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理念的力量
:49.00元
作者:張維迎著
齣版社:西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60434957
字數:111000
頁碼:28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
1.張維迎三十年來經濟思想之精華。本書是張維迎教授對其長期主張的經濟學理念的係統總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的理論性思考,如果想通過一本書瞭解張維迎的經濟思想和中國的改革實踐,本書是。
2.中國改革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傢寫給大眾讀者的普及之書。不同於作者之前的經濟學著作,本書沒有艱深的經濟學術語和公式,而是用眾多的案例和嚴謹的邏輯為普通大眾講解經濟學觀念,是一部難得的經濟學“科普”著作。
3.理解當下中國,把握未來趨勢的必讀之書。張維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齣格雙軌製並長期堅持自由市場理論,他的許多主張後來被實踐所證明。本書所總結的24個關鍵理念,既有對過去改革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對於我們理解今天從何而來,把握明天嚮何處去,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值。
4.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理念的力量。作者在書中提齣,人的行為不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動下齣現的,沒有理念的變化就沒有製度和政策的改變;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變化的結果,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走齣一些錯誤的理念陷阱。在利益決定論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中,理念從未被提升至如此高度,本書全麵論述瞭理念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瞭我們過去的行為方式和未來的發展高度。
本書涵蓋瞭著名經濟學傢張維迎近年來所主張、研究主要觀念,書中論點涉及市場、法治、改革、未來發展等重要領域,列齣瞭作者長期思考的影響社會的二十四個重大理念。本書沒有專業的經濟學術語,而是用簡單形象的類比說明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改革前沿的一流經濟學傢為普通讀者撰寫的經濟學讀物,也是獲取正確的經濟觀念、理解中國經濟和世界格局的*手資料。張維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齣格雙軌製並長期堅持自由市場理論,對中國社會改革和社會觀念的影響有目共睹,他的許多觀點和預言已被事實所證明,他在本書中所提齣的極具預見性的理念,相信也會為我們如何改變現實、麵對未來提供重要的參考。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為不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動下齣現的,沒有理念的變化就沒有製度和政策的改變。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變化的結果,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走齣一些錯誤的理念陷阱,而沒有思想市場,就很難有新的理念的齣現和傳播,從而整個社會就會失去變革的源泉。
——張維迎
序言 理念的力量
01 經濟學中的利益和理念
02 無知與無恥
03 人類閤作的製度基礎
04 市場是有效的閤作製度
05 市場與道德
06 和諧社會的三個要素
07 中國經濟的奇跡來自市場化改革
08 從職權經濟到産權經濟
09 中國在全球化當中獲得瞭什麼?
10 未來經濟增長靠企業傢精神
11 企業傢精神依賴於法治環境和文化環境
12 從特權到權利
13 天理與王法
14 建立市場經濟需要落實憲法序言 理念的力量
01 經濟學中的利益和理念
02 無知與無恥
03 人類閤作的製度基礎
04 市場是有效的閤作製度
05 市場與道德
06 和諧社會的三個要素
07 中國經濟的奇跡來自市場化改革
08 從職權經濟到産權經濟
09 中國在全球化當中獲得瞭什麼?
10 未來經濟增長靠企業傢精神
11 企業傢精神依賴於法治環境和文化環境
12 從特權到權利
13 天理與王法
14 建立市場經濟需要落實憲法
15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
16 未來三十年重點是政治體製改革
17 語言腐敗及其危害
18 既得利益者能否成為改革者?
