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定價:198.0元
作者:(德)葛睿齊,同濟大學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問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9771518
字數:32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內容提要
巴斯夫是德國的一傢大型跨國化工企業。本書是介紹瞭巴斯夫在中國150年發展曆程的專著。巴斯夫作為一傢化工企業,注重在石化一體化方麵發展,但是並不隻是眼於商業利益也十分注重對於人類所居住環境的保護。這是巴斯夫成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我國企業尤其是化工企業學習和藉鑒的。
目錄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者介紹
Michael Grabicki (葛睿齊)在漢堡大學與哥廷根大學攻讀德語文學研究與政治學專業,在報社培訓結業後曾擔任《哥廷根日報》記者。後加入巴斯夫企業傳播部門曆任數職,2012年底前負責企業媒體關係。在此期間,Grabicki多次訪問亞洲,並在他從事的媒體關係工作中關注和支持巴斯夫在中國的活動。
文摘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序言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當我看到《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部關於曆史、經濟和文化交融的深度力作。書名中的“拓新”二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前瞻性和開創性,暗示著巴斯夫在中國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一個不斷探索、創新和突破的過程。而“緣起1885”則是一個極其精確的時間錨點,它將故事的起點牢牢固定在瞭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很好奇,在19世紀末,遙遠的德國化學工業是如何感知到中國市場的潛力的?又是通過何種渠道,以何種方式,初步與中國建立瞭聯係?這本書是否會細緻地描繪當時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西方工業産品進入中國所麵臨的環境?我期待能夠從書中瞭解到,巴斯夫在那個時期的商業策略、産品定位,以及它如何適應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同時,作為一部社會科學著作,它必然會超越單純的企業史敘述,去探討更深層次的議題,例如,巴斯夫的進入對當時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起到瞭怎樣的影響?它是否帶來瞭新的技術、新的管理理念?這種跨國的經濟活動,又如何摺射齣當時的世界格局和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圖景?我非常看重作者的學術背景和齣版社的聲譽,這讓我相信這本書會擁有紮實的史料支撐和深刻的分析視角。
評分《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這本書的題目,瞬間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仿佛被捲入瞭一場跨越百年的曆史長河。書名中的“拓新”,給我一種探索未知、勇於挑戰的感受,這正是任何偉大事業的開端所必需的精神。而“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則精確地定位瞭故事的主角和時間綫,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有瞭清晰的預期。1885年,那是一個對中國而言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年代,西方工業的浪潮正悄然湧入。巴斯夫,這傢享譽世界的化工企業,是如何在那時,以何種方式,開啓瞭與中國的早期互動?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描述當時巴斯夫的産品在中國是如何被引進和推廣的?它所麵臨的貿易壁壘、文化差異,以及與當地商界的閤作模式又是怎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商業交易層麵,而是深入剖析巴斯夫進入中國背後所蘊含的經濟、技術,乃至社會文化層麵的意義。作者的德文姓名和齣版社的信息,暗示著這是一部嚴謹、深入的研究成果,或許還會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例如從德國的角度審視這段曆史,或者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展現一幅生動的近代中國與西方工業交流的畫捲,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曆史脈絡。
評分《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這個書名,立刻就營造齣一種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感,吸引我想要一探究竟。標題中的“拓新之旅”,在我腦海裏勾勒齣一條充滿開拓精神的道路,一條從遙遠國度延伸至中國的、充滿未知與希望的探索之路。而“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更是精準地將故事的焦點鎖定在一傢跨國企業及其與中國的初次邂逅,時間點1885年,仿佛是曆史劇的序幕緩緩拉開。我非常好奇,在那個東西方交流遠不如今日便捷的年代,巴斯夫是如何洞察到中國市場的潛力?是什麼樣的産品或技術,讓這傢德國企業對遙遠的東方國度産生瞭興趣?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描繪當時巴斯夫進入中國市場的具體過程,包括它可能經曆的艱難險阻,例如貿易規則的差異、語言溝通的障礙,以及如何建立最初的商業夥伴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巴斯夫的到來,對當時中國的工業和經濟格局産生瞭怎樣的初步影響?是否引入瞭新的生産技術,或者對本土産業的發展起到瞭某種催化作用?從“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和“(德)葛睿齊,同濟大學德意誌聯邦共”這些信息來看,我預期這本書會是一部基於嚴謹學術研究的力作,它將不僅僅是一部企業傳記,而更可能是一次對近代中國經濟史、對外經濟關係史,以及跨文化商業實踐的深刻解讀,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理解中德兩國經濟交流的早期曆史。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光是“拓新之旅”這四個字,就充滿瞭探索未知、開創未來的力量,讓人不禁聯想到一段波瀾壯闊的旅程。而“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更是直接點明瞭核心內容,讓我對這個跨越時空的連接産生瞭濃厚的興趣。1885年,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又處於怎樣的階段?而一傢來自德國的化學巨頭,又是如何在那時開啓與中國的緣分?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縈繞,仿佛有一幅曆史畫捲即將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巴斯夫進入中國市場的初衷、遇到的挑戰,以及它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逐步發展壯大。特彆是“緣起1885”這個時間點,我想知道當時中德兩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麵的交流程度,以及是什麼樣的契機促成瞭巴斯夫的初步涉足。這本書的副標題也很有意思,“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和“(德)葛睿齊,同濟大學德意誌聯邦共”,這似乎暗示瞭這本書的學術性和嚴謹性,以及跨國閤作的背景,這更加增添瞭我對內容的期待。我相信,這不僅是一本關於企業發展史的書,更是一部關於跨文化交流、經濟全球化早期形態的生動寫照。
評分《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這個書名,讓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和探索的勇氣。書名中的“拓新”二字,充滿瞭積極嚮上的力量,暗示著巴斯夫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開創、銳意進取的過程。而“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則將時間綫和核心事件明確化,勾勒齣一幅跨越百年、連接東西的宏大畫捲。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在1885年那個中國近代化進程初期的特殊時期,巴斯夫是如何首次踏足中國市場的?是偶然的機遇,還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我希望能夠從書中瞭解到,當時巴斯夫的産品在中國是如何被介紹和銷售的?它所麵臨的消費習慣、市場環境以及競爭格局又是什麼樣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德)葛睿齊,同濟大學德意誌聯邦共”,進一步強化瞭我對其內容深度和學術嚴謹性的期待。這錶明,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企業宣傳冊,而是經過精心研究、具有社會科學視角的學術著作。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巴斯夫的早期進入,是如何與當時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它是否在技術、管理、人纔培養等方麵,對中國産生瞭某些早期而深遠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麵棱鏡,摺射齣近代中國對外經濟開放的復雜圖景,展現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的曆史軌跡,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碰撞與融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