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朝日新闻》前总编一手记录,112位广场会议核心参与者亲口述说,细节还原广场协议历史真相
书名: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的天命
定价:66.00元
作者:船桥洋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4
页码:44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1542
"
推荐一:日本“普力策奖”日本新闻奖得主、《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深入采访广场会议112位核心参与者,记录了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真实还原广场协议真相。阴谋论or时势的正确选择?读完才知道。
推荐二: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的重要范例。对比之下,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有相似之处,与当时的日本一样,中国面临着巨大对外贸易顺差和汇率的压力。通过这本书,了解在广场协议前后主要五国,尤其是日、美、德三国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对于中国应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现实意义。广场协议是中美贸易争端的重要历史参照。
"
"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转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汇率在此前的五年间了一倍,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的高点。美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下降在国会中引发了规模的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因此,广场协议的终目的,是避免一场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贸易战。
“广场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主要的经济体,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很快达成共识:全球贸易体系处于风险之中,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大幅调整汇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马克的幅度超过了50。经过两年的常规时滞后,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关键的日本贸易盈余)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压力因此消退,没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贸易壁垒政策,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得以维系。
中国是广场协议的主要受益者,其经济改革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五国集团国家间失衡的加剧,尤其是其他四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原本可能会扰乱世界贸易体系,从而限制甚至破坏中国对世界的开放,而开放在中国飞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以及作为汇率调整一部分的韩元及新台币的后续,都有助于中国相对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地位。因此,广场协议纠正的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管理美元》是对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的分析。英文原版图书出版于广场协议签署三年后,《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基于对112位广场会议参与者的直接采访,分析展示了参与广场会议各方的实力、决策者间的意见分歧以及协作式的经济的实践,对各个方面给出了详细且的记录。
这本书曾获得1988年吉野作造奖,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重要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
"
推荐序
中文版自序
初版序
前 言
章 广场协议
顺势而为
无纸面记录
干预的政治学
干预过程
阴 影
第二章 银行家
执行货币政策:协调
执行货币政策:美国单方面行动
执行货币政策:日本行动,联邦德国行动
货币政策协调政治学
第三章 单边主义的终结:美国
压 力
可能性的艺术
第四章 日元的政治经济学:日本
中曾根政治学
大藏省
外部压力
第五章 联邦银行准则:联邦德国
波恩和法兰克福
政治文化
欧洲货币体系
第六章 东京峰会
加强监督
五国集团对七国集团
冲 击
七国集团指标体系的政治学
第七章 从两国集团到三国集团
积极的双边主义
日本牌
贝克– 宫泽交易
“德国人的固执”
走向三方体制?
第八章 卢浮宫会议
广场协议2.0
“近期水平附近”
干预的政治学
实施财政政策
卢浮宫协议之外
第九章 教训
政策协调的标准
从广场会议到卢浮宫会议:一个批判性评价
历史视角
结 论
事件年表
缩写表
作者采访的人
档案文件
致 谢
译后记
"
"船桥洋一,一位屡获殊荣的日本记者、作家,在外交事务、美日联盟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历史问题方面著述颇丰。曾获得被誉为日本“普利策奖”的日本新闻奖。
船桥先生曾于2007年至2010年担任日本《朝日新闻》总编辑,此前先后担任《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1980—1981)、驻华盛顿记者(1984—1987)、美国记者站站长(1993—1997)。他是日本再建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参与监督“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2014年)。2016年,他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肖伦斯特新闻奖位日本获奖者。
"
"想了解什么是的“货币战争”吗?请读《管理美元》。
船桥洋一采访相关五国100多名参与决策的代表人物后写出的《管理美元》,详细描述了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这一震撼国际金融市场和秩序的全部过程,精辟分析了这些协议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时下,与当时的日本一样,中国面临着巨大对外贸易顺差和汇率的压力。通过这本书,了解在广场协议前后主要五国,尤其是日、美、德三国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我认为,对于中国应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现实意义。它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国际协调是解决国际经济关系的出路。
——德地立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执行理事、研究员
《管理美元》在中国的出版非常及时。我希望我的观点以及令人尊敬的该书作者船桥洋一的观点,将有助于引导读者思考30多年前的事件对当下的启示,尤其希望有助于中国读者,因为中国对国际货币体系及更宽泛的世界经济的稳定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
——弗雷德•伯格斯滕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荣誉所长
"
《管理美元: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这本书,真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理论的阐述,更是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将复杂的国际金融博弈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在美元体系中的战略选择和应对机制的分析。例如,作者通过对欧洲国家如何协同应对美元强势地位的描述,展现了区域经济合作和货币协调的潜力。而书中对新兴经济体如何在美元波动中寻找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探讨,也让我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那种将宏观经济大势与微观个体决策相结合的叙事能力。他能够从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出发,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影响深远的宏观经济规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本身的内在逻辑,更与各国的政治意愿、外交策略以及历史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
评分我必须说,《管理美元: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在分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和演变上,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历史维度。作者在书中细致地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里,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如何确立的,以及围绕这一地位所发生的各种博弈和调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美元体系演进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通过梳理历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G7峰会等重要历史节点,揭示了美元作为“特里芬困境”受益者和承担者的双重角色,以及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逻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广场协议”等历史事件来管理美元汇率,从而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格局的分析时,我才真正理解了“美元霸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动态的博弈和战略的运用。这种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挖掘,为理解当前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角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常常在想,那些今天看起来棘手无比的贸易和金融问题,在历史上是否早有相似的影子,而我们又能否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无疑给了我这样的思考空间。
评分我最近读完《管理美元: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这本书,感觉像经历了一场精彩的知识洗礼。作者在书中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这让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类比和隐喻,它们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仿佛在我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经济世界。比如,作者将美元的国际地位比作一座精心搭建的“金融金字塔”,详细解析了支撑这座金字塔的基石和潜在的裂缝。读到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资本流动和国家信用等多种因素来维系美元的全球性地位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其复杂性和脆弱性并存的本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历史的回顾,而是将这些历史经验与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我常常在想,历史的洪流并非是偶然的,而是由无数个决策和行动共同推动形成的。这本书帮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历史逻辑,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
评分这本《管理美元: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真是打开了我认识国际金融和地缘政治的新视角!刚翻开书页,就被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深深吸引。读到书中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当时美元的强势地位如何受到挑战,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史实,而是深入剖析了政策制定者的考量、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当时的宏观经济格局。尤其是书中对日元升值后的日本经济所经历的阵痛与转型,以及其对全球产业分工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做了极为细致的描绘。我常常一边读一边惊叹于作者的知识储备和驾驭复杂议题的能力。他能够将宏观的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让那些原本枯燥的经济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他引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它们又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审视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挑战的智慧宝典。
评分我个人对《管理美元:中美贸易争端重要历史参照》在剖析中国崛起与美元体系互动关系方面的洞察力感到由衷的赞叹。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中国视为一个被动的经济参与者,而是深入分析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逐步融入并影响美元体系,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对中国如何通过外汇储备管理、人民币国际化探索等战略性举措,来应对美元周期性波动和潜在风险的描绘。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以及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都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中国与美元体系之间存在的张力,而是坦诚地探讨了中国在追求经济自主性和国际话语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种挑战如何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得到体现。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预判,它让我认识到,理解中国经济的未来,必须将其置于全球货币体系的历史脉络中去考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