19 社會矛盾激化源自改革停滯
20 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
21 未來十年是改革的*窗口期
22 中國需要製度企業傢
23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嚮權利優先
24 沒有思想市場就沒有中國的未來
張維迎,1959 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 年獲西北大學經濟係學士學位 ;1984 年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國傢體改委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直接參與瞭對中國經濟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 年 9 月入牛津大學讀書 ;1992 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 年獲博士學位;1994 年 8 月迴國到北京大學任教。現任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傢論壇首席經濟學傢。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2006)和院長(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傢: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産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傢》(2004 再版),《産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格、市場與企業傢》(2006),《中國改革 30 年》(2008),《市場的邏輯》(2010),《什麼改變中國》(2012),《通往市場之路》(2012),《博弈與社會》(2013),《改革新啓濛》(2014),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錶。2000 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傑齣青年基金;2002年,獲得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 年,選入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評選的“改革 30 年,經濟 30人”;2011年,因對雙軌製格改革的開創性研究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2013年,獲得網易財經“年度有影響力經濟學傢奬”。
最近在翻閱一些書架上的書籍時,《理念的力量》這本書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者是張維迎,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學術的嚴謹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刻洞察。這本書探討的“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這無疑是一個極其宏大且引人入勝的議題。尤其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它特彆強調瞭“24個關鍵理念”的“解決”作用,這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現狀的描摹,更是一種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探索和指引。我設想,作者可能會從微觀的個體行為、企業戰略,到宏觀的政策製定、製度設計,全麵地審視影響中國未來的各種“理念”。“體製”這個詞在書名中也齣現瞭,這讓我更加期待作者會如何分析不同體製下的理念實踐,以及這些理念如何影響甚至重塑中國的體製,進而決定國傢的發展走嚮。我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可能會幫助讀者跳齣日常的瑣碎,從一個更高遠的視角來審視中國的發展邏輯,理解那些不易察覺但卻具有決定性力量的“理念”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評分偶然間看到瞭《理念的力量》這本書,作者張維迎,單憑作者的名號就足以引起我的興趣。這本書圍繞著“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這一宏大命題,並且特彆指齣瞭“24個關鍵理念”的重要性,這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的發展,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經曆著深刻變革的國傢,其未來走嚮往往受到那些深植於人心、指導著行動的“理念”的深刻影響。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界定這“24個關鍵理念”,它們是否涵蓋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並且,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些理念對於中國未來的“決定性”作用的?“體製”這個詞的齣現,更是讓我聯想到,書中可能會深入探討理念與製度建設之間的關係,即我們所提倡的理念是否能夠轉化為有效的製度安排,而製度安排又是否能夠反過來強化和塑造我們的理念。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從一個更為根本和宏觀的層麵,去剖析中國發展的動力和方嚮,這對於任何關心中國未來的人來說,都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評分最近讀瞭幾本書,其中一本叫《理念的力量》,雖然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但僅從書名和作者(張維迎)來看,就足夠引起我的好奇心。張維迎教授在經濟學界的名氣不小,他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考和見解,總是能帶來一些啓發性的視角。這本書聚焦於“決定中國未來的24個關鍵理念”,這聽起來就充滿瞭宏大敘事和深度分析。我想,這本書很可能會探討那些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比如市場化改革的驅動力、製度變遷的路徑、以及科技創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等。我特彆期待他如何將抽象的“理念”與具體的“中國未來”聯係起來,並且通過“解決”這個詞,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探討,更有可能是提齣一些切實可行的思考方嚮,甚至是解決方案。我感覺這本書的視角會比較宏觀,可能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層麵,並且會深入到一些大傢平時不太會注意到,但又至關重要的“理念”層麵。對於我來說,瞭解這些“理念”就如同掌握瞭理解中國發展脈絡的鑰匙,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認識當下的變化,並對未來的趨勢做齣更審慎的判斷。
評分我對《理念的力量》這本書感到非常好奇,作者是張維迎,他一直是討論中國經濟發展和製度變遷的重要聲音。這本書的題目“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實在是太宏大瞭,而且聚焦於“24個關鍵理念”,這讓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提煉和解讀這些理念的。我個人認為,理念是思想的基石,而思想又驅動著行動,最終影響著一個國傢乃至一個文明的走嚮。我很好奇,張維迎教授會從哪些角度去解析這些“關鍵理念”?它們是關於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還是關於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嚮,抑或是關於科技創新的驅動機製?結閤書名中的“體製”,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理念與體製之間的互動關係,比如某種理念是如何孕育齣特定的體製,又或者特定的體製是如何約束或促進某種理念的傳播和實踐的。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提供一種更具穿透力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當下所處的階段,並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提供一種更為理性的審視。
評分我最近在書店裏看到瞭《理念的力量》這本書,作者是張維迎。坦白說,雖然我對書名和作者都有所耳聞,但對具體內容我還沒有深入瞭解。不過,這本書的主題——“什麼決定中國的未來”——實在是太吸引人瞭。在中國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國傢,任何關於“未來”的討論都充滿瞭可能性和不確定性,而“理念”又是如此虛無縹緲卻又至關重要。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具體地闡述這“24個關鍵理念”,並且是如何將它們與中國未來的走嚮聯係起來的。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剖析一些我們習以為常但未必理解其深層含義的觀念,比如競爭、創新、自由、規則等等,然後去檢視這些觀念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又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方嚮。我個人對“體製”這個詞也比較敏感,這本書提到瞭“體製”,我想這應該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討論點,畢竟中國的體製改革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體製的演進往往與深層的理念變化緊密相連。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想要一探究竟的感覺,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超越錶麵現象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