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存在金融市场,就存在泡沫。所谓泡沫,即资产价格严重超出其内在价值,并且常常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刻。关于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甚少。在《谁都逃不掉的泡沫》中,何塞·施可曼针对泡沫之谜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深刻见解。施可曼关注到了泡沫的部分共性,例如在泡沫发生时股票成交量增加,以及股票供给增长和泡沫破灭同时发生等,并基于投资者观念差异提出了一个旨在解释这些共性的模型。
何塞·施可曼,哥伦比亚大学埃德温·W·里克特经济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西奥多·A·威尔斯1929级经济学名誉教授,以动态优化、寡占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社会互动以及金融市场泡沫研究著称。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会员,计量经济学会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序 言
哥大经济学研究的点滴往事
肯尼斯·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丛书导言
阿罗经济学理论引发的思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投机、交易与泡沫
南海泡沫
三个典型事实
卖空成本过高与过度自信
创造与消灭泡沫的力量
来自中国的其他证据
牢记在心的教训
点评1
正在发生的泡沫和即将到来的崩溃
帕特里克·博尔顿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点评2
过度冒险催生泡沫
桑福德·格罗斯曼
QFS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点评3
不确定环境中的个人理性
肯尼斯·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讨 论
为什么泡沫会突然破灭
附 录
正式模型
相关作者简介
注 释
参考文献
序言
哥大经济学研究的点滴往事
肯尼斯·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大学以我的名字命名和举办这样的系列讲座,感激之情不再赘言。在此我想简单地谈一谈我在哥大学习与研究经济学的点滴往事。
当年我在哥大学习之时,哥大还是一个很混乱的地方。经济学系的课程五花八门,彼此几无联系。我到哥大本想学习统计学,而不是经济学,但这里不授予统计学学位,所以我只能攻读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因为这是唯一一种能够让我接近统计学的方式。但我却被经济学迷住了。我的导师是哈罗德·霍特林,他的学术影响今日犹存。我选了他的经济学课程,这门课独一无二,因为当时没有人教授最优理论、经典原则以及均衡等,这些议题在当时基本没有人涉猎。事实上,当时也不要求经济学研究生学习价格理论。
当时学界的领军人物关注的是商业周期,而如今这个术语也显得有点过时了。不过,虽然我们今天不太使用这一术语,但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仍然伴随我们左右。当时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是这一领域的伟大人物,虽然现今他的名字听起来已经有些陌生,但创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正是此人。我上绝大多数课程的那一年,他正在休假, 当时替代他的是副手阿瑟·F·伯恩斯。伯恩斯当时是罗格斯大学的教授,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和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非常睿智,但因为过于严于律己,他从未真正完成某项研究,所以我觉得他的影响力有限。不过,尽管他的理念与我的截然相反,但他仍是我见到过的最具智慧的人之一。虽然作为统计学家,我想要的是一个形式模型, 但最终吸引我的众多模型却都非此类。很多模型都建立在经济存在巨幅波动这一事实之上。现在回想起来,在钢铁工业时代的经济繁荣与萧条中,我们在本书中所讨论的金融因素竟然没起到什么作用,这一点还是让我略感惊讶。但是对于统计学家而言,所有的行业多多少少都有相似性。作为统计学家,我并不想显得过于挑剔,因为统计学家应当积极地去收集大量数据,这样计量经济学家就可以运用这些数据更好地建模,他们并不会组织你这么做。
当然,如今的经济学系日新月异,早已非昔日可比。早在我“二战”后回到哥大那会儿,经济学系就已经变了模样。艾伯特·杰伊·诺克非常关注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他算得上是战后最大牌的人物。他与我相互敬重。虽然他的研究方向与我的稍微不同,但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经济学系后来的发展则显示出其与日俱增的活力。与我当年相比,哥大以及其他大学经济学系的研究生所接受的训练都更加严厉和苛刻。过去与现在已经无法相提并论。我非常欢迎何塞·施可曼加入哥大,以延续此地之传统。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宿命论的色彩。“谁都逃不掉的泡沫”,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又仿佛是一种深刻的洞察。我一直对那些探讨人类行为在经济决策中的影响的理论感到着迷,尤其是那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从众心理、过度自信,以及在市场繁荣时期被无限放大的乐观情绪。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暗示着,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想要理性分析,多么小心翼翼地规避风险,最终都可能在某种集体的非理性狂热中,成为泡沫的一部分,或者被泡沫的破裂所吞噬。我非常好奇,肯尼斯·J.阿罗教授会如何从他宏大的经济学视角,来解读这种“逃不掉”的宿命。他是否会从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或是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泡沫的形成机制?他会不会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泡沫的演变以及人类应对策略的无效性?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才能“尽量”逃脱泡沫的思考,即使是微小的可能性,也足以让这本书具有非凡的价值。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时,不忘潜在的风险,并在繁荣时期保持必要的审慎,从而在危机来临时,能够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更坚韧的应对。
