰。這個時期,孩子會進行大量的嘗試和模仿,也是“不”和“為什麼”的高峰期。本書將揭示,這些看似“叛逆”的行為,實則是孩子自我獨立和認知發展的必經之路。您將學會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能巧妙地引導他們理解和接納規則,例如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界限和閤作。 學齡期:認知飛躍與社交能力的養成 進入學齡期,孩子的認知能力飛速發展,他們開始對世界産生更深刻的好奇,也更渴望融入同伴群體。本書將為您解析如何在這個階段,通過鼓勵提問、引導思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同時,社交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您將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處理與同伴的衝突,理解不同角色的觀點,從而培養齣情商與智商並存的優秀品質。 高質量的溝通:連接孩子心靈的橋梁 溝通是親子關係中最核心的環節。本書強調的並非單嚮的“教導”,而是雙嚮的“連接”。真正的溝通,是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從而願意敞開心扉。 傾聽的藝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將深刻剖析“聽”的重要性,它遠不止於接收信息,更在於理解情感。您將學習到如何運用積極傾聽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的呼應、以及不打斷、不評判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認真對待的。通過故事和案例,您將明白,一個被真正傾聽的孩子,纔更願意分享自己的喜悅、睏惑甚至恐懼。 錶達的智慧:讓話語觸動心靈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錶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是一門藝術。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係列有效的溝通策略,例如使用“我”信息來錶達感受,避免指責性的“你”開頭的句子;運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僅僅關注結果;以及在錶達否定時,給予選擇和解釋,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本書還將探討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例如擁抱、微笑和溫和的語調,這些都能在瞬間拉近親子距離。 解決衝突的有效之道:化解矛盾,增進理解 衝突是親子關係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書提供的是一種建設性的衝突解決模式,它強調的是共同尋找解決方案,而非一方的輸贏。您將學習到如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負麵情緒,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需求,並與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您將能夠將衝突轉化為增進親子理解和信任的機會。 傢庭教育的深層智慧: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除瞭日常的溝通技巧,本書更注重從根本上提升傢庭教育的質量,幫助父母構建一個支持孩子健康成長的傢庭環境。 安全感的基石:建立穩定而充滿愛的傢庭氛圍 傢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傢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深遠。本書將強調,一個穩定、可預測、充滿愛的傢庭環境,是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來源。您將學習到如何通過建立清晰的傢庭規則、保持一緻的育兒態度,以及創造規律的傢庭生活,來為孩子提供這種安全感。同時,父母之間積極的互動和健康的婚姻關係,也是孩子學習如何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榜樣。 培養獨立與責任感:放手讓孩子去飛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要逐步放手,給予孩子獨立探索和嘗試的機會。本書將為您提供關於如何科學地放手的指導,包括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布置適齡的傢務、參與傢庭決策等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您將明白,過度保護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適度的挑戰和放手,則能激發他們的潛能。 情緒的引導者: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情緒 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將為您揭示,如何成為孩子情緒的引導者,而不是壓抑者。您將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識彆和命名自己的情緒,例如“你現在感到很生氣,是因為玩具被拿走瞭,對嗎?”;如何教會孩子健康的宣泄情緒的方式,例如通過繪畫、運動或傾訴;以及如何以身作則,展現齣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將能夠逐漸學會自我調節,並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從容。 點燃好奇心與創造力:釋放孩子的內在潛能 每個孩子都天生具有好奇心和創造力,而傢庭教育的角色,則是去嗬護和點燃這份寶貴的火苗。本書將提供大量激發孩子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實用方法,例如鼓勵孩子提問,即使是看似幼稚的問題;提供開放式的玩具和材料,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和發揮想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您將學會如何創造一個鼓勵探索、容忍失敗的環境,讓孩子的創造力得以自由綻放。 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理論知識,更在於它倡導一種育兒的理念:將父母的角色定位為孩子心靈的成長夥伴和引路人。 它鼓勵父母放下焦慮,迴歸自然,用愛和智慧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每一段旅程。 閱讀本書,您將獲得: 對孩子心理發展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孩子的需求。 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技巧,能夠與孩子建立起更加牢固和信任的關係。 一套能夠培養孩子獨立、責任感、自信心和創造力的傢庭教育方法。 一個全新的育兒視角,讓您在麵對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和有智慧。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陪伴”孩子成長的書。它將幫助您與孩子共同成長,在愛的滋養下,共同譜寫屬於你們傢庭的幸福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親和力,它沒有采用那種居高臨下的專傢口吻,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睿智幽默的鄰傢長輩在與你促膝長談。我特彆欣賞其中穿插的一些真實傢庭場景的“微小說”,這些小故事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比如,書中描述一個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最愛的那隻襪子而引發的“世界末日”般的哭鬧,以及母親如何運用“同理心命名法”將其化解,這個場景我太熟悉瞭!它讓我明白,孩子的情緒波動往往與事件本身的大小不成正比,而是與他當下對安全感和秩序感的依賴程度有關。更深層次來說,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種對“犯錯”的寬容度,不僅僅是對孩子犯錯的寬容,更是對我自己作為父母身份的接納。它告訴我們,沒有完美的父母,隻有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航嚮的同行者。這種“允許不完美”的思想解放,讓我從教育的重壓下輕鬆瞭不少,轉而能更享受與孩子一同探索這個世界的樂趣。

評分

坦白說,市麵上打著“傢庭教育”旗號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停留在“你應該做什麼”的錶麵指導,讀完讓人空有理論,卻在實際操作中手足無措。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真正做到瞭“心理學”的深度滲透,但錶述方式卻極其生活化,絲毫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它不隻是告訴你“要多鼓勵”,而是細緻地拆解瞭有效鼓勵和無效錶揚之間的巨大鴻溝。例如,區分“你真棒”和“我看到你為瞭完成這個拼圖付齣瞭很多耐心”,後者如何有效地塑造瞭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前者又可能帶來對外界評價的過度依賴,這種精妙的對比和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醍醐灌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界限感”問題上的平衡藝術。她強調父母需要設定清晰的規則,但這些規則的建立過程必須是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單方麵的強加。書中那些關於如何與學齡前後的孩子討論“為什麼不能做某事”的對話腳本,簡直是“育兒聖經”,我嘗試用書中的句式去和我的小女兒溝通她不願分享玩具的問題,效果立竿見影,衝突瞬間降級成瞭探討,這種掌控感和幸福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溫暖而堅定的力量,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幾個手繪的、充滿童趣的插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教育智慧並非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我當初買它,主要是衝著“13歲前”這個時間節點的緊迫感,畢竟青春期的前夜,任何一點小的疏忽都可能在未來釀成大麻煩。閱讀的過程中,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對“內在動機”的挖掘和引導。她沒有一味強調“規矩”和“服從”,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比如,當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脾氣時,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能是立即製止或懲罰,但書裏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將憤怒視為一種未被滿足的信號,引導父母去探尋“你為什麼會這麼生氣?”而不是直接評判“你不應該生氣”。這種由內而外的溝通方式,極大地減少瞭親子間的對抗感,讓我開始學著用一種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傾聽孩子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錶達。書中關於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章節,更是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如何在我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依然能高質量地陪伴孩子成長,確保他們內心深處始終有我可以依靠的港灣。這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書籍,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長的指南,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教養模式和情緒管理能力。

評分

我發現,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是在重復自己童年的創傷模式,這本書對此進行瞭深刻的反思。它引導讀者跳齣“我是受害者,所以我的孩子也必須忍耐”的思維定勢。在討論“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概念時,作者並沒有否定學校教育的重要性,而是極其有力地論證瞭傢庭環境對孩子人格底色的奠基作用。一個內心穩定、情緒平和的母親,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書中關於如何處理父母自身焦慮的章節,對我觸動極大。我過去總是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不自覺地將我的焦慮投射到他身上,造成惡性循環。閱讀後,我開始學習“自我安撫”,當我平靜下來,再去麵對孩子的挫摺時,我能給予的就不再是責備,而是重建信心的支持。這種內觀的練習,使我與伴侶之間的育兒分歧也減少瞭,因為我們有瞭共同的、基於心理學原理的溝通基石,不再是各自為政的經驗主義對抗。這本書的文字力量,在於它能穿透錶麵的教育技巧,直擊父母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渴望。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年齡綫性展開,而是根據傢庭教育中最核心的幾個衝突點來設置章節,比如“分離焦慮”“同伴關係衝突”“獨立性與控製欲的拉鋸”。這種模塊化的處理方式非常適閤像我這樣工作繁忙的傢長,我可以根據當下遇到的具體問題,迅速定位到相應的章節進行深度閱讀和實踐。我尤其推崇它對於“有效傾聽”的闡釋。它區分瞭“聽到”和“聽見”,強調瞭非語言信號的重要性。為瞭驗證書中的理論,我特意做瞭一個小實驗:放下手機,用十分鍾時間,隻是看著孩子的眼睛,不打斷、不評判,僅僅用點頭和簡短的迴應來接收他的信息流。那十分鍾裏,孩子竟然主動分享瞭他學校裏一個我從未察覺的煩惱。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過去認為的“溝通”,可能大多是“說教”和“打斷”。這種關於高質量互動的具體方法論,遠比那些空泛的“多交流”口號要實用和有效得多。它讓我確信,教育的本質是連接,而非塑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