评分“谁都逃不掉的泡沫”,这标题光是读起来就带着一种宿命般的重量,仿佛在诉说着经济运行中一个难以摆脱的诅咒。肯尼斯·J.阿罗的名字,更是这本讲座系列的金字招牌,预示着一场关于深刻洞察和智慧启迪的旅程。我对那些能够解释复杂经济现象背后驱动力的著作尤为感兴趣,特别是当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时。这本书的标题似乎直接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那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去避免,泡沫似乎总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并将许多人卷入其中。我猜想,阿罗教授会从他的经济学理论宝库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来剖析泡沫的成因和机制。他是否会探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在泡沫形成中的作用?他是否会分析监管的滞后性以及政策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我尤其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泡沫的思路,即便不能完全“逃脱”,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面明镜,照出经济运行中的盲点,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在面对经济的潮起潮落时,能够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最终做出对自己负责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金融世界中一个永恒的谜题——泡沫。肯尼斯·J.阿罗,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他的讲座系列,更是让人期待一场思想的盛宴。“谁都逃不掉的泡沫”,这句话充满了力量,它暗示着一种普遍性,一种即使是最精明的投资者、最审慎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的宿命。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透市场表象,直击事物本质的著作非常着迷。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这种“逃不掉”的机制?是基于人类心理的非理性,还是市场结构本身固有的脆弱性?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泡沫的形成、演变和破灭过程。或许,这本书会探讨在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过度乐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非理性的癫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这种普遍的危险中,尽量保持理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增长知识,更能帮助我培养一种对经济现象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看到“肯尼斯·J.阿罗讲座系列:谁都逃不掉的泡沫”这个书名,立刻就被其深深吸引。阿罗教授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经济学研究的巅峰,而“讲座系列”则意味着一次深度、系统的思想碰撞。书名中的“泡沫”二字,精准地击中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核心痛点,一个周期性出现、令人既爱又恨的现象。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为什么人类社会会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金融泡沫的泥潭?是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还是人性中的某些固有弱点在特定环境下被无限放大?这本书似乎承诺将提供一个深刻的解释。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审视不同时代的泡沫是如何产生、膨胀、最终破灭的,以及这些事件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我猜想,阿罗教授的论述会兼具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深度,或许会涉及到均衡理论、博弈论,甚至是信息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经济周期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理解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金融危机,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并且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波动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场盛宴!肯尼斯·J.阿罗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吸引无数的目光,而“讲座系列”更是让人期待他那些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我一直对那些能将复杂经济学理论抽丝剥茧,并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的著作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从书名“谁都逃不掉的泡沫”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警示意味,仿佛预示着我们将要踏入一个关于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深度探索。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那些看似偶然却又似乎命中注定的泡沫现象,是纯粹的市场失灵,还是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必然结果?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分析工具,让我们能够识别和规避未来的风险?我设想,阿罗教授的分析定然会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又不会流于空泛,而是会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或许是房地产泡沫,或许是互联网泡沫,又或者是其他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获得“原来如此”的顿悟,并且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变幻莫测的经济浪潮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不被市场的狂热所裹挟,也不因短暂的萧条而绝望。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著作。
评分还可以,继续关注后面的
评分还没来得及细看,书是不错的。
评分屯了一本,还没开始看呢
评分好书值得拥有和推荐,不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屯了一本,还没开始看呢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用,做工不错,质量很好!
评分还没来得及细看,书